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对这个地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显的尤为莺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县为典型区,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这2个区域的农业生态安全指数,以此表征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安全现状,并针对此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构建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目的,通过区域性与科学性结合,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结合,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可比性和针对性结合的指标选取原则,采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概念模型结合黄土丘陵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符合该区实际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三大部分,由10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纸坊沟流域为例,构建了黄土丘陵区流域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流域近70a来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将该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从这4个阶段入手分析影响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子,得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结合选取指标的科学性、动态性、实用性等基本原则,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多位专家的建议,进一步筛选、分类和确定评价指标,从而建立了一套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综合功能3大类,20个具体指标构成的适宜于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近70年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为基础,利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纸坊沟流域不同发展阶段标志年份的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1938、2000、2005年处于亚安全状态,1958、1975年处于极端不安全状态,1985、1990、1995年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安全变化驱动力的分析,预测了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黄土丘陵区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策略: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中心,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链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系指满足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态势,包含了3个层次的内容,具有3个重要特征。依据黄土丘陵区流域发展现状,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状况可以划分为4个等级:安全、亚安全、不安全、极端不安全,大部分流域处于亚安全或不安全态势;以纸坊沟流域为例,分析了系统在亚安全态势下的具体表现。针对系统亚安全或不安全态势下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发展商品型生态农业,强化产业与资源的耦合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建立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预警系统.及时调整系统外物、能输入。  相似文献   

6.
晋西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可持续生态建设试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因素,预测了区域内典型流域未来5~15 a的人均经济收入以及未来30~40 a的人口、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果园和人均羊单位.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适合于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3个大类,20个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8.
森林土壤肥力是供给森林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基质.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研究对比不同林分类型下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以期为黄土丘陵区生态公益林和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公益林区内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落叶松[Larix gme...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演变过程和3种不同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鉴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人口-粮食-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利用机制法计算了该区典型县域(安塞县)主要粮食作物和县域光合、光温、气候和自然生产潜力,以及当前各层次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程度。在系统分析影响粮食产量提高和潜力开发的限制因子基础上,研究认为,为进一步发掘粮食生产潜力,该地区应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科学增加辅助能量投入、合理调整粮食作物结构以及提高科技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建立了重庆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重庆市1998年和2 0 0 0年农业生态不安全度。简析了重庆市农业生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果园生态经济耦合评价——以燕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勇  党丽娟  高雅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2):30-34,43
黄土丘陵区东南部是我国最适宜的苹果栽培区之一。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该地区通过退耕坡地和扩大优质苹果栽培面积,取得了生态和经济双效成果。为探究黄土丘陵区果园在水土保持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双效功能,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通过样地测量和构建评价模型,从果树树冠盖度、果园地表特征以及土壤侵蚀和果品经济收入等方面评价了果园的生态经济耦合状况。结果表明:(1)燕沟流域的果园主要分布在地形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占流域果园总面积的比重高达79.06%。果园收入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来源于果园的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比例高达59.49%。(2)果园与森林(有林地)在水土保持方面至少具有同等的功效。流域果园树冠平均盖度达0.81,果园鱼鳞坑面积及其可控制坡面面积占果园面积的比例达38.96%。(3)果园的生态经济耦合指数与年侵蚀性降雨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侵蚀性降雨量越大,果园单位产出付出的土壤侵蚀代价越高;果园单产越高或苹果市场收购价格越高,其生态经济耦合指数越低,生态经济耦合程度越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多维灰色评估方法,对晋西黄土丘陵区27个县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比较切合实际,为该区的生态农业总体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农户认知调查——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温仲明  王飞  李锐 《水土保持通报》2003,23(3):32-35,41
以安塞县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为对象,以参与性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为调查方法,就农户对退耕还林(草)的认识、接受、期望以及退耕对农户家庭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政策宣传不足、补助力度不大、政策灵活性低、技术指导乏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其中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对退耕还林(草)的技术指导对退耕还林(草)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选取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黄土丘陵区(安塞)主要的天然及人工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试图讨论植被恢复重建途径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处于植被自然恢复阶段的群落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在演替的第三阶段较高;人工灌木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要大于人工草本群落,但是人工草本群落的均匀度指数要比人工灌木群落大;同样.天然植物群落比人工植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小,但其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人为干预的人工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退耕前后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总产出能值为7.53E+18 sej,退耕后减小了1.50E+17 sej,单位面积农产品生产力由退耕前的5.38E+15 sej/hm2上升到退耕后的1.68E+16 sej/hm2,畜产品的产出能值有所下降。退耕后系统生产优势度指数由退耕前的0.60上升到0.72,系统稳定性指数由退耕前的0.51增加到退耕后的0.53,退耕后流域人口承载力较退耕前大。退耕前后该流域能值投入率及环境负荷几乎无变化,净能值产出率由0.11增加到0.29,退耕前流域人均能值用量为5.16×1015 sej,退耕后增加到5.41×1015 sej,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由退耕前的2.55上升到退耕之后的6.69。退耕后,能值-货币比为2.21×1012 sej/$,与退耕前相比变化不大。为了使该流域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投入配置,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减小环境负荷,逐步走向系统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健康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选择衡阳市为研究区,并选取水土流失率、退化土地治理率、坡耕地>25°百分比等19个能反映该区域土地利用特点的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指数加法模型,研究2006 2010年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结果表明:2006 2010年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即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步好转,但评价等级为临界安全与较不安全水平,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仍不乐观.研究认为,加强全民生态安全意识,增大水土流失治理率,切实协调好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体系,发展生态农业,综合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是生态安全前提下衡阳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经济系统分析角度出发,对小流域生态经济结构及其演变进行分析,以期评价小流域生态经济效益。对比分析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适宜性、产业结构、消耗结构和饲料生产平衡,利用线性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模拟,采用描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多样性指数描述流域经济系统稳定性,并用静态和动态模型对治理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流域农、林、牧用地比例由1990年的6.2:2.0:1.0变为2003年的1.9:1.4:1.0;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由79.6%下降为54.8%;林业、牧业、副业产值比例分别由9.6%、9.6%、1.1%上升为22.7%、15.1%、7.4%。收入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消耗结构趋向合理,饲料供需平衡,经济评价中各指标均显示经济效益显著,表明生态经济结构明显有利于生态经济系统的进展演变,流域生态经济结构趋于稳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空间图形和数据库为基础,对土壤水库的相关技术指标、研究深度和静态库容组成等进行了描述、界定和计算.研究认为:安塞县5 m深土层土壤水库总库容为1 419.78 mm/416 156万m3,其中死库容占土壤总库容的21.08%,重力库容占土壤总库容的13.82%,有效库容占土壤总库容的65.10%,最大有效库容占总库容的78.92%;从土地利用类型方面来看,坡耕地和荒坡地总库容量最大,分别占研究区土壤水库总库容的37.65%和36.04%;从坡度分级方面来看,>25°和10°~15°坡度级别土壤总库容量最大,分别占研究区土壤水库总库容的41.50%和30.52%;峁坡和沟坡土壤水库库容组成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