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6种农作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从湖北省神龙架地区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抗真菌放线菌,命名为ⅡB21.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 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00 g/L,牛肉膏4.00 g/L,K2HPO43.00 g/L,MgSO4 0.75 g/L,KH2PO4 1.00 g/L.发酵液稳定性试验表明,发酵液在30℃下达到最大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41.16 mm,在4~60℃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抑菌圈直径均为最大抑菌活性的72.10%以上;发酵液在pH 3.0~10.0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其抑菌圈直径均在最大抑菌活性的74.95%以上;发酵液中抑菌活性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旱柳枯萎病疫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对该病原菌(成团泛氏菌Pantoea agglomerans)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菌株YQT13(米根霉Rhizopus oryzae)。通过平板打孔对峙方法对该菌株进行最佳培养基筛选、最适培养条件优化及发酵液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葡萄糖40 g·L-1、蛋白胨10 g·L-1、初始p H值6.2、摇培速度160 r·min-1、培养温度35℃,其发酵原液抑菌直径(14.2±0.3)mm。浓缩作用能有效提高发酵液抑菌效果,发酵液于121℃灭菌30 min或-80~0℃保存20 d抑菌活性几乎不变,但光稳定性较差;p H值3.0保存24 h抑菌活性不变,随着p H值增大抑菌直径减小,p H≥10.0保存24 h会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菌株FTY2的分类地位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采用改进的CTAB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从云南榧新鲜茎叶上分离得到的1株内生放线菌FTY2进行分子鉴定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FTY2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放线菌,其发酵液对小麦雪腐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淡色生赤壳菌、腐皮镰刀菌、尖孢炭疽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等6株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分别为5.90mL/L、9.48mL/L、11.56mL/L、227.19mL/L、12.35mL/L和61.87mL/L;在121℃下处理30min后,对尖孢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开始大幅下降,抑制率从93.79%(4℃)降至26.73%(121℃);不同pH处理发酵液的抑菌率基本不变,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农用抗生素产生菌A2C菌株发酵液进行抗菌活性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18种植物病原真菌、3种病原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葡萄白腐病菌、桃腐烂病菌和柳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到100%,对玉米小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根腐病菌、苹果褐腐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抑制率达到80%以上的病原菌占供试病原菌总数的77.8%.A2C菌株发酵液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发酵液对光和热稳定,在灯光和日光处理24 h或在60℃和80℃水浴里处理60 min,其抑菌活性几乎不变,但对酸碱稳定性差.菌株传代试验结果表明, 该菌株连续传代10次(2 d/代),其发酵液的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6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海洋拮抗细菌TC-1在BPDB培养基发酵的无菌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抑菌活性最好。在BPDB培养基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及用量,得到最佳配方为马铃薯200 g,牛肉膏20 g,葡萄糖20 g,玉米粉7 g、蛋白胨7 g,蒸馏水1 000 mL,pH自然;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的装瓶量、培养温度、初始pH、发酵时间和转速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装瓶量20%,培养温度27℃,初始pH自然,发酵时间72 h,摇床转速200 r/min;在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TC-1的无菌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24.3 mm,与优化前抑菌圈直径20.7 mm相比,抑菌活性提高了17.4%。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筛选可用于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的生防菌。【方法】以从福建琅琦岛海泥中分离得到的1株对多种水产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FA-F-5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rDNA序列测定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条件和产生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初步判定菌株FA-F-5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FA-F-5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15 g/L、黄豆粉25 g/L、CaCO31 g/L、K2HPO40.5 g/L,MgSO4.7H2O 0.5 g/L,海盐10 g/L,发酵培养基初始pH=8,培养温度25℃,种子液菌龄48 h,接种量100 mL/L,装液量100 mL/L,发酵时间7 d;该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纸电泳试验证实该抑菌活性物质呈弱碱性。【结论】放线菌FA-F-5能够产生抑制多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物质,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生物渔药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7.
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抑菌谱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管碟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捷克溶剂系统纸层析法鉴别发酵液中抗生素类型.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对20种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10倍稀释液对其中10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供试7种细菌中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对白菜软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7.75 mm;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抑制率分别为100 %和71.39 %.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酸和紫外线均较稳定,发酵液在80℃处理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发酵液在pH3~9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捷克溶剂系统纸层析法测定表明,发酵液中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解淀粉芽胞杆菌Z17-2为供试生防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最优培养基成分为:麦芽糖20 g/L,豆饼粉10g/L,NaCl 1 g/L,CaCl2 1g/L,MgSO4·7H2O1 g/L;最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初始pH 6.0,温度35℃,摇床转速220 r/min.在最优培养条件下,Z17-2培养30 h后达到稳定期,发酵液OD值达到1.591,较未优化前提高120%,抑菌活性提高43.8%.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菌铜绿假单胞菌HZ15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抑菌活性;以HZ15菌株发酵液的细菌浓度即在波长600 nm处的OD值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HZ15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HZ15菌株的发酵培养以YSP培养基(其组分为蛋白胨10 g/L、酵母膏5 g/L、蔗糖20 g/L、蒸馏水1 L)为最适的基础培养基,以蔗糖为最佳碳源,以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36℃、光照时间12 h/d、发酵时间48 h、装液量40 mL/250 mL、转速220 r/min、接菌量2.5%。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提高了HZ15菌株的培养效率,节约了发酵成本。  相似文献   

10.
分离得到1株抑制烟草青枯病菌的内生拮抗菌B-001菌株.为确定其抗菌蛋白产生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用硫酸铵沉淀法从发酵液中提取抗菌蛋白质,测定其对烟草青枯病菌抗菌活性,确定产生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为BPY液体培养基,最佳发酵条件为pH7.0,30℃,装液量100 mL,200 r/min振荡培养96 h;抗菌蛋白在pH5.0,pH8.0时抑菌活性仍分别保持90%,96%;pH6.0,pH7.0时抑菌活性仍保持不变;对酸、碱稳定;经40~100℃处理20 min后抑菌活性保持不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有一定的耐受性.在温室内,抗菌蛋白粗提液对烟草青枯病可取得83.8%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HZ15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菌铜绿假单胞菌HZ15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抑菌活性;以HZ15菌株发酵液的细菌浓度即在波长600 nm处的OD值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HZ15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HZ15菌株的发酵培养以YSP培养基(其组分为蛋白胨10 g/L、酵母膏5 g/L、蔗糖20 g/L、蒸馏水1 L)为最适的基础培养基,以蔗糖为最佳碳源,以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36℃、光照时间12 h/d、发酵时间48 h、装液量40 mL/250 mL、转速220 r/min、接菌量2.5%.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提高了HZ15菌株的培养效率,节约了发酵成本.  相似文献   

12.
链霉菌702所产生物活性物质稳定性测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通过对链霉菌702所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测定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链霉菌702发酵液分别在100℃和121℃处理10h和1h,紫外线照射3min和在pH3-pH12缓冲液中处理60min后,分别对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青霉的抑菌活性不减。说明该抑菌物质对热和紫外线稳定,在pH3-pH12条件稳定。本研究为进一步对该抑菌活性物质分离提取工艺和其在实践上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B-081对小麦茎基腐病原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生防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HB-081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对无菌发酵液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HB-081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HB-081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10.0 g/L、蛋白胨15.0 g/L、氯化钾5.0 g/L;最适发酵初始pH值为6、温度为28~32℃、装液量为50~75 mL、接种量为2%~4%、发酵时间为48 h。无菌发酵液可以耐受100℃高温,紫外线照射180 min抑菌活性不受影响,不耐强酸和强碱,不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蛋白酶K的影响。通过PCR检测发现,该菌株具有脂肽类物质合成基因bacAB和fenB。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菌株HB-081发酵液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9.74%,高于原始发酵液的防治效果(64.31%)。  相似文献   

14.
安婧婧  沈瑞清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8):129-131+151
研究立枯丝核菌拮抗青霉菌绳状青霉和草酸青霉发酵液稳定性,为今后生防青霉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牛津杯法测定立枯丝核菌拮抗青霉菌绳状青霉、草酸青霉发酵液对于温度和酸碱度的稳定性,结果发现,绳状青霉菌株发酵液在20℃、处理10 min和pH=3、处理2 h的情况下,抑菌活性最高,而当温度超过50℃,中性条件会抑制绳状青霉菌株的抑菌活性;草酸青霉菌株发酵液在40℃、处理10 min和pH=9、处理2 h的情况下抑菌活性最高,而当温度超过60℃,中性条件或过碱性条件会抑制该菌株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生防菌株CAB-1的最优培养条件及其产生的抑菌物质稳定性。[方法]以黄瓜灰霉菌为靶标,分别采用改进牛津杯法和含药平板法测定抑菌物质活性,并对菌株CAB-1产生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及抑菌物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菌株CAB-1产生抑菌物质的最适培养基为4号培养基,最佳发酵温度为31℃,最佳发酵时间为48h。菌株CAB-1所产的抑菌物质在60℃及其以下具有热稳定性;超声波(100W)处理20min对抑菌物质的活性没有影响,处理30min以上抑菌物质的活性显著下降;紫外线照射20、30、40min对抑菌物质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照射50min后其活性显著降低;pH值为6、10、11时,抑菌物质的活性最高。[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生防菌株CAB-1开发新型微生物杀菌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M-1-2菌株是在连云港海域海水中分离得到的GM-1菌株的自发突变菌株,对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提高GM-1-2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效果,以GM-1-2菌株发酵液的D600 nm及其无菌滤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GM-1-2菌株生长及产生抑菌物质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200.00 g/L马铃薯、17.50 g/L葡萄糖、12.50 g/L酵母膏、0.12 g/L硫酸亚铁。最佳发酵条件:p H值为7,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180 r/min,培养时间为30 h,装液量为60 m L(250 m L三角瓶),种子液浓度为108CFU/m L时接种量为10%。优化后,菌株GM-1-2的抑菌带宽度和菌体生长量均有明显提高,D600 nm由1.228 0增加至1.672 7,抑菌带宽度由20.00 mm增加至38.67 mm。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GSBM05菌株液体发酵条件,提高菌体及次级代谢物质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对葡萄白腐病病菌的抑菌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抗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菌株GSBM05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2. 0%可溶性淀粉,2. 0%豆粕,3. 0%酵母粉,0. 3%NaCl,0. 3%CaCO_3;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值为7. 0,装液量为9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6%,摇床转速为150 r/min,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GSBM05的抑菌能力提高66. 9%; GSBM05菌株发酵液在pH值为3. 0~11. 0之间抑菌活性较稳定,经40~100℃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活性,当温度为120℃时抑菌活性丧失。经不同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后,发酵液抑菌活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拮抗放线菌ZZ-9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谱及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拮抗放线菌ZZ-9(Streptomyces rochei)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谱,并明确传代培养、温度、光照、pH及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对发酵液稳定性的影响。以1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谱,并以苹果树腐烂病菌(Cytosporasp.)为指示菌,测定不同条件下发酵液的稳定性。抑菌谱结果表明:ZZ-9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15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立枯丝核菌抑制效果最好,生长抑制率可达96%以上,且效果持久;而对苹果轮纹病菌、蚕豆褐斑病菌、月季叶霉病菌等抑制效果较差,抑制率在27%以下。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传接6代时,活性稳定,从第7代开始菌株活性下降显著;发酵液耐高温,对强酸强碱处理、可见光及紫外线照射均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在4℃及室温(20~25℃)下可贮藏至少30d而保持其抑菌活性几乎不变。因此,拮抗放线菌ZZ-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广谱的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开发成微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初步研究了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代谢物在不同pH值下的抑菌活性,以及该菌在不同质量浓度乳酸钠和葡萄糖培养时其生物量、还原糖含量、pH值和抑菌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丙酸杆菌代谢物在pH为6.0时,12 h内对恶臭假单胞菌可完全抑制,随着pH值的升高,代谢物的抑菌活性降低;丙酸杆菌在含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中培养菌体干质量最大,达到3.13 g/L;培养初期还原糖消耗很快,2 d内耗糖占总还原糖的70%以上;pH值是有机酸产生和消耗相平衡的结果,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越高,培养液的pH值越低;乳酸钠和葡萄糖对代谢物的抑菌活性有显著影响,在含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中,代谢物抑菌活性最高,达到36.4 AU/mL。说明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是最优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拮抗链霉菌H210发酵液抗菌谱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H210发酵液抑菌活性生测结果表明,其对烟草野火病菌、烟草角斑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等病原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3 mm、42.5 mm和37.4 mm;对瓜果腐霉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病原真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均在20mm以上.其发酵液的理化性质测定表明.该菌株对紫外线、光照、酸和碱均有较好的稳定性;继代培养5代后抑菌活性基本无变化.遗传特性稳定;发酵液经60℃温度处理3 h,抑菌活性基本未受影响,但经80℃处理时随时间延长抑菌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