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安徽省的13个茄子地方种质为试材,对12个植物性状的变异和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早期果数>果形指数>果实纵径>单株总果数>单果重>果实横径>开展度>株高>茎粗>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2)株高与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分别是极显著成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早期果数、单株总果数、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3)单株早期果数和单株总果数分别与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与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是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的13个茄子种质为试材,对于12个植物性状的变异和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早期果数〉果形指数〉果实纵径〉单株总果数〉单果重〉果实横径〉开展度〉株高〉茎粗〉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2)株高与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分别显著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早期果数,单株总果数,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3)单株早期果数和单株总果数分别与果实纵  相似文献   

3.
辣椒主要早熟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8个辣(甜)椒品种的13个主要早熟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早期产量、早总比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始花节位、现蕾期、开花期、早期果重的遗传力高,并与单株早期产量、早总比、单株早期采果数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相关,且对这3个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相关遗传进度较高;开花期对始花节位、现蕾期进行间接选择的效果极佳。因而,以开花期、早期果重作为直线选择性状,可简便地问接选择单株早期产量、早总比等早熟…  相似文献   

4.
朝天椒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个朝天椒种质材料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强弱为单果重>冠高>结果层数>茎粗>始花节高>有效侧枝数>第一分枝夹角>单株结果数>冠幅>株高>冠干比.其中,单果重和冠高与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说明单果重和冠高的增加有利于朝天椒产量的提高.在朝天椒品种的选育以及栽培过程中,应在保证结果层多的前提下,着重提高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通径分析的决策系数分析方法,对8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系)的20个组合的F。现蕾、开花和结铃2a资料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节位果枝现蕾数、开花数、结铃数对单株结铃数的决策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中部成铃,选择节位13果枝上蕾、铃数较多,节位14果枝上花、铃数较多的材料可望选出结铃多的单株;要进一步发挥单株结铃数的杂种优势,在保证中部成铃的前提下,宜选择节位14果枝蕾铃数少、节位15果枝花铃数多的材料作亲本。在栽培上摘除一些部位果枝上部分蕾、花利于单株成铃增多。  相似文献   

6.
机采棉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机械化采收棉花(以下简称机采棉)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QTL定位.[方法]利用机采棉新陆早33号和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杂交的F2群体,分析出苗-现蕾、现蕾-开花、开花-吐絮天数及生育期等物候性状和株高、果枝始节、第一果枝高度、叶片大小、节间长度等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QTL定位分析.[结果]株高、果枝始节、叶片大小、出苗-现蕾、现蕾-开花与第-果枝高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节间长度、开花-吐絮、生育期与第一果枝高度正负相关不显著.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5个QTL.检测到控制第一果枝高度的QTL 3个,位于在Chr5,可解释表型变异为0.04; ~8.18;;在此染色体还检测到控制果枝始节的1个QTL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0.01;,在LG02连锁群上检测到了控制出苗-现蕾的1个QTL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12.64;.[结论]通过机采棉品种新陆早33号F2群体进行QTL定位共获得了控制3个机采棉性状的5个QTL位点,覆盖的遗传距离为142.05 cM,机采棉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QTL的研究为提高机采棉育种效率提供初步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8个辣椒杂交组合产量与其主要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辣椒杂交组合单株产量与其主要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青椒产量>平均单果重>果径>红椒产量>株高>坐果率>红椒数>始花节位>果长>果形指数>青椒数>总果数;(2)青椒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产量>株高>平均单果重>始花节位>坐果率>果径>红椒产量>果形指数>果长>总果数>青椒数>红椒数。因此,在辣椒杂交育种过程中可以把平均单果重、果径、株高和始花节位作为选育的重点性状,并结合其他性状进行综合筛选。  相似文献   

8.
矮密早模式下中棉所23号棉花蕾花铃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良荣  杜娟 《新疆农业科学》1998,(6):253-254,258
对中棉所23号单株进行蕾、花、铃时空分布调查,统计不同果枝节位蕾、花、铃总数并计算开花率、成铃率。结果表明:1.不同节间、果节间蕾花铃数差异这极显著水平,第6、7、8、9节为结铃高峰部位,第5、16、17节则现蕾、开花成铃很少,不同果节间随离主茎越远现蕾、开花、成铃呈迅速下降趋势。2.单株开花率、成铃率是下部最高(54.92%,56.91%),中部次之(38.51%,30.39%),上部最低(16.57%,12.71%)单株铃数以中下部节位第一果节为主。3.不同节位间蕾铃脱落率不同,第10节脱落最重,1~8节落铃大于落蕾,9~13节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选用长江流域20个杂交棉新品种(系),就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皮棉产量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存在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子指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呈负相关;除断裂比强度、果枝数、始果节位、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外,其余各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长度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株高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各主要农艺性状与马克隆值相关程度依次为:衣分>单铃重>株高>单株铃数>果枝数>生育期>子指>始果节位;断裂比强度与生育期、衣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余各性状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20个向日葵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出苗──现蕾日数,现蕾──开花日数,开花──成熟日数,叶片数、子仁率等农艺性状都有较大的遗传力。可以在早代单株选择或直接选择。而单株粒重、小区产量等遗传力较低的农艺性状应根据性状间相关关系进行间接选择或多环境选择。某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由该性状的遗传力和变异幅度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36个杂交红麻产量性状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株高与皮厚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现蕾天数、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受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始果高度、茎粗则既不受加性效应影响,也不受显性效应影响;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均较低.株高、皮厚、茎粗、始果高度等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低,育种中宜在高世代中选择.除现蕾天数外,其他产量性状的平均优势(Hpm)与超亲优势(Hpb)预测值均有正值,其中鲜皮重、干皮重杂种优势明显.F1代的生育期与产量呈负相关.株高与始果高度、茎粗、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等性状以及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与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等花柱型白花甜荞和异花柱型红花甜荞的杂交后代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为甜荞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等花柱型白花甜荞与短花柱型红花甜荞的杂交后代F2群体进行花色、花柱型、开花天数、生育天数和株高等7个农艺性状测定,并进行遗传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在F2群体中,白花单株占27.92%,粉红花和浅粉花单株占72.08%,表明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同型花(等花柱型)和异型花(短花柱型和长花柱型)分离比为2∶1,可推测出等花柱型对异型花柱为显性。7个农艺性状中,开花天数、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和茎粗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7%、7.16%、9.88%和9.57%,小于10.00%;单株粒数、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9.85%、21.75%和21.80%,均大于20.00%。开花天数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与一级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天数与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和茎粗4个株型相关性状均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4个株型相关性状中,株高与一级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茎粗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作为产量性状,与开花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与4个株型相关性状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的前2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000,累积贡献率为56.083%,反映了所测农艺性状的主要信息,第1公因子主要是由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粒数4个因子决定,故称为株型因子;第2公因子中开花天数的因子载荷最大,故称为生殖因子,这2个公因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F2群体的各农艺性状中均出现超亲分离,虽然未出现粉红色等花柱型单株,但出现了70株浅粉色等花柱型的单株,其中8株为既比父本早熟又比母本高产的浅粉色等花柱型。【结论】开花天数、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和茎粗的变异较小,稳定性较高,而单株粒数、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异较高,稳定性较低。在等花柱甜荞与红花甜荞的杂交育种中应协调好生殖因子和株型因子的关系,要根据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有目的地选择,有望获得早熟高产稳产的红花甜荞。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菏花1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钙肥梯度(0、150 kg/hm2、225 kg/hm2、300 kg/hm2),探究不同钙肥对花生株型、开花结荚习性、荚果特性等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能促进主茎高、侧枝长的生长,增加主茎绿叶数、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同时增施钙肥可以提高花生的成针率、成果率、饱果率、产量和品质。在施CaO 225 kg/hm2(T2)时菏花18号的株型、开花结荚习性、荚果特性、产量和品质等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4.
选用性状差异明显的4个青海蚕豆为母本和对青海蚕豆具有互补性状的4个外来种质作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16个组合,研究了株高、始荚高、有效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8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蚕豆杂交后代性状都有重要作用,且这些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均对杂种后代的性状起主导作用,尤其有效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完全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②根据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大小,因育种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亲本和较优的杂交组合;③8个主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百粒重>株高>荚粒数>有效枝>单株荚数>始荚高>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百粒重>株高>有效枝>荚粒数>单株荚数>始荚高>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在改良品种粒重时,可进行早代选择,而其他各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偏低,说明这些性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稳定性一般,早代选择的效果较差些,要连续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种瑞克斯旺的6个辣椒品种,对其开花情况、株型及果实外形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筛选适合浙江地区种植的辣椒品种。结果表明,37-74品种的始花节位较低,开花率较高,株高和主茎高较大,果形适中,单株产量1 580.8 g,小区产量达154.2 kg,较和椒1号高54.2%,可作为早熟大株型品种。37-701和37-79品种可作为中晚熟品种,属较大株型品种,且小区产量均达175 kg。  相似文献   

16.
旱作苦荞麦籽粒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以14个全国苦荞品种为材料,进行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相关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株高>主茎节数>出苗日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现蕾至开花天数>生育日数>千粒重>出苗至现蕾天数>一级分枝。籽粒产量与开花至成熟天数关系不密切。增加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是增加籽粒产量的主要途径。选择大粒和提高现蕾至开花天数是提高籽粒产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加出苗至现蕾天数和一级分枝数可间接提高籽粒产量。出苗天数增加可导致籽粒产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芝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株蒴数是单株产量的最主要决定因素;有效蒴、果轴长、果节数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联系紧密的农艺性状;现蕾期、成熟期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联系紧密的生育期因素。因此在新品种选育上应注重现蕾开花早、生育期长、果轴长、果节数多、单株蒴果多特别是有效蒴果多的品系。  相似文献   

18.
周小云  郭刚  马盾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6):1046-1055
【目的】 研究免打顶对陆地棉半矮秆突变体sd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对培育棉花免打顶新品种实现植棉全程机械化。【方法】以新陆早17号及其半矮秆突变体sd为材料,在未打顶化控处理下,比较分析未打顶对半矮秆突变体sd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未打顶化控处理下,突变体sd与其在打顶化控、打顶未化控和未打顶未化控处理下的株高差异显著,而始果枝高、始果枝始节位、主茎节间平均长度等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未打顶化控条件下,突变体sd株型表现稳定,成熟期时平均株高65 cm,后期茎尖生长趋于停止,表现为免打顶效果,而且突变体sd的吐絮集中,敞开度适中,霜前花率高,株型紧凑,始果枝高18 cm以上,主茎节间长度在5~6 cm,平均结铃5.5个,多分布在中部果枝。突变体sd的这些株型特征符合机采棉形态要求,可作为棉花株型育种重要的种质,为培育株高稳定株型适宜的免打顶机采棉品种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9.
玉米产量性状与株型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品种的小区产量与玉米株型性状、产量性状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各性状因素关联次序为:叶间距>行粒数>株高>单株穗粒重>茎粗>穗粗>穗长>穗位>叶片数>雄穗分枝数>茎叶夹角>叶面积>秃尖>穗行数.产量性状各因素与株型性状各因素的关联度分析中关联序各不相同,表现为复杂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岛棉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优异性状的海岛棉种质,为海岛棉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75份海岛棉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权重和利用隶属函数产生综合评价值D进行海岛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6.40%—28.10%,海岛棉类型较丰富;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2.05,各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国内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国内,新疆与疆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转换为3个综合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9.34%、18.03%和10.63%,累计贡献率为78.00%,第一主成分荷载较大为株高、始节数、始节高、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株籽棉重和单株皮棉重,代表生长及有效产量因子;第二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衣分、单铃籽棉重和单铃皮棉重,代表单铃产量因子;第三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蕾铃脱落数,代表蕾铃脱落因子;海岛棉资源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外极端种质差异不大,表现中等的海岛棉资源材料国内较多,在国内,疆外极端种质所占比例较高,新疆与疆外中间型种质差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将175份海岛棉资源分为4个类群,Ⅰ类群是矮秆、低产的较差种质;Ⅱ类群是高衣分、单株皮棉重较高的潜在增产种质;Ⅲ类群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Ⅳ类群低重心、衣分较高的极端特殊种质,综合评价筛选到综合性状较优的2个品种:XH30和270;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到海岛棉种质评价的5个关键性指标(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结论】参试海岛棉种质资源类型较丰富但遗传多样性较差;株高、果枝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其余性状呈偏态分布;参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5个指标可作为海岛棉种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