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肉豆蔻种子超低温保存技术及生理生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旨在探索肉豆蔻种子超低温保存方法,并检测超低温保存对肉豆蔻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肉豆蔻新鲜种子为材料,分别用玻璃化法、缓慢冷冻法和直接冷冻法进行超低温保存,并测定超低温保存后生活力,对生活力最高的一组超低温保存方法保存的肉豆蔻种子进行生理生化活性测定。[结果]试验结果显示,肉豆蔻种子含水量在24.44%时,用玻璃化冷冻法和缓慢冷冻法进行超低温保存生活力分别为50.00%和46.05%,且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用直接冷冻法进行超低温保存时,肉豆蔻种子生活力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其中含水量为27.15%时,生活力最高为62.68%。直接冷冻法超低温保存前后肉豆蔻种子浸出液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丙二醛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和α-淀粉酶活性增高。[结论]试验表明,用液氮进行超低温保存肉豆蔻的种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种子》2018,(11)
以石正、仁居、仁居苗圃3个不同产地的岗梅种子为实验材料,分别用TTC法、BTB法、红墨水染色法进行生活力测定的条件优化,以发芽率评价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方法及条件。结果表明,TTC法是岗梅种子测定生活力的最佳方法,最佳条件为1%TTC浓度于35℃染色9h,该方法较其余2种测定方法更简便、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3.
豆梨和榅桲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豆梨和榅桲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和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去种皮种子的染色率显著高于有种皮的.用红墨水法、靛蓝法、I-KI法和TTC法测定去种皮的豆梨和榅桲种子生活力,以TTC法的染色率最高.去种皮的豆梨种子,在30℃的温度、0.9%的TTC浓度和7 h的染色时间下,可获得最佳染色效果;而去种皮的榅桲种子,则在30℃的温度、0.9%的TTC浓度和8 h的染色时间下,可获得最佳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山豆根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TTC法测定生活力,分别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和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响应面试验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从TTC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为指标。结果显示,各因素对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单因素试验的最佳测试条件为TTC浓度0.7%、染色温度40 ℃、染色时间4 h;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响应面试验优化后,最佳测试条件与单因素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用响应面分析法对TTC法测定山豆根种子生活力的条件进行优化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以水稻、小麦、油菜种子为材料,用红四唑染色法、靛蓝染色法、红墨水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用普通发芽法测定种子发芽率,运用生物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生活力(x)与发芽率(y)的相关系数r=0.972,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并求出回归方程:y=-21.211 1.204x,应用本公式,可从快速测定的种子生活力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发芽率,为估算种子发芽率提供了快速、准确、方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干热处理对萝卜种带真菌、细菌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进行了萝卜种子干热处理的研究,通过玻板直立发芽法、测定种子生活力;吸湿培养法测定发芽势与发芽率;琼脂平皿试验法测定杀菌效果。结果表明:76℃干热处理对萝卜种带真、细菌有明显的杀灭效果,对萝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没有影响,对萝卜种子生活力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7.
于淑兰  皮苏 《种子》1994,(6):2-7
对23种热带及亚热带林木种子用四唑生化测定方法测定了种子生活力,而且在实验室测定了其幼苗成苗率及幼苗性状,确定了前者与后者的相互关系。用四唑染色图型法(TZ图型法)鉴定种子生活力,并结合种子形态、解剖构造进行分析。在上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热带及亚热带树种各类型种子的四唑染色技术要点,确定了种子预处理方法、四唑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制定了各类树种种子四唑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0,(6)
永瓣藤为我国东部特有的濒危物种,在系统发育、生态和药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其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常规的发芽试验法很难快速、准确测定其种子生活力。采用四唑染色法,设置不同的TTC质量分数、TTC的pH值、染色时间的正交试验,研究永瓣藤种子的生活力测定条件。结果表明,TTC法能快速有效地测定永瓣藤种子生活力,对生活力测定的影响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TTC质量分数、pH值和染色时间,其染色最佳条件是用pH值为7.0,1.0%(w/v)TTC溶液避光染色3 h。  相似文献   

9.
李玛  李云  郑雷  苏钛  熊永兴  李启青  邱斌 《种子》2022,(2):116-120
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方法对珠子参种子质量进行测定,为珠子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珠子参种子净度分析试样不少于40 g;采用外观形态观察鉴定法鉴定种子真实性,千粒法测定种子重量;130℃下烘3 h测定种子含水量,采用浓度为0.1%的TTC溶液15~25℃条件下染色16 h测定种子生活力;种子沙藏后20℃下...  相似文献   

10.
辣椒花粉生活力最佳测定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张子学  孙峰 《种子》2002,(1):32-33
研究结果表明:I-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沉淀法和培养基离体萌发法等5种方法的适用测定现采花粉的生活力,而要测定贮藏花粉的生活力只能用TTC染色法和培养基离体萌发法。不论对何种来源的辣椒花粉进行生活力测定,以离体萌发法所得结果最为直观,稳定,是测定辣椒花粉生活力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南岳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采用数学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植物群落分类方法,可得到比较客观、合理的分类结果;(2)南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它们分别是:Ⅰ. 马尾松+枫香-映山红+化香-莎草-千里光群从;Ⅱ. 杉木+马尾松-茶+千年桐-淡竹叶+莎草群丛; Ⅲ.盐肤木+白檀-杜衡+江南卷柏群丛;Ⅳ. 野枯草-野菊花群丛。  相似文献   

12.
钙浸种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韦小丽  廖明 《种子》2005,24(4):34-36
用不同浓度的Ca2 处理马尾松种子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用5~20mtmol/L Ca2 浸泡马尾松种子24h,马尾松幼苗的苗高、根长、幼苗含水量均随Ca2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则随Ca2 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a2 浓度为20mtmol/L最有利于马尾松种子发芽,其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以及幼苗高、根长、根细胞膜稳定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而25~30mtmol/L的高Ca2 溶液处理种子则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松针产量巨大。马尾松松针中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木脂素和莽草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衰老、抑菌等保健功能。简要介绍马尾松松针所含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并简述松针的应用领域,以促进马尾松松针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马尾松花粉为材料,筛选对马尾松花粉总黄酮吸附和解吸性能好的大孔树脂,并对大孔树脂纯化马尾松花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弱极性的DM-130大孔树脂对马尾松花粉总黄酮具有较好的吸附与解吸性能,其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达到84.24%和93.32%。DM-130大孔树脂纯化马尾松花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0.68 mg/m L,上样流速0.67 m L/min,上样体积为5倍柱床体积,洗脱溶剂为75%乙醇,洗脱流速0.67 m L/min,洗脱剂用量为6倍柱床体积。纯化后马尾松花粉总黄酮的纯度可达到50.4%。  相似文献   

15.
多球果型马尾松的形态和生殖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多球果型马尾松和常见型马尾松在生长状态、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多球果型马尾松雌性生殖枝上,能够着生40~80个球果(大孢子叶球),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93个以上.而在常见型马尾松的雌性生殖枝上, 通常只着生有1~8个球果,最常见的是着生2~4个球果.多球果型马尾松和常见型马尾松在雌球花的芽组织结构和雌球花的分化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显微分析我们发现:多球果型马尾松雌球花原基的发育在当年生过冬顶芽的下部,在它的上部,还发育有一系列的营养芽原基(10列以上).而常见型马尾松雌球花原基的发育在当年生过冬顶芽的顶端.雌球花发育机理的不同,决定了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的着生部位发生了变异.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着生在春梢的下(基)部,常见型马尾松球果着生在春梢的顶部.多球果型马尾松与常见型马尾松球果(大孢子叶球)的发育过程和发育起始时间不相同.通过对8~12月标本进行显微切片分析,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的发育起始时间在当年的8月(过冬顶芽开始形成的同时),与小孢子叶球的发育起始时间同步.常见型马尾松球果的发育起始时间是当年的11月,两种类型马尾松的大孢子叶球都是在次年4月受粉,到第三年的11月种子成熟.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比常见型马尾松球果多3个月的发育时间.多球果型马尾松个体大量的长串状多球果性状在历年都能重复出现,这说明该性状具有个体水平的稳定性.无性繁殖研究证明,多球果型马尾松的长串状多球果性状,可以通过嫩枝嫁接的方式,进行性状的传递.对多球果型马尾松进行有性繁殖研究时我们发现,多球果型马尾松的球果可以发育出种子,且成熟种子的发芽率为60%~76%.这说明多球果型马尾松与常见型马尾松一样,可以用种子进行后代繁殖.多球果型马尾松与常见型马尾松在形态和生长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不同恢复时期马尾松次生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恢复时期(10年、20~30年、50年以上)马尾松次生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常规化学分析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时期马尾松次生林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硝态氮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内差异显著(P<0.05),但含量峰值点分布有所不同。(2)不同恢复时期马尾松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的总数量为:恢复50年以上>20~30年>10年,均呈显著差异(P<0.05)。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数量最多,为20.11×104~521.11×104 cfu/g,占全部微生物比例的50.25%~89.43%;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3)恢复50年以上马尾松次生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恢复时期的(P<0.05)。(4)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恢复时期马尾松次生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全氮、有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全氮和有效磷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摘要:将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叶凋落物置于不同形态外源N下进行模拟分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H4Cl和NaNO3溶液均能有效提高木荷叶的分解速率,而且加入的量越多其分解速度越快。但与等量的水相比,只有当溶液量增到300 ml时,外源铵态氮和硝态氮对其分解的促进作用才明显超过水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NH4Cl和NaNO3溶液在一定程度上也都能促进马尾松叶的分解,但不同处理间对其影响的差别不大,外源铵态氮对马尾松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不如等量水的强,与水相比,在三种处理中,只有加200 ml NaNO3溶液时能显著提高马尾松落叶的分解速率。总体上外源氮对马尾松叶分解的影响不如对木荷落叶的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不同坡向对木荷马尾松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寻分解场坡向不同对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将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主要凋落物放在不同坡向林分下分解,处于35年木荷林马尾松下时,东南坡向(2号样地)更利于4种凋落物的分解;在50年林下则以南坡(3号样地)更利于对木荷枝、叶分解,而东坡(4号样地)的马尾松枝分解更快,不同坡向对分解速度造成的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水平。4种凋落物中C都随分解时间逐渐减少,各组分的总趋势基本类似。N、Ca元素在出现了快速释放期(0~62天)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富集,坡向不同对木荷枝叶N、Ca分解的影响更明显,木荷叶、枝与马尾松枝中P、K、Mg释放速率的差别较大,特别是木荷枝,大量富集与快速释放交替出现,因坡向差异在不同分解时段对它们分解速率的影响不同,变异较大。落叶(尤其是木荷叶)中Fe、Mn、Cu、Zn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2种落枝(尤其是马尾松枝)中4种微量元素的富集量要小的多。在不同分解时段,4种微量元素的分解释放对坡向不同的影响较敏感,样地间的差异和波动均较大,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嫩茎愈伤组织保持、增殖与不定芽分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马尾松嫩茎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针对愈伤组织保持、增殖和分化中容易出现褐化死亡的现象,探讨培养基中改变肌醇浓度引起的渗透压变化,调节激素配比和改变培养环境对愈伤组织保持、增殖和丛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良GD培养基,添加肌醇3.0 g/L,能有效地解决在愈伤组织增殖培养中的褐化问题;(2)在DCR培养基中添加KT 1.0~2.0 mg/L和NAA 0.5 mg/L能逐渐把增殖培养的马尾松愈伤组织从暗培养过渡到光培养,并保持增殖;(3)DCR培养基中添加KT 1.0 mg/L和TDZ 0.5 mg/L可以促进愈伤组织向丛生芽分化,并获得4个丛生芽。本研究结果为马尾松优良基因型快繁中愈伤组织保持、增殖和分化培养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浓度的根际土壤浸提液(0.25、0.5、1mg·mL^-1)对马尾松种子及一年生幼苗进行处理,研究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马尾松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为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发芽率;对种子的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和干重的化感效应顺序为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干重。浸提液浓度在0.25~0.5mg·mL^-1范围内时,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超过其临界值就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根际土壤浸提液浓度增加,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综合分析认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高浓度的根际土壤浸提液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