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2011年春季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毛竹丰产林,同时保留不同密度萌生杉木与毛竹进行混交试验,初步探讨总结了不同密度萌生杉木与毛竹进行混交培育经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留用525~675株/hm2的萌生杉木幼树与毛竹混交对毛竹新竹数量增长,平均胸径增大变化的影响最佳。为拓展毛竹林的培育,促进毛竹林的生长,提高林农收入提供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闽南丘陵生态气候特点,南靖林场在杉木迹地更新二代杉木2年后套种毛竹与裸地种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杉混交可提高毛竹造林成活率和新竹生长率,新竹数量多、质量好、竹鞭生长快,容易蔓延成林.以杉木初植密度1425株/hm~2的低密度套种300株/hm~2母竹,造林效果较好.裸地种竹可在山洼、中下坡水湿条件较好的立地采用.  相似文献   

3.
南靖丘陵竹杉混交造林与裸地种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闽南丘陵生态气候特点,南靖林场在杉木迹地更新二代杉木2年后大套种毛竹与裸地种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杉混交可提高毛竹造林成活率和新竹生长率,新竹数量多、质量好、竹竹鞭生长快,容易蔓延成林。以杉木初值密度1425株/hm^2的低密度套种300株/hm^2母竹,造林效果好。裸地种竹可在山洼下坡水湿条件好的立地条件采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留萌种竹,实行毛竹与杉木萌芽林复合经营,更新杉木人工林皆伐迹地可以有效地解决杉木二代林生产力低、效益差、毛竹造林投入大、成林慢、收益缓的问题,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一年栽竹,三年成林,五年取材,十年高产”的毛竹速生丰产技术措施,我场于1958年12月9日选定蒿山工区一块土层深60公分以上、排水良好、PH6.5、砂质壤士的丘陵平山熟荒地,面积1.78亩,栽竹98株,成活率达98%,栽后三年累计出笋成竹741株(即1959年为142株,1960年为261株,1961年为338株),基本上新竹满园。从第五年林地清理开始到目前为止已经取材达1693株。我们在1970年12月18日进行了林分调查,当时宅竹蓄积保存766株,其中1966年新竹最粗围度12寸,折算总产量为22513市斤,亩产12647.7市斤。在1974年11月24日又进行了林分调查,现在毛竹蓄积保存985株(其中一伐竹444株,二伐竹29株,三伐竹374株,四伐竹12株,五伐以上的156株),折算总产量为38131市斤,亩产14117市斤,  相似文献   

6.
毛竹是乔木状禾本科植物,具有强大的克隆繁衍和空间扩展能力。开展毛竹皆伐是毛竹扩张地修复的一种方式。本研究通过监测毛竹皆伐后的各生长因子发现,在皆伐强度经营措施下,毛竹在阔叶林中能续存3年左右,此后基本没有新竹存活;毛竹立竹度、产笋量、新竹数都是逐年降低,直至为0;死笋率逐年增加,直至全部死亡;胸径和株高也逐年降低。因此,毛竹的皆伐措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毛竹扩张防控措施,有利于对被扩张林地林分的保护与重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毛竹速生丰产技术,为全县毛竹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7—2011年我们选择了峡江县林木良种场第二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进行试验,现将施底肥和未施底肥对新造毛竹发笋及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施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数5.5株,未施底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株数3.4株;施用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10.3cm,未施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9.8cm,试验证明营造毛竹速生丰产林施用底肥对今后竹林生长起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青山界林场自1963年以来,在荒山上营造楠竹1300多亩,其中1969年以前造的900多亩已经成林,1970—1972年造的300多亩,一般每根母竹生新竹2—6株,可望成林。回顾十多年的实践,从选择母竹,保证株株成活生笋,到迅速成林,我们的体会是五句话:选好母竹,细心挖取,精心栽植,及时抚育,加强保护。具体来  相似文献   

9.
通过3种不同密度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及裸地种竹等试验,比较分析成活率、新竹及竹鞭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各种经营模式中,杉木近熟林分中套种有利于提高毛竹成活率及长竹率,但发笋长竹数以裸地种竹为最多;新竹的生长以杉木密度为225株·hm-2的林分最好,其次为375株·hm-2、裸地种竹和600株·hm-2的林分;单根竹鞭长和鞭节长随林分郁闭度增大而增加,而总鞭长、竹鞭数及竹鞭断梢率则相反;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以密度为225株·hm-2的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人工营造毛竹厚朴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林采伐迹地内人工营造毛竹厚朴混交林,不同坡位不同土层的pH值均有所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也有所增加;表层土壤速效氮及速效磷含量增加幅度表现为中腹〉下腹〉上腹。由此可知,在杉木林采伐迹地内人工营造毛竹厚朴混交后,能较好的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1.
高产笋用竹     
浙江省林科所在上虞县一家农民竹园发现高产笋用新竹种——角竹。一般高10m,直径5cm,节间长20—25cm。竹质坚韧。竹笋产量很高,每亩产竹笋6,500多斤,比毛竹、淡竹高二、三倍,竹笋含糖量在6%以上。种植三年就可成林,且当年移栽,当年就可出笋。  相似文献   

12.
于2007~2011年,选择峡江县林木良种场第二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作为试验地,进行施底肥与未施底肥对新造毛竹发笋及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数5.5株,未施底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株数3.4株;施用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10.3 cm,未施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9.8 cm。  相似文献   

13.
杉木林采伐迹地在留养部分杉木萌条的同时,栽种毛竹形成杉竹混交林,比单一营造毛竹林节约造林成本,又可使采伐迹地提前恢复森林环境.皖南山区杉木商品林采伐迹地面积较大的地区,采用杉竹混交,迹地更新,在生产上是较为适用的营林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杉木生长快,适应范围广,系根发达,萌芽力强。早在70年代,宿松县大搞植树造林,推行了杉竹下山造林的做法,创办一批乡村林场。其中长铺镇大岭村林场营造杉木1000余亩,经过近三十年的经营栽下的杉树已成林成材,并逐年被采伐利用。杉木采伐后其树桩处理极不容易,对新造林带来了一定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桃源县余田公社林场指防山分场,地处丘陵区,1971年建场以来,营造杉木、檫木林1,000余亩。他们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根据丘陵区土层瘠薄,有机质少,保水性差,易遭干旱等特点,积极开展林肥间种。从1972年起,在幼林内间种了红花草子360亩,亩产鲜草1,865—5,229斤。杉木3年成林,平均树高2.2米,优良单株4米;檫木2年成林,平均树高3.0米,优良单株4.6米。在同样立地条件和管理下,连续三年间种草子的杉木林比未间种的杉木林,平均树高大30%,提早  相似文献   

16.
杉木成林林间套种毛竹更新造林的主要方法是:在即将达到成熟林的杉木近熟林分内通过成林疏伐,在疏伐后的空地上套种一定数量的毛竹,使之形成短期的杉、竹混交林。在杉木进行全面主伐后,很快形成毛竹的有林地林分。  相似文献   

17.
<正>浙江省宁波市竹区近年发生一种新的病害,群众称之为“脚病病”、“烂腿病”,发病突然,症状奇特,经南京林业大学鉴别确定为毛竹秆腐病。1 发病调查 毛竹秆腐病仅见当年新竹(笋)发生,2年生以上未见。据在宁波市南溪林场鸣凤潭竹林调查,76株母竹共出新竹(笋)185株,(挖出的退笋除外),其中病竹114株,发病率61.62%。由此可见,秆腐病发病之严重,对毛竹的生长发育威胁是很大的。2 毛竹秆腐病的症状 秆腐病发病初期病斑都发生在笋箨包裹着的竹笋基部竹壁上,不易发现,剥开笋择,才可见病斑。病斑星星点点,棕褐色,后期病部逐渐向上扩展,一般在基  相似文献   

18.
四川低海拔区杉木萌生林经营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省低海拔区杉木萌生林生长特点的分析,确定在中、上立地条件下,杉木第一代萌生林的成熟龄在14~16年左右。从胸径和树高生长看,第一代萌生林以留萌一株为好,但从单位面积蓄积看,以留萌两株为佳,在距地面高度不大的情况下,不同的采伐方式和伐桩高度对萌生林生长影响不大。一代萌生林的木材力学学性质与全国同年龄实生杉木的性质十分接近。详细的经济分析表明,在低海拔地区经营第一代杉木萌生林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温某在林场购买5 000株杉木秧苗,在自留山上种植.成林后,温某因儿子上大学急需用钱,就向林业部门申请办理采伐许可证,温某拿到采伐许可证后,超额采伐林木93立方米,被法院以滥伐林木罪处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毛竹生产的经济效益,在湖南省桃江县进行了为期9年的毛竹低产林单项改造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新竹平均增加299株/hm2,平均增量为406.7%;胸径平均增加0.53 cm,平均增量为6.4%。在实施低产林单项改造措施试验项目的同时,还进行了低产林综合改造措施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经营类型的毛竹其出笋数、新竹数及新竹胸径的差别较大,集约化经营效果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