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台地处同一纬度区,同为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条件相近,茶树类型、栽培技术基本相同,对茶树品种引种及技术交流十分有利。台茶12号(又名金萱)、台茶13号(又名翠玉)由台湾茶叶改良场选育,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乌龙茶良种。这两个品种在台湾适应性好,抗性强,扦插、种植成活率高,耐肥、速生、高产。台茶12号乌龙茶具高雅奶香,台茶13号乌龙茶具玉兰花香兼蔗糖  相似文献   

2.
王文建 《福建茶叶》2011,33(4):18-26
2004年至2009年,安溪县茶叶科学研究所承担了由广东省农科院茶叶所选育的白毛2号、鸿雁1号、鸿雁7号、鸿雁9号、鸿睚12号等5个乌龙茶品种的区域试验工作,按照《第三轮第—批全国茶树品种区试实施方案》要求,在同一—的条件下,以国家级茶衬良种黄旦(GS13008-1985)为对照品种,全面鉴定比较分析各个乌龙茶品种的成...  相似文献   

3.
金萱茶树品种在粤、闽茶区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萱,又名台茶12号,是由台湾省茶业改良场育成的乌龙茶品种,至20世纪90年代,台商在福建投资茶叶生产企业,金萱、翠玉等系列品种随之引种到福建。此后,广东、广西等省也先后引种了金萱。至2005年止,广东、福建两省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790hm^2近年来,粤、闽两省对金萱茶引种之后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加工技术等方面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为金萱茶的推广种植以及高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福建乌龙茶的矿质营养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十多年来福建马龙茶中矿质营养元素的研究状况,本文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乌龙茶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含量;(2)乌龙茶茶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浸出率;(3)乌龙茶品质与营养元素的关系;(4)乌龙茶品种、产地与营养元素的关系。并提出今后应着重研究的几方面内容,即乌龙茶产区微量元素的普查;微量元素与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系;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加工机具对乌龙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微量元素与乌龙茶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台茶12号品种做青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选用台湾乌龙茶品种台茶12号进行不同做青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台茶12号以轻做青工艺品质最优。前期做青掌握薄摊、拌青或轻摇,保持青叶鲜活、均衡失水,后期适当摇青,拖长凉青时间,促使内含物的转化,以及适时杀青,是形成台茶12号优良品质的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6.
高花香乌龙茶品种金萱性状鉴定及生产栽培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萱是台湾省茶叶改良场杂交育成的乌龙茶品种,审定编号为台茶12号,是当地的主推品种之一,我们根据广东市场优质乌龙茶和绿茶价格不断上升和市场比例不断扩大的趋势,引进台湾金萱茶新品种,开发高花香乌龙茶及优质绿茶,以适应广东市场需求。引种以来,我们根据品种特性,开展了品种性状及系列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香气是衡量毛茶品质和市场价值的重要因子,相同工艺下,高香与非高香茶树品种制成的乌龙茶香气差别大.为探明高香与非高香茶树品种制成乌龙茶后的差异香气组分,筛选高香乌龙茶品种关键选育指标,本研究以高香乌龙茶品种'春闺'为对象,'福云6号'为对照,以闽南乌龙茶工艺制成春闺乌龙茶(CG)和福云6号乌龙茶(F6).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两个茶样的香气组分进行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挖掘CG和F6香气特征及主要差异香气组分.结果如下,主成分分析显示,CG和F6之间香气特征差异较大,CG中代表性香气组分为橙花叔醇、吲哚、(E)-4,8-二甲基壬-1,3,7-三烯、2-甲基丁酸苯乙酯、己酸叶醇酯、苯乙醇、(Z,E)-α-法尼烯、脱氢芳樟醇、茉莉内酯等;F6中代表性香气组分为2-甲基戊酸甲酯和α-法尼烯.呈花香的闽南乌龙茶特征性组分橙花叔醇与吲哚组分在CG中相对含量可达50.4%,而在F 6中仅为3.8%.说明,茶树品种对乌龙茶香气类型和含量起到关键性作用,且橙花叔醇和吲哚含量可作为评价高香与非高香茶树品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创新加工技术。方法:在采取传统红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结果:对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技术流程和数据进行总结,为:鲜叶、晒青(鲜叶的失水率为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2%-64%)、揉捻、发酵(发酵温度设置在32℃、发酵时间为3.5h)、造型、烘干和提香,最终得到品质高的新型红茶。结论:通过适宜的调节晒青程度、萎凋程度、控制发酵过程,可以在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结合的条件下得到高品质的红茶成品。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品种风味及其生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不同品种乌龙茶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子的关系,以佛手、黄旦、福云6号和混合种的鲜叶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加工成鸟龙茶,检测鲜叶及成品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含量,借助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鲜叶固定样的生化成分含量与品种特性有关;乌龙茶品种特性的充分发挥取决于相应的工艺技术;不同品种乌龙茶独特的风味与其生化成分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莽山茶区引种的乌龙茶品种特性及其制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振华 《茶叶通讯》2006,33(1):21-24
在湖南宜章县莽山茶区对引种的乌龙茶品种的制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莽山利用现有3种茶树品种,不仅可生产乌龙茶,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品质较好的乌龙茶。福云六号可作为生产绿茶的品种,不适宜生产乌龙茶,其他适制乌龙茶的品种,应该分别加工,不宜混合生产乌龙茶。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茶树品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提供鲜叶原{的物质基础。采制乌龙茶,对茶树品种的选择更为重要,因乌龙茶的品质风格与茶树品种特点关系至为密切,比其他菜类更为突出,有了相适应的品种所采的鲜叶,才能通过独特的初制工艺,生产出绿叶红镶边、香高味醇的乌龙茶。因此,乌龙茶主产区的茶农及茶叶工作者,历来都很注意茶树品利的研究,既保存祖宗遗传下来的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又不断培育出适制。)龙茶的精品种。本文拟把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与空理乌龙茶。)我国独特茶类,主要产区分布在闽南与闽北的一些山区…  相似文献   

12.
金观音又名“茗科一号”,是福建省茶科所近几年重点推广的茶树良种,该品种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棱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因而融合了父母本的优良特性,制成乌龙茶品质既有黄棱品种的高长香气,又有铁观音品种的醇厚滋味。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好品种。2006年春季引进2万株金观音茶苗种植在龙海市程溪镇,采用单株双行在水田地里试种3亩,当年秋季开始采制第一批茶;2007年在自然栽培的条件下共采制了六季,亩产干茶78kg,亩产值达6440元(每季采摘时间及干毛茶产量表1),预计2008年亩产值可超过一万元。现将主要栽培技术及加工技术作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台式乌龙茶整形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在已往的乌龙茶加工及其理论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做青方面,如不同品种的做青特点,做青的理化变化及其品质,做青工艺及其设备等,而对乌龙茶整形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当然也有过诸如包揉机的研究,包揉处理与品质等的研究报道,但为数甚少。随着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深入,闽台两省制条工艺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出,台湾马龙茶加工过程,不仅有其独特的做青工艺(台湾称室内萎凋和搅拌),同时十分重视整形技术,并具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乌龙茶整形设备。目前在福建生产并陆续登市的台式乌龙茶如“龙珠茶”“凤…  相似文献   

14.
台湾乌龙茶品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气候温暖,雨量分布均匀,适于茶树生长,是我国乌龙茶主要产地之一。台湾茶区现有栽培的茶树品种,除台湾山茶及从印度引入的阿萨姆种以外,其余70余个地方品种均由福建省等茶区引入。台湾省茶业改良场的前身平镇茶业试验所,曾从……  相似文献   

15.
台茶12、13号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市茶类结构的调整,台湾乌龙茶品种台茶12、13号也随之进行推广。为考察该两个品种在闽东生态、生产条件下的性状表现,2002年,在宁德市科技局的支持下,进行了区域试验与示范栽培。现根据台茶12、13号品种特征特性及其表现情况,提出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供生产参考。1  相似文献   

16.
台茶12号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乌龙茶品种台茶12号,别名“金萱”,是八十年代初育成的灌木型早生中小叶品种.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性强、耐肥力强等特点,在台湾的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公顷.其制成的乌龙茶具有独特“清香”和“韵味”,在台湾颇受消费欢迎.我所于1998年引种金萱品种,现种植面积达百余亩,并在逐步推广到全省其他茶区.试制的金萱乌龙茶品质接近台湾原产风味,金萱绿茶香高味醇,市场反映良好,经济效益显.但是,直至目前,我们对于金萱品种的栽培施肥技术特点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影响了该品种的推广和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特有的香气与滋味主要是在做青过程通过晒青,凉青、摇青、堆青工艺的作用遂步形成的。传统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主要是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季节、环境气候条件来灵活掌握。本文探讨在人为控制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每次摇青转数相同,凉青间隔时间相同的做青方法(即“等时等转”的做青工艺)及其与品质的关系,以求实现乌龙茶做青工艺规程化,操作简便化,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是我省特种茶类。乌龙茶特有的品种,相应的栽培技术,精湛的制茶工艺构成了乌龙茶生产的独立体系。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系统地选育优质乌龙茶品种,研究乌龙茶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探讨最佳加工工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乌龙茶品种丹桂鲜叶为原料,按不同茶类制荼工艺要求制成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探讨EGCG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最终保留含量。结果表明:在茶叶加工过程中,EGCG含量因水解、氧化等作用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EGCG的最终含量为绿茶保留量最高(81.63mg/g),约降至鲜叶的57.8%,其次白茶(74.04mg/g),再次为乌龙茶(73.65mg/g),红茶保留量较低(2.76mg/g),约为鲜叶含量的1.95%。  相似文献   

20.
凌云白毫乌龙茶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凌云白毫茶树品种鲜叶作为原料,以铁观音制作工艺为基础,根据白毫茶原料的特点,创新乌龙茶制作工艺,研制出了白毫乌龙茶,其品质滋味鲜纯、“有清香”,经对审评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品种制作的乌龙茶达到乌龙茶的标准。该工艺的成功研制,为凌云白毫茶树品种创新了产品,丰富了广西茶叶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