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环境中汞的残留特征以及风险评估,在江苏无锡采集7个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样本共14份。利用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ICP-MS)分析不同形态汞的残留水平,利用单因子法评估汞残留的风险。结果显示,水体中汞值范围为ND(未检出)~18.20 μg/L,主要以无机汞(Hg2+)为主,其他形式还包括甲基汞(MeHg)和乙基汞(EtHg);底泥环境中汞值范围为0.01~0.022 μg/g,其中无机汞含量减少,甲基汞含量增多。与NYT 5361—2016《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比较发现,水体汞含量有5个超标,超标率为71.43%;底泥环境中汞含量有1个超标,超标率为14.29%。进一步研究水体无机汞残留对中华绒鳌蟹的生态风险,表明风险商范围为0~0.05,远低于1。说明水体汞残留并没有对中华绒鳌蟹的安全生长产生影响。养殖水体重金属汞的检测对中华绒螯蟹的健康生长,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蟹品种,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备受消费者喜爱。不同水域、不同养殖方式以及不同性别的中华绒螯蟹在营养品质方面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可以直接反应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同时与其风味和肉质等也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的研究进展,以及主要营养成分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现有的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归纳比较,以期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生产及品质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中华绒螯蟹营养评价,提升消费品质,还提出了开展中华绒螯蟹分级评价、调整增养殖模式满足市场需求和开展原产地鉴定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复方中草药与微生物杀菌剂联用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大田应用效果。本试验以养殖水质、累积死亡数量、养殖效益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了复方中草药内服(10 g/kg饲料,2次/天)配合微生物杀菌剂全池泼洒(3.75 kg/hm2,1次/10天)在养殖周期为130天时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应用效果。与中华绒螯蟹的常规养殖方式相比,复方中草药与微生物杀菌剂联用能够显著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养殖水质,而且能够使中华绒螯蟹的130天平均累积死亡数量降低91.3%,每公顷产量和每公顷产值分别增加40.9%和61.9%,明显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效益。本试验证实了复方中草药与微生物杀菌剂联用对中华绒螯蟹养殖具有显著的大田应用效果,为建立中华绒螯蟹的高效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HPLC-ICP-MS方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不同形态砷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玉婷  汪倩  陈曦  桂源  宋超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2):148-15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ICP-MS)测定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6种砷形态的残留量。经过前处理、提取和脱脂后,通过色谱柱、流动相、pH和流速等参数调节,筛选得到最优化的分离和检测条件。结果表明,6种砷形态的混合标准溶液在质量浓度0~50 μg/L范围时,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R2达到0.999,检测限为0.0060~0.0912 μg/kg,定量限为0.020~0.304 μg/kg。在样品中添加0.5、5、50 μg/L浓度水平,回收率良好,范围是70%~12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方法精密度与重复性均良好。本方法为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砷形态残留量建立了有效检测方法,为水产品砷残留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河蟹俗称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河鲜水产品中之极品,长期以来畅销不衰,养殖前景也一直被看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公害河蟹养殖已成为广大养殖户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笔者现根据金湖县河蟹养殖现状,将相关技术小结如下,供养蟹者参考。一、养殖条件1.场地选择。养殖池塘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春季不同时间稻虾田微生物群落的构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克氏原螯虾肠道及养殖环境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检测得到16966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4月底泥样本OTUs最多为3677,虾肠道最少为757。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底泥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较高;稻虾轮作系统中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4—5月所有样品中的优势类群均为变形菌门,6月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在水体中的占比高于肠道和底泥。主坐标分析(PCoA)和样品层级聚类分析(UPGMA)发现,不同月份的底泥和水体菌群按物种聚类到一起,但6月的克氏原螯虾肠道与底泥菌群相似度较高。综合分析,春季稻虾轮作系统中,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组成与外界养殖环境存在相关性,不同月份各样品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虽有差异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笋制品中的多种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惠云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18-121
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同时测定笋制品中Ca、K、Mg、Al、Fe、Mn、Cu、As、Cd、Pb、Cr、Se 等12种元素。结果表明,添加回收率在86%~1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5%(n=6),检出限为0.002μg/L ~2.471μg/L。4种笋制品的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笋制品的配方不同所至。该法快速简便、准确率高、精密度好,可以用于笋制品中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青色和紫色贝壳的7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紫色梨形环棱螺贝壳中铁(Fe)、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青色贝壳。青色贝壳中钾(K)、镁(Mg)、锰(Mn)的含量显著高于紫色贝壳,钠(Na)、锶(Sr)、锌(Zn)元素含量在两种壳色贝壳中差异不显著。贝壳中Fe含量和K、Mg、Mn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Sr、Z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K、Mg、Mn、Na的四种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辽宁省和陕西省富士苹果中Fe、Cu、Mn、Zn、Ni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富士苹果中五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e〉Zn〉Mn〉Ni〉Cu;辽宁样品的Fe、Mn和Ni含量高于陕西样品,而Cu和Zn含量低于后者。辽宁和陕西两省样品中的Fe、Mn、Zn三种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Cu和Ni含量无显著差异:两省苹果样品中的Fe和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苹果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究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短须裂腹鱼幼鱼的鱼体组分、消化酶活性及RNA/DNA的变化规律,为其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以短须裂腹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恒温干燥失重法测定水分,马弗炉灼烧法测定粗灰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矿质元素,分光光度法测定消化酶活性和DNA、RNA含量。饥饿后,幼鱼粗脂肪含量在饥饿5天时降至最低值5.01%,粗蛋白含量在饥饿2天时降至最低值13.61%;水分和灰分上升,鱼体的Ca和P含量上升;鱼体K、Na、Mg及Fe含量均先上升再下降,且在饥饿9天时上升至最大值;幼鱼肝胰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趋势;淀粉酶活性下降,肌肉中的DNA含量上升,RNA含量下降,RNA/DNA下降。恢复投喂后,S15、S25组Fe含量低于对照组水平,各组淀粉酶活性均恢复至正常水平,S15和S25组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S15、S25组RNA含量及RNA/DNA极显著下降(P<0.01)。在饥饿9天时,短须裂腹鱼幼鱼的生化指标未受显著影响,恢复投喂后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建议在其养殖中饥饿时间不超过9天。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中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人工育苗和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其商业价值也日益增加,已经成为中国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此本研究主要从分子标记、性别调控、抗病育种和家系选育4个方面对中华绒螯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中华绒螯蟹育种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5个样点水质的月监测数据,分析松雅湖湿地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对该区域的水质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松雅湖湿地水溶解氧(DO)平均含量为8.93 mg/L,处于富氧状态,平均pH 8.2,基本呈弱碱性;(2)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98、0.062 mg/L,TN的变化趋势与氨氮(NH3-N)基本一致,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各采样点间叶绿素a(Chla)浓度相差较大;(3)5个采样点的水质富营养化状态各有差异,表现为富营养化程度由轻到重分别是:2#水治理B区<3#水治理C区<1#湿地出水口<4#礼乐广场<5#湖区中央香岛,2#样点表现为中营养,其余样点均为富营养;(4)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四季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5)TSIM与DO、pH、TN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与Chl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P、NH3-N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探讨小兴安岭原始椴树红松林成熟林、中幼龄林及次生杨桦林的土壤氮组分特征,为评价该地区不同森林植被对土壤氮库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以原始椴树红松林成熟林、中幼龄林和次生杨桦林为研究对象,采样分析了土壤容重、总有机碳、全磷、全氮、速效氮、铵态氮、硝态氮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全氮、速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不同林型同一土层,椴树红松林成熟林及中幼龄林之间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二者与次生杨桦林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土壤全氮与铵态氮、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有机碳、速效氮呈显著相关(P<0.05);土壤硝态氮与速效氮、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凋落物量现存量呈显著相关(P<0.05),与含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铵态氮与全氮、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氮与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相关关系不显著。在不同的氮组分中,速效氮、硝态氮作为优势氮种,对小兴安岭椴树红松林及次生杨桦林植被生长及...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方剂对羊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效果,将感染山羊支原体前后的羊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10、IFN-γ和TNF-α含量。同时,每日观察临床症状,对迫杀的试验羊进行病理剖检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异常,阳性对照组症状明显,死亡4只,方剂治疗组均比阳性对照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银芩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全部治愈。7天时阴性对照组与其他7组之间IL-10、IFN-γ和TNF-α差异均极显著(P<0.01);14天时阴性对照组与其他7组差异极显著(P<0.01),阳性对照组与6组中药组差异极显著(P<0.01),银芩中剂量组与其他5组中药组差异显著(P<0.05);21天时IL-10、IFN-γ阴性对照组与其他7组差异极显著(P<0.01),阳性对照组与6组中药组差异极显著(P<0.01),银芩中剂量组与其他5组中药组差异极显著(P<0.01),银芩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1天时TNF-α阴性对照组与其他7组差异极显著(P<0.01),阳性对照组与6组中药组差异极显著(P<0.01),桔芪高剂量组与其他5组中药组差异极显著(P<0.01),桔芪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结果得到2个方剂均对治疗羊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效果,银芩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对羊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探讨中国自主研究培育的白羽肉鸡和爱拔益加AA在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组成成分之间差异。以‘wod’系列白羽肉鸡和爱拔益加AA为素材,测定7周龄时各个品种的屠宰性能、胸肌肉品质以及胸肌中风味前体物质、矿物元素、微生素等成分含量,分析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wod168和wod178的屠体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均极显著低于wod188和AA(P<0.01),翅膀率极显著高于后两者(P<0.01)。wod168的胸肌肌肉pH和嫩度极显著小于AA(P<0.01),肉色的L值和b值显著高于AA(P<0.05)。wod168胸肌肌肉氨基酸总量、矿物元素总量和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其他三个品种,肌内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于其他品种。wod168产肉性能不及其他品种,但其胸肌肌肉肉品质更佳,更符合消费者对优质肉品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林国文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5):144-149
为探究软颗粒饲料在拟穴青蟹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为拟穴青蟹工厂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将平均体质量为(261.44±24.62)g的拟穴青蟹饲养在360 mm×260 mm×270 mm塑料箱中,试验组投喂软颗粒饲料,对照组投喂鲜活缢蛏,软颗粒饲料主要由70%冰鲜蓝圆鯵肉、15%鳗粉、3%磷酸二氢钙、2%石花粉和10%鱼油等组成,由软颗粒机挤压成型。经过45天养殖,比较拟穴青蟹的生长、存活以及营养成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拟穴青蟹成活率(90.48%)高于对照组成活率(71.43%),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为34.62±17.93和0.64±0.29)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为14.38±9.51和0.29±0.19)。试验组拟穴青蟹的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肌肉:2.9%和3.96%;生殖腺:2.39%和2.63%)均高于对照组(肌肉:2.53%和3.27%;生殖腺:1.80%和2.14%),同时,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肌肉:18.5%和36.7%;生殖腺:20.5%和23.9%)也高于对照组(肌肉:15.4%和18.9%;生殖腺:17.7%和18%)。综上所述,软颗粒饲料可以有效替代新鲜贝类进行拟穴青蟹养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余甘子不同器官中19种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干热河谷区余甘子不同器官(根、茎、叶、果实、种子)中19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所有余甘子器官样品中均检出B、Cu、Fe、Mg、Mn、Ni、Zn、Ca、K、Na、P、S共12种元素;Se、Si、Co、Cr、Pb、Cd、Mo仅在个别器官样品中检出。不同器官中B、Cu、Fe、Mg、Mn、Ni、Zn、Ca、K、Na、P、S元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存在极大值和极小值的特征。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关系。B、Cu、Fe、Mg、Mn、Ni、Zn、Ca、K、Na、P、S共12种无机元素可将余甘子不同器官分为3类,种子、茎、叶片聚为第一类,果实为第二类,根为第三类。Fe、Na、Zn、Cu、Ca和B元素是余甘子不同器官中的特征性元素。表明不同器官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和分配具有一定选择性,无机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个地方种群绒螯蟹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取合浦水系和绥芬河水系的日本绒螯蟹与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4个绒螯蟹种群,以辽河水系绒螯蟹(♂)与绥芬河水系绒螯蟹(♀)杂交后代为辅助研究对象,对它们的17个外部形态特征分别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绥芬蟹、合浦蟹、辽河蟹和杂交蟹聚为一组,长江蟹为单独的一组。判别分析亦可将长江蟹与合浦蟹、辽河蟹、绥芬蟹和杂交蟹分开,雌蟹整体判别率为74.2%;雄蟹整体判别率为75.4%。中国大陆绒螯蟹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较大,对原产地环境的依赖性极强,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种群,这些地方种群在生长性能方面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能自然杂交、可育,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19.
为实施绿肥压青提升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危害,2018年采用大区对比方法,开展不同海拔夏闲期绿肥压青茬口麦田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的麦田贮水量、红蜘蛛发生量、茎基腐病发病率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各绿肥压青茬口小麦越冬前、拔节期不同土层的贮水量高海拔点均高于低海拔点,红蜘蛛发生量低海拔点大于高海拔点;同一海拔点不同绿肥压青茬口间的红蜘蛛发生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作物压青茬口的红蜘蛛发生量表现为压青愈晚发生量愈大。拔节期不同绿肥压青茬口0~100、100~200、0~200 cm土层贮水量与麦田红蜘蛛发生量的线性关系在低海拔点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而在高海拔点均不存在差异;越冬前高海拔点100~200 cm土层贮水量,低海拔点0~100、0~200 cm土层贮水量与麦田红蜘蛛发生量的线性关系表现为显著负相关(P<0.05)。低海拔点、高海拔点不同绿肥压青茬口的茎基腐发病率分别为0.56%~1.59%、0.00%~0.00%,其中低海拔点越冬前0~100 cm土层贮水量,拔节期0~100、100~200、0~200 cm土层贮水量与茎基腐发病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低海拔点各土层贮水量与茎基腐发病率的平均相关系数拔节期大于越冬前。该项研究可为实施绿肥压青减少病虫危害选择适宜区域及绿肥压青茬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