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索大豆品种的适应生态区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挖掘品种高产潜力,以中黄3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生态区与种植密度两种处理,研究不同生态区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生态区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公主岭地区、廊坊地区和新乡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分别达到188750株/hm2、200000株/hm2和177000株/hm2时产量最高。比较不同生态区气候条件,河北廊坊地区因具有较高的日均气温和充足的降雨量,是大豆中黄35高产的适宜生态区。筛选出了不同生态区大豆中黄35的适宜种植密度,构建了高产群体结构,通过对产量构成的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与通径分析得出,生育期内活动积温高、日均气温在20~26℃范围内的天数多、鼓粒期降雨量充足和种植密度合理是优化大豆群体结构、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阐述不同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对密度响应,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6个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浚单20’、‘金海5号’、‘利民33’)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60000、90000、112500、127500株/hm2)下不同品种株型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品种棒三叶面积及茎粗系数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但减小幅度在不同品种或不同叶位存在差异。产量构成因素如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4个种植密度中,‘金海5号’、‘伟科702’、‘郑单958’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产量为最高;其他3个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回归分析发现在10个已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行粒数。此结果为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密度水质变化规律与养殖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研究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密度池塘的水质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养殖面积、养殖密度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分析,2012年5—8月,通过对不同养殖密度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水质周期性连续监测,得到养殖水体水质污染状况及一般规律。在试验设置的养殖密度下,各个养殖池的水质指标均在对虾健康生长合适范围值内。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水体中TN、TP、NH3-N、NO2-N的含量逐渐增加,CODMn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同时对不同养殖密度和养殖面积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养殖面积为0.067 hm2,养殖密度为105~150万/hm2的小规模养殖模式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单粒精播群体质量的影响,选用直立型大花生品种“花育22”(Huayu22,HY22)和半匍匐型大花生品种“花育9513”(Huayu 9513, HY9513),设置D1 (7.5万株hm–2)、D2 (15万株hm–2)、D3(22.5万株hm–2)3个密度,对不同密度下不同株型花生产量、光合产物累积与分配、叶面积系数、植株性状和粒叶比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随密度的增加,“花育22”荚果产量呈增加趋势,“花育9513”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育9513”最适种植密度低于“花育22”。(2)“花育22”植株群体干重整个生育期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越大增幅越小,“花育9513”幼苗期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针期之后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D2密度植株干重最大。随密度增加,根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果针的分配比例降低;“花育9513”与“花育22”收获期干重相当,但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较小、经济系数和粒叶比低。花生生育前期叶面积系数、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HY9513”...  相似文献   

5.
普通株型玉米不同密度下种植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摘 要:选择普通株型的玉米品种农大108,在设置固定的三种密度前提下,通过调整株行距种植比例,探索不同密度产量水平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的产量较低密度下有较大的增产,大小行种植对于普通株型的农大108来说,产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产量与密度有密切相关性,与种植模式没有太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位控制主茎节数的QTL并明确其遗传效应,利用100对SSR引物,并采用Mapmaker Exp 3.0和复合区间法,研究构建了一张包括3个连锁群的连锁图谱。以‘黑农37’(栽培大豆)×ZYD581(野生大豆)组合的亲本、F2、F3为试材,分别在chr1连锁群上定位了一个影响大豆主茎节数的QTL,2007年QTL位于Satt238—Satt242这个区间内,与Satt238的遗传距离是0.01 cM,与Satt242的遗传距离是24.69 cM,其遗传贡献率为17.22%,加性效应为-3.2608;2008年QTL位于Satt238—Satt240之间,与Satt238的遗传距离为0.59 cM,与Satt240的遗传距离为6.01 cM,其遗传贡献率为6.68%,加性效应为-1.4965。2年大豆主茎节数QTL分析表明,在chr1连锁群上Satt238附近确定了1个控制大豆主茎节数QTL位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株型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株型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研究佟屏亚,程延年(中国农业科学院100081)在我国玉米生产实践中,广泛种植的有3种株型玉米品种,一是紧凑叶型玉米,叶片直挺上冲,单株覆盖面积较小;二是平展叶型玉米,上部叶片平披,单株覆盖面积较大,三是半平展叶型玉米,...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条件下大豆主要叶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栽培条件下大豆主要叶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处理,分别测定了在5个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干重、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3项主要叶部性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单位土地面积上的3种主要叶部性状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的中部、中上部节位的叶干重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1期与R5期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R6期叶面积指数和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在R5期,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与产量达到了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以色列Eldar2 Shany Techno logies公司最新设计生产的Galilieo—LPS-05MD植物生理监控系统对盆栽棉花的小生态环境以及主茎功能叶(倒四叶)叶柄的茎流速率进行全天候监测。通过对主茎叶片叶柄的茎流速率日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主茎叶叶柄茎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发生变化。高水分条件下高峰期和低谷期出现较早,中、低水分条件下高峰期和低谷期出现较晚。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环境因子对茎流速率的影响不一样。高水分条件下土壤温度(ST)和大气相对湿度(RHS)与茎流速率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相关关系;中水分条件下则是空气湿度(AT)和大气相对湿度(RHS)与茎流速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低水分条件下只是光辐射强度(TIR)与茎流速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旱作大豆播种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旱作区大豆种植效益,充分利用当地降水资源,在甘肃东部地区开展播种密度对不同成熟期大豆品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其主要经济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播种密度对不同类型品种田间耗水量影响不显著;在播种密度9.0万株/hm2~27.0万株/hm2的范围内,晚熟品种‘汾豆78’、‘晋豆23’适宜种植密度为18.0万株/hm2,早熟品种‘中黄30’、‘晋豆19’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适宜播种密度能够明显提高旱作区大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播期对耐密植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播期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豆主栽耐密植品种合丰51为试验材料,通过5个播期处理(S1为5月10日,S2为5月20日,S3为5月30日,S4为6月9日, S5为6月19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株高、主茎节数及百粒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豆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S3处理达到最高值,为4214.3kg/hm2。因此,大豆品种合丰51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30日。  相似文献   

13.
密度对超高产春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春大豆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底荚高度增高,茎粗、节数、分枝数、分枝总长度降低,倒伏加重,单株有效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籽粒重降低,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以45.0万株/hm2处理最佳,产量达5547.81kg/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密度、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正大999和黔单100为试验材料,利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栽培密度中,以3168株/667m2产量最高,3669株/667m2次之,其后是2835株/667m2和2501株/667m2,以2168株/667m2最低。通过多重比较表明,3168株/667m2有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黔单100产量高于比正大999,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杂交玉米黔单24为试材,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黔西南地区杂交玉米黔单24单产达到730.27kg/667m2以上的最佳高产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4170~4294株/667m2,氮肥22.78~25.7kg/667m2,磷肥13.75~16.25kg/667m2,钾肥9.335~11.005kg/667m2.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保水剂对秋植大豆在闽南丘陵旱地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研究了沟施不同施用量的保水剂对其发育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保水剂的大豆各生育时期都有所延长,全生育日数比对照延长了2~7天,并且提高了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与有效荚率,单株粒重增多,百粒重提高;且随施用量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沟施保水剂60 kg/hm2用量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佳,可增加纯收入1503.00元/hm2,其投入产出比为1:2.67,适宜在闽南丘陵旱地及其同类地区旱地进行秋季种植大豆时使用。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棉花分离世代产量性状表现及育种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裂区设计对F2代4个群体在三种密度下表现进行了研究,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在不同密度、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F2代群体与密度间存在互作,不同群体要求的适宜密度不同。F2代群体间单株结铃数差异显著,单株结铃数在不同密度差异显著,随密度增加单株结铃数减少,但小区总结铃数呈增加趋势;密度与群体间存在互作,密度的大小对4个F2群体的单株结铃数影响程度不同。F2代4个群体间衣分差异显著,但单铃重、衣分在不同密度下差异不显著,且互作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不同群体的育种选择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高效开发利用小黑豆资源,提高小黑豆产量,在山西隰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行株距(密度)对小黑豆产量及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40 cm的平均产量优于行距60 cm的平均产量;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中,R40P30(8.34万株/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和结荚高度4个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R60P15(11.12万株/hm2)处理的百粒重性状优于其他处理,株高性状以R60P25(6.67万株/hm2)处理最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对有效分枝性状不存在影响;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处理对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产量>结荚高度>单株籽粒产量>百粒重>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株高。该项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小黑豆产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ransgenic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ncluding the introduced, indigenous Chinese non‐hybrid and hybrid cotton, is spreading very rapidly in China. Agronomic and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optimum plant density for planting Bt cotton may vary with genotypes. With three types of commercial Bt cotton varieties, two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yield performance and leaf photosynthetic rate (Pn) during 2000 and 2001, and yield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ety and plant density during 2001 and 2002 in Yellow River region in northern China. The firs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indigenous Chinese Bt cotton significantly differed from the introduced Bt cotton (IBtC) in plant growth and yield components. As a result of manipulation of boll numbers, boll weight and lint percentag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int yield between Chinese non‐hybrid Bt cotton (CBtC) and the IBtC, but two Chinese hybrid Bt cotton (HBtC) varietie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int yield than all other varieties in either 2000 or 2001. Hybrid cotton SCRC15 showed a one‐peak curvilinear change in diurnal course of Pn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while non‐hybrid cotton 33B and SCRC16 exhibited severe mid‐day depression in Pn in squaring, flowering or boll‐setting stage. The second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main effect of plant population on lint yield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yield difference among all treatments was derived from varieti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 density and variety. The optimal plant densities in terms of lint yield for the introduced, indigenous CBtC and HBtC genotypes were 6.0, 4.5 and 3.0 plants m?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整枝方式与种植密度对蒜套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棉花抗虫杂交种鲁棉研15号(F1)为材料,在鲁西南3个不同的地点,研究了整枝方式(去叶枝、留叶枝)与种植密度(2.7、3.3、3.9、4.5万株·hm-2)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枝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3.3万株·hm-2×留叶枝、2.7万株·hm-2×留叶枝和3.3万株·hm-2×去叶枝的组合比传统栽培(2.7万株·hm-2×去叶枝)分别增产20.4%、9.2%和10%,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生物产量分别提高了13.7%、27.8%和11.6%,而经济系数只降低了5.3%、11.5%和4.5%。在维持较高经济系数和铃重的基础上增加生物产量和铃数是该3个处理组合显著增产的原因,适当提高密度并配合简化整枝是实现蒜套棉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