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处理对西南丘陵区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中小麦生长动态的影响。[方法]该试验采用田间区组试验,以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为对象,小麦、玉米分别设置5个供磷水平。[结果]小麦的分蘖数、株高、产量构成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在施磷135 kg/hm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再继续增施磷肥,无论分蘖数、株高还是产量构成数据均显著降低。[结论]磷肥的施用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小麦的生长,超出范围反而会影响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一年生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幼苗为试材,采用可塑性及模糊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遮荫程度(100%NS(natural sunshine)、41.3%NS、14.6%NS和3.6%NS)对秋枫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得出秋枫的耐荫性,为其苗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大,秋枫幼苗的苗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叶面积、鲜质量(地下部分、地上部分、整株)、干质量(地下部分、地上部分、整株)均先高后降,均在41.3%NS下达到最大值;而根总体积、根总长度、根总表面积、总根尖数、总根平均直径均呈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生长指标的综合分析得出秋枫幼苗具有中度耐荫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土壤盐渍化为代表的非生物胁迫已成为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进一步提高盐渍化土壤小麦产量,对提高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借鉴以前小麦抗盐性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通过盐胁迫下的小麦发芽率和苗期植株变化来确定耐盐能力的简化耐盐性鉴定技术。[方法]依据300 m M盐浓度下的发芽率;和水培苗期,在200和400 m M 2个盐浓度梯度水平下的株高、根长、根数变化评价小麦品种的耐盐能力。[结果]通过该方法从21个冬小麦品种中筛选出了1级耐盐品种3个;2级耐盐品种3个;3级耐盐品种5个。[结论]减少了小麦耐盐种质田间盐池鉴定的工作量,丰富了小麦耐盐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小麦品种适宜的追肥时期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用3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济麦22、临麦4号、LN66),研究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对小麦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适时将小麦的追肥时期后移,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不同小麦品种适宜的追肥时期是有差异的。对于大多数小麦品种(如济麦22和临麦4号),氮肥的适宜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对于生长后期有早衰迹象的小麦品种(如LN66),开花期追肥较为适宜。[结论]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小麦的品种特性适期追肥。  相似文献   

5.
小麦不同施氮时期对间套作小麦玉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间套作小麦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间套作条件下小麦不同施氮时期对间套作小麦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施氮时期对间套作小麦品质有显著的影响,随小麦施氮时期后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干、湿面筋含量均有大幅度地提高。同时,小麦不同施氮时期也改善了间套作玉米的品质指标,以小麦孕穗期追施氮肥间套作玉米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百粒重和灰分含量最高,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提高玉米生产精准化作业的水平,利用玉米生理生态模型、形态结构模型、计算机和虚拟现实技术,研制开发了玉米生长动态模拟仿真系统,将计算机图形学算法、虚拟现实技术、动画设计技术以及信息集成技术应用到玉米生产领域。建立的生长动态模拟仿真系统有利于玉米精准化作业水平的提高,能够协助相关的生产研究和试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磷肥水平对高油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磷肥施用水平对通油803和通油1号两种玉米品种进行各项生长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磷肥施用水平越高,茎粗增加越快;磷肥的增加可以起到增加稳位高度的作用;在大嗽叭口期到灌浆期,磷肥施用量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加,到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则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砂质土壤小麦产量偏低的问题,连续两年安排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秸秆还田和施氮量两因素。其中秸秆处理为主区,设置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不还田两种处理方式,秸秆还田量为10 000 kg/hm~2;设氮肥施用量为副区,设置4个处理,施N量分别为0 kg/hm~2、180 kg/hm~2、270 kg/hm~2、有机肥(干鸡粪1 500 kg/hm~2)+180 kg/hm~2氮肥。计8个处理,每个小区面积40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结果表明:处理4(秸秆还田后配施270 kg/hm~2氮肥)、处理5(秸秆还田配施180 kg/hm~2氮肥和1 500 kg/hm~2有机肥)各产量性状表现较好,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处理4提高28.12%,处理5提高24.87%;连续两年处理5的干重和鲜重在各个生育时期均为最高,2013-2014年处理5在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盛期鲜重比处理8分别增加27.54%、57.03%、91.22%,1.44%,干重分别增加46.43%、78.52%、19.33%、13.46%,2014-2015年处理5在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盛期鲜重比处理8分别增加79.88%、59.40%、39.65%、43.96%,干重比处理8分别增加46.43%、78.52%、21.26%、13.47%。由此可知,秸秆还田配施180 kg/hm~2氮肥和1 500 kg/hm~2有机肥处理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均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的鲜重和干重,改善小麦产量性状,显著增加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梧桐(Firmiana simplex(L.)W.F.Wight)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水杨酸、α-萘乙酸以及层积处理对梧桐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α-萘乙酸2种激素对梧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075 g/L的水杨酸处理和层积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梧桐种子的萌发率;0.050 g/L、0.075 g/L的α-萘乙酸能够分别显著促进梧桐幼苗主根以及主茎的生长,而赤霉素和α-萘乙酸对梧桐叶片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叶片越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施肥下植物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方法]以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紫花苜蓿、黑麦草、小冠花、白三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水分对于研究土壤的改良状况的重要性不可少的。[结果]不同植物的土壤含水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紫花苜蓿黑麦草小冠花白三叶,平均含水率为24.13%,比对照高2.45%。在种植白三叶、草木樨等7种作物的条件下,不施肥与施有机肥均能明显提高土壤0~20 cm土层的含水率。[结论]施入有机肥和种植作物能够改善弃土场土壤的水分状况,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提高土壤保水供水能力,从而改善弃土场的肥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间套作模式下,氮肥滴施方式对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小麦、玉米间套作氮肥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氮肥滴灌施肥方式,研究氮肥滴施对小麦、玉米生物学性状及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化及影响.[结果]氮肥滴灌追施条件下:不同生育期追施比例的变化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的改善不明显,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变化无差异,氮肥全部基施处理与其他处理的速磷含量变化有差异;套播玉米的生物学性状指标显著提高,单穗重间差异显著,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无差异,氮肥全部基施处理与其他处理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变化有差异;复播玉米株高、穗长变化明显,但对产量指标影响不大,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变化无差异,氮肥全部基施处理与其他处理的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变化有差异.[结论]不同间套作模式下,氮肥滴灌追施可促进作物的生物量累积,产量形成和土壤肥力的提高,且以作物生育中后期氮肥的滴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确定玉米合理的氮肥和磷肥的适宜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玉米产量达到最高时氮肥施用量为530.56 kg/hm2,磷肥施用量为105.44 kg/hm2。[结论]玉米的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地施用氮、磷肥会造成玉米的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湘中地区稗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浓硫酸、KNO3、NaOH及温度处理等都有利于稗草种子的萌发,但促进效果存在较大差异。GA31 000~1 500 mg/L浸种24 h和浓硫酸浸种15~20 min均能促使稗草种子萌发率保持在70.0%以上;NaOH 1.5%处理使稗草种子萌发高达93.7%,但高于该浓度处理时萌发率显著降低;KNO3处理对稗草种子虽具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甚理想,萌发率低于35.5%;20~25℃温度处理能有效促进稗草种子萌发,发芽率在68.2%~75.8%。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及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双氧水浓度及不同浸种时间对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以期提高黄芩育种效率。[方法]将干燥种子分为3组,每组50粒,称其干重后放入培养皿中,在室温下用蒸馏水浸种,水的高度淹过种子为宜,从浸种第30 min开始用重量法测定种子重量,以后每隔30 min测定一次,直至最后吸水种子重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结果]随着双氧水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浸种溶液浓度为1.0%、浸种时间为24 h的双氧水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为32.0%;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浸种溶液浓度为600 mg/L、浸种时间为24 h的赤霉素,黄芩种子的发芽率提高为64.0%。[结论]恒温在25℃的培养箱对种子的发芽率也有所提高;同时用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要日明显高于用双氧水处理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氮素添加对于紫花苜蓿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添加水平对于紫花苜蓿生长性能各个指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施氮对不同茬次苜蓿的株高、茎粗影响效果不明显,而对苜蓿的分枝数影响效果显著。每一茬次的苜蓿分枝数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苜蓿单株地上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从第一茬到第四茬,增加的趋势逐渐平缓。施氮对第一茬、第二茬和第四茬的苜蓿单株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第三茬苜蓿单株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的总表面积、总体积、根颈粗和交叉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紫花苜蓿的总根长、平均直径和分叉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并未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是先增加后降低,N60处理的紫花苜蓿总根长、平均直径和分叉数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深度施磷对小麦生长、经济性状、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对小麦根层不同深度施用磷肥,研究磷肥施用效应。[结果]0~5 cm施磷肥处理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产量为4 500.00 kg/hm2,比不施磷增产42.8%,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比最小磷肥耕层施用利用率(15~20 cm)提高2.9个百分点。[结论]小麦施磷肥以0~5 cm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磷肥对小麦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轻盐土上每亩基施磷肥,5,10,20,30,40,50,60kg,对小麦生育性状及产量产生明显效果。单株分蘖40kg/亩,50kg/亩处理比对照增1.5-1.6倍,单株分蘖成穗平均比对照高9.39个百分点,叶面积指数从拔节期至成熟期明显增加,千粒生增2.06g,亩产增46.8%。  相似文献   

18.
不同质地土壤对玉米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采用池栽方式对轻壤土、中壤土和轻粘土上玉米根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对玉米根系的形态、分布、生长具有很大影响。玉米根系弯曲度、平均根径的大小均为轻粘土>中壤土>轻壤土,轻壤土中玉米根系上部有更多的支根但下部支根较少;拔节期,玉米根系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在轻壤土中范围最广,轻粘土中最小。大喇叭口期之后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系的分布范围无明显差异。轻壤土、中壤土、轻粘土随着土壤中物理性粘粒的增加,根量在上层土壤中所占的比例加大。轻壤土中玉米根系生长表现为"早发早衰",拔节期前,根系生长速率大于中壤土和轻粘土,吐丝期根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衰老。轻粘土玉米的根系则呈现出"晚发晚衰",拔节期前根系生长缓慢,灌浆期根量才达到最大值,灌浆至成熟期根系衰老的速率远小于轻壤土和中壤土。中壤土中根系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平均生长速率和根量的最大值显著高于轻壤土和轻粘土。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幼苗为受体作物,采用培养钵沙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40、160 g/L)红小豆根系、茎、叶片、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根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株高、幼叶长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对小麦幼苗根长、侧根数及地下干重均表现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根际土壤、茎、叶片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株高、幼叶长具有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加强;红小豆根系、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在低浓度时,增强了小麦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红小豆叶片水浸提液在高浓度时,降低了小麦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MDA含量,但小麦幼苗的SOD活性、POD活性显著增加。综合来看,红小豆不同组织及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综合效应强弱顺序依次为叶茎土根。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容器分区法研究不同浓度磷肥处理对同株橡胶树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磷肥浓度为250mg·kg^-1的处理下,橡胶树幼苗根系鲜重、根体积,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各个处理,根表面积亦高出对照12.8cm^2,增幅为23.7%,促进作用明显;高磷浓度(1250mg·kg^-1)下,橡胶树根系烘干重低于对照30%,差异达显著,而根系体积仅为对照的75%,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低磷浓度(50mg·kg^-1)下,各指标与对照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