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旦杏授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英吉沙县巴旦杏4个主要品种纸皮、鹰嘴、双果、麻壳的开花物侯学、授粉生物学研究得出:同一栽培区4个主栽品种的花期是一致的;自花授粉几乎不座果或座果率低,异花授粉亲和性良好;花期的浮尘天气影响其授粉;人工养蜂授粉可使巴旦杏座果率与人工异花授粉座果率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种嫁接栽培试验,美国巴旦杏不仅在当地生长表现良好,而且具有适应性广,开花晚、抗逆性强、结实早和高产等特点。美国巴旦杏品种的嫁接引种成功,为解决我区南疆巴旦杏产区主栽品种结构单一,加强良种的繁育和推广,促进巴旦杏产业的商品化和良种化发展找到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巴旦杏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适于巴旦杏初始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巴旦杏不同品种的初始诱导分化有一定的差异,但均以MS+6-BA0.5mg/L+NAA0.05mg/L为最佳,而MCM+6-BA1.0mg/L+IAA0.05mg/L+GA31.0mg/L较适于巴旦杏的继代培养.GA3明显促进叶片增大与侧芽伸长.  相似文献   

4.
巴旦杏授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巴旦杏的可授粉期较短,约1-3天,开花后授粉越早,座果率越高,巴旦杏自花授粉座果率极低,仅为5%。人工辅助授粉可显著提高座果率,但主、授品种配置时有较强的选择性,搭配不同,座果率差别较大。以小软壳和N-1作为纸皮、双果、双软和晚丰等主栽品种的授粉品种,所获座果率较高,可以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疆野巴旦杏形态多样性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地理区域新疆野巴旦杏表型变异程度,进一步开展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工作,以新疆野巴旦杏5个天然分布区自然状态下的野巴旦杏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并测定了在不同分布地域和原生状态下该种枝叶、花器官和果实等方面的主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新疆野巴旦杏在不同分布区间具有十分丰富的变异特征,从叶片、新梢到花器官及果核等特征均有很大的变异,这为优株系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风铃木是我国华南地区和西南热带地区优良的园林观花树种,引种应用的品种主要有黄花风铃木、洋红风铃木、银鳞风铃木、金花风铃木和红花风铃木等。本文综述了风铃木的生物学特性、引种、繁殖栽培技术、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进展。针对我国风铃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风铃木发展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巴旦杏苗木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疆地区 ,气候暖和 ,冬暖夏热 ,光照充足 ,适合多种落叶果树的生长发育 ,根据对优良地方品种的试验观察 ,巴旦杏在这里生长结果良好 ,目前栽培面积达 15 0hm2 。南疆喀什和莎车县近年来在引进巴旦杏苗木的同时 ,建立了育苗基地 ,其中莎车县2 0 0 0年春出圃大批巴旦杏苗木。现将近年来育苗工作的经验和试验情况作一简介。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在莎车县苗圃进行 ,该苗圃面积 5hm2 ,土壤偏碱 ,支渠灌溉 ,实生砧木苗为当地苦仁毛杏。接穗品种为优质当地巴旦杏莎车 18号和莎车 2 1号。1996年春播作预备试验 ,1997~ 1999年正式试验设5个处理 ,即播…  相似文献   

8.
赵汉英  马勇  周美丽 《绿色科技》2013,(3):55-55,57
为解决库尔勒地区荒山绿化中树种单一且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通过对巴旦杏产地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巴旦杏的栽培状况,探讨了巴旦杏在库尔勒地区引种栽培种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为相同条件地区的引种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野生巴旦杏花芽形态的分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扁桃的驯化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新疆野生巴旦杏花芽形态的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生巴旦杏花芽形态的分化时期可分为花芽分化初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等5个时期;6月中旬开始进入花芽形态分化期,从花芽开始分化到雌蕊原基分化形成的各分化时期有重叠现象,整个分化时期集中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完成花芽形态分化所需时间为90~100d。  相似文献   

10.
以“鹰嘴”巴旦杏为试材,在盛花期进行了喷施营养元素和生长调节剂对提高坐果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处理中,硫酸锌和硼砂的浓度均以0.6%处理效果最好,坐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9.0%和4.67%;赤霉素和2,4-D浓度以40 m g/L和20 m g/L处理效果最好,坐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7.67%和8.33%。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生理生化指标的特性,对与林木生长及抗性有关常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目前生理生化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亲本选配、间接选择和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机制等几个方面。对今后该类指标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核桃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概述了山核桃属植物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生理生化、遗传基础等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尽快筛选出优良品种、运用多种育种手段培育出优质高产的优良种、形成组装配套的丰产优质的栽培技术体系、加强遗传基础的研究等研究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刘佳  王秀华 《森林工程》2012,28(1):17-19,23
对桑树新品种\"龙桑一号\"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从生物性状、栽培与管理、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及综合利用方面进行概述,并探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为龙桑一号的遗传育种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4种引进月季品种叶片耐热性生理生化指标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从美国引进的4个月季品种,进行叶片耐热力指标研究,测定不同热处理下叶片的形态解剖特征、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叶片的形态解剖特征、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指标可用于月季叶片耐热力测定。本试验所测定的4个月季品种中,以Centurytwo较耐热,Angel face次之,Magic carousel、Peace较不耐热。  相似文献   

15.
生化腐植酸对苹果轮纹病树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进行生化腐植酸防治苹果轮纹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生化腐植酸中的活性物质刺激果树,改变了果树的生理生化指标,提高了果树自身营养调控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了酶活性(SOD),改善了新陈代谢过程,致使果树内固有抗菌性酚酸成分明显增加,有效地控制了轮纹病发病率。光合作用的加强,促进了果树体内物质的合成,运送和积累,气孔开度的改变,提高了抗性,结果衰弱果树得以复壮,农药药效得以发挥,使轮纹病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短梗大参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提供其引种驯化和园林栽培依据,以2年生短梗大参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和称重控水法进行土壤水分胁迫(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70%、60%和50%,以田间最大持水量100%为对照),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对短梗大参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加强而降低,最大降幅达34.50%;质膜在水分胁迫下易遭受破坏,在严重水分胁迫下相对质膜透性高达79.85%,丙二醛(MDA)含量增幅达121.07%;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增加,至土壤相对含水量70%时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升高34.73%和40.39%,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在水分胁迫下降低,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升高。  相似文献   

17.
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干旱、土地盐碱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胁迫因子。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对逆境适应能力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探索如何将逆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降到最低以及如何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已成为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抗盐性机理,提高其耐受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别综述了低温胁迫、干旱胁迫、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提高植物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的途径,展望了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抗逆性植物种质的筛选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扁桃生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阐述了近年来扁桃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新进展,就扁桃的花芽分化、开花授粉、坐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今后进行扁桃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提出了针对开花坐果特性,进行现有优良品种的区域化研究、加快不同品种生殖特性遗传分析研究、扁桃花芽分化过程中酶代谢规律及其外源激素和药物对其花芽分化的影响的研究、不同品种花粉性状及其授粉结实特性筛选各地适宜的授粉昆虫的研究、受精生理学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铜胁迫对两种苔藓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果灰藓和丛本藓为材料,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生理生化测定等实验手段,研究了铜胁迫对这两种苔藓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2+的作用下,果灰藓和丛本藓体内与逆境密切相关的物质和保护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随着处理浓度的加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对比两种苔藓植物发现,果灰藓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较丛本藓的明显,说明果灰藓对铜胁迫反应较敏感,有利于监测重金属铜污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原生境和迁地保护的疏花水柏枝植株进行生理生化检测,判断不同生态环境下疏花水柏枝生态进化响应。结果表明:疏花水柏枝迁地保护居群植株的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比原生居群的含量低、活性弱,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量、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均比原生境居群的高。由此可见,疏花水柏枝原生境居群的抗逆性、抗病性更强。迁地保护居群通过生理生化调节,加强自身代谢,增加木质化程度,提高抗氧化防御机能和适应胁迫的能力来响应环境变化,并产生了耐高温的生态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