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药培养和未受精子房或胚珠离体培养是人工诱导形成单倍体植株的2条途径。草莓染色体倍性复杂多样,为创新育种资源,本研究以草莓为试材,分析未受精子房的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型、外源激素、蔗糖浓度、低温预处理、生长环境及发育状况、光照条件6个关键因素对诱导雌核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基因型的露地栽培的一级花蕾,外源激素添加2,4-D,蔗糖浓度6%,低温预处理48 h,黑暗变温处理是草莓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胚囊植株的理想条件。本研究为草莓倍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光温室蔬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的酸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2004年耕地地力调查,土壤pH值〈5.5的日光温室占29.4%.pH值〈6.0的日光温室达50%。日光温室土壤的酸化,严重影响了温室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寒地水稻‘空育131’为材料,叶面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查叶龄及茎蘖动态变化,研究水稻抽穗后物质生产、转运和输出变化,比较农艺性状、产量构成、产量及品质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叶面喷施ND调节剂明显加速了水稻叶龄进程,增加了水稻分蘖茎数、穗长以及抽穗至乳熟阶段水稻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运率,显著提高了水稻抽穗期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提高了水稻籽粒千粒重、穗粒数以及单株产量,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实现产量增幅7.04%,BaDao调节剂次之;另一方面,叶面喷施ND和BaDao提高了稻谷糙米率和精米率,以ND表现最佳。而喷施PY显著降低植株高度和节间长度,抑制了水稻株高和节间长度的正常生长,明显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其次是BaDao调节剂。以上试验研究表明,叶面喷施ND和BaDao调节剂,可提高寒地水稻籽粒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4.
杨明 《种子世界》2021,(9):0090-0092
在梨树的培育过程中,施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将会对梨树生长的态势、产量以及最后果实的质量产生影响。科学的施肥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梨的产量和质量,还能一定程度上的增加果园的土壤的肥沃程度,农民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本文则是针对有机肥对于梨树的产量及品质两方面的影响作出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水库水环境安全工作的开展,强化水源区水质保护,以宿鸭湖水库为例,应用DPSIR模型建立了水库水环境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云模型对其2015年的水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水库水环境处于较安全等级,但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上游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餐饮业的废弃物随着降雨径流汇入水库,再加上水产养殖、观光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其TN、TP的浓度和入库量增加,水库水质难以达标,需引起水库管理部门的重视。结论:云模型可减少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现水库水环境安全概念与其定量数值间的合理转换,使其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粮食产量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福建省1978-2004年66个县(区)的粮食单产资料,通过统计处理得到相对气象产量,并以相对气象产量的变化来表征福建粮食产量气象灾害风险程度。采用歉年平均减产率,歉年减产率变异系数,相对气象产量小于-5%的保证率三个风险指标作为综合风险评估指标,来评估福建粮食单产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全省各县综合风险指数介于0.08~0.73之间,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平潭县、泉州和漳州的大部县市、龙岩和三明的西部县市、宁德市东北部和南平的部分县市,这些区域的台风、暴雨、干旱和寒害等灾害对粮食单产的影响较大;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福建中部沿海县市及内陆县市,气象灾害对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相对小些。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结构对日光温室黄瓜发育及产量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日光温室黄瓜发育和产量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沼肥、有机肥、叶面施肥能明显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增强光合作用,日光温室黄瓜发育过程表明,沼肥肥效快,有机肥肥效慢,施用有机肥、沼肥和叶面肥比对照增产幅度分别为12.0%,5.7%和11.1%。增加施用沼肥和喷施叶面肥,能够促进黄瓜健壮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栽培方式对“绿旱1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期育秧、同期移栽的情况下,地膜覆盖旱栽产量最高,较水栽(CK)增产6.5%,增产达显著水平;直播栽培较育苗移栽生育期缩短15~25d,产量较水栽减产9.2%以上,减产达显著水平;“绿旱1号”进行旱作栽培水分利用率高,节水效果好,其中地膜旱栽的灌溉水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是水栽的8.3倍、3.2倍;各处理纯收入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手工旱撒播>手工旱条播>露地手工栽插>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手工水栽。因此,在水分缺乏、劳力紧张的地区,“绿旱一号”生产上宜采用旱撒播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及冬小麦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肥力条件下,土壤中细茵数量明显多于放线茵和真菌的数量。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后,土壤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及冬小麦的产量均有增加,并且表现出施用生物有机肥>施用复合肥的特点。可见,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冬小麦土壤中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及冬小麦的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冬小麦的产量也随之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环境,维持微生物活性及生态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3~2017年江苏省35a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相关灾情数据及国民经济数据,本文选取灾害损失最大的强对流、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和雪灾五种气象灾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苏省主要气象灾损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江苏省暴雨洪涝主要发生在夏季(6~8月),集中于7月份,高值区主要位于淮北大部、里下河地区及沿江苏南西部地区;强对流灾害主要出现在春夏季(3~8月),分布区域集中在江苏沿海和里下河地区,以盐城和南通地区最为严重;干旱灾害发生持续时间长,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范围分布较广,总体呈现出东南轻西北重的趋势,大值区位于沿淮淮北东部地区及宁镇扬丘陵地区;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6~8月),灾害影响范围具有典型的沿海大于内陆的特征;雪灾主要发生在冬季(12~次年2月),1月最多,发生的高频区域呈无规律零星分布。本研究采用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人口两项指标来表征气象灾情的演变,结果显示累计死亡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总体下降了83%。直接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1998年之后经济损失约为之前的1.38倍。总体而言,气象灾害损失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年以来的地区灾损率大致在0.1%左右。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西部地区自然灾害对玉米产量影响及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产量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情况,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5-2017年自然灾害情况、玉米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情况,分析气象灾害影响和减产情况.结果表明:旱灾造成的内蒙古受灾面积占到70%以上,灾害发生频率最多、产生影响最大,且旱灾导致2009年玉米单产水平为近年最低.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4个地市的23...  相似文献   

13.
南通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南通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2009年南通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分析3个试点的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生育期的平均温度及整个生育期温度与籽棉产量、单铃重有极显著相关,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中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棉花的产量越高。适宜的水分是棉花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降水量过多过少都会对棉花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花铃期的降雨量与皮棉产量有极显著负相关。花铃期降水量越多,则棉花的产量越低,这是因为雨水过多棉花脱落增加,结铃数下降所致。各生育期及整个生育期的日照时数与棉花籽棉产量、单铃重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花铃期的日照时数与皮棉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总之,南通气象条件与棉花产量存在相关性,研究表明光照是影响南通棉花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
建立适用于云南的一季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以期为及时准确预测云南省一季稻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利用云南省2000—2018年一季稻产量资料和一季稻生育期内逐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分别采用相似气象年型法和关键气象因子法建立一季稻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应用2种模型对2010—2018年云南省一季稻单产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2种模型6月1日、7月1日、8月1日和8月21日的产量预报准确率均超过92%;相似气象年型法2016—2018年6月1日和8月21日的平均预报准确率为95.4%和97.5%,而关键气象因子法2016—2018年6月1日和8月21日的平均预报准确率均为97.4%。2种模型预报准确率均较高,能够满足云南一季稻产量预报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长时间尺度下气象灾害对湖南水稻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探讨湖南省水稻受各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湖南省1980—2015年96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以及水稻面积与产量数据,采用ArcGIS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空间分析,运用SPSS对水稻产量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1980—2015年干旱、高温热害、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寒露风发生频次较少。各区域SPEI干旱指数与水稻产量有一定负相关关系,干旱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制约;极端高温与晚稻产量呈负相关,对晚稻产量影响较大;早稻单产与最大日降水量、最大连续降水量以及4—9月总降水量在0.05水平上均有显著性负相关,洪涝灾害对早稻生产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对水稻生产合理科学规划具有指导性作用,对规避农业气象灾害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基于1974—2016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大豆产量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和大豆产量时序变化特征。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数理模型,引入受灾范围和灾害强度构建受灾比率,以1998年为节点,将研究期划分为1982—1998年和1999—2016年2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生产存在负面影响;无论是受灾范围还是受灾强度,干旱都是第1阶段(1982—1998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关键农业气象灾害;第2阶段(1999—2016年)洪涝灾害对灾害范围影响大,风雹对受灾强度影响大。第1阶段(1982—1998年)是大豆受灾严重的时期,4类灾害对大豆的总产和单产的影响都很大。在第2阶段(1999—2016年),4类灾害对大豆单产的影响大于对总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避雨栽培局域潜在不利气象因子对梨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定点观测记载的方法,分析梨周年避雨栽培主要物候期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全年及梨树各主要物候期的日均温偏高、昼夜温差趋大;休眠期≤7.2℃时数累积减少5.57%,差异显著;开花期最低温、≥25℃高温时数提高0.5℃和17.72%,差异均极显著;果实发育中前期和中后期≥35℃超高温、夜间≥25℃时数分别增加25.76%、25.93%和38.73%、37.72%,差异均极显著。避雨栽培下空气湿度偏低且趋稳,开花期(<60%)、果实发育中前期和中后期(<50%)的较低相对湿度的累积时数分别减少3.36%、8.53%、10.56%,其中后2个时期的差异水平显著;而处于100%相对湿度时数分别减少42.78%、56.14%、77.11%,差异均极显著。避雨栽培光照弱化严重,果实发育期<2000 lx光补偿点光强时长增加8.64%,而≥2000 lx光补偿点光强时长减少3.61%。梨周年避雨栽培可改善花期授粉受精条件,创造不利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但会提高梨树因休眠期需冷量不足而出现生长发育障碍的概率,加剧形成光照不足、高温和超高温等不利果实发育的气候环境,应注重选择适宜梨品种,采取合理避雨栽培方式,选用透光率高覆盖材料与高光效整形修剪方法,以及应用地面铺设反光膜、棚内安装补光装置等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气象适宜度指数的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产量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象条件极大地制约着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的生长状况,为了从气候条件适宜角度评估牧草长势年景的优劣,利用若尔盖湿地天然草场牧草1983—2013年近31年(2002年缺测)牧草产量观测资料,得到能够反映光、温、水对牧草生长影响程度的气象适宜度指数,分析了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5月、6月和7月牧草产量气象适宜度线性和生长曲线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牧草产量气象适宜度估算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牧草产量的演变趋势;各月气象适宜度产量线性模型的精度普遍高于生长曲线模型;与干重模型相比,鲜重模型精度较差。受牧草产量观测资料精度的限制,6、7月牧草产量估算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利用黄土高原丘陵区12 个红枣种植县所在气象站1971—2010 年降水日资料,分析了近40 年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花期阴雨、幼果期干旱、成熟期阴雨等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枣花期阴雨、幼果期干旱均呈增加趋势,成熟期阴雨呈减少趋势;各灾害年代际变化较为平稳;主要气象灾害多发区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花期阴雨以枣区中东部和西南部发生率高于其他地区,幼果期干旱以黄河西岸发生频率较高,成熟期阴雨灾害南部重于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