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化学调控剂对水稻的防倒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助壮素等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降低植株高度,缩短地上部节间长度,防止水稻后期倒伏有明显效果,但对穗部性状和产量有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之前,应对水稻倒伏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以免影响疸;拔节初期喷施米醋,不仅没有防倒效果,反而促进倒伏;增施钾肥不仅能增粒,增重,提高产量,而且有一定的防倒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新型水稻插秧机插秧具有栽插速度快、秧苗入泥浅、返青快、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等优点,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正在各地速试验示范和推广.但是不少农民既有使用新型机械减轻劳动强度的愿望,又害怕使用机插造成减产。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一插秧机移栽对秧苗培育的要求较高,育秧过程中播种不匀或死苗将造成机插时出现漏插或丛秧, 相似文献
3.
4.
水稻编织布育秧机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田,规格编织布条代替工厂化,塑料盘培育水稻秧苗供机插,其与盘秧机插比较具有,秧苗素质,机插质量,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相近,育秧载体一次性投资降低95%等特点。并创立提布切割起秧等作业法,简化了育秧程序。 相似文献
5.
6.
7.
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是利用机械化生产线精量播种,采用温室和大棚控制水、肥、土、温、湿、气等条件的一种规模化育秧方式。该文着重从水稻品种搭配、利用相关配套设备进行催芽、营养土的配制、流水线播种作业及秧苗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8.
培育壮秧是机插水稻获取高产的基础。经多年实践和摸索,按照机插水稻秧苗质量要求,提出了机插水稻育秧技术及秧田管理技术,包括秧田准备、育秧材料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秧田管理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软盘育秧技术是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育秧方式,简单易行,易于操作,成功率高等。水稻机插推广成败在于秧苗,能否培育出合格的壮秧是水稻机插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研拌种剂对不同水稻品种发芽及秧苗素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拌种剂1-4号对水稻种子发芽和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拌种剂处理具有促进种子萌发、胚芽生长、胚根分生、提高秧苗生长、增粗茎基宽、促进地上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等作用,提高了秧苗综合素质,其作用程度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拌种剂处理后,拌种剂4号处理的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拌种剂4号处理绿旱1号和连粳7号的发芽率分别提高3.92%和5.06%,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4.10%和3.13%,根系活力分别增加7.62%和9.35%。[结论]自研拌种剂4号能够促进不同水稻品种的发芽和秧苗素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稻苗床调理剂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宁粳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塑盘育秧方式,研究了3种水稻苗床调理剂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陵"和"诚信"水稻苗床调理剂与对照相比,能显著降低苗高、加快出叶速度、缩小最大叶长、扩大最大叶宽,增加茎基宽、根系重量、根冠比、盘结力和发根能力;而"春泉"水稻苗床调理剂明显增加苗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茎基宽和地上部重量,加快出叶速度,对根冠比、盘结力和发根能力影响不大。海陵和诚信水稻苗床调理剂能提高机插秧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选择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品种各8个,研究宽窄行和等行机插秧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缓苗期的长短与插秧机的性能有关;机插对早稻分蘖的影响大于晚稻,早稻比晚稻分蘖起始慢、分蘖期长,不同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差异较大;在相同密度的情况下,宽窄行机插处理水稻在缓苗期后分蘖发生快、消亡慢,宽窄行机插有利增加水稻分蘖、有效穗数以及提高水稻产量;不同品种的机插适应性有差异,生育期短、单株分蘖力强和单株有效穗多的品种适合机插;机插对水稻缓苗的影响应该可以通过提高插秧机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17.
印刷播种技术对机插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粳稻连粳9号为供试品种,使用印刷播种技术分别印刷0.8cm×0.8cm、0.7cm×0.7cm、0.7cm×0.6cm、0.6cm×0.6cm的附种纸,考察其种子分布情况,并为其设置同等播种量的手工播种方式,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大田育苗和栽插比较。结果表明:1)印刷播种附种纸空缺率低于1.0%,双种率17%左右,种子分布均匀一致;2)4个印刷播种处理所育秧苗素质均高于手工播种对照;3)大田每穴栽插苗数均匀一致,栽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不同耕作方式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不同机械土壤耕作方式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我国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深翻耕与农户浅旋耕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连续翻耕对水稻的生物量、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均无显著影响。翻耕降低了抽穗后剑叶的叶绿素含量( SPAD值),特别是早稻,但对早晚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并无显著影响。与旋耕相比,翻耕有降低早稻植株氮素含量的趋势,而晚稻趋势不明显。翻耕显著提高了下层(10~20 cm)水稻根系的质量及其比例。但这种对水稻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并未带来地上部生物量或产量的提升。因此,在本试验点翻耕和旋耕之间机插双季水稻产量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