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现有大量的人工中、幼林。这些人工林密度较大、分化剧烈、急需抚育间伐。如何确定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类型的间伐起始期、间伐强度、间隔期等问题目前虽有一些方法和技术,但都有一定的不足,尚需进一步解决。目前在人工林间伐理论和技术方面,日本等一些国家较为突出,《林分密度控制图》就是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如能将这个先进理论和技术结合我区情况加以利用,编制出我区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各 相似文献
2.
3.
4.
5.
试验是通过实验林场“九五”森林经营规划外调查结果,随机抽取日本落叶松林分 30 个作为样本,利用林分密度控制图求积结果与利用一、二元材积表所计算林分蓄积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得出林分密度控制图法是一种精度高、直观、适应性较强的森林资源清查办法。 相似文献
6.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在全省现有用材林中蓄积量占首位,为39.5%;林地面积占25.6%,居第2位;木材产量占年产量的60%以上。自日本林学家安藤贵(1968)的林分密度控制图创立以来,中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获得了许多成果,如日本菊泽喜八郎(1978)、美国的Drew和Flewelling(1977~1979)、中国的尹泰龙(1978)、周本琳等(1980)、刘景芳等(1980)和姜文南等,均编制了不同林分密度控制图。但未见有关白桦林分的报道。因而编制此图,以便通过人为的干预,使白桦林在生长过程中,保持最佳密度,提供最多的木材产量或发挥最大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正>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用密度与各种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编制的。因此,弄清林分密度效应规律,掌握密度效应数学模型,是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的基础。本文首先阐明林分密度效应规律,然后详述密度效应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前言调整林分的密度与结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营措施。林分的合理密变随培育目的、林分年龄、立地条件等因素而变化。要傲到及时地合理调整林分密度,就必须探讨密度与林分其他测树因子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动态规律,并用一定的数学图象综合地表现出来,以使营林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定量管理的基础上。迄今为止,在我省森林经营中,尚缺乏这样的数学图象,国内外曾对某些树种编制了这类数学图象,在日、美等国已经被应用到森林经营与造林中去了。由于我省杉木分 相似文献
12.
13.
14.
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茅松人工林集中分布的西双版纳、思茅地区的 10个县 (市 ) ,按照立地条件、年龄、郁闭度、生长状况等的不同 ,设置 16 6块标准地 ,用以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 ,包括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 (饱和密度 )线、等疏密度线、等自然稀疏线等 5条曲线 ,根据密度控制图可以求算林分蓄积量、疏密度、优势高 ;可以求算林分间伐量、间隔期进行间伐设计 ;可以预测各生长阶段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等。经检验等树高线精度为 96 1% ,等直径线精度为 97 8%。 相似文献
15.
16.
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按林分测树因子中的(?)u、(?)、V与立木密度N相互关系建立模式进行编制。它是以数图的形式来表达林分密度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文中介绍了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过程及应用示例。它可用于定量间伐、产量预估、资源清查和造林设计,是一种森林经营图,是集约经营的重要工具,具有直观、简明和应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目前许多单位和地区都在进行密控图的研制工作或用其指导抚育间伐和预测林分生长.然而对于密控图的使用和检查方法,却很少进行认真的考虑和研究,致使在使用方法上,用法不一,测算结果互相矛盾,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在检查内容上,过于简单,只检查测算蓄积量的精度如何,而对其它重要内容则缺乏全面的验证,就急于发表和推广使用。就是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中,也有类似现象存在。为提高其研制水平和把密控 相似文献
19.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依据林分密度效应理论编制的 ,它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密度管理线、最大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等五组曲线组成。该图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估计值平均检验精度为 88.4% ,能满足生产实践中的估测需要。它能广泛应用于林分定量抚育间伐、生长收获预估、森林资源清查、造林设计、森林类型划分等许多方面 ,是集约化经营森林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闽东柳杉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闽东地区的柳杉人工林标准地材料研制林分密度控制图 ,经检验精度满足要求。文中还提出一个新的密度效应模型及估计最大密度线参数的方法 ,在生产上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