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北方地区鱼类生长期较短,将近有半年的时间处于越冬期。由于池塘长期覆盖冰层,冰下水体不能和大气接触。加上长期的养殖及实行承包后所产生的短期行为,使池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直接影响了它的生态平衡。本文阐述了池塘生态环境恶化因子——淤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北方池塘冬季要结冰,冰层厚度达30~60厘米,极寒地区有时突破150厘米,而且时间长达3~6个月。冰封时池塘水体和大气隔绝,成为一个封闭的小气候、小环境,水体中的各种生命活动都在封闭的系统中进行。水体中的溶解氧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越冬鱼类命运最终由溶解氧决定。冬季冰下水温2~5℃,鱼类进行基础代谢,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不摄食。冬季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溶氧的管理,防止冰下缺氧。越冬池塘管理不是越冬时才去做,而是越冬前就应该开始,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鱼类越冬期长达150—180天。只有保证冰下水体溶氧充足,才能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目前,鱼类越冬水体二般采用以下五种增氧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永函  刘国才 《水产科学》1986,5(4):21-21,24
在研究利用浮游植物增氧促使鱼类安全越冬的过程中,发现在部分越冬水域内冰下生活着相当数量的水生维管束植物。1986年3月,我们又对辽宁、吉林、内蒙的部分水体冰下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生物量、产氧速率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水温2℃,冰厚60-100厘米的水域中,茁壮地生长着菹草(Potamogeton)、扇叶水毛莨(Botrachium bungei)、  相似文献   

5.
<正> 越冬是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冬季冰封期内,如何保证冰下水体足够的溶氧量以满足鱼类的需要,是越冬问题的焦点。为使不缺氧,在生产上一般采用打冰眼、注新水、原水循环、注入空气或氧气等方法,但这些措施存在增氧效果差,耗费人力物力或降低水温等缺点,未能很好地解决鱼类安全越冬的问题。对于越冬水体的生态环境,鱼类生理适应以及管理技术问题,过去国内有关科研、教学部门做了不少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可是,一般研究工作对冰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增氧效果都注意不够。1979~1981年春,  相似文献   

6.
冰下增氧是北方地区池塘鱼类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管理不好或措施不当,会造成全池鱼类缺氧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北方采用的鱼类越冬技术主要是冰下生物增氧越冬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促进冰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更多氧气,以满足鱼类的生存需要,提高鱼类越冬的密度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1.鱼类越冬池为什么要及时扫雪?答:在自然情况下,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空气中的氧向水中扩散溶解。另一方面是通过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对于养鱼水体而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在鱼类越冬期间,由于冰面的封隔作用,如果不采取人工机械增氧,冰下水体依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体氧气补充的唯一来源。因此,在鱼类越冬期间,及时地对覆盖在越冬池冰面上的积雪进行清扫,对保证冰面  相似文献   

8.
鱼类越冬中生物增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生物增氧越冬和传统越冬方式不同,其理论基础是冰下水体中能够大量繁殖适应低光照和低温的藻类,并能达到相当可观的光合作用速率。问题是如何创造适合藻类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付鹏 《科学养鱼》2007,(3):16-17
越冬期是渔业养殖生产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鱼类越冬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渔民全年的养殖计划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北方高寒地区,封冰期从11月初开始至翌年4月末结束,长达6个月之久。在漫长的越冬期,由于缺氧导致的死鱼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冰下水体溶氧量的高低就成为决定越冬密度和成活率的关键性因素。叶轮式增氧机因其对水体补氧效果显著而祜广涉廊用于明水期,存封冰期位用却较为鲜见。  相似文献   

10.
我省冬季寒冷,每年封冰期长达5个多月,鱼类越冬水面常常盖满积雪,影响冰下生物增氧,使鱼类越冬受到威协,为了鱼类安全越冬,一些养鱼场户千方百计清除冰面上积雪,使冰下透光增氧,然而,中小型水面面积大,清雪劳动量很大,一些养鱼户便动用推土机和四轮车。用这些工具虽然积雪能被及时快速的清除,保证了冰下生物增氧的进行,但是这种清雪方法对鱼类的安全越冬危害极大,其危害主要来  相似文献   

11.
<正>北方地区随地理纬度的增高,养殖鱼类的越冬期也逐渐延长。尤其是黑龙江省,大部分是静水池塘,封冰期从11月初开始至翌年4月末,冰厚最高可达120厘米。长达半年之久的全封闭环境对越冬生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冰下水体缺氧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普遍原因。近些年利用光照透过冰层使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氧的生物增氧技术被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池塘底层微孔增氧技术是全国渔业主推技术之一,在南方养殖虾、蟹的池塘被广泛应用,近两年,吉林省把微孔增氧技术应用在北方冰下鱼类越冬上,取得了良好的增氧效果,不仅提高了鱼类越冬成活率,而且降低了越冬鱼类病害的发生率。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确定了在北方冰下应用微孔增氧技术的技术特点和管理措施。吉林省每年鱼类在冰下越冬时间长达150d左右,鱼类越冬期间由于水质、密度等因素的影响,缺氧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部分养殖户增氧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一、冰下射流式增氧机1.冰下射流式增氧机的组成由浮体与主机两大部分组成,主机通过带支轴法兰上的支轴将主机搁放在浮体上专用的U型槽内,此时主机驱动轴与水平面成约30度夹角。2.冰下射流式增氧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带动螺旋浆旋转后使水高速流动,利用流体力学原理把空气吸入水中、细化,使水气充分接触、曝气后被螺旋浆推走,使补充来的乏氧水持续增氧。气泡在水流作用下深入池底,然后逐渐上浮,在此过程中,有足够时间,最大量地将氧溶于水中,提高增氧效果。3.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鱼类越冬密度不断加大,导致越冬池缺氧的情况屡有发生。越冬池缺氧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当,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冰下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 1.浮游植物 光合作用:水中的浮游植物通过透过冰层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此种方式为冰封期不加注新水,无循环水的池塘水体增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北方地区 ,特别是黑龙江地区鱼类将在冰下度过漫长的越冬期 ,如何才能使越冬鱼类安全地度过冬季 ,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讨 ,发现在越冬池中施用生石灰能调节冰下水体的水质 ,增强浮游植物活力 ,保持 1 0~ 1 5天的氧量平衡。而掌握生石灰对冰下水体生态因子的影响 ,有助于针对不同越冬池塘的水质条件 ,科学合理地施用 ,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多功能作用。本文通过连续测定施放生石灰前后一段时间内试验水体的水温、H2 S、CO2 、pH、氨氮、溶解氧、浮游生物等多项因子 ,进行化验分析 ,研究生石灰对冰下养殖水体的影响 ,从而在越…  相似文献   

16.
对养殖水体的溶氧进行自动、连续监测,无论是为养殖实验提供数据,还是用于现场监测,以防突发性缺氧使生产遭受损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海洋水质监测中,自动连续溶氧监测仪器已广泛使用,但在水产养殖中,由于水体中大量的浮游生物、碎屑、鱼体排泄物的存在,使得安装于现场用于自动监测的氧传感器(指复膜氧传感器)很快就被各类悬浮物严重附着而不能正常工作。为阻止养殖水体中各类悬浮物对固定于养殖现场的氧传感器的附着,我们设计了一种复膜氧传感器组合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现将此装置介绍如下:1、结构组成该复膜氧传感器组合装置结…  相似文献   

17.
北方地区冰封期时间比较长 ,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 ,冰封期最长的可达150天以上 ,冰下水温低(约为1~3℃) ,对鱼类的安全越冬影响很大。影响鱼类安全越冬的最主要外因就是越冬池塘的溶氧量。越冬池塘封冰后 ,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 ,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维管束植物(某些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 ,简单地说 ,就是根据具体情况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 ,作为越…  相似文献   

18.
<正> 冰封水面,鱼栖水底。北方的鱼类越冬从11月初开始进入了漫长的冰下阶段,为了能使鱼安全越冬,确保成活,除了扫雪明冰,还应及时调节好越冬水体的水质。现介绍四点,供参考应用。1 调节肥度用化肥 由于鱼类得以生存的溶解氧主要来自池水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植物,即生物增氧,所以调节好培养浮游植物的肥度十分重要。调节肥可用二胺,切忌用尿素,因尿素在分解中产生的尿素酶就是耗氧生物。具体作法是:先测水质,当每升水中浮游植物的个数少于两万时,或水的透明度高于50cm、水色显淡清色时,就用30kg/hm~2二胺  相似文献   

19.
乐蒙  荔郸 《齐鲁渔业》1999,16(5):31-31
1.晴天中午开机 由于晴天池水上下层温差较大,加之上下水层对流缓慢,使下层水体中溶氧得不到及时补充。这时开机可加快水层的对流交换,缩小上下层水的温差,和使下层水体溶氧得到补充。  相似文献   

20.
栾瑞先 《齐鲁渔业》2009,26(1):45-45
1气泡病 在室外培育时,由于光照较强,藻类的繁殖旺盛,水体的溶氧过饱和,当溶氧达到200%以上时,在鱼苗的腹部肌肉之间产生气泡,使鱼失去平衡,不能下沉而漂浮于水面,最后因不能摄食或长时间干燥致死。预防方法是采取遮阴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及时大换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