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草原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讨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的制约因素、利用现状,根据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适宜性利用对策,为永续利用草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天然草原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讨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的制约因素、利用现状,根据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适宜性利用对策,为永续利用草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天然草原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讨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的制约因素、利用现状,根据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适宜性利用对策,为永续利用草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然草原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讨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的制约因素、利用现状,根据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适宜性利用对策,为永续利用草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立 《草业科学》2005,22(8):83-83
内蒙古草原勘察部门采用遥感卫星数据结合实地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全区天然草原旱灾及牧草长势动态进行了监测。统计分析表明,牧草从返青期开始(或一直无返青),由于持续干旱的影响,草产量明显减少,草原遭到严重旱灾。2005年6月中旬,全区天然草原旱灾分布区域主要在锡林郭勒盟的锡林浩特市、阿巴嗄旗等以西及以南地区,乌兰察布市、包头市达尔罕茂明联合旗等大部分地区;其中严重旱灾区域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正镶白旗等以西大部分地区,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大部分地区。全区草原旱灾面积共计4793.3万hm^2,其中,草原严重旱灾面积达3380万hm^2。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开鲁县地处农牧交错带,由于该地区的天然草原利用状况较不合理,因此,对内蒙古开鲁县天然草原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天然草原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环青海湖地区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地区主要草地类型完整生育期波谱试验的总过程,并对试验选取的高寒干草原、山地干草原、沼泽化草甸、高山草甸4种天然草地及人工草地生育期内的反射波谱特性进行了分析,为同类目的试验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天然草原建设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既可以促使草牧业生产需求得到满足,又能促使地区生态平衡得到良好维护。目前,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天然草原退化问题日趋严峻,威胁天然草原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要结合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和要求,深入探索天然草原的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保护和恢复新疆阿克苏地区日益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改善全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阿克苏地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天然草原禁牧休牧及草畜平衡的实施意见>,并于2008年在全地区全面实施.现笔者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我国天然草原发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重,退化面积逐年加剧,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草原退化的原因有多重,可以归结为外因和内因二者共同作用,包含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比如人工利用、鼠虫危害和气候变化等等.针对此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有效改善草原退化等问题,实施人工草地,进一步强化天然草原地带监管和保护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当前我国天然草原退化的原因,并且针对具体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为加强天然草原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赛里木湖地区天然草原多年的调查研究,就该区域天然草原退化情况,退化原因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就如何治理退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寻保护该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荣 《当代畜牧》2012,(8):64-65
<正>虫害是天然草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肃南县天然草原是全省虫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地域辽阔、草原类型多、蝗虫种群分布及发生期、发生量有很大的差异,虫害呈现出"五年二次灾、年年有小灾"的发生规律,严重制约着我县草地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及早做好2012年草原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科学、准确地预测我县草原虫害的发生趋势,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草地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我站及早安排部署,指定专人负责预测预  相似文献   

13.
<正>塔城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长期以来人们乱垦、乱挖、乱占天然草地,使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实施,塔城地区草畜矛盾日益凸显,为保护草原生态,缓解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草场放牧压力,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人工草地置换天然草场已是势在必行,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场改良  相似文献   

14.
草原蝗虫是我国北方牧区草原的主要害虫。中国有4亿hm2草地,近20多年来,由于人为活动对草地的影响、气候的干旱、牲畜的超载过牧,使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的面积逐年扩大,有益野生动物和天敌昆虫资源种群数量逐年减少,造成了草原蝗虫的暴发成灾。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给这一地区畜牧业生产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失,而且给这些地区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十分严重的困难。从1998年以来,草原蝗虫在锡林郭勒盟草原连年发生危害,并大面积暴发成灾,已成为广大牧区草原毁灭性的灾害之一;严重发生地区牧草被全部吃光,在牧草生长旺季的6~8月份使牲畜无草可食。在草原的蝗虫暴发成灾的地区形成土壤地表的裸露,是引发沙尘暴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相对保持较好的天然草原仅有几块,锡林郭勒盟草原是其中最大的一块。锡林郭勒盟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靠近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距首都北京只有200km,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长期以来,一直阻止来自中亚草原和我国西部沙尘的东侵,对京津唐及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搞好锡林郭勒盟草原蝗虫的防治研究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收获期对赤峰地区典型草原天然牧草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当地草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试验以赤峰地区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不同收获期的综合排名,筛选出赤峰典型草原天然牧草最适收获期。结果表明:8月20日收获牧草的粗蛋白质(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最高,CP为6.36% DM,显著高于其他收获期(P < 0.05)|WSC含量为4.06% DM,高于其他收获期,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低,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综合分析,8月20日左右为赤峰典型草原天然牧草的最佳收获期。 [关键词]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营养价值|主成分分析|收获期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东端武威市,天然草原总面积174.51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150.68万hm2。随着气候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垦牧过度,草地不堪负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三化"草原面积达138.1万hm2,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91.65%。近几年来依托国家天然草场保护工程、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退牧还草工程以及省列草原保护项目等,以休牧、禁牧、划区轮牧为主要措施,加大天然草场综合治理,有效的遏止了草原"三化",极大的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快草原生态建设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1阿勒泰地区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草原畜牧业是阿勒泰地区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草原是牧业发展重要的生产资料,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天然草原退化、超载放牧、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贯彻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地区的要求,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势在必行。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促进畜牧业增效、拉动农牧民增收,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8.
天然草原退化是北方草原地区一个严重的生态经济问题,超载放牧是引起草地退化最直接的根本性原因.对甘肃省肃南县红石窝乡的草原畜牧业生产现状调查研究表明,草原产权制度与草地过度利用密不可分,产权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制度供给的滞后性使草地的使用和保护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诱发了牧民掠夺式经营行为的发生,致使天然草原被长期过度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王圣志 《草业科学》2003,20(5):21-21
青海省政府宣布 ,从 2 0 0 3年开始在未来 5年内 ,青海省将在玉树、果洛两州启动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 ,使退化草场得以休养生息 ,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三江源”生态。这项计划主要包括 :对玉树、果洛两州 1 0 2 .7万hm2 天然草原实施禁牧 ,建设草原封育围栏1 0 2 .7万hm2 。草原围栏建设每亩投资 30 0元 ,每封育 1hm2 草地国家补贴陈化粮 41 .2 5kg ,连续补助 5年 ,总投资 31 467万元。根据草地特征 ,将这一地区划分为天然草原退牧还草核心区、生态移民区、减畜禁牧区以及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区 4个…  相似文献   

20.
哈密地区是新疆主要的蝗虫灾害发生区,全地区共有22个蝗害区,蝗虫发生总面积34.24万hm2,占全地区天然草原净面积的12.88%。过去主要采取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方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同时因为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杀死了蝗虫,也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