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沙地云杉与近缘种红皮云杉和白扦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内蒙古沙地云杉8个居群及其近缘种红皮云杉10个居群、白扦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所用的16个随机引物在28个居群中共检测到172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带数为10.75条,其中多态位点119个,占69.19%,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运用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估算出28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反映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根据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3种云杉聚为三大类,沙地云杉与白扦的亲缘关系较与红皮云杉近,表明经过漫长的进化,沙地云杉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因此支持将沙地云杉划分为独立种。  相似文献   

2.
正吉林省西部地区风沙大,进行固沙造林就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任务,固沙林按照其优势树种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沙地灌木林、沙地榆树林、沙地杨树林以及沙地樟子松林等四个主要的类型。1沙地灌木林这一类树种主要包括黄柳、小叶锦鸡儿、胡枝子、柽柳、差巴戈蒿和山竹子(花粒楷子)。1.1沙地黄柳林。这一树种林多半在流沙地进行天然生长。丛状,森林覆盖度在5~20%。沙地黄柳林具有生长快、沙压旺的特点,喜欢生长在疏松透气性比较好的流沙地上。当沙  相似文献   

3.
内蒙沙地白杆(Picea meyeri)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这在国内外均属罕见,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财富。近年来,已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国务院已把它划为自然保护区。但是,有关沙地白杆林的资料甚少,几乎没有人进行研究过,更是从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普安普白省级森林公园主要森林景观类型特征,对森林公园景观林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森林公园景观林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各级沙化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吉林省约有 97 8万h 的沙化土地 ,在根据“综合指数和法”将其划分的Ⅰ、Ⅱ、Ⅲ三个等级中表现出 :各等级在干燥度、沙土稳固性、有效土壤层次 (腐殖质层或土壤本身发育程度 )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磷、土壤物理性粘粒和 10℃积温等方面皆有一定差异 ;其分布为Ⅱ等沙地面积居多 ,在耕、草、林的不同沙地利用类型中Ⅰ、Ⅱ、Ⅲ三个等级的占有面积差别明显。同时还明确了三个等级的沙地在各县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枯枝落叶层是森林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森林水文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雾灵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性能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不同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及最大持水量的大小排序。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现存量排序:油松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桦木林、杂木林、山杨桦林、栎林、山杨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因林分类型、枯落物构成及生物量大小不同而变化。保护区内各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为:桦木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山杨桦木林、山杨林、栎林、针叶混交林、油松林。为研究森林枯落物层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以及进一步综合评价该区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空间换时间的研究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带和固定沙地内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沙地内植物群落多样性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各演替阶段均有不同的植物群落和优势物种。豆科和藜科植物作为流动沙地的先锋物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禾本科和菊科植物由流动沙地到固定沙地,其种类变化较大,表明其在沙地恢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萝摩科植物可作为区分流动沙地和其它沙地类型的指示性植物;马齿苋科和紫薇科植物仅在固定沙地中出现,已成为判断固定沙地的标志性植物。除沙地恢复过程中人为播种的柠条和沙蒿外,流动沙地阶段的优势物种是沙米,半固定阶段是沙生冰草,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地带是老瓜头和地梢瓜,而固定沙地则为花棒和地梢瓜。因此,在沙漠化治理中应根据不同的沙地类型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用草原类型学的方法,对红豆草的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根据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红豆草最适宜分布在①微温微干(栗钙土、淡黑垆土,典型草原)类;②暖湿微于(褐土,半干生阔叶林、暖湿性典型草原)类;③微温微润(暗栗钙土、黑钙土、黑垆土,森林草原、草甸草原)类;④微温微润(黑垆土、淋溶褐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甸)类;⑤微温湿润(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类;⑥暖温湿润(黄棕壤、棕壤,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林)类六个草原类别上。其中①为最适分布区,②为扩散区。用草原类型的理论,确定红豆草的空间分布特征,不仅是红豆草宜植区划的依据,而且能指导红豆草生产。  相似文献   

9.
黄龙山林区主要森林群落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对黄龙山主要森林群落(辽东栎林、油松林、白桦林、栎桦林、松栎林和松桦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多指数和均匀多指数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主要森林群落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草本层,显示了灌木层在温带森林群落中的重要性.2)在6种群落中,辽东栎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白桦林最低,显示了辽东栎是地带性植被特殊地位,白桦林是作为当地的过渡性植被群落的基本属性.3)不同生境6种森林群落类型的草灌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阳坡大于阴坡,显示黄龙山区阳坡的水热组合适合灌草层发育.未来森林经营管理应该利用这些特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绝对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相对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和Jaccard指数5个指数,对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季节雨林、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热性竹林8种自然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8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中,季节雨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热性竹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不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其他6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介于二者之间;人为干扰是造成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一些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如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物种多样性下降的诱因;各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之间具有较大的生境差异性,即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生境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与微生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关系,为环境筛(environmental filter)在天山云杉幼苗定居阶段筛选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方法,分析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与微生境因子的关系,并选用层次分割法定量分解微生境因子的解释率。【结果】显著影响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的微生境因子有苔藓厚度、枯落物厚度、草本盖度、根系盘结层厚度、大树邻体效应和海拔、坡位,可解释47.43%的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变异。其中,由苔藓、草本、枯落物构成的林下地被物的解释率为26.16%,根系盘结层厚度和海拔高度的解释率分别为9.79%和5.95%。【结论】天山云杉林下的枯落物、苔藓和土壤根系盘结层厚度,以及林地所处的海拔高度对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的存活具有较强的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收集的大量资料指出:引起天山西部林区更新地云杉苗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畜害和云杉雪霉病害。当前云杉雪霉病害已成为影响天西林区云杉人工更新的主要因素。经研究采用有效的对策是:1推广云杉大苗更新技术;2开展更新地云杉雪霉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天山西部林区云杉林更新中畜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群为害云杉林更新的主要方式是践踏。苗高50cm以上的云杉大苗比苗高20cm左右的普通苗受畜害程度明显要轻。林地天然更新苗木密度与畜群活动频次的关系为:y=0.062 82+0.000 086 68(3.935 3-0.860 1(x~(1/2)))~(10),式中y表示100m~2内平均更新株数,x表示草地在10d(天)中被取食遍次。在天山林区用苗高50cm以上的云杉大苗进行人工更新造林及用围栏管护更新林地,能有效地减轻畜群对更新的践踏为害。  相似文献   

14.
森林自然更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自然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它保证了种群的繁衍、维持了群落结构稳定,对森林群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伴随着森林经营向多目标化和生态系统经营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开始强调自然过程所达到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对自然更新的研究也开始关注在自然状态下的更新过程。综述了森林自然更新的方式以及影响森林自然更新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讨论了火、采伐和林窗等干扰对森林自然更新的影响。对森林自然更新的研究大多从野外调查资料和现象对自然更新过程进行描述性分析,很少从生理生态方面揭示森林自然更新的机制。研究对象多是主要的森林类型,局限于林窗的更新及森林群落的建群种,主要以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干扰频发森林中的萌生更新重视不够,促进自然更新困难树种更新的对策研究不足。森林自然更新的范围和深度尚待扩展和加深。对森林自然更新的研究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①综合研究各种因子的作用;②扩展自然更新的研究尺度;③深入研究萌生更新的生理机制和生态作用;④重视加大更新困难树种以及珍惜濒危物种和生态脆弱区的更新研究力度;⑤开展种子幼苗对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水热条件变化的生理响应;⑥加强各种类型不同强度和频度干扰对种子幼苗影响的研究。⑦加强森林群落更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揭示森林群落的更新规律。总结了森林自然更新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森林经营和生态恢复准备理论,为林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参考,为森林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北部林区云冷杉林下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标准地调查与土样测定,分析了长白山北部林区云冷杉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与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落叶松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长白山北部林区各类型云冷杉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差不大,原始林稍高,人工落叶松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对云冷杉林较低.提出了保护与发展云冷杉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黑龙江省伊春林区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谷地云冷杉林内的线虫、云杉树体各个部位的受害症状、病原菌及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云冷杉林衰退的原因。结果表明:线虫的数量和种类与云杉死亡无明显关系;云杉林内的虫害是次期性的,不是直接的致死因子;云杉本身的病害不是导致云杉林衰退的直接原因;云杉菌根呈现出的衰退局势可能是导致云杉林衰退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天山中东部林区择伐后云杉林(下称择伐林分)天然更新的调查资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局势决策的方法,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择伐林分中不同大小林窗的更新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选择适宜林窗更新立地因子的最优决策,以及林窗开敞度大小的最优选择。为寻求天山云杉择伐林分的合理经营,特别是采育方式的选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半干旱区径流聚集工程技术下人工云杉林木的发育状况及生态环境效应.【方法】在定西市安定区对漏斗式聚流抗种植的云杉×沙棘混交林和燕尾式聚流坑种植的云杉纯林的土壤水分状况、林木发育状况进行测定.【结果】在年均降水量480mm的条件下,径流聚集工程有效拦蓄了降水径流,保障了林木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云杉×沙棘混交林与云杉纯林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云杉混交林相比,云杉纯林具有较大造林密度和林木蓄积量,具有更高的经营利用价值;而云杉×沙棘混交林具有复层拦蓄,具有更好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效益;在生长期(2005~2014年)年降水量450.9 mm的情况下,云杉纯林与混交林2 m内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16.91%和12.43%,说明云杉纯林土壤水分适宜性高于混交林,具备更好的土壤水分条件.【结论】半干旱区漏斗式聚流坑和燕尾式鱼鳞坑径流聚集工程效果显著;在节水工程实施中云杉纯林和云杉×沙棘混效林均表现出了较高适宜性和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二类资源调查数据总结了青海湟水流域的红桦林的分布及生境、组成与结构、林型、生长规律及更新与演替。调查结果表明:红桦林分布地区气候干湿季分明,分布区海拔2300~2900m;林分结构和组成不稳定且复杂;林型同龄单层纯林居多,主要有为苔草红桦林和灌木红桦林2种,相林不整齐,生长缓慢,树干分叉多枝,干形弯曲,尖削度较大,立木多呈团状分布。林分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下木层、草被层、苔藓层等四个层次;20龄后开始结实,40年后进入盛期,非常有利于天然更新。现有红桦林绝大部分是云杉林被破坏后而形成的次生林,红桦幼树随着年龄的增大,需光量也随之增加,常因不能忍受林内较弱的光照而逐渐衰弱和死亡,属云杉林演替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地上生物量特点,为猴腿蹄盖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的高度、密度和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2)不同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猴腿蹄盖蕨的地上生物量差异很大,其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谷地落叶松林>云冷杉红松林>谷地白桦林>山地山杨林>柞树红松林;3)猴腿蹄盖蕨在不同森林类型中地上部分的干物质量也各不相同,其中谷地云冷杉林(4961 hm2)最高(226 420.1 kg),柞树红松林(10.0 hm2)最低(0),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云冷杉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山地山杨林>谷地白桦林>谷地落叶松林>柞树红松林;4)在保护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建议选择谷地云冷杉林、谷地落叶松林、河岸杂木林、谷地白桦林和人工林为猴腿蹄盖蕨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