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明广西澳洲坚果主栽品种桂热1号(简称桂1)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和开口效果变化规律,确定开口带壳果加工的最适采收期,本试验以Ⅰ(8月20号)、Ⅱ(8月30号)、Ⅲ(9月9号)、Ⅳ(9月19号)4个采收期(正负误差1 d)的澳洲坚果果实为材料,测定开口合格率、离壳率、完整果仁率、脂肪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再对内含物指标及开口效果指标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采收期澳洲坚果的开口合格率在98.57%以上,离壳果率在55.67%以上,完整果仁率在75.67%以上,蛋白质含量在8.52 g·100g-1以上,总糖含量在2.92 g·100g-1 以上,脂肪含量在76.23 g·100g-1以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在72.14以上。尽管采收Ⅰ期澳州坚果的完整果仁率不如其他采收期,但其果实品质指标与其他采收期无显著差异,果实开口合格率、离壳率较其他采收期好,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因而认为在采收Ⅰ期采收桂1澳洲坚果果实最适于开口带壳果加工。本研究为确定澳洲坚果桂热1号果实最佳采收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川中丘陵地区核桃生产上存在大量实生繁殖群体,单株间变异较大,品种化程度低的实际,在简阳市灵仙乡、养马镇、周家乡开展了核桃实生选种研究工作。通过实生核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品质特性的测定分析,选育出丰产、质优的核桃新品种‘蜀新1号’,并开展了推广应用。该品种坚果较大,三径平均3.91 cm,椭圆形,果面刻点浅,单果重15.7 g,壳厚1.05 mm,易取整仁,出仁率61.4%,味正、浓香,脂肪含量66.1%,蛋白质含量16.4%;内壁软且有一定退化现象,核仁饱满,涩皮黄色,仁白色。果实9月上旬至中旬自然成熟,成熟时大部分自然开裂。2012年4月通过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列入中央财政补贴林业重点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3.
以核桃品种‘温185’为试验材料,观测树冠不同方位和冠层果实表面微气候的变化规律与果实外观品质,分析微气候与果实外观品质的相关性,以探讨核桃树冠内不同位置的果实表面微气候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为核桃叶幕结构优化和树体微环境调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冠层内不同高度,随着冠层区域由下层到上层,全发育期果实表面平均光照强度和温度均增加,平均湿度表现为下降,果实的青皮果鲜重、青皮厚度、坚果鲜重、坚果干重、坚果纵径、坚果横径、果壳厚度、仁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果壳露仁率减少;(2)同一高度冠层内,果实表面微气候环境和果实品质的差异明显小于树冠下层与上层的差异,优质的核桃果实主要集中在冠层外围和上层区域;在树冠不同方位,东侧和南侧的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和温度均高于北侧和西侧,但东侧果实表面湿度却大于西侧,光照强度在同一高度冠层内不同方位差异显著,温度和湿度均无显著差异;(3)树冠不同方位和不同冠层的果实外观品质差异显著,与果实表面微气候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果实青皮果鲜重、青皮厚度、坚果鲜重、坚果干重、坚果纵径、坚果横径、果壳厚度、仁干重与光照强度、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果壳露仁率与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和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实表面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东侧和南侧树冠果实的果壳露仁率与光照强度(−0.965、−0.838)和温度的负相关性最强(−0.895、−0.878),北侧和西侧树冠与湿度正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和0.945;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在不同方位和冠层高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最大,果实表面温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仅次于光照强度,而果实表面湿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树冠内相应区域果实表面微气候显著影响核桃果实结构的建成,其协同效应对核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更大;树冠东侧和南侧、上层和外围接受的光照强度和温度较好,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树冠中、下层和树冠中部、内部果实品质更强烈地受到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基于叶幕结构和果实品质特性的园艺措施可改善果实表面微气候环境,有利于核桃果实品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收期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福建省主栽龙眼品种油潭本果实为材料,研究采收期(从8月19日到9月12日每隔4 d采果一次)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8月19日到9月8日采收),龙眼果皮颜色由青褐色逐渐变成黄褐色,果实由近长圆球形逐渐变成扁圆球形,果实质量和大小逐渐增加,果皮逐渐变薄而果肉逐渐增厚,果肉可食率、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提高。但过熟的龙眼(9月12日采收)果皮变成灰褐色,果实品质下降。可用果皮颜色,果实质量和大小,果皮和果肉厚度,果肉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和固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期对苹果常温贮藏品质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通辽地区的‘塞外红’苹果为试材,研究了生长发育期在116~134 d内的3个采收期果实常温(20±1)℃贮藏品质和软化衰老的变化,以确定‘塞外红’苹果的最佳采收成熟度和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硬度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升高,种子颜色逐渐变褐到全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个采收期果实的硬度、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逐渐下降,从采收到贮藏结束,采期Ⅰ果实的硬度一直保持最高,采期Ⅱ保持了果实较高的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采期Ⅲ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一直保持最高。结果还表明,采期Ⅰ的果实常温贮藏期间虽然具有较高的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而且抑制了可溶性果胶的生成,推迟了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延缓了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时间,但果实的外观色泽、口感和风味相对较差;采期Ⅲ的果实丙二醛和乙醇含量积累较多,果实衰老快。综合分析,采期Ⅱ的‘塞外红’苹果具有良好的内在品质、外观色泽和贮运性能。因此,建议通辽地区‘塞外红’苹果的采收期以9月5—10日为宜(可适当晚采1~2 d),采收成熟度参考标准为:果实生长发育天数123~128 d、果肉硬度11.0~11.5 kg/cm^2、SSC≥16.5%、种子的颜色3/4左右变褐、淀粉染色为4.5级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收成熟度对晚熟W.默科特柑橘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W.默科特(Citrus reticulataBlanco)是中国重要的晚熟柑橘品种,为探究成熟度对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以7个不同采收期(分别为11月25日,12月10日,12月24日,翌年1月7日,1月21日,2月7日以及2月19日采样)的W.默科特果实为试验材料,对采收点及冷库贮藏期间(0~150 d)的色泽、糖酸组分、抗坏血酸含量、含水率、硬度、失重率及腐烂率等进行测定。在采收点,2月7日采收的柑橘果实完全转黄,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均最高。冷库贮藏期间,11月25日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转色较慢;12月下旬和1月上旬采收的果实在贮藏期间未发生腐败变质,失重率均在5%左右,其中12月下旬采收的果实硬度降幅最低且抗坏血酸含量比其他采收期高。研究表明,鲜销及冷藏的W.默科特果实的较佳采收期分别为翌年2月上旬及12月中下旬。研究结果为柑橘果实适时采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光谱特征参量的核桃叶片氮素含量估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基于光谱特征参量的新温185号(Juglans regia‘Xinwen185’)核桃叶片氮素含量估测模型,旨在为快速监测新温185号核桃叶片N素营养状况提供技术途径。基于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测定N肥不同施用量水平下新温185号核桃果实坐果期、速生生长期、脂化期和近成熟期的叶片光谱反射率和N素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筛选与叶片N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的光谱特征参量,并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叶片N素含量光谱特征参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与叶片N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的光谱特征参量在果实坐果期有绿峰反射率和红色比值指数,在果实速生生长期有黄边位置、红谷反射率和绿色比值指数、红色比值指数、绿色归一化差值指数、红色归一化差值指数,在果实脂化期有绿峰反射率和红色比值指数,在果实近成熟期有绿峰反射率、黄边幅值和红边面积。分别以绿峰反射率、黄边位置、红色比值指数和黄边幅值为自变量采用三次函数建立的果实坐果期、速生生长期、脂化期和近成熟期叶片N素含量回归估测模型的拟合度R2均在0.99以上,且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很高的估测精度。表明可采用三次函数建立果实不同生育时期叶片N素含量光谱特征参量估测模型对新温185号核桃树体N素营养水平进行监测。光谱技术在核桃树体N素营养信息探测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自发气调包装对核桃青果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该文通过研究自发气调(MA)包装对核桃青果的冷藏效果,为生产上探寻简易、高效的新型核桃保鲜技术提供依据。以辽宁4号核桃青皮果实为材料,裸果为对照,进行了改良聚氯乙烯袋(mPVC)、改良聚乙烯袋(thn-PE、thk-PE)以及1-MCP处理后mPVC包装对青皮核桃0~1℃下的贮藏试验,测定了贮藏过程中袋内气体浓度、果实采后生理和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几种包装中thk-PE袋自发气调能力最强,可使袋内O2和CO2体积分数分别达到10.1%~13.0%,4.3%~6.5%。贮期核桃青果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量同步出现双峰变化趋势,各MA包装不同程度地延缓了高峰的到来,极显著(P<0.01)降低了呼吸峰值和乙烯生成量,MA功能越强,作用越明显。各处理和对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处理的下降期比对照较早出现。各包装极显著(P<0.01)降低了果实失重率,thk-PE的作用显著(P<0.05)大于其他处理。MA包装也不同程度降低了果实腐烂指数,冷藏66d和95d时thk-PE果实腐烂指数分别为30.0%,68.6%,均极显著(P<0.01)小于其他处理。因此,thk-PE袋被选为适合于核桃青果贮藏的自发气调方式,可使果实冷藏95d左右坚果保鲜率达到100%,核仁仍新鲜如初。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贵州澳洲坚果品质特征,给贵州澳洲坚果种植和良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贵州常见的澳洲坚果品种Own Choice、HAES788、HAES695、Hinde、HAES344的果实外观性状(带皮果鲜果重量、果皮厚度、出种率、壳果含水率、干壳果重、干壳果横径和纵径、纵径与横径比值、果壳厚度、干果仁重、果仁直径、出仁率、一级果仁率)、营养成分(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总灰分、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硼)及脂肪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3个外观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88%~13.51%之间,其中带皮果鲜果重、干壳果重、果壳厚度、出仁率、干果仁重的变异系数较大,而一级果仁率、纵径与横径比值、果仁直径、干壳果横径的变异系数较小;13个营养指标的变异系数在2.10%~112.93%之间,其中果仁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总灰分含量的变异性较大,且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高于大中量元素,而粗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5个品种共检测出脂肪酸16种,其中有7种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85.8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油酸,为63.23%,其次是棕榈油酸,为16.89%。【结论】Own Choice的品质比较稳定,可以作为贵州主推的良种,而其他品种在某些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作为授粉品种适当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核桃主产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区滴灌条件下核桃水肥适宜用量,实现核桃园水肥高效利用,为当地密植核桃滴灌水肥投入量提供指导。[方法]以9 a生密植新温"185"核桃树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量(W_1:375 mm; W_2:435 mm; W_3:495 mm)和3个施肥量(F_1:2 250 kg/hm~2; F_2:4 500 kg/hm~2; F_3:9 000 kg/hm~2。其中尿素:磷酸一铵1∶1.25),在新疆阿克苏红旗坡农场新疆农业大学林果实验基地开展滴灌核桃大田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核桃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水肥投入量与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二元回归模型。[结果]灌水和施肥对核桃硬核期、油脂转化期和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核桃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水肥耦合效应对核桃产量和水肥利用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硬核期和油脂转化期为核桃的需肥关键期;F_3处理施肥量造成了土壤硝态氮的累积;W_2和W_3处理对滴灌核桃品质、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均与W_1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对核桃出仁率、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结论]新疆环塔盆地滴灌密植核桃全生育期适宜的水肥投入范围分别为438~469 mm(包含冬春灌)和7 074~7 168 kg/hm~2,其中尿素3 144~3 186 kg/hm~2,磷酸一铵3 930~3 982 kg/hm~2。  相似文献   

11.
适宜核桃壳划口位置改善其破壳特性提高整仁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传统单一的机械破壳方式存在的破壳率和整仁率难以平衡的问题,该文以预处理视角研究了对新疆核桃进行破壳前划口预处理的静态压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核桃划口预处理相比未处理核桃的破壳力和破壳形变量明显减小,整仁率明显增加;当核桃划口位置和施加载荷位置均在核桃肚部时,核桃破壳力和破壳形变量均明显减小,与未处理的核桃相比破壳力减小了139 N,减幅为38.4%;破壳形变量减小了0.37 mm,减幅为18.2%;利用三维扫描仪对研究对象进行三维建模,使其更接近物料实形,并实施模型核桃划口处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未划口处理的核桃,其壳体表面最大应变、应力和形变发生在加载位置;当加载力相同时,划口预处理条件下在核桃划口位置产生的应变、应力和形变量最大;当核桃划口位置和加载位置均在核桃肚部时,核桃壳表面产生的应变、应力和形变量均较大。该研究结果经验证与静态压力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为核桃划口机和核桃破壳设备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pollen of two wild pistachio species (Pistacio atlantica and Pistado mutica), two cultivated (Pistado vera, cvs ‘Momtaz’ and ‘Soltani') and a control (open pollinated) was compared on nut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three commercially grown cultivars (P. vera cvs. ‘Owhadi’, ‘Kalleh‐ghuchi’, and ‘Momtaz'). The pollen source had no effect on final fruit set and fruit weight. Pollen of wild pistachio species reduced kernel weight, number of split nuts, and increased percentages of blank nuts of three commercially grown pistachio cultivars. ‘Owhadi’ had the lowest nut weight and highest percentages of blank nuts. The highest percentages of split nut was observed on the cultivar ‘Momtaz.  相似文献   

13.
在气候干燥炎热地区,核桃种仁成熟比青果皮成熟快,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种仁,在青果皮尚未成熟时进行核桃的收获。未成熟的核桃青果皮剥离非常困难,迫切需要研制适用的机械来进行青果皮的剥离作业。为了提高核桃青果皮剥离质量并尽量降低在剥青皮过程中对核桃硬壳造成的机械损伤,通过对剥皮滚筒和凹板钢丝刷构成的剥皮工作部件结构与工作参数的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破碎率和剥净率的3个因素——剥皮滚筒转速、钢丝直径、钢丝顶端与滚筒之间的间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破碎率受钢丝直径的影响最大,受钢丝顶端与滚筒之间的间隙的影响次之,受滚筒转速的影响最小。剥净率受钢丝直径的影响最大、受钢丝顶端与滚筒之间的间隙的影响次之、受剥皮滚筒转速影响最小。在剥皮滚筒转速为25 r/min,钢丝直径为2.3 mm,物料入口处钢丝顶端与滚筒的间隙在50 mm条件下,可获得较理想的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4.
偏心式林果振动采收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5,他引:3  
为提高林果采收效率,降低采收成本,针对中国果园矮化密植模式下机械化作业条件差的特点,设计了偏心式林果振动采收机。该机安装在电控履带车上,通过偏心块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激振树干实现林果振动采收。建立了偏心式振动采收动力学模型,得出了采收机—果树系统稳态响应振幅表达式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该采收机对核桃(新新2号)进行了采收试验,结果表明:激振频率对树干全振幅和果实采净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树干全振幅和果实采净率随激振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激振频率20Hz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3mm和92.6%;落果和树干夹持处均未见破坏性损伤,但激振频率越大,夹持处痕迹越明显,建议控制激振频率于19~20Hz,平均采净率约达到89.5%~92.6%,而且果实和树干没有破坏性损伤。该研究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核桃发展战略的核桃加工业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核桃是世界重要坚果,位列四大干果之首,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核桃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较好的医疗保健功能,有长寿果之美誉,特别是核桃仁含油率高达60%~70%,在中国食用油料安全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核桃的营养成分和经济价值,中国核桃种植面积每年在以10%的速度增长,目前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核桃种植面积将达到267万hm2,届时产量将达300万t,发展核桃加工业刻不容缓。该文阐述了核桃可加工的产品及中国核桃加工产业现状,如果每年直销70万t核桃坚果,贮藏50万t核桃鲜果,将180万t核桃坚果(即总产量的60%)用于加工,可增加利税145.1亿元,企业获纯利润128.47亿元。该文提出了中国核桃加工业应解决的10个问题:搞好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助、扶持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实行产学研联盟、深入理论研究、研发加工机械、注重大众产品、开发高档精品、打开国际市场等。随着核桃种植业的发展,在生产大众化产品,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开发高档次精品,中国核桃加工业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The polyphenolic compositions of three heartnut (Juglans ailanthifolia var. cordiformis) varieties (Imshu, Campbell CW1, and Campbell CW3) were exa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wo Persian walnut (Juglans regia L.) varieties (Combe and Lake). The nuts were defatted,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into three different fractions, the free phenolic acid (FPA), acid-hydrolyzable phenolic acid (AHPA), and bound phenolic acid (BPA) fractions.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s (TPCs) in both FPA and AHPA of the Persian walnu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01) than those of the heartnuts, but not in the BPA (P = 0.20). LC-ESI-MS(n)() studies revealed that except for the FPA fraction, the major polyphenolics in both heartnut and Persian walnut were ellagic acid and valoneic acid dilactone. Persian walnuts contained an average of 0.29 and 1.31 mg of ellagic acid/g nut in the 80% methanol extractable fractions FPA and AHPA, respectively. Heartnuts contained an average of 0.16 and 0.60 mg of ellagic acid/g nut in the respective fractions. Bound ellagic acid in the residue was 0.93 and 0.70 mg/g of nut in the Persian walnut and in the heartnut, respectively. Valoneic acid dilactone was tentatively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as milligrams of ellagic acid equivalent per gram of nut. These components were found to contribute to the strong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ies measured using 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and photochemiluminescence methods.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核桃地方种质资源,丰富核桃优良品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选育出的核桃新品种陇核4号,该品种核桃坚果平均折合产量3 051.19 kg/hm2,比对照品种清香增产19.14%。坚果壳厚度0.79 mm,果仁饱满,出仁率63.4%,较抗晚霜冻。2021年通过甘肃省林木良种审定,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南丘陵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8.
山核桃坚果分段变功率微波干燥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提高山核桃干果品质、缩短干燥时间和降低干燥能耗,以前期微波功率密度、转换点含水率和后期微波功率密度为试验因素,对山核桃坚果分段变功率微波干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特性,确定了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各因素合适范围。通过三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三因素与失水速率、单位质量干燥能耗以及干燥后物料蛋白质保存率、不饱和脂肪酸保存率、感官品质指标综合分值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分析了三因素对各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利用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方法,确定了山核桃坚果分段变功率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即前期干燥微波功率密度为6.5 k W/kg,转换点含水率为23.4%(干基),后期干燥微波功率密度为3.3 k W/kg。在此条件下,山核桃坚果失水速率为4.072%/min、单位质量干燥能耗为3.467 k W·h/kg、蛋白质保存率为92.15%、不饱和脂肪酸保存率为91.63%、感官品质指标综合分值为35.28分。研究结果为山核桃坚果干燥加工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