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规模化猪场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品种交流日益频繁,猪场环境污染严重,猪群免疫抑制病迅速传播,带来猪群免疫失败现象十分普遍,导致猪病频发,混合感染严重,难以控制和净化,直接影响猪场疫病防控和养猪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李水源 《中国猪业》2010,5(4):28-31
<正>随着规模化猪场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品种交流日益频繁,猪场环境污染严重,猪群免疫抑制病迅速传播,猪群免疫失败现象十分普遍,导致猪病频发,混合感染严重,难以控制净化。猪群免疫失败已成为猪病频发的主要诱因,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地侵袭,再加上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支原体病,使猪群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副猪嗜血杆菌病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产房和断奶前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支原体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一些地区猪病流行严重,常常造成猪只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即使管理比较规范的规模猪场,同样也是难逃厄运,因此,及时注射疫苗成为保护猪群的关键措施。根据猪病流行规律,规模猪场可根据猪群来源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免疫程序。1从市场购进的仔猪群:8针全覆盖很多猪场都是外购仔猪。外购仔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霉菌毒素中毒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存在的支原体,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现将该病的认识和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于猪场来说,引起猪群发病的原因有病原菌数量、猪群数量、引种扩繁带入的新病源、病原的存活率,及猪场之间的距离的等.猪场管理不佳,会给猪场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猪场预防和控制猪群疾病的原则有合理建场,保持小规模饲养;控制猪只引入,在充分考查猪源的健康状况引种;尽量避免外来人员进入猪场;设制合理的免疫计划、疾病免疫程序,定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以来,许多猪场的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均暴发了猪无名高热病,大部分发病的猪场患猪发病率达50%-90%。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破产。由于该病的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猪群发病情况多种多样,流行情况表现为典型猪病和非典型猪病共存,持续感染和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与带毒综合症共存,造成猪场猪病频发,损失严重,严重损伤了养猪者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引起猪群疾病频发的各种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从而使各种疾病的病因变得非常复杂,这也是目前养猪生产中病难以诊断和防治的  相似文献   

10.
猪副嗜血杆菌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猪场普遍存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PRRS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这两种病的存在导致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当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与病毒和其他细菌等病混合感染时,患猪死亡率升高,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某大型猪场副猪嗜血杆菌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情况作一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一些地区猪病流行严重,常常造成猪只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即使管理比较规范的规模猪场,同样也是难逃厄运,因此,及时注射疫苗,成为保护猪群的关键措施。根据猪病流行规律,规模猪场可根据猪群来源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免疫程序。一、从市场购进的仔猪群:8针全覆盖很多猪场都是外购仔猪。外购仔猪需要充分了解有无疫情威胁,在保证外购仔猪安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支原体病的“助纣为虐”,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中,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下面谈谈对此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1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一些主要特性1.1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瑟氏病。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另1个免疫抑制性病菌一支原体的继发,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下面谈谈本人对此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而在育肥猪群中则很少见到。这种咬尾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1.1猪群密度过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会激发咬尾。据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在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病菌——支原体的多发,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笔者结合实际,谈点对该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接种疫苗是猪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但受疫苗质量、猪群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多方面的影响,猪场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猪病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目前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猪场的免疫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秋芬  石新军 《养猪》2022,(6):118-120
为调查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猪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从碧江区5个乡镇12个猪场共采集560份新鲜粪便,采用水洗沉淀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卢戈氏碘液法检测样品中寄生虫阳性率。结果发现:共检测到6种寄生虫,分别为隐孢子虫、球虫、小袋纤毛虫、类圆线虫、猪鞭虫和猪蛔虫,检出率分别为4.82%、13.21%、29.64%、4.82%、1.07%和4.64%,进一步分析发现散养农户猪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较规模化猪场和中小型猪场更加严重;且不同发育阶段猪群肠道寄生虫检出率存在很大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碧江区猪群肠道寄生虫流行情况较为严重,且部分肠道寄生虫属于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给猪群和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猪场采取相关措施进行了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支原体的混合感染,使得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现将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混合感染现象普遍,而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育成舍,使猪群的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猪突发性疫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多数猪场破产倒闭,猪群免疫失败给突发性猪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在我国,尽管猪群免疫病种逐年增加,但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病种仍然在猪场存在和流行,随时有暴发的潜在威胁。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针对猪群免疫失败原因总结了几条建议,以期引起猪场对科学控制免疫失败的重视。一、猪群免疫失败的原因1.母源抗体的干扰。多数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