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祥 《中国养羊》1996,16(1):8-1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了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核型和畸变,并以GTG,CBG,硝酸银等方法对染色体标本进行分带处理,分别显示了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G-带,C-带和Ag-NORs带型,结果表明;(1)青海细毛羊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公羊核型式为54,XY,NF=62。母羊核型式为54,XX;NF=62。(2)染色体畸变类型主要为断裂和四倍体,频率分别为1.530  相似文献   

2.
对已封闭饲养40多年的AMS封闭群大鼠的正常核型,G带核型和生化金矿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大鼠染色体数目为42条,其中第2和第4-10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为末端着丝粒,第14条常染色体为中着丝粒,第1,3,11-13,15-20条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X染色体缺乏多形性,为单一的Xt型;染色体G带带型基本上与标准模式图相符。  相似文献   

3.
四川黄牛的分类地位与染色体G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荣慈  袁季广 《中国牛业科学》1992,18(1):19-24,F003
为了进一步研究四川黄牛的遗传特性及分类地位,本文以瘤牛(印度辛地红牛,我国海南牛)和普通牛(西门塔尔牛、成都黑白花牛)为对照,采用GTG技术进行四川黄牛G带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黄牛G带核型与瘤牛相似,与普通牛不同。主要表现在Y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顺序上,四川黄牛和瘤牛Y=AG带带型:近端区至少2条暗带,远端为较宽明带,末端为狭窄暗带。普通牛Y=SM,长臂至少2条暗带、短臂为较宽明带,末端狭窄暗带,短臂G带分布与前两种牛长臂远端一致,可能是臂间倒位的结果。G带研究支持前文认为四川黄牛分类应属Bos indicus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云南绵羊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云南昭通、德钦、腾冲绵羊染色体的核型,G带C带、Ag-NOR,结果表明:云南绵羊染色体众数2n=54;染色体G带基本相似;C带显示三个绵羊品种染色体亚中着丝粒区均为淡染,近端着丝粒区均为深染,X和Y性染色体整个都为淡染,产在三个地区的棉羊其染色体异染色质的大小,强弱个地区的绵羊其染色体异染色质的大小、强弱存在差异;Ag-NORs的数目分布在2 ̄10之间,众数为7,腾冲绵羊Ag-NORs较  相似文献   

5.
鲁西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0头鲁西牛(♂37,♀3,2n=60)染色体的 G 带,R 带,C 带及Ag-NOR,着重分析了 y 染色体的形态及带型。在常规 Giemsa 染色的分裂相上,y染色体和小的常染色体形态相近。经常规—C 带连续染色,准确识别出 y 染色体之后测量了18条 y 染色体,臂比为3.19,属亚端着丝点染色体。y 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短臂与常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短臂在 G 带、C 带的带型上差别很大,表明构成它们 DNA的硷基成份有差别。统计的152个细胞的 Ag-NOR 中,平均每细胞 Ag-NOR 数为5.81±1.38,变化范围2—9。按染色体长度排列,NOR 位于2、3、4、11、22(或21)和28号常染色体末端。第22(或21)号染色体上存在 NOR 在其它牛种上尚未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6.
以意大利蜜蜂的单倍体雄蜂蛹为材料,摸索出一套对蜜蜂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研究的详细、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并对意大利蜜蜂单倍体雄蜂的染色体组进行了排列,获得了意大利蜜蜂染色体的臂比、相对长度和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7.
九龙牦牛和麦洼牧牛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结合G,C分带技术,比较研究了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的染色体核型,G带,C带。结果发现:牦毛常染色体均具有小短臂,应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G带带型两品种间无大的差异,C带大小和强弱在品种,个体及同源染色体对间有差异,存在多态性。这些新的发现为牦牛染色体的识别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牛生长激素基因位于第 1 9号染色体上 ,含有大约 1 793个核苷酸 ,由 5个外显子及 4个内含子序列组成。为了研究生长激素基因位点在不同牛品种中的多态性差异 ,根据GeneBank的登记号为M 5 776 4的牛生长激素基因序列 ,设计了一对引物 ,上游引物 :5’GGGCAGATC CTCAAGCAGA 3’ ;下游引物 :5’ATCCTCCCCCTTGCTGTCC 3’。扩增片段从 2 1 6 5位至2 5 0 4位。产物长度为 34 0bp ,含第五外显子区。以西门塔尔牛 ( 1 2 6头 ) ,鲁西黄牛 ( 1 4头 ) ,纯种皮埃蒙特牛 ( 8头 ) ,皮埃蒙特×南阳杂种牛 …  相似文献   

9.
西藏黄牛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西藏黄牛的普通核型和C带核型,着重分析了Y染色体的形态。结果表明,西藏黄牛核型为2N=60,公牛为XY,母牛为XX,常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中中部着丝粒杂色体。根据Y染色体的形态讨论了西藏黄牛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
陕西延安蒙古牛群体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5头(10♂5♀)蒙古牛的核型,C带、G带和Ag-NORs.结果发现,蒙古牛的核型,C带和G带与普通牛(Bostaurus)相同,其公平核型为60,xy母牛为60,xx.y染色体为一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认为蒙古牛为普通牛型黄牛.观察统计了596个细胞的Ag-NORs数目,每细胞平均Ag—NORs数为5.818±0.513,变化范围为3~10个.  相似文献   

11.
蒙古牛和延边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汝杨  斯琴 《中国牛业科学》1992,18(2):18-22,F003
做了4头蒙古牛(♂)和12头延边牛(11♂,1(?))的染色体研究。做了两种牛的常规染色、C带和核仁组织者区银染色的核型和蒙古牛的G带核型分析。蒙古牛的Y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点,而延边牛为中着丝点,存在形态上的差别,但他们的大小均位于24—25号常染色体之间。蒙古牛和延边牛的Ag—NORs均定位于2.3.4.11.28号常染色体末端,但发现延边牛的Ag—NORs也定位于21(或22)号染色体末端。根据两种牛的Y染色体和Ag—NORs多态性讨论了它们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达乌尔黄鼠东北亚种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组型和G-带带型。确定其染色体数为2n=36,各染色体有其特有G-带带型。  相似文献   

13.
DNA探针鉴定转基因鸡早期性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质粒pUGD1201经扩增、提取、纯化、酶切等一系列过程而获得了W染色体特异性DNA片段,继而获得用地高辛标记的W染色体DNA探针。用该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法对鸡X期胚盘细胞成功地进行了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被毛突变小鼠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所发现的一种新的BALB/c突变小鼠的遗传特性,包括遗传规律、染色体组型和G带核型以及19个生化基因部位进行了研究。该突变小鼠是由1对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呈半显性遗传。3种表型小鼠的正常核型、G带核型以及所测定的所有生化基因部位间无明显差异,且与正常BALC/c小鼠的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以意大利蜜蜂的单倍体雄蜂蛹为材料,摸索聘套对蜜蜂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的详细、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并对意大利蜜蜂单倍体雄峰的染色体组进行了排列,获得了意大利蜜蜂染色体的臂比,相对长度和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6.
在奶牛生产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经产母牛乏情和成年处女牛不发情,给奶畜繁殖带来了困难。本试验通过对生理乏情经产奶牛和长期不发情成年处女母牛(2岁以上)肌注PMSG诱导发情,然后用APMSG抑制排卵后卵泡发育,以达到提高奶牛繁殖力,提高奶牛户经济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氨甲喋呤阻断法使细胞分裂同步化,并结合胰酶G显带技术,研究了九龙牦牛的高分辨G带核型。将牦牛显带染色体划分为108个区,并绘制了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家畜伊氏锥虫主要流行株对安锥赛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长繁殖抑制试验测定伊氏锥虫AHB、GDB1、GDB2、GDH、GXM、HBM、HNB、JSB1、JSB2、XJCA、YNB和ZJB株的IC50植分别是0.016400、0.066940、0.022500、0.053500、0.007390.0.008436、0.037600、0.016200、0.05906、0.001511和0.012460μg/mL。为检验生长繁殖抑制试验的准确性,用XJC  相似文献   

19.
西镇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头西镇牛的染色体核型、G带、C带及Ag-NOR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镇牛公牛的核型为60,xy,,母牛为60,xx。Y染色体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秦川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秦川牛(12♂,3♀)染色体的核型、G带、C带及Ag-NOR_s的研究表明:秦川牛品种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现象,Y染色体有中、亚中和近端着丝点染色体。中和亚中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 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 indicus)相同。根据Y染色体多态性,讨论了秦川牛起源的多元性。统计了2002个细胞的Ag-NOR_s数目,每细胞Ag-NOR_s数变化范围3~10个,平均5.473±0.3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