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耕地面积58万亩,农民人均耕地约3亩。棉花是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常年植棉面积40余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8.96%,年产籽棉12万吨,人均商品棉贡献率名列河北省之首。邱县棉花绒长、低糖,棉花产量位居河北省前三强,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棉花之乡",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棉花50强县,素有"冀南棉海"明珠之誉。今年我县植棉面积39.8万余亩,全部是地膜覆盖抗虫棉。一、棉田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近几年,我县棉田病害主要有棉花苗病、棉  相似文献   

2.
我区于1981年在东台县农科所、大丰县丰富公社进行了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试验,取得了较好成绩.1982年,8个县的重点产棉公社都进行了地膜棉试验示范,面积发展到2.9万亩.其中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2.22万亩,一熟棉田地膜覆盖7000亩.据十个示范点考察,一般增产2~3成,40%左右的示范户增产4~5成.同年射阳县推广种植两熟地膜棉1.35万亩,平均亩产119.4斤,比露地棉78.7斤增产51.7%.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省棉田多熟制发展较快,间套面积1986年为15万亩,1987年为20万亩,1988年为25万亩,1989年发展到35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19.5%。棉麦套种由1986年的2万亩,1987年发展到8万亩,1988年发展到13万亩,1989年达到19.9万亩。据11个县、32个乡、108个村调查,棉瓜菜间套亩产值为814.5元,比纯种棉亩增值364元;棉麦套种亩产值784元,比纯种棉亩增值244元。临猗县牛杜村主要是发展地埂棉,1989年在3000亩麦田地埂上套棉花,麦收后套绿豆,亩产小麦375公斤,皮棉95公斤,绿豆100公  相似文献   

4.
本市常年植棉面积4万多亩,产量构成以秋桃为主,秋桃比例占65%左右。在确保秋桃成熟吐絮,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推广棉田行间秋套或冬套后茬经济作物,均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棉田套种豌豆,能收到短、平、快的效果,亩收鲜荚600-800k,可亩增收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我们三台子公社有二十四个生产大队,二万五千口人,五万亩耕地。其中棉田一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为了把棉花生产搞上去,全社万亩棉田实行了大垄双行栽培,1977年在省棉麻所和棉麻公司蹲点同志的帮助和指导下,经过一年的大  相似文献   

6.
1基本现状门源县现有10个乡镇,109个行政村,15.8万人口。有耕地44.43万亩,其中水浇地8万亩,山旱地36.43万亩,人均耕地2.8亩。201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43万亩,其中小麦1.03万亩,青稞10.92万亩,豌豆0.17  相似文献   

7.
新乡地区是我省主要棉区之一,1982年植棉123万亩,占总耕地15%,比1980年增加33万亩,增长35.5%。随着农业的发展,有些地方棉田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大,但是棉田从那里扩大?如何进行耕作改制?现提出一些看法,供讨论。我区的地形按自然状态除西、北部有极  相似文献   

8.
我县棉田面积共20.3万亩,绝大部分是连作棉田,稻棉能轮作换茬的面积仅3.5万多亩,占棉田面积的17.2%。 1963年,我县发现棉花枯萎病,由于当时对这一病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控制不严,以致病菌不断扩散,危害不断加重。1965年,全县发病120多亩,1972年扩大到6.45万亩,1975年发展到17.66万亩。1976年发病面积虽达18.89万亩,但由于我们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进行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种植了6万多亩抗病棉,大力改造重病田,病情显著减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安徽淮北平原的砂姜黑土,主要分布于临泉、涡阳、宿县和泗县一线以南,沿淮岗洼地以北的河间平原地区,耕地面积约有1,700万亩,占淮北总耕地面积3,226万亩的53%,人口约600万人,占总人口1,700万人的34%,人均耕地3亩左右.宿县地区砂姜黑土约600万亩,占耕地1,244万亩的48% (1983年7月五河、固镇、怀远三县划归蚌埠市后,全区砂姜黑土还有348万亩,占耕地861.1万亩的40%.这一地区历史上农业生产具有地多人稀、广种薄收、多灾低产的特点.粮食亩产长期徘徊在200~300斤之间.  相似文献   

10.
<正>一、玉米生产现状行唐县为河北省石家庄市辖县,辖4镇11乡330个行政村,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农业人口37万,总耕地63.9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8.44万亩,2012年成为石家庄市山区唯一一个吨粮县。2018年全县玉米平均每亩产量达432千克,总产达15.4万吨。1、有利条件(1)区划布局与主推技术明确行唐县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  相似文献   

11.
恢复与发展盐城市棉花生产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花在发展盐城市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盐城市是江苏省的主要产棉区,常年播种面积与产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1983年实种棉花400余万亩,总产21万吨,创盐城市历史最高纪录。1985年后,与全省棉花生产形势相似,棉田面积锐减,总产下降。1986年实收面积250万亩,总产12万吨。1987年以来,由于省、市政府颁布了植棉优惠政策,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提出了恢复和发展棉花生产的关键措施,开展了植棉竞赛,棉田面积与产量出现了回升的好势头。1988年棉花面积302.6万亩,总产19.65万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分别比1987年增长14.62%和42.91%。  相似文献   

12.
我们启东县东临黄海,南靠长江,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历史上就是一个麦棉两熟的重点产棉区。全县102万亩集体耕地中,棉花面积占58万亩,粮食作物占42万亩,其他作物2万亩。按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亩耕地。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  相似文献   

13.
大渡乡位于举水西岸,年平均温度16.4℃,无霜期约240天,常年降雨量1,200多毫米;大部系砂质土壤,棉田习惯为小麦棉花两熟栽培。全乡耕地9,418亩,其中旱地7,636亩。1956年棉田面积5,689亩。去冬今春已有98.5%的农民入社,并有86.7%的农户加入高级社。 本乡种棉历史很久。1950年前都是种“大毛子”、“绿绒茧”等中棉品种,一般年成亩产皮棉30——40斤。自1950年开始引种岱字棉后,产量逐年提高,如51年平均亩产皮棉41.1斤,52年45.1斤,53年53.2斤,54年全部被洪水淹没,55年平均亩产73.1斤,56年获得亩产101.2斤的大丰收,比55年增产37.3%,较全县平均亩产61斤,增产66%。取得了百斤皮棉的光荣称号。这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上第一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大丰县地处苏北沿海,总耕地面积110万亩。棉田计划面积61万亩,由于实行棉花玉米夹种,棉田铺地面积历年在86万亩以上,是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已有六十多年植棉历史,各种主要棉虫应有尽有。1975年前棉花治虫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商品农药销售量1953年为60吨,1963年为269吨,1973年为3671吨,每隔9年增加四倍,十三倍。由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探讨棉花喷施磷酸二氢钾的增产效果,1980年我们进行了试验.当年我县棉田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1万亩多点调查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具有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在缺磷的棉田增产幅度10%以上,最高30%,底肥施用过磷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解放初期,我国耕地总面积为235866万亩,人口为54167万人,人均占有耕地达4.35亩之多。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耕地已减少到了190000万亩左右,但与此同时全国人口却已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不足1.4亩,再加上粗放型经营的西北地区至少有40000万亩没有种植粮食,而是种植了经济作物,因此全国粮食生产土地不足150000万亩,与1957年相比,净减50450万亩。  相似文献   

17.
<正>大化瑶族自治县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区,全县下辖16个乡(镇),156个行政村,总人口46.27万人,耕地总面积22.8万亩,人均耕地0.66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农业县。大化县常年玉米播种面积20.1万亩,占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8.1%。由于该县属喀斯特地形且人多地少,山区旱地一年多熟制生产及频繁的耕作,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如何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及耕地可持续  相似文献   

18.
一、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概况 黄淮海平原是指由黄河、淮河、海河三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平原,其范围包括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的300多个县,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有耕地2.7亿多亩,约占全国耕地的六分之一,其粮食和棉花产量分别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黄淮海平原蕴藏着极大的农业增产潜力,中低产田有2.4亿多亩,荒地2000万亩,还有辽阔的水面、滩涂、草场未得到充分利用。然而,该地区旱涝、盐碱、风沙等灾害频繁,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产量低  相似文献   

19.
正印江县地处黔东北部,位于武陵山脉之峰梵净山的西麓,素有"中国名茶之乡"的美称。全县现有耕地面积76万亩,常用耕地面积27,88万亩。印江县自2008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于2012年3月完成耕地地力评价,近年来充分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5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5.5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6万亩,总产量13.85万t,在主要农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43.3万亩,亩均增产节支52.67  相似文献   

20.
威县地处冀南平原,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年种植地膜棉60多万亩,近年地膜棉花早衰早死现象严重,每年不同程度的早衰早死面积10万亩左右,平均亩减产籽棉50kg左右,损失严重。根据威县的生态条件和地膜棉花的生育特点,既防止早衰早死,又保证及早成熟的主要措施是:1轮作倒茬,清洁棉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