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拉善荒漠功能灌木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阿拉善荒漠主要功能灌木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通过样带法由东向西沿阿拉善荒漠进行5 m×5 m样方调查,采用负二次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等对华北驼绒藜、珍珠、霸王、沙冬青等12种荒漠主要灌木群的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荒漠灌木中除霸王、沙冬青、四合木外,其他灌木种群均呈聚集分布;刺旋花、珍珠、短腿锦鸡儿、华北驼绒藜丛生现象明显,聚集性强;霸王、四合木在样带内呈随机分布,唯有沙冬青呈均匀分布。从种间关联性来看,霸王、猫头刺、沙冬青之间有显著正关联,多种之间总体表现为负相关。关键词:阿拉善荒漠;分布格局;种间关联  相似文献   

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挖掘和检测目前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为能够明晰功能基因SNP和中药材生理活性物质的形成及药材产地之间关系的研究思路,本研究简要归纳了次生代谢功能基因、抗逆性功能基因和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等SNP的研究及应用,并对功能基因SNP与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认为借鉴遗传背景清晰的物种挖掘和开发SNP信息用来对其他药用植物开展研究、参照有效成分生源途径较明确的物种对其他药用植物进行相关代谢关键酶基因的探究性研究,是解决数量浩瀚而遗传背景有限的药用植物基因研究的不错的路径,此外提出优良农艺性状或特殊生理现象基因应该成为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西洞庭湖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对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笔者根据西洞庭湖区森林分布,将景观分成12类,通过合并地理位置相邻的同类小班构成景观斑块,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推导出斑块间灌木层边缘效应大小作为边权,建立斑块耦合网络模型,并构建基于灌木层的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果表明:景观斑块耦合网络中节点的度呈幂率分布,具有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特征;节点的度与介数之间满足正相关高阶曲线关系,表明度越大的节点在网络连通中的重要程度越大;林龄大的景观网络,其密度与聚集系数相对较大,网络稳定性越强;从常德林场景观网络中得知,尽管基于灌木层的斑块网络中,单个节点的点强度有正有负,但整个网络的点强度总体呈正值,这种景观格局分布有利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灌木是指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中需要应用灌木树种开展,此次对盘州市石漠化工程治理应用的马桑、火棘、刺梨、化香这4种灌木树种生长情况进行调查报告。从调查结果可知,这4种树种适合应用在盘州市石漠化工程治理中。  相似文献   

5.
火龙果外观独特,色彩鲜艳,果肉清甜,营养丰富,兼有食疗和保健功能。火龙果耐干旱,病虫害少,品质好,产量高,进入丰产期后,亩产可达3000千克以上,产值超万元,是特色精品水果和治理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良好经济作物,海拔800米以下低热区域均可种植。大面积推广种植火龙果,不仅能减缓珠江流域水灾压力,遏制生态恶化,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探讨辐花苣苔(Oreocharis esquirolii)生境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科学开展濒危植物辐花苣苔野生资源保护和抚育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以辐花苣苔种群分布流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择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水土流失脆弱性、石漠化脆弱性分别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因子和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因子。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高等级以上的面积为10 901.37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60.10%;水土保持功能高等级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分别为4 150.43 hm2和334.28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22.88%和1.84%;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高等以上等级面积为17 329.26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比例高达95.57%;水土流失脆弱性有中等和脆弱两个等级,脆弱等级面积为5 766.71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31.78%;石漠化脆弱以上等级面积为1 963.21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10.8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以上等级的面积占评价区总面...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区土壤磷含量已达到较高水平, 施入土壤耕层的磷素有明显的下迁趋势,应改进现在的磷肥施用技术以利于当前农业生产和无公害农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几种沙生灌木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给沙生灌木抗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优良树种的筛选提供依据,以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生长的唐古特白刺、西伯利亚白刺、柠条、长叶红沙、沙冬青、霸王6种沙生灌木的一年生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的反复干旱法,在测定的一系列形态、生长指标以及光合、水分生理指标的基础上,经过主成分分析的降维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6种沙生灌木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水势、枝条长度、根干重、侧根数、叶片总数、侧枝数等生理、根系与枝条形态生长两类因子可作为沙生灌木抗旱性评价鉴定的指标;相比于对照处理,各树种在水分胁迫处理下的气孔导度和水势值都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其中长叶红沙的变化幅度最大。而各个形态生长指标在树种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差异。结合多种指标分析的综合评价,6种植物的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长叶红沙、霸王、柠条、唐古特白刺、沙冬青、西伯利亚白刺。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SOC含量、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与脲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这些指标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包括单施化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产量与SOC的含量,增强了大多土壤酶的活性。SOC、土壤转化酶、蛋白酶及脲酶均与作物产量显著相关。化肥配施猪粪处理有利于提高产量,但保肥能力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化肥配施秸杆处理在维持作物产量的同时,对于SOC增加与土壤酶活性增强方面具有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灌溉量对灌浆期麦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大气环流和全球水文循环,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理对于预测未来土壤碳储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人为控制灌溉量,研究了灌溉量对灌浆期麦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亏缺下,土壤呼吸随着灌溉量的增大而增强,但过量灌溉会抑制土壤呼吸,而这种抑制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Q10与灌溉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在灌溉量较小的情况下,Q10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过量灌溉时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作者在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及参考前人的成果,总结了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区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实践表明黄秋葵产量可达1000kg/667 m2,按市场价10元/kg,产值可达1万元/667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客观评价云南省不同地区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为不同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集昆明、宜良、弥勒、建水和文山5个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土样,对其进行土壤粒度、理化性质和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的土壤主要以砂粒、粉粒为主,保水性差,抗旱力弱;石漠化土壤中有机质、N、P、K、速效P、速效K的含量低,土壤肥力差;石漠化土壤矿化严重,矿质元素含量高,土壤风化程度低,可溶性钙镁和不可溶性钙镁含量高,不适于植物生长。云南省昆明、宜良、弥勒、建水、文山5个典型石漠化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差异,但是差异不显著,几个典型石漠化地区可以采取相似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松  罗绪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262-267
石漠化是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和现象。从石漠化动态演变特征及其地学依据分析出发,依据石漠化动态演化信息,以黔东区域1999年和2006年的相近季相的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多时相遥感变化检测方法,探讨基于动态特征的石漠化遥感监测方法。研究结论表明,基于动态信息的多时相遥感影像的石漠化遥感监测方法,有助于更科学地研究石漠化的变化规律,对石漠化的综合防治也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地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深入揭示喀斯特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提供基础资料,在2010年8月,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地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将该研究区土壤动物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杂食性动物4个功能类群。其中,杂食性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比例为最大,捕食性土壤动物为最小。土壤动物个体数在水平分布上差异明显,类群数分布较均匀。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各样地都表现为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样地的特有类群反映出各自局地环境的特殊性,它们对生态系统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植被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其他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及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极为显著。乡土物种在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青檀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原始森林及其他样地,侧柏、任豆、青冈、黄荆等乡土树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也高于外来物种湿地松及桉树样地。 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恢复50a后的森林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却稍有下降。石漠化治理必须合理配置物种,重视乡土植物,充分考虑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被对石漠化地区土壤纤维素分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石漠化生态恢复的机制,作者选择不同植被恢复的广西典型石漠化样地,以没有植被覆盖的裸地(光板地)为对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纤维素分解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①不同植被及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土壤纤维素分解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不同植被样地土壤纤维素分解酶活性的大小排序为:侧柏>见夕森林>青檀+羊蹄甲>青檀,阴香>青冈>桉树>枫香,湿地松>任豆>湿地松+桉树>剑麻,狗牙根>吊丝竹>类芦;②土壤纤维素分解酶活性的差异,不仅与植被类型有关,而且与植被恢复年限有密切的关系;③土壤纤维素分解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蛋白酶、脲酶及蔗糖酶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水分、全氮、全磷等土壤肥力因子也有一定的正相关,能够反映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因此,可将之作土壤肥力监测和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要:河北平山土石山区片麻岩及花岗岩山地土壤土层瘠薄,土壤保水能力差,且灌溉困难,水、肥的严重匮乏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性因子。与化肥相比,施用三种新型肥料(生物有机肥、缓释复混肥、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钾、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尤以生物有机肥2000g/穴处理施用效果最好,土壤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较CK分别提高了444%、87%、906%、355%、1131%,土壤养分均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因此,平山地区可以利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以促进植物生长,加速植被恢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特殊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20年来,人们对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研究日渐深入,在石漠化已成为研究热点的今天,笔者提出应当强调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特殊性这一基本条件。以其特殊性为出发点,才能科学地认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本质和危害性。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特殊的水土流失是诸多因素造成,地质背景是特殊性产生的前提条件,气候背景是特殊性产生的重要原因,自然因素的特殊性是水土流失特殊性产生的直接原因,人文因素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巨大驱动作用。石漠化是这一地区特殊水土流失的结果。其特殊性的研究意义在于获得适用于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评价标准、研究方法和防治手段,最终指导石漠化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为例,研究了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并对坡向、海拔高度、恢复年限、植被类型等生态因子与马尾松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电导率、凋落量、纤维素分解强度等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凋落物有机质含量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坡向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东南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西北坡高;在一定范围内,植被恢复时间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越高;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随海拔的升高而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干扰的频度和强度不同,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干扰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就越贫瘠。  相似文献   

20.
青岛崂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物种丰富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育恢复青岛崂山主要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采用典型样地法,对青岛崂山现存植被主要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崂山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加之人工引种栽培,形成了多样的植被类型,且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其中针叶林分布广泛,主要建群种是赤松(Pinus densiflora);阔叶林主要是有落叶阔叶林构成,主要树种有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灌草丛以中生或旱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建群种,建群层为草本层;不同海拔,科、属、种丰富度不同,且物种丰富度在中海拔地区较高;北九水,蔚竹庵,太清宫,流清河,凉清河,仰口等地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双石屋、冷翠霞、观崂村等样地物种丰富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