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燕麦属进境检疫性杂草种子的SSR标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燕麦属中检疫性杂草细茎野燕麦、法国野燕麦、不实野燕麦与非检疫性杂草野燕麦、燕麦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检测,并对其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筛选出1对引物AM1对应的标记在五种燕麦中具有多态性,能够用于检测进境检疫性燕麦种子,这对以后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种间检疫性杂草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口岸2015—2017年进境粮谷携带杂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进境粮谷携带大量杂草,共计31科174种15 478种次;其中检疫性杂草6科17种1 344种次。不同粮谷中携带的主要杂草存在差异。从大豆中检出的杂草种类和种次数均最多,而燕麦、芝麻和种子中相对较少。检出非检疫性杂草数量最多的是反枝苋,检疫性杂草是假高粱。根据杂草检出情况,建议从检疫监管、疫情监测、检疫除害、强化培训和风险评估5个方面进行检验检疫工作,防止疫情传入扩散。  相似文献   

3.
Lolium属黑麦草形态特征、种子细胞结构及其侵染病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黑麦草植株、种子形态特征和内部细胞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籽实是否含有诸如可使毒麦籽实产生毒麦硷(Temuline-C7H12N2O)的相关病菌进行了探讨,为口岸杂草检验检疫以及引进和发展优质牧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依据国际植物检疫实施标准,以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为起点,对我国进境豌豆种子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17种.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6种,并提出了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十字花科黑斑病菌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传播和蔓延,提高油菜制种基地产检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结合长期检疫工作经验,笔者从繁种田要求、种子检疫要求、田间调查、室内检测、检疫处理方面提出了油菜种子产地检疫操作要领,便于繁种者和检疫员开展油菜种子产地检疫。  相似文献   

6.
狼毒不同器官水浸液对牧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寒草地恶性有毒杂草狼毒不同器官(根、茎叶、花)水浸液对几种高寒草地主要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狼毒茎叶水浸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极显著,不同牧草品种间对狼毒水浸液表现出抗性的差异,黄花草木樨抗性最差,黑麦草、披碱草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进口种子和出口种子必须实施检疫,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境内和传出境外.具体检疫工作按照有关植物进出境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从事商品种子进出口业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除具备种子经营许可证外,还应当依照有关对外贸易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从事种子进出口贸易的许可.从境外引进农作物、林木种子的审定权限,农作物、林木种子的进出口审批办法,引进转基因植物品种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相似文献   

8.
<正>1种子检验1.1种子检验的意义。种子检验是提高种子品质、实现种子品质标准化的重要技术措施,它贯穿于良种繁育的各个环节。种子检验对正确划定良种等级、保证种子质量、实现种子标准化,贯彻落实种子优质优价政策,促进良种繁育工作,保证生产用种纯度高、质量好,推动大田用种原(良)种化,以及对种子安全贮藏运输、防止病虫杂草等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9.
牧草种成熟的季节,要想既不影响牧草产量,又要保证种子质量,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落粒性是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关键制约因素,通常造成无芒雀麦(Bromue inerm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路氏臂形草(Brachiaria ruziziensis)等优良牧草种子严重减产。本文重点阐述种子生产中影响落粒性的因素,种子落粒性对种子生产的影响,相关减少种子落粒性的研究进展及措施,为今后在生产中降低牧草种子落粒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9种风传杂草种子的扩散能力及传播策略。[方法]以9种杂草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传播能力(沉降速度、水平移动距离)及其与种子形态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就9种种子整体而言,种子的沉降速度与水平移动距离呈极显著负相关。菊科植物种子的沉降速度与果长、毛长呈正相关,而禾本科植物种子的沉降速度与二者呈负相关;菊科植物种子的水平移动距离与果长、毛长呈负相关,而禾本科植物种子的水平移动距离与二者呈正相关,说明菊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种子的传播策略不同,而这种传播策略往往与植物本身生存环境有关。禾本科植物具有横向传播优势。[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入了解种子的传播机制以及杂草的入侵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生长箱中25±1℃恒温、光暗周期12/12h的条件下,研究了多效唑对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t,苦苣幕Sonchu oleraceus L.、小藜 Chenopodium serotinum L,白苋Amaranthus albus L.等5种双子叶果固有害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上述5种杂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胚根、胚芽的伸长也受到了显著抑制。种子发芽及胚根、胚芽伸长对多效唑反应的敏感程度因杂草种类而异:白苋为极敏感型,5mg/L的多效唑处理极显著地降低了胚根胚芽长度。10mg/L的处理极显著地降低了发芽率和发芽势,15mg/L的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降至50%以下,35mg/L的处理完全抑制了其种子萌发;苦苣莱为敏感型,25mg/L的处理极显著地降低了发芽率,100mg/L的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降至50%以下;小藜、圆叶牵牛和裂叶牵牛为不敏感型,200ms/L、150mg/L和200mg/L处理极显著降低发芽率,400mg/L浓度以上处理的小黎种子发芽率降至50%以下,圆叶牵牛种子在200。350mg/L.裂叶牵牛种子在200-500mg/L的多效唑浸渍中仍有90%左右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3.
菊科8种鬼针草属(Bidens L.)杂草种子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艾秋(Compositae)8种鬼针草属(Bidens L.)杂草种子的识别特征进行了描述。这8种鬼针草为:三叶鬼针草(B.pilosa),鬼针草(B.bipinnata),小花鬼针草(B.parviflora),金盏银盘(B.bitemata),大狼把草(B.frondosa),柳叶鬼针草(B.cemua),羽叶鬼针草(B.maxmowicziana)和狼把草(B.tripartita)。  相似文献   

14.
系统调查了天然草原及旱作农田2种典型生境中少花蒺藜草种子库动态, 并深入研究了施肥、灌溉、刈割及替代种植对少花蒺藜草种群繁衍扩张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种生境土壤种子库中共鉴定出12科24属25种植物;天然草原及旱作农田少花蒺藜草种子总储量分别达12 923 粒·m-2和8 960 粒·m-2, 分别占整个种子库的67.72%及79.74%;天然草原生境中少花蒺藜草种子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上表层(0~2 cm), 占种子总量的45.71%, 而旱作农田生境中, 少花蒺藜草种子在土壤表层(0~2 cm)、中层(2~5 cm)、下层(5~10 cm)中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也表明, 低施肥量能显著提高少花蒺藜草结实量(P<0.05), 而中、高水平施肥处理少花蒺藜草结实量反而降低;随着灌溉浇水量增加, 少花蒺藜草结实量显著增加(P<0.05), 高水平浇水量结实量平均为2 562.8 粒·株-1;刈割能有效抑制少花蒺藜草种群种子繁殖, 每周刈割1次, 抑制少花蒺藜草结实率为97.69%;替代种植向日葵、菊芋能极显著抑制少花蒺藜草生长及结实量(P<0.01)。  相似文献   

15.
 为实施好农业部白三叶种子生产项目,并为云南省今后大面积生产白三叶种子探索经验,2002年在云南省马龙县对白三叶进行了6个栽培品种、8种配方施肥、4种种植方法、4水平镇压、9种除杂方法、冬春灌溉、意蜂授粉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农艺措施下,Haifa白三叶种子产量比其它5个参试种高150%~1 200%;同品种内,施钙镁磷600 kg/hm2,硫酸钾90 kg/hm2,硫酸铜5.1 kg/hm2,硫酸锌5.1 kg/hm2,硼砂5.1 kg/hm2,钼酸铵0.3 kg/hm2的配方肥料种子产量比其它施肥方案高18%~793%;条播是最有利于控制杂草的种植方法;适度镇压有利于提高出苗整齐度;冬春灌溉使种子产量提高了62.59%~124.65%,千粒重提高了17.02%~21.28%;引进意蜂授粉能明显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采取综合措施除杂是白三叶种子生产成败的关键。本项目的白三叶种子生产成本为 20 775 元/t。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麦田宝盖草在各种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强,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当平均密度x> 4.1822株时,其聚集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种子集中散落所致;x< 4.1822株时,聚集原因主要是种子夹杂草籽或施用末腐熟的有机肥等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田间调查以棋盘式和平行跳跃法取样为宜,同时提出了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7.
黄顶菊是中国近年来新记录的一种外来入侵恶性杂草,入侵后迅速蔓延并造成大面积危害.综述近年来对黄顶菊的分类学地位、生长、光合及遗传特性、防控措施及其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黄顶菊具有喜光喜湿、耐盐碱贫瘠、生长繁殖迅速、结实量大等特点,环境适应性极强,其种子易于随气流传播和混在农产品中人为传播扩散.预期黄顶菊在未来10~20年内将可能扩散到更大范围危害,对该杂草应加强研究,创制出经济安全而有效的持续控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广东口岸进境蔬菜种子携带的杂草种子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丹麦、日本和泰国的蔬菜种子容易携带杂草籽.其中白菜种、菜心种、芥兰种、胡萝卜种、菠菜种和芫茜种等蔬菜种子容易携带杂草种子.对截获批次多、含量多的杂草种子进行了萌发实验,发现多数种子都能萌发.其中黄花羽扇豆、兵豆、鸡眼草、黑麦草、反枝苋的种子萌发率在90%以上,还发现部分杂草种子携带真菌病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对贵州省黔南长顺、贵定烟区烟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数量及杂草种子萌发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杂草种子库共有杂草种类13科18种,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约为该区土壤杂草生长总量的54.41%。杂草种类主要有禾本科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hcl)、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euca(linn.)beauv),占该区烟田土壤杂草数量的70.48%,是该区杂草防治的重点;其中,长顺烟田土壤杂草种子较多,0~30 cm土层的杂草种子密度为24 180粒/m2,贵定烟田相对较少,为14 660粒/m2。  相似文献   

20.
干旱地区农田浅耕对杂草控制及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在干旱农业区有效控制农田杂草,减少对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有效利用自然降水,为发展旱作农业,提高产量提供依据。【方法】连续3年浅耕、深耕配施除草剂,采样调查耕层杂草种子的消长及土壤水分、养分的变化。【结果】秋收后2 d浅耕,将落入地表85%~90%的杂草种子全部耙入0~10 cm耕层内,便于防除。5、10 d浅耕,随土壤裂缝进入10 cm以下种子依次占1.8%、4.1%;深耕,0~10 cm耕层杂草种子占19.8%,10~30 cm耕层种子占80.2%,10 cm以下土层种子很少萌发出苗,难以根除;浅耕配施除草剂,耕层杂草种子平均每年以75.4%的速度下降,深耕以27.3%速度下降;浅耕可节约50%机耕费,在蓄水灌溉地区可节约50%灌水量;浅耕耙松表土,防止土壤水分散失,对不同耕作层的水分、养分含量影响不大;浅耕耕种2~3年应深翻耕种或休闲一年。【结论】在干旱地区秋收深耕,对翻入土壤10 cm以下的杂草种子难以根除,且造成土壤风蚀严重,水分严重不足,影响播种或出苗,也是形成春旱的主要原因。而浅耕则有助于旱作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