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欧洲黑杨是我国三北地区的主要杨树种,也是营造大面积速生丰产林基地的重要树种。但是,杨树人工林虫害十分严重,经常使杨树丰产林达不到丰产目标。据1989年统计,万公顷杨树人工林食叶害虫危害面积竟达40%,严重地影响林木的生长,主要的食叶害虫有杨尺蠖和舞毒蛾。为了确保杨树丰产林获得速生丰产,培育抗虫的杨树新材料,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具有很重要的长远意义。为此,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展欧洲黑杨抗虫转基因研究,该项研究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林业部科技指南项目。几年来,经双方科技人员精心研究,密切配合和不懈努力,研究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现已筛选出一批有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至染  相似文献   

2.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tapathi Linne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也是我国检疫害虫之一。1980年牡丹林区迎春林业局开始营造杨树丰产林,到1988年杨干象已扩展蔓延到四个林场,危害面积达413公顷,平均虫口密度为28.5头/株;有虫株率达37%。为了控制其危害,我们曾做了多种化学农药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开始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蹬口县防沙林场第三作业区建立沙地综合治理试验基地,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杨树丰产林集约栽培模式;杨树丰产林产量及其生长规律;杨树丰产林经济效益和基地建设综合效益分析等研究工作。基地的杨树丰产林的生长普遍超过自治区地方标准和国家制定的丰产林指标。沙地经过以营造杨树丰产林为主的综合治理,使原来的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成为栽培用材林、果树、农作物和牧草的生产用地。  相似文献   

4.
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小舟蛾,是杨树丰产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安庆市杨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遭受杨小舟蛾危害的程度也日趋严重,对杨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加强杨树病虫害的控制,我们从2004年开始,结合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对杨小舟蛾在本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危害习性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峰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是莱西市主要造林树种,杨树丰产林、通道林带、农田防护林等总面积达1.3万余hm^2。随着杨树面积的增加,食叶害虫的危害日益严重,利用化学农药防治,虽能控制一时,但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害虫更加猖獗。2001年开始利用白蛾周氏啮小峰对我市杨树主要食叶害虫杨扇舟蛾、杨雪毒蛾等进行了防治试验,有效地控制了其危害,并摸找出最佳放蜂时间、蜂虫比例。现将防治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严重时大面积的丰产林被吃得光秃秃的。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提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谈杨树蛀干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杨树蛀干害虫的为害、种类和分布根据几年来对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和西南部分省(区)20多个县市进行的调查和有关资料,许多苗圃、农田防护林、四旁树木和丰产林的杨树都受到蛀干害虫的为害。北京丰台区1978年统计,90%以上的毛白杨苗木受白杨透翅蛾侵害。河北省衡水县小侯公社1976年营造的农田防护林,1982  相似文献   

8.
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Linna-eus)是牡丹江地区危害杨树的新纪录害虫。1986年在迎春林区杨树受害面积达467公顷,成灾面积为100公顷,受害严重的林分树叶被吃光,呈现一片火烧景象,第2年生长势衰弱,导致烂皮病的发生;有的树木因此死亡。为了有效地控制此虫的危害,确保杨树丰产林的健康生长,我们对该虫的生活史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和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总目标和总任务。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放宽林业政策,杨树丰产林得到迅速发展。全国目前营造杨树林1650万亩,其中杨树丰产林330万亩,是世界上杨树发展速度较快、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这些杨树丰产林主要分布在山  相似文献   

10.
施肥,是杨树丰产林集约栽培措施之一。山东的杨树丰产林立地条件复杂,不同类型土壤的养分含量差别较大,不同树种品种的需肥性也有所不同,而杨树丰产林施肥的方法,数量和肥料种类却未能随之变化,有的甚至盲目的认为施用量越多,效果会越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为此,我们从1982年开始,在省内杨树丰产林主要栽培区,进行了定位试验和调查研究。针对杨树丰产林需肥量、土壤养分状况,施肥效应和合理施肥指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临沂地区营造的杨树丰产林,由于采用优良品种和集约栽培技术,达到了“二年成椽,三年成檩,五年成梁”的生长速度。但从1983~1985年在这些丰产林中有一种膜肩网蝽(Hegesidemus barbus Drake)(见照片,以下简称网蝽)在不同的林分中不断猖獗危害,给这些丰产林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春天到了,蛰居数月的越冬网蝽成虫,又要上树危害了。那么这种害虫是凭什  相似文献   

12.
林分生长规律是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之一,研究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以下简称“丰产林”)的生长过程,编制杨树丰产林生长预测表,可以预估林分未来的生长量,鉴定森林经营的效果,并为制订森林经营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我省由于发展杨树丰产林的历史尚短,以往省内缺乏杨树丰产林生长预测方面的系统研究。为提高我省杨树丰产林的经营管理水平,我们在制订山东省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的过程中结合进行了杨树丰产林生产过程及生长预测的系统研究,编制了杨树丰产林生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杨树生产发展很快,可以说从粗放经营开始进入集约经营的新阶段。其标志是杨树丰产林基地建设已列入国家及地方的经济发展计划,到目前为止全国已造杨树丰产林200万亩以上,其中东北的牡丹江和辽河流域,山东临沂、聊城地区,山西雁北、晋南地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四大片杨树丰产林基地初具规模;从良种到栽培管理一套丰产技术,已逐步为广大群众所采用;速生丰产、集约  相似文献   

14.
栽植苦楝隔离带和糖槭诱饵树防治光肩星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以来,开展了以光启星天牛为主的杨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其中,在营造杨树丰产林时栽植苦楝隔离带和糖槭诱饵树,可提高杨树林分自然控制能力,是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栽植两行苦楝隔离带和糖槭诱饵树可分别便降低53.1—74.6%和58.6—77.5%。  相似文献   

15.
<正> 1983年9月21-28日,林业部在山东省兖州县召开了全国首次杨树病虫害防治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19个省(区)、市森防站及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西北农学院等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大会组织参观了兖州县的农田林网、莒县大面积的杨树丰产林及人工招引啄木鸟防治害虫的现场;邀请了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介绍当前国内外杨树病虫害的研究情况;各省(区)、市森防站分別介绍了杨树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经验;代表们对防治工作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是解决森林资源危困,缩短轮伐期,加速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实现永续利用的战略措施。牡丹江林区具备发展杨树丰产林的天然优势,是国家发展丰产林的重要地区。而且早期营造的杨树丰产林陆续郁闭成林。因此,研究其结构及生长规律对确定林分经营措施及评价林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八面通林业局三种较大密度的8年生杨树丰产林在全林每木检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膜肩网蝽在豫北杨树上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来,以107杨为主的杨树作为丰产用材林在豫北得到了大面积发展。据2002-2004年的统计:濮阳市丰产林面积就达2.88万 hm2。由于发展大面积纯林,膜肩网蝽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株率达100%,5月就可导致大片纯林70%落叶。如不及时防治,7 月整片林可全部落叶,严重影响树  相似文献   

18.
青杨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是危害杨树的重要蛀干害虫,近几年在黑龙江省的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绥化以及吉林省的长春、白城等地区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了杨树丰产林和"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根据防治和预测预报技术的需要,对青杨虎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林口林业局杨树丰产林营造技术的方法和措施,通过集约经营来促进林分生长,总结了营造杨树丰产林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Ⅰ—214杨、沙兰杨、健杨等欧美类杨树优良品种,是山东省营造杨树丰产林的主要树种。由于经营历史较短,在营林调查中尚无专用材积表,多沿用省内编制的一元材积表,该表使用虽较方便,但误差较大,不适应丰产林集约经营的需要。为此,我们收集省内欧美杨丰产林标准木资料,编制了山东省欧美杨丰产林立木二元材积表。对于检查欧美杨丰产林造林经营效果,研究林木生长发育规律,进行采伐利用,以及实现杨树丰产林标准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