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渔业》1974,(10):4-7
鳡鱼,生活在水库中上层,是一种凶猛鱼类。  相似文献   

2.
1984年初,受江苏省水利厅委托,上海水产学院淡水捕捞教研室接受了由省财政厅和水利厅联合下达的“龙王山水库除鳡渔具渔法的研究”科研项目。课题的目的旨在研究设计一种能有效地减少并控制龙王山水库鳡鱼种群数量的渔具渔法,确保水库养鱼生产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定置渔具种类繁多,在海洋、湖泊、江河捕捞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在水库广泛应用的“赶、栏、刺、张”联合渔法中,定置张网就是一种定置渔具。  相似文献   

4.
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伟芳  张斌  吴金根  杨利明 《水产养殖》2004,25(3):17-17,16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是江、湖野生的名优鱼类之一,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鱼类,俗称黄鲇,它长速快,个体大,病害少,市场价格高。2003年我们在吴江市特种水产科研示范园区进行了鳡鱼的池塘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鳡鱼的网箱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网箱设置、鱼种的来源与选择、鱼种的放养、投饲管理和鳡鱼病害防治等,试验结果表明:全长8~10cm的鳡鱼苗种进行大水面网箱养殖,期间投喂野杂鱼,经过一年半的饲养,鳡鱼体重达3.5~4kg/尾,最大大个体达5kg/尾,均重为3.75kg/尾,成活率达75%。  相似文献   

6.
7.
一、材料与方法1郾池塘条件试验池一只,面积为3.4亩,池深为1.8米,池底为泥质,淤泥厚10厘米,池底平坦,坡比1∶2.5,进排水较方便,水质无污染,不渗漏。配有2.2千瓦的潜水泵1台,进水口用40目的过滤网过滤,排水口安装密眼网。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带水彻底清塘消毒,消毒一个星期后,加水至1.2米。2郾苗种来源及放养苗种来自浙江省某研究所,规格为5厘米左右。2003年7月11日下塘,后适当放养鳙、鲢等鱼种,放养情况见表1。表1鱼种放养情况3郾投食驯化鱼池石灰清塘后,用聚乙烯网(网目0.6厘米)在池塘朝南向阳区进水口围出一小块暂养区,约120米2…  相似文献   

8.
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亲本来源于长江武汉金口江段及附属湖泊斧头湖、鲁湖的野生鳡鱼,经6个月暂养或两年池塘驯养后,于2005年~2006年6月分4批共11组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产卵总量1020万粒,受精卵816万粒,孵出水花365万尾。2年试验平均每组次产卵92.7万粒,受精74.2万粒,孵出仔鱼33.1万尾。初步探明了鳡鱼人工繁殖的方法及规律,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80%~100%、30.4%~88.5%、86.3%~88.8%,同时还对影响人工繁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浦阳江属钱塘江水系,全长67.6公里,上(?)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涨落迅猛,下游江道狭而弯曲,素有“小黄河”之称。大砚石堰坝拦截江道,形成了鳡鱼天然产卵场所。每年立夏到夏至时节,鳡鱼逆水而上来此产卵,繁衍后代。我站经多次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林 《科学养鱼》2012,(8):41+93
鳡鱼又称黄鲇、水老虎。我们于2011年在颍东区向阳办事处进行了池塘主养鳡鱼试验,并成功地将200克/尾左右的鱼种当年养成平均规格1.523千克/尾、最大规格达2.46千克/尾的商品鱼,成活率91%。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柴河水库于1987年和1989年引进池沼公鱼受精卵共5400万粒。1996年后池沼公鱼数量大增,形成了良好的自然种群。调查池沼公鱼在柴河水库的栖息规律,找到适合池沼公鱼捕捞的渔具渔法,对综合利用池沼公鱼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合理捕捞,既可以发挥池沼公鱼渔业效益、控制池沼公鱼数量,又可以为水库主体鱼花、白鲢提高生存空间、节约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12.
《渔业科技产业》2005,(3):40-41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成功解决了鳡鱼人工繁殖技术难题,这种日渐稀少的名贵食用鱼类从此可以从养殖塘里进入到百姓的餐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鳡鱼的营养学研究及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分析依据,采用盐酸水解法处理鳡鱼肌肉的样品,以美国SUPELCOINC公司生产的PUFA-1、PUFA-2进行定性,按归一化法计算脂肪酸含量,对鳡鱼肌肉中的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鳡鱼肌肉中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不饱和脂肪酸9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24.69 %,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75.30 %,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28.79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46.51 %;鳡鱼肌肉中的脂肪酸主要由C16∶[KG-*1/2]1、C18∶[KG-*1/2]3n-3、C18∶[KG-*1/2]2n-6和C16∶[KG-*1/2]0等4种脂肪酸组成,这4种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之和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69.35 %。鳡鱼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及比例与其他鱼类相比有一定差异,较符合人体需求。  相似文献   

14.
15.
鳡鱼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将当年鳡鱼养成商品规格、成活率90%以上的养殖结果,探讨了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鳡鱼的池塘养殖可用专养和与河蟹的混养二种模式,前期需投喂活鱼苗,后期用鱼块.在鳡鱼体长5 cm左右时进行食性转化较为适宜.养殖的关键技术为食性的转化和及时分养.  相似文献   

16.
鳡鱼池塘养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2005年~2006年在3口面积分别为2000m2、4000m2、6667m2的池塘中进行鳡鱼的主养、混养试验。采用麦鲮、鲢鳙作饵,经过130d~190d的饲养,其当年养殖平均个体重650g,最大个体达到1580g,主养成活率85%,混养成活率高达92.5%~95.8%。试验证明:在饵料鱼生产稳定且来源广泛的地区,主养和混养鳡鱼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池塘培育鳡鱼亲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属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又称黄鲇、水老虎等,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的凶猛鱼类。我们于2004年进行了鳡鱼人工养殖试验,目前4龄种鱼己达15~18千克,雌、雄鱼经人工催产可顺利挤出成熟卵子和精子,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鳡鱼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夏季,从长江收集了28尾当年野生鳡鱼种,经4年池塘驯养培育成亲鱼24尾.2007年5月9~19日,从中选择了7尾母本、3尾父本进行了人工催产,用DOM、LRH-A3、PG和B型激素等4种催产剂混合注射,挤卵授精,共产卵323万粒,孵出鱼苗98.3万尾.催产率100%,受精率29%~85%,出苗率36.6%~57.1%.  相似文献   

19.
水库鳡鱼的种群生态学及其自然增殖率控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春 《淡水渔业》1976,(11):15-22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Rich.)已成为我国许多水库养殖中危害最大的凶猛性鱼类,某些水库中的鳡鱼已泛滥成灾,演替为优势种群之一,人们称它“霸王鱼”。如何大量歼灭鳡鱼,并控制其自然增殖,已成为水库渔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新安江水库使用流刺网、拉网、“赶拦刺张”联合网及钓具歼捕鳡鱼的渔具、渔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