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居住区休闲游憩绿地是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对居住区绿地的分类进行阐述,然后进一步对居住区休闲游憩绿地的功能、分类、布置形式及设计要素进行分析,并将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公园、组团绿地这3类休闲游憩绿地的设计要点作为本文的重点,最后提出了居住区休闲游憩绿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园林绿地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居住区园林绿地是整个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水平有重要影响。我国城市居住区正面临从单一小区模式向多样化模式发展的趋势,这将对居住区园林绿地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随着居住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对居住区园林绿地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加强对居住区园林绿地的研究,改进居住区园林绿地建设,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在现代居住区绿地规划与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公共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绿地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活动场所之一,为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重要的场所。为了更好地了解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与老年人社交活动的相关性,本文以上海市虹口区2000年以后建成的3个居住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居住区绿地中老年人邻里社交的相关数据,并使用SPSS与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与老年人邻里社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住区中邻里社交主要受老年人对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的感知水平与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的维护感知的影响,居住区中拥有较多绿地植物景观能够促进老年人邻里间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孝感市城区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实际勘察和现状分析,总结了孝感市城区居住区绿地中常用的植物种类,分析了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手法,针对孝感市城区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孝感市城区居住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住区绿地的生态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阐述了城市居住区绿地的生态功能,提出了提高城市居住区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1.合理选择植物;2合理配置,复后混交,提高单位面积绿量;3.加强绿地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6.
王庆芬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0):1556-1559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研究居住区植物多样性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典型抽样法,对长春市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的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居住区共有23科40属80种木本植物,从居住区的4种绿地类型来看,宅旁绿地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道路绿地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7.
重庆居住区植物配置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66-12970
根据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景观空间功能需求确定重庆居住区植物配置的适宜模式,对重庆居住区景观空间的营造进行探索。提出道路绿地、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建筑周围绿地、外围周边绿地、居住区垂直绿化6种居住区绿化空间类型的推荐植物配置模式,并用高层住宅区、多层住宅区、低层住宅区的植物配置案例说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景观风格住宅区植物配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河市居住区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居住区各类绿地植物应用情况和配置情况,总结归纳出三种居住区景现风格,探讨了不同景观风格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特色,可作为我国同类城市居住区绿地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三个不同年代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进行美学调查和评价,并初次尝试从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自身特性以及整体景观有机融合的角度选取五个影响因子,建立数学模型,对居住区绿地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的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梦园小区绿地景观的公众审美评价最好。不同背景的三个测试群体在居住区绿地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两个不具有专业背景的群体相关性较好。另外,整体环境协调度和植物色彩鲜明度是美景度评价的重要影响因子。最后从审美角度对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的场所。介绍了居住区绿地的各项服务功能,并针对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理念及其规划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促进居住区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环境绿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渗入烟草表皮瞬间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实验为例,对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选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探讨。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苦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既能食用 ,又能防病、治病 ,为许多其它主要食物所不及。我国有丰富的苦荞资源 ,对苦荞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仔猪在14日龄接种蓝耳病毒疫苗,25日龄接种猪瘟疫苗,检测接种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后的免疫合格率。[方法]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表达量。[结果]猪蓝耳病疫苗免疫3 d后,6.7%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7 d后,26.7%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14 d后,85%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后30 d 100%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猪瘟疫苗免疫3 d后,13%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7 d后,40%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14 d后,58.3%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30 d后,83.3%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结论]仔猪在蓝耳病疫苗免疫3 d后抗体效价最低,30 d后免疫效果很好,接种猪瘟疫苗3 d后抗体效价最低,仔猪不足以抵抗病毒侵袭,虽然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接种后30 d,抗体水平都达到了农业部规定的70%的标准,但是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能达到100%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条件两方面分析了保护地蔬菜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落花落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取14头秦川牛(其中1.5岁的公、母牛各4头,2.0岁的公、母牛各3头),按性别分为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的水平,并对每头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腰角宽等体尺指标及体重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在1.5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2.0岁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呈下降趋势而胰岛素则呈增加趋势,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呈差异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通过对体尺指数进行分析得出:较1.5岁而言,2.0岁秦川牛体躯发育程度更大,胸围更宽,尻部增幅明显,骨骼等体躯部分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而肌肉等体量部分增长速度则相对加快,符合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秦川牛中、晚熟的特点。将实测体重与经济性能划分标准比较,发现秦川牛仍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但经过近几年的选育,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肥料和密度对寒地高产玉米源库性状及产量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李明  李文雄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1130-1130
 采用4因素最优试验设计,探讨了肥料和密度对玉米源库性状和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密度和氮肥对玉米的源库性状影响较大,而钾肥和磷肥较小,4个因素变化的效应曲线均呈抛物线状。密度的影响在群体和个体源库性状上表现不同。库源比既受肥料水平的影响,也受密度的影响。当产量在极低水平到高产水平之间变化时,库源比与产量间呈正相关,但在高产阶段,产量与库源比间相关不显著甚至呈负相关。说明库源比在环境与作物相互影响过程中,不断进行源库的动态变化调节。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在-γ水平下,磷、钾肥的产量效应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