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多年实践证明,稚蚕共育是稳定蚕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集约经营,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实现养蚕技术改革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步骤.湛江地区随着稚蚕共育的普及,蚕桑生产获得了巩固地持续发展,蚕茧产量逐年增加.现将共育组织、共育设备配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年实践证明,稚蚕共育是稳定蚕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集约经营,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实现养蚕技术改革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步骤。湛江地区随着稚蚕共育的普及,蚕桑生产获得了巩固地持续发展,蚕茧产量逐年增加。现将共育组织、共育设备配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丁志强 《中国蚕业》2001,22(2):37-37
稚蚕是充实体质和维护群体发育齐一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养好小蚕一半收",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它概括地说明了养好稚蚕对蚕茧丰收的重要意义.根据生产实践证明,实行稚蚕共育是养好稚蚕的科学方法.由于稚蚕共育,十分有利于消毒防病,减少蚕病的危害,一般蚕病发病率可控制在5%以下.据近年来通州市实行稚蚕专业饲育和企业化经营方式,集中饲育至第3龄或第4龄后分户饲育壮蚕,受蚕病、农药中毒、鼠害等损失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4.
蚕业生产是一项环节较多、技术性较强的生产项目,其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影响蚕农积极性和蚕业的的发展.我县蚕茧生产的低产局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详见表1).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蚕农无消毒防病措施、稚蚕管理不周,小蚕病菌感染、壮蚕大量死蚕.(农民自缫习惯也是影响收茧量原因之一).稚蚕期是建造蚕体营养旺盛的时期,对高温多湿适应性强,但对营养障碍和病害抵抗力弱.群众有“养好小蚕一半收”的经验总结.然而分散的个体蚕户,由于旧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6.
玉林县南江公社新联稚蚕共育中心,是一九八一年冬筹建的有“六面光”稚蚕饲育室及贮叶室11间,实用面积270平方米,蒸汽消毒灶一座,每批1至4令饷食蚕最大共育能力为二百张蚕种.它不仅担负新联大队352亩桑园面积所需稚蚕共育任务,还有附近的广恩、玉豸:平志、常乐等大队的种桑户参加稚蚕共育.新联稚蚕共育中心于一九八一年冬筹建,一九八二年三月中旬开始养第一批蚕,到现在(7月中旬)为新联大队养了七批蚕共454.25张,群众交售了五批共384.25张总产茧  相似文献   

7.
临安市於潜镇扶西村毛泉福全家四人,子女在外地工作,夫妻俩共经营承包桑园4468 m2,转包他人桑园1334 m2,2010年后退包桑园1334 m2,改种菜竹1332 m2,是该村最大的栽桑养蚕大户。几年来,确保年年养蚕,期期高产,为本村及周边地区蚕农树立了良好榜样。据2006~2013年养蚕情况调查,年均养蚕23.25张,年均产茧1164.85 kg,张种产茧平均达到50.10kg,平均产茧159.88kg/667m2平均茧款收入4444.35元/667m2(见表1),是我市典型的养蚕高产稳产示范户。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九年八月,在县及供销社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蚕桑老农的具体指导下,我们高塘大队在全县办起了第一个以大队为单位的稚蚕共育室。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体会到稚蚕共育的确是养蚕制度和技术管理的改革,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对推动蚕桑的大力发展,夺取蚕造稳产高产,增加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种桑养蚕的关键在于养蚕。只有养好蚕,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蚕茧,进而获得较高的效益。获得稳产高产,本文提出重点从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抓好养蚕工作:即消毒防病、精心养好小蚕、把握好四龄大眠关、养好5龄大蚕、加强上蔟管  相似文献   

10.
玉林市南江公社七一大队是我区桑蚕稳产高产的试验示范基点.一九八三年建点.作者是蹲点成员之一,分工搞稚蚕共育,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深深体会养好稚蚕对夺取稳产高产的重要性.而稚蚕对生活环境有其独特的要求,它对温度特别敏感,而温度、湿度、光线、气流等小气候环境又是可以人为控制调节的,控制调节的好,便可给小蚕创造一个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现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给蚕桑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又造成了养蚕过于分散的矛盾,为了解决千家万户分散养蚕,小蚕饲养管理不便的问题,出现了众多的小蚕共育形式。从组织形式上分有:集体共育、专户共育、联户共育等形式。经过多年的实践,究竟哪种共育形式生命力强,有发展前途。便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钦州县西牛脚是个渔农并举公社,全社有农业大队二十二个,生产队二百零八个,公社党委认真贯彻农业发展方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于一九八○年冬至八一年春种桑七十六亩,并办了三个稚蚕共育室,八一年共养蚕一百八十一张,总产蚕茧七千零二十八斤,收入九千五百七十二元七角四分,平均单张产茧三十八斤四两,这为钦州县全年推广桂夏二号,淘汰南农七号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 1982年苍溪县曾采取县上扶持、集体筹资、群众出力的办法,每个公社办起公社稚蚕共育场,实现了共育化。以后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贯彻,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如雨后春笋,不断壮大。公社集中共育矛盾较多,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而“两户”在技术力  相似文献   

14.
<正> 多年来,水沟乡共育室的稚蚕健康无病,发育整齐,头数足,春茧张产常在三十多公斤以上,夏秋种平均张产也不低于二、三十公斤,受到全乡蚕农的好评,主要做法是: 1、狠抓桑园管理。凡是共育室采叶的桑园,全年每亩施纯氮20~25公斤,磷肥15~20斤,草木灰100公斤,分春、夏、冬三次施入,并注重桑园的压条补缺、嫁接换种、叶面喷肥、合理采叶和土地中耕、除草、防虫工作,确保叶质优良。  相似文献   

15.
<正> 文章从目前农村的共育形式、共育设施、共育时间、共育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等几个方面论述不同共育质量对养蚕成绩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养好小蚕七成收。要提高养蚕成绩,就必须提高共育质量,加强共育室管理,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6.
17.
<正> 根据桑蚕的生长特点,从收蚁到三龄均需在共育室内饲养,共育温湿度要求较高,一般掌握在26.7-27.8℃,干湿差0.5℃左右。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通常采用炕床育,但这种方法耗料较多,不很经济。1982年初,我们受江苏省农林厅蚕桑处的委托,在养蚕基础较好的海安县南屏乡葛桥村四组修建了一座自然能共育室,利用太阳能、沼气等自然能进行稚蚕共育试验,几年来均取得显著效果。现将其构造、性能、使用方法及经济效益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8.
我县坝仔公社梅村大队1981年春利用河滩地栽桑50亩,当年获得成功。现已有七个生产队栽桑,面积108亩。由三十户农户承包,一定三年,每年纯上缴款共2895.25元(每亩20~30元)。该大队党支部针对新蚕区技术薄弱,经验不足和春蚕长期低温多雨的特点,采取了定期召开饲养员会议,由蚕桑技术员或蚕农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充分地发掘了广大蚕农的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给蚕桑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给广大蚕农饲养小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怎样组织广大蚕农饲养好小蚕?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具体问题。根据目前我省广大蚕区的实际情况,不论老区或新区都存在着房屋设备条件,桑园基础和技术力量等限上因素。从有利小蚕生  相似文献   

20.
稚蚕共育是养蚕技术从传统的个体分散饲养向专业化饲养管理的一次重大改革.我区有计划地推广稚蚕共育是1981年开始的.在梧州召开了专业会议,参观了苍梧县人和共育室,并作了具体部署.至1986年底共育率已近20%,各地实践表明:共育比不共育增产显著,好处很多.为使稚蚕共育标准化和逐步扩大共育比例,区蚕业指导所1985年拟草了《广西家蚕稚蚕共育技术规程》(讨论稿),同年12月在区蚕学会作了专题讨论,与会的同志对《规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当时的几十份讨论稿已分发到部分县试行,有的同志反映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求多印发一些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