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别名紫丹参、红根、血参根、大红袍等。紫丹参以根供药用,具有血调经、祛瘀生新、镇静安神、凉血消痈、消肿止痛等功能。丹参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需要量大。1 习性 为多年生草本。株高30~70厘米。花期5~7月,果期6~8月。2 种植 南方于4~5月,北方于7~8月用种根繁殖。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  相似文献   

2.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白花丹参茎段分别接种到不同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上,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并成为完整植株,为白花丹参快速繁殖建立最佳培养条件,为白花丹参所含次生代谢药用成分工业化生产提供方便、快捷途径.结果表明:MS 0.5~5 mg/L 2,4-D或MS 0.1~0.5 mg/L NAA培养基适于白花丹参茎段的愈伤诱导;MS 0.5-2.0 mg/L 6-BA或MS 0.1~0.5 mg/L IAA 0.5 mg/L 6-BA培养基上白花丹参茎段能迅速生长成苗;1/2MS 0.1~1.0 mg/L NAA(IAA)或1/2MS 0.1~1.0mg/LNAA 0.1mg/LIAA培养基可使白花丹参苗生根.  相似文献   

3.
科技要闻     
<正>南开大学育种新成果可使丹参单株最高产量超过2000克南开大学一项育种新成果,可使植物药材丹参单株最高产量超过2000克,而目前国内种植的二倍体丹参单株药材产量仅有200~300  相似文献   

4.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含量菲处理对丹参根生物量、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影响及菲在丹参根内的累积。结果表明:丹参收获后,土壤中的菲残留量为0.09~0.26mg·kg-1,丹参根内菲含量为0.45~0.57mg·kg-1;添加菲处理的丹参根生物量比对照略有增加,其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的含量高于对照,但未达显著水平,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3种丹参酮含量随土壤菲初始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菲含量在31.1和234.8mg·kg-1时,对丹参根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了丹参酮在丹参根内的累积。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自今年夏季以来,中药材丹参商品销势转快,价格不断走高.目前,丹参已成为药市交易中的一个热点品种,统货现价由今春的8~9元(千克价,下同)升为10~11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涨幅达37%.丹参是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其商品价格走势已引起众多生产经营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题组负责人、副教授陈力介绍,这一技术可使植物药材丹参单株最高产量超过2000g,而目前国内种植的二倍体丹参单株药材产量平均仅有200~300克。这项技术在对我国丹参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将二倍体白花丹参诱变成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10,(4):52-53
南开大学一项育种新成果,可使植物药材丹参单株最高产量超过2000克,而目前国内种植的二倍体丹参单株药材产量平均仅有200~300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同时测定丹参药材中6种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为样本,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为:Shimpack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0.2%甲酸的乙腈溶液-0.2%甲酸的水溶液体系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为30℃。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6种成分的进样量范围分别为丹参素0.15~1.16μg、原儿茶醛0.067~0.54μg、丹酚酸B:0.34~2.76μg、隐丹参酮0.04~0.32μg、丹参酮Ⅰ0.009~0.074μg、丹参酮ⅡA 0.010~0.082μg,该范围内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0.999 7);加标回收率在98.90%~99.41%;RSD均小于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野生丹参和栽培丹参中水溶性及脂溶性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1 丹参生长发育规律1 .1 繁殖丹参有多种繁殖方法 ,可以用种子繁殖 ,也可以用切根和芦头繁殖。以种子繁殖和芦头繁殖为佳。种子发芽率 30 %~ 65 %左右。幼苗期间只生基生叶 ,2龄苗才会进入开花结实阶段 ,种子成熟饱满 ,千粒重 1 .4~ 1 .7g。1 .2 发育规律丹参自然生长 ,多  相似文献   

10.
丹参为唇形科,以根入药。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疗效很好。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现今对丹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丹参入药的规格是上部根茎直径在0.5—1.5cm,1.0~1.5cm为一等品,0.4~1.0cm为二等品。按照一般的栽培方法种植出来的丹参上部根茎直径一般在1.0cm以下,很难达到直径1.0cm以上的一等品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中药种植经验总结出一套种植高品质丹参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丹参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又名紫丹参、红根、血参、大红袍等。丹参以根供药用,含有丹参酮、隐丹参酮、鼠尾草酚、丹参新酮等。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镇静安神、凉血消痈、消肿止痛等功能。丹参为中药的重要原料,需求量大,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人工栽培。丹参性喜气候温暖、光照充足、空气湿润的环境条件,年气温12.5~17.1℃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2.
<正>南开大学一项育种新成果,可使植物药材丹参单株最高产量超过2000克,而目前国内种植的二倍体丹参单株药材产量平均仅有200~300克。  相似文献   

13.
<正>南开大学一项育种新成果,可使植物药材丹参单株最高产量超过2000g,而目前国内种植的二倍体丹参单株药材产量平均仅有200~300g。  相似文献   

14.
丹参的栽培     
丹参,又名紫丹参、红根、血参根、大红袍,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70cm,花蓝紫色,根外皮血红色,内黄白色,肉质肥厚,有分枝.具有活血调经,祛淤生新,养血安神之功能,用于治疗冠心病,筋骨劳损和月经不调等疾病.丹参适应性强,耐寒,能在田间越冬,一般性土质即可种植,主产于山东、河北、安徽、四川等地.丹参为常用药材,除采集野生植株外,还可大田栽培,管理简便,亩产于品300~400kg,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5.
腐殖酸对丹参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比较了腐殖酸不同用量下丹参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适宜腐殖酸用量能够促进丹参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增加根/冠比,提高丹参产量。腐殖酸施用增加了土壤容重,过高的土壤容重不利于丹参生产,1.262~1.265 g/cm3的土壤容重有利于丹参生长。腐殖酸适量施用增加了丹参根与地上部的氮、磷养分含量,但降低了钾素含量,而大用量具有提高钾含量的趋势;适量的腐殖酸施用能够提高丹参对氮、磷素的利用率而降低了钾素利用率,但较大用量则降低了氮、磷、钾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2011,(16):19
<正>丹参别名紫丹、血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柱形,多分枝,朱红色。株高30~80厘米,茎四棱形,密生茸毛。丹参根入药,有活血化淤、调经止痛的功效。对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症也有良好疗效。丹参在近年来用量较大,是药市上的畅销品。  相似文献   

17.
裕丹参药材适宜产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以河南方城县裕丹参种植基地为分析基点,选取温度、海拔、土壤、降水量等影响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对裕丹参在我国的生态适宜性以及主产区河南省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裕丹参适宜产区面积很大,在10个省份均可生长,相似度为90%- 100%时裕丹参在全国9个省的适宜区分布面积理论值可达309 205 km2,以四川、陕西、江苏、湖北和河南分布范国最大,面积均达到24 000 km2以上;相似度为80%~100%时裕丹参在河南省内适宜区域集中存方城、淅川、邓州、信阳和南召县,与裕丹参道地产区相关资料记载一致.  相似文献   

18.
<正>丹参是我国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抗旱耐涝和耐寒耐高温特性,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近年来,随着我国康养产业的发展,既可作药又可作茶饮的丹参市场需求量加大,种植效益逐年递增。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济宁市现代农业中药材创新团队2019~2021年连续3年,在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500亩丹参生产基地进行了丹参间作谷子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试验示范。3年平均亩产干丹参352.1 kg、谷子191.3 kg,亩收入4 500余元。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不同光照度对商洛丹参生长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测定商洛道地丹参不同生育期(幼苗期、开花期和生长减缓期)叶片在不同遮光处理下(遮光率为40%~50%、50%~70%、70%~80%和85%~95%)生长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遮光率为40%~50%时,株高、主茎数、单株鲜质量和根鲜质量最大;随遮光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分数遮光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先增后减。综合全生育期来看,遮光率为50%更适合商洛丹参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一、采收加工及性状丹参别名红丹参、赤参、血参、紫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春秋季均可采收,以秋季为好。将根挖出后,剪掉茎叶和须根,去净泥土,阴干或晒干即可。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