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白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和自然繁殖困难,野生白芨资源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因此很有必要了解白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本文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a)标记对14份小白芨(Bletilla fornwsoana)、5份白芨(B.striata)、2份黄花白芨(B.ochracea)和4份未确定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从35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了124条DNA片段,分子量在259—2200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0.33条DNA片段,多态性比率为87.90%,采用POPGENE软件,计算了种间的Nei氏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这25份供试材料明显聚为3大类:即小白芨、黄花白芨、白芨,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一致,其中根据4份未确定种的亲缘关系初步将其归入了不同的类群。25份白芨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4483—0.7903。另外,UPGMA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位置采集到的3种白芨样品种内和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白芨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了探明商洛野生白芨的主要药效成分含量,促进商洛野生白芨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以料液比、时间、温度为主要因素,以白芨胶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云南文山、贵州赤水、陕西商洛三个产地野生白芨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的白芨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时间30min、温度80℃,三种产地的野生白芨以商洛野生白芨中白芨胶含量最高,达到1.33g,其中的白芨多糖含量达78%以上,表明商洛地区生长的野生白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浅谈白芨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芨以野生为主,随着人口的增长、用药量的增多和白芨用途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有限的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对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致使白芨自然资源急剧减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人工种植成为解决白芨资源匮乏的必然选择。对白芨的种植技术及发展前景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宁洱县白芨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通过开展野生白芨繁殖驯化及种植技术试验,分析了野生白芨的繁殖驯化种苗与组培种苗效果,结果表明,野生白芨种苗的种植成活率高达97.8%,而组培种苗的种植成活率仅为70.1%,野生白芨种苗种植的出苗率较组培种苗高27.7个百分点。此外,有机肥7500kg/hm~2+复合肥1200kg/hm~2和农家肥7500kg/hm~2+有机肥3750kg/hm~2处理,其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69.77%、82.95%和60.53%、75.2%,可见兴农有机肥的施用量与产量有密切关系。从野生白芨种苗和组培种苗种植产量来看,建议大量采用野生白芨驯化种植来获得白芨块茎种苗。  相似文献   

5.
白芨的栽培管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芨作为一种中药原料无论是在观赏方面还是在药用价值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地位。但是随着人们对野生白芨的大肆采摘,野生白芨的产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本文以提高白芨的生产量为目的,对白芨的栽培管理及应用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阐述,希望能提高人们对白芨的认知,同时促进人们大力发展白芨培育产业。  相似文献   

6.
白芨高产种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以块茎入药,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是极其名贵的中药材,主要以野生为主,近年来,野生白芨被大量的滥采私挖,产量逐年下降,品质有所降低,价格逐年上涨。通过探索人工种植技术,有利于保护野生白芨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药农收入。通过近5年的栽培试验,摸索出适宜巫溪县境的种植经验,以供相似生态地区药农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立白芨的再生体系和优化抗性筛选的最佳条件,为野生白芨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以野生白芨种子为外植体,研究野生白芨种子在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和增殖以及不定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并利用梯度筛选出其对卡那霉素(Kan)和氨苄青霉素(Amp)的抗性。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MS+0.8 mg/L NAA+0.2 mg/L 6-BA+100 g/L马铃薯;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8 mg/L硝酸银+50 g/L马铃薯,诱导率高达95%;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0.8 mg/L NAA+0.2 mg/L 6-BA+100g/L马铃薯。100 mg/L Kan和100 mg/L Amp为野生白芨遗传转化的最佳筛选压;培养过程中添加外源有机物可以有效地促进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建立了野生白芨种子的再生体系,发现了野生白芨种子的第3条发育途径——愈伤组织分化途径,并筛选出了适宜于野生白芨遗传转化体系的Kan和Amp筛选压。  相似文献   

8.
白芨(Bletilla Striata Reichb.f.)又称白及、紫兰、凉姜、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等,既有药用价值又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属多年生兰科(Orchidceae)草本植物,地下块茎肥厚肉质,数个相连接。白芨能止血润肺,消肿生肌,在临床上,与三七粉共服可治肺胃出血,配上甘草、乌贼骨等可治消化性溃疡,白芨还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白芨种子内含物很少,自然繁殖困难,野生资源较少,已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CITES)植物保护种类。白芨常规繁殖以分株为主,繁殖系数较低,杨俊慧等研究了利用组织培养繁殖白芨[1],曾宋君等研究…  相似文献   

9.
浅论白芨的种植前景与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药用白芨都是使用的野生材料,但基于我国的社会发展与产业需求,白芨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在多用途、药量多的经济背景下,一般的野生资源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由于之前对野生白芨资源的过度采摘,导致其数量骤然减少,造成社会需求与供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对此本文将基于白芨种植的重要性,对其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种植前景展开分析讨论,以期能给读者带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白芨种质资源丰富,并以较高的药用价值,得到了推广应用。甘肃省文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带,县内最高海拔4187m,最低海拔550m,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450-800mm。由于文县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独特、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并为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1.繁殖方法探析白芨种苗的生产方式,应包括野生白芨无性繁殖、白芨  相似文献   

11.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以块茎入药,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近年来,野生白芨被大量的私挖滥采,其产量和品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价格连年上涨。  相似文献   

12.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通常情况下,野生白芨,往往生长于丘陵、山溪谷边、林下湿地等区域。由此可知,在白芨栽培中,适宜选择背坡或潮湿地带。在腐殖质层面,应保证含量较高。在土壤层面,应保证疏松性。在排水层面,应保证便利性。探析白芨生长的气温条件,若气温在25℃以上,白芨根部生长较快,且块茎膨大明显。若气温在9℃以下,白芨就会进入休眠期。若气温在0℃以下,白芨块茎较容易出现冻伤及冻死状况。1.种苗选择在白芨种植中,若选用白芨组培苗栽  相似文献   

13.
白芨仿野生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马龙县野生白芨稀缺原因及其市场前景,从选地整地、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白芨仿野生种植技术,以期推进马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方剂:白芨、苦参、马齿苋、甘草各40克,凡士林油适量。 用法:将白芨、苫参、马齿苋、甘草用水浸泡半小时后,再煎20~30分钟,使药液剩半脸盆左右,滤出药液(滤出的草药可留存,还可再煎1~2次),用药液浸泡并搓洗皲裂处10~15分钟,每日晚泡洗1次,洗后擦干患处,然后用凡士林油搽1~2分钟,睡觉时将患处用干净的塑料袋包裹起来,次日早晨再洗掉凡士林油。  相似文献   

15.
白芨是兰科植物之中最具有经济和药用价值的植物,由于其药用价值比较高,在赤水地区有野生白芨生长,说明赤水可以种植白芨。近年来,由于白芨产品市场看好,在赤水从2015年开始引种试验,初步取得成功。本文分析了在赤水气候条件下,白芨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供种植企业和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白芨的野生资源濒临匮乏,其种子自然萌发比较困难,因此传统的白芨种植方法已不适于市场需求。以白芨种子为材料,探究白芨种子萌发、生根及组培苗移栽驯化的最佳方法。白芨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琼脂8 g/L+马铃薯10 g/L,增殖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琼脂9 g/L+KT 1.0 mg/L+NAA 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2 mg/L+IAA 1.0 mg/L+蔗糖30 g/L+琼脂9 g/L+马铃薯25 g/L,马铃薯可促进白芨组培苗根的生长,组培苗驯化的最佳处理为预先将培养瓶开瓶进行适应性锻炼,2~3 d后把组培苗移至炼苗基质中,这样可提高白芨组培苗的成活率。白芨工厂化育苗体系的建立可有效地扩大白芨的种植规模,缩短育苗时间,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白芨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17.
贵州翦股颖属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贵州地区翦股颖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生境、花果期及主要性状等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并对其资源品质和坪用性状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境内分布有6种翦股颖属天然禾本科植物,它们分别是匍茎翦股颖(A.stolonifera)、细弱翦股颖(Agrostis tenuis)、小糠草(A.matsumurae)、华北翦股颖(A.clava-ta)、多花翦股颖(A.myriantha)、短柄翦股颖(Agrostis brevipes)。通过对这6种资源与引进品种Cato和Putter的性状比较以及9分制评定法评比说明:Cato成品品质 于野生材料,但Putter成坪品质次于野生材料,各野生材料在其性状特性上还表现出多样性和变异性。  相似文献   

18.
以白芨为供试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来优化白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以探索白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白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因素的大小顺序为: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白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 g/mL、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0.9 h、提取温度60℃。在此提取条件下,白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可达2.71%。研究结果可为白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谈白芨种植新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野生白芨被大量的私挖滥采,其产量和品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价格连年上涨。文章介绍了白芨的基本生物特性,对其潜在的药物及食用胶开发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白芨资源应用的一些方法,为生物资源在马龙县种植扩大发展提供了合理、有价值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20.
白芨以地下根茎干燥后可药用,性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为传统常用中药材。因市场需求量的逐渐扩大,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现已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该文主要总结了在冀中南地区白芨引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扩大了白芨种植区域,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