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葱叶枯病菌 Stemphylium botryosum毒素的分离与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葱叶枯病菌在活体外可以产生致病毒素, 用改良PS 培养基培养所得滤液经TLC 分离获得Ⅰ、Ⅱ、Ⅲ、Ⅳ、Ⅴ 5 种组分, 其Rf 值分别为0.31、0.47、0.74、0.80 和0.90, 在乙醇中最大紫外吸收峰分别为240、247、223、236 和258 nm。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组分Ⅱ、Ⅲ、Ⅳ对马唐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以组分Ⅳ 生物活性最高。粗毒素对禾本科杂草种子萌发抑制效果高于对阔叶杂草, 而对玉米、水稻、油菜等种子萌发影响很小。试验还发现, 毒素对马唐的防效最高, 与百草枯药效相当。毒素对马唐叶绿素a 的含量影响不大, 但对叶绿素b 和叶绿素总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小麦根腐病菌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以提高其活性物质的产量。结果表明:最适合小麦根腐病菌产毒的培养基是察氏培养基;该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氯化铵,无机盐为氯化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亚铁;发酵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葡萄糖2.0%,氯化铵0.25%,氯化钾0.05%,磷酸氢二钾0.025%,硫酸镁0.025%,硫酸亚铁0.000 5%;有利于提高菌株活性物质产量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7.0,转速为130r/min,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5d,装液量为120mL/250mL,接种量为6%。小麦根腐病菌菌株发酵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在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较稳定。发酵条件优化后提高了小麦根腐病菌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3.
纯化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纯化的HMC毒素对C细胞质玉米幼根生长的抑制,根电解质的渗漏,叶片和植株的伤害,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原生质层透性的影响,与基因型相同的T、N细胞质相比,差异显著,进一步确定了HMC毒素对C细胞质的专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明确了在接种后的黄瓜黄化子叶中能够提取到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 eri-num ) 的粗毒素,最佳培养时间为接种后4 d。该毒素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能够抑制黄瓜胚根与胚芽的生长,能使扦插的黄瓜水培幼苗致萎。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黄瓜黑星病菌的粗毒素,根据洗脱顺序和洗脱液的种类将其分为4 个洗脱组分。根据硅胶薄层层析紫外显色及生物活性分析可确定,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无色的洗脱组分Ⅱ中,该洗脱组分中有 3 组活性物质:CCⅠ:Rf= 0.51; CCⅡ:Rf=0.25; CCⅢ:Rf= 0.06。  相似文献   

5.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植物病理反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魏建昆等证实在中国存在玉米小斑病C小种[1]。本文通过凝胶柱层析(Sephadex G-25)和硅胶层析(Silica gel)将C毒素(HMC-toxin)分为四种亚毒素,毒素Ⅰ和毒素Ⅲ(占全部毒素管数的75%)主要侵染T、C、S、N四种同核异质玉米中的C胞质叶片,使之产生严重萎蔫,为专化性毒素,但少数管号内的毒素对T、S有轻微的伤害,而且毒素Ⅰ内少量对N也有影响,毒素Ⅱ(占10%)只轻微地侵染N细胞质,毒素Ⅳ(占15%)除了对S无影响外,对T、C、N三种细胞质均有一定的危害。由此可见,C毒素是一具有生物活性的混合体,其中以侵染C胞质的毒素为优势毒素,同时存在少量对T、S、N三种细胞质毒力较弱的毒素。对T、C、S、N四种同核体(Homocaryons)玉米人工接种C小种所出现的叶片抗性反应,从本实验获得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作用模式得到明确的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为数不多,主要是危害农作物的病原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具有除草活性的杂草病原真菌植物毒素的作用模式得到鉴定。而近些年来,新获得的绝大多数具有除草活性的杂草病原真菌植物毒素的作用模式尚未得到鉴定。在作用模式已经明确的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中,除了极个别与有些化学合成除草剂共享相同作用模式,绝大多数具有与现有化学合成除草剂完全不同的作用模式和独特的分子靶标位点,很有希望开发成为新型除草剂。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已经得到鉴定的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明确了在接种后的黄瓜黄化子叶中能够提取到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的粗毒素,最佳培养时间为接种后4 d。该毒素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能够抑制黄瓜胚根与胚芽的生长,能使扦插的黄瓜水培幼苗致萎。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黄瓜黑星病菌的粗毒素,根据洗脱顺序和洗脱液的种类将其分为4个洗脱组分。根据硅胶薄层层析紫外显色及生物活性分析可确定,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无色的洗脱组分Ⅱ中,该洗脱组分中有3组活性物质:CCⅠ:Rf=0.51;CCⅡ:Rf=0.25;CCⅢ:Rf=0.06。  相似文献   

8.
BK2-灰葡萄孢产生的一种有除草活性的毒素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每年因杂草危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高达9.7%,然而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所引发的诸如抗药性或耐药性杂草种群的出现及对非杂草生物的危害等问题目趋严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化学农药的发展面临着环境质量问题的巨大压力,开发生物活性高、环境相容性好的生物农药成为当代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作者在已发现Botrytis cinema培养滤液具有一定除草活性的基础上对其除草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凝胶过滤方法对番茄叶霉病菌6个生理小种所产生的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利用叶片针刺法分别对其蛋白组分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以探讨番茄叶霉病菌不同生理小种毒素组分对番茄叶片的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生理小种毒素的纯化峰蛋白组分中只有一个蛋白组分能使番茄叶片褪绿,分别为来自生理小种1.2.3的第4个峰蛋白组分(记作:1.2.3(4),下同)、1.2.4(2)、1.2.3.4(2)、1.3(2)、1.3.4(2)和1.4(2).说明这几个峰蛋白组分对番茄叶片有一定的致病力,而其它峰蛋白组分对番茄叶片则没有明显致病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叶绿体膨胀或变形、基质片层部分消解,其中1.2.3.4(2)处理的叶绿体解体最彻底.  相似文献   

10.
空心莲子草叶斑病菌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空心莲子草叶斑病菌在改良Fries 3号培养液中于27℃培养20d后,其培养滤液对空心莲子草产生致毒作用。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空心莲子草叶片,使叶片组织黄化或失水死亡,与用菌体接种时造成大量叶片黄化或枯死脱落的症状极为相似。其次也可使根变褐,抑制根的生长,对茎则无明显作用,培养滤液对高梁胚根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79.7%。  相似文献   

11.
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的纯化和活性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线虫卵寄生真菌。采用DEAE-2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crylS-30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到一种淡紫拟青霉胞外几丁质酶,经7.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检测为单一条酶带,Rf值等于0.43。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为45℃。热稳定性测定表明它在40℃下放置10min可保持原有活力,60℃下10min,完全失活。该酶的最适pH值为5。其pH值稳定性与温度和反应时间有关。20℃、20min,在pH3~9范围内稳定;37℃、1h,则只在pH5~7范围内较稳定。金属离子如Mg2+、Ca2+、Zn2+、Li+和Fe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其中Mg2+的激活作用最强。相反,Cu2+对酶有强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粉红聚端孢菌胞外几丁质酶纯化、特性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在SMCS中恒温摇床(200 r/min,28℃)上培养12 d,诱导产生了大量的胞外几丁质酶。培养滤液经(NH4)2SO4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CM-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了SDS-PAGE纯的胞外几丁质酶,分子量约为39k Da。几丁质酶最适作用温度为40℃,最适pH范围为4.0~7.0。抗菌活性显示,纯酶对供试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棉花黄萎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明确了间苯三酚、邻苯二酚、香草醛对黄瓜苗期猝倒病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生长及其细胞壁降解酶体外合成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酚类物质中香草醛抑制病菌生长比较明显,随着香草醛浓度提高,病菌菌落直径下降。3种酚类物质均能明显抑制病菌4种果胶酶(PG,PMG,PGTE,PMTE)的合成和活性,3种酚类物质抑制作用因果胶酶种类而异。邻苯二酚和香草醛对PG合成抑制比较明显。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在各浓度下均完全抑制PMG合成。酚含量20ppm以上时,香草醛完全抑制了PGTE和PMTE合成,间苯三酚完全抑制了PMTE合成。香草醛对PG、PMG和Cx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苗龄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木质化程度加强,寄主抗果胶酶降解能力也相应增加。寄主细胞壁降解中释放的半乳糖醛酸有刺激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作用,这可能属于一种寄主自卫反应。  相似文献   

14.
小麦化感作用物的提取,分离及其对白茅的杀除效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小麦颖壳提取物经3520树脂分离后,对所得甲醇洗脱物离心,分得油类似物、上清液及沉淀物。前两个组分在300mg/L的浓度下,对白茅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8%。上清液经硅胶柱分离,得7个亚组分,其中第1、3和7号亚组分在500mg/L浓度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5%、91%和95%。第3亚组分经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又分得A、B、C 3个组分,褐色粉末状的B组分在1000mg/L浓度下使白茅的生长量下降81%。从而证明小麦颖壳对白茅的化感作用是由多个化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室内和温室及大田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颖壳中的甲醇洗脱物在24mg/株的剂量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这暗示,小麦颖壳中的甲醇可溶物可望开发成为防治白茅的生物除草剂。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细胞CAT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来研究表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伴随着活性氧(AO)的代谢,但体内AO的产生与清除一般处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herbicidal activity of substituted benzonitriles was determined by a number of tests. This activity was compared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molecules. It was found experimentally that benzonitriles, substituted at the 2 and 6 positions by halogen or methyl, had the highest activity. Some 2,6-dichloro-1-substituted benzene derivatives showed a herbicidal activity,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2,6-dichlorobenzonilrile. These compounds possessed a group which could be converted into a nitrilc group.
La relation entre la structure ft l'activité herbicide des benzonitril-es substitués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青枯菌无毒菌株和荧光假单胞菌诱导花生产生抗病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斑菌Ht-毒素组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分别属于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1号和2号生理小种的致病毒素进行硅胶TL层析、薄层扫描和生物监测的结果发现,两个小种的毒性组分不同。2号小种可分离到I(Rf0.50)、Ⅱ(Rf0.36)、Ⅲ(Rf0.67)、Ⅳ(Rf0.80)、Ⅴ(Rf0.13)、Ⅵ(Rf0.25)6种组分,而1号小种最多可分离到除Ⅳ以外的其它5种组分,这些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紫外吸收。对在200~360nm有明显紫外吸收的4种组分(Ⅰ、Ⅱ、Ⅲ、Ⅳ)的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只有组分Ⅲ对带Ht1基因和不带Ht1基因的Oh43和B372对玉米自交系不具任何致病活性,组分Ⅰ、Ⅱ对不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具有致病活性,而对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却无毒性。值得重视的是组分Ⅳ的致病特性与组分Ⅰ、Ⅱ正好相反,即对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具有致病活性,却对不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没有致病作用。结论指出,Ht-毒素的TLC组分Ⅰ、Ⅱ、Ⅳ玉米斑菌诱致玉米发病的主要活性成份,其中组分Ⅳ是2号小种与Ht1基因玉米互作的特异性因子。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A large number of substituted benzothiadiazoles (2,1,3) was synthesized. In this report, the herbicidal activities of some halo- and alkyl-substituted benzothiadiazoles (2,1,3) are described. It was found experimentally that at least one of the positions 5 and 6 in the molecule must be unsubstituted. Some di- and tri-substituted derivatives had excellent herbicidal activities, in contrast to tetra-substituted benzothiadiazoles (2,1,3).
Relation entre la structure et I'activité herbicide des (2,1,3) benzothiadiazoles substitué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