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探讨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果园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发生退化,其中桂西退化最严重。主要表现在果园土壤普遍酸化,呈酸性和强酸性果园占调查果园的81%;土壤有机质普遍下降,降幅最大是桂西,下降了51 46%。防止果园土壤退化,成为广西水果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演化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着重探讨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在不同种植年限的演化特征,并利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果园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在0.17~0.25之间,果园土壤肥力属中下水平。不同年限果园IFI的变化趋势为"N"形走势,即新开果园在10年内IFI略有上升,10年后下降,而在30年以后果园土壤IFI又有增加。造成这种走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广西高温多雨的气候、果园环境和施肥管理等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近15年开垦种植的果园中,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果园土壤砂化,11~15年树龄果园的砂粒含量比0~5年树龄果园增加近23个百分点,而团聚体(>1mm)和有效阳离子代换量(ECEC)却分别减少24个百分点和3.0cmol/kg,果园土壤环境恶化。防止新开果园水土流失,改善新开果园土壤环境,为广西水果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退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广西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对广西柑桔、荔枝、龙眼和芒果4种果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红壤果园土壤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果园土壤普遍酸化,柑桔、荔枝、龙眼和芒果4种果园土壤pH分别下降了0.95、0.70,0.89和0.64个单位;有机质减少,其中芒果园和柑桔园下降较多,降幅分别达50.63%和22.45%;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CEC)下降,柑桔园下降43.64%,而芒果园和龙眼园也有30.77%和27.27%的降幅;容重增加,比第2次普查时增加14%~39%。受施肥投入影响, N、P、K养分在柑桔、荔枝和龙眼园上有增加的趋势,而芒果园在全N、速效P、速效K方面则有较大的下降。利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果园土壤环境和养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显示,柑桔、龙眼和芒果园均表现出退化,其中芒果园退化最为严重,而荔枝园由于施肥投入较多而使土壤肥力有一定进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红壤区长期施肥的蔗区土壤生物学性状和细菌多样性,旨在提出提升红壤蔗区土壤肥力与健康的施肥方案。【方法】试验从1995年开始,于广西来宾市蒙村镇那洪村甘蔗长期试验站进行。试验设置不施肥(CK)、 长期单一施用化肥(NPK)和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3个处理。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以及稀释平板法等传统和现代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了3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蔗区土壤生物学指标、 细菌多样性等指示土壤肥力与健康状况指标的影响。【结果】施肥处理导致甘蔗产区土壤pH下降,NPK处理下降幅度大于NPKM处理。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细菌、 真菌和放线菌)均以NPKM处理为最高,NPK处理真菌数量显著高于CK,放线菌数量却显著低于CK土壤,细菌数量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微生物量碳、 氮以及涉及碳、 氮、 磷循环的土壤酶活性均以NPKM处理土壤为最高,与NPK和CK土壤差异显著。NPK处理土壤中β-葡糖苷酶活性以及微生物量碳高于CK土壤,但蛋白酶、 磷酸酶活性以及微生物量氮显著低于CK土壤。NPKM处理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指数(H)、 丰富度(S)以及均匀度(EH)指数等同样表征土壤肥力与质量的敏感指标均高于NPK和CK土壤。【结论】长期施肥可不同程度地导致红壤蔗区土壤pH下降,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处理下降幅度高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加剧了土壤肥力下降与质量劣化,化肥配施有机肥是减缓红壤甘蔗产区土壤pH下降、 提升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低丘红壤肥力退化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对侵蚀红壤肥力退化过程分析为基础,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评价红壤肥力退化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侵蚀退化红壤复垦后土壤肥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时间和生物因素是影响土壤肥力恢复的主要因素。复垦时间长,发展林业均有助于土壤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的恢复。因子分析能有效地减少土壤性质指标间的重复信息,起到筛选和精简指标的作用。精简的6项指标(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过氧化氢酶、土壤物理性黏粒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微生物量碳)能概括所测定的全部16项指标包含信息的90%以上,能以较少的指标来反映土壤肥力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6.
黄土塬面果园土壤养分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期种植果树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应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不同种植年限果园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属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果园中各养分变异较大的是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异系数最小。与当地农田土壤养分相比,果园土壤养分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农田外,其余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农田。总体上看,不同种植年限间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果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与种植年限二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符合y=-0.0011x2+0.0419x+0.2078模型。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种植果树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但当果树种植年限超过19年时果园土壤肥力开始衰退,果园生态系统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作物残体还田对赤红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玲 《土壤学报》1999,36(1):137-142
闽东南沿海丘陵地上的赤红壤旱地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是农业生态环境较恶劣,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相当低,土壤肥力性状很差,这也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保持和提高土壤库中物质和能量的贮量水平,提高土壤肥力[1-3],首先必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这是土壤肥力的稳定指标.因此本试验试图寻找适合在沿海赤红壤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几种途径,以便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桂西北新建柑橘园土壤水分变化及其水分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桂西北不同类型柑橘果园的土壤水分含量及柑橘枝梢生长情况、果实品质等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层次、建园时开梯与不开梯以及果园成土母质有关,果园土壤含水量年变化规律与全年每月降水量有关。在桂西北,每年4-8月为多雨季节,果园土壤含水量能满足果树生长所需。9-10月,正值秋梢及果实生长旺期,降水减少,土壤含水量降低,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要及时灌水。10月以后,果实采收前,可适当控水,以促进秋梢花芽分化和果实风味。采果后,仍有冬旱,需灌水以保持树体水分平衡。  相似文献   

9.
用土壤生物和养分指标表征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土壤生物和养分指标讨论了不同农田土壤肥力要持续性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有很大影响。有机肥明显提高土壤碳、氮和生物管理指数。单施化肥促进土壤磷、甸管理指数的上升。厩肥比绿肥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与参比土壤相比,化肥处理的土壤肥和可持续性指数平均每年都增长,红壤为5.63,水稻土为5.8,潮土为4.83;而对照处理的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平均每年都下降,红壤为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通报》2020,(1):164-170
为探索亚热带低丘新建果园土壤肥力快速提升方法,在浙西选择一新建红壤橘园,进行了为期2年的种植绿肥与联合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培肥试验。试验设对照、双季绿肥、有机肥及双季绿肥+有机肥等4个处理,各处理化肥用量相同。试验结果表明,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氮磷钾、酶活性及土壤容重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等肥力指标的变化来看,培肥效果:双季绿肥+有机肥>有机肥>双季绿肥。在不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种植绿肥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13.14%、52.00%、27.08%、18.91%、20.25%,土壤容重下降2.90%,但增幅相对较小;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在种植绿肥的同时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94.46%、276.00%、94.41%、110.81%、86.27%,土壤容重下降9.42%;同时可明显增加土壤全磷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全磷、有效态硼、钼、铜、锌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27.27%、266.67%、72.73%、155.56%、168.18%。种植绿肥同时施用有机肥的紫云英和黑麦草生物量分别为种植绿肥的1.62~1.90和1.79~1.95倍。分析认为,由于新建红壤果园肥力低下,仅靠种植绿肥等生草技术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有限;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方式相结合是新建红壤果园的快速培肥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闽江下游两岸红壤山地橄榄园进行套种豆科牧草圆叶决明试验,经多年定点观察,在红壤橄榄园套种牧草圆叶决明,能迅速覆盖幼龄果园,提高果园土壤肥力;减少建园前期水土流失,增加局部土壤水分含量,改善果树生长环境;提高果园产量,增加果园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酸化特征可为缓解和治理赤红壤区土壤酸化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4种土地利用方式(菜地、果园、水田、林地)的赤红壤区土壤样品,测定了表层(0~20 cm)和表下层(20~40cm)土壤的理化性状,结合田间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酸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果园表层土壤pH显著低于林地,果园表下层土壤p H显著低于水田和林地;菜地、果园土壤交换性Al3+含量显著高于水田和林地;果园表层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与阳离子交换量均显著低于自然林地,菜地表下层土壤盐基饱和度显著低于水田;与水田和林地相比,菜地和果园的酸化更严重,酸缓冲能力更低。不同土地利用下施肥、复种指数以及耕作方式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气候与母质相似地区土壤酸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五华县赤红壤丘陵区坡地果园为例,进行了集流槽和覆盖试验。结果表明,集流槽和覆盖措施对土壤的水热状况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具有增加土壤贮水、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护果树根系的作用。该措施在水土流失区赤红壤丘陵坡地果园管理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淮北黄泛沉积区果园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杰民  刘林旺  华自平 《土壤》2000,32(5):254-256,280
以江苏省国营大沙河果园为代表,查明淮北黄泛沉积区果园土壤肥和现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极低;速效K和速效P偏低;有效B、Fe、Mn严重不足;有效Zn部分不足。讨论了传统果园管理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提出了以发展果园生草管理制为主的提高果园土壤肥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北京市大兴区主要栽培果树品种土壤肥力特征与土壤环境质量认识不清的问题,以大兴区规模化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梨、桃、葡萄等主要栽培类型的果园土壤肥力特征和环境质量进行研究,以期为规模化果园的科学管理与高效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除葡萄园有机质(平均为1.28 g/kg)和全氮(平均为23 g/kg)等级较高外,其余果园普遍处于中、低或中、高等级,尤其是梨园较低,果园的有效磷、速效钾处于过量状态;约40%的园区土壤全盐量≥0.8 g/kg,次生盐渍化趋势较为明显,土壤主要呈弱碱性与碱性(pH范围为7.69~8.95);部分果园表现出土壤有效态硫、钼、锰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监测果园均未表现出土壤重金属超标现象。总体而言,葡萄园的肥力普遍较高,而梨园普遍较低;果园存在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营养失衡等问题,建议推广氮磷钾平衡施肥,增施微肥,实现大量和中微量元素均衡供应的目标;同时加强水肥管理,避免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和连续有机肥施用可能导致的土壤重金属快速累积,从而实现规模化果园的清洁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与福建省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掌握土壤养分肥力,是制定施肥策略的基础。本研究采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枝主产区果园土壤样本185个,福建省荔枝主产区果园土壤样本25个,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和N、P、K、Ca、Mg、S、Cu、Zn、B、Mo含量,评价荔枝果园土壤养分肥力现状。结果显示:广西和福建两省荔枝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硼、有效钼含量均为低水平,广西荔枝果园有效磷和有效锌为中下,福建为中上,有效铜中等,有效硫含量较高。整体上两省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较低且不平衡。不同荔枝主产区土壤养分肥力状况差别很大,硼是广西荔枝园土壤最普遍缺乏的元素,镁、钼次之。而镁是福建荔枝园土壤最普遍缺乏的元素,硼、钙次之。  相似文献   

17.
丘陵红壤耕作利用过程中土壤肥力的演变和预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孙波  王兴祥  张桃林 《土壤学报》2002,39(6):836-843
通过区域尺度上两个时段的定位采样 ,结合田块尺度上的长期试验 ,研究了耕作利用变化对我国中亚热带低丘红壤区土壤肥力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土壤肥力演变的驱动力 ,建立了土壤养分变化与养分平衡间的相关预测模型。对比分析表明 ,丘陵红壤肥力的变化与养分平衡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保持荒地和水田利用方式时 ,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 ;旱地系统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 ,但在不施肥的针阔混交林中却下降 ;荒地开垦为水田后 ,土壤肥力有增加趋势。旱坡地红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变化量与氮、钾的平衡量的显著相关 ,而土壤速效磷与磷的平衡量间相关不显著 ,其原因是没有考虑磷的固定和矿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稻草覆盖和客土措施(Ⅰ和Ⅱ)建立荔枝果园14年后严重侵蚀赤红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荔枝园后,采取措施的果园土壤的物理性质有明显改善,表层土壤容重和结构体破坏率呈措施Ⅰ<措施Ⅱ<对照的变化趋势。措施Ⅰ和措施Ⅱ表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是对照的1.75倍和1.65倍,措施Ⅰ和Ⅱ>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88%和42.52%。②措施Ⅰ和措施Ⅱ表层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和土壤速效性养分含量明显提高,其中土壤速效K含量增加幅度最大。③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果园不同治理措施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排列顺序为:措施I(1.000)>措施II(0.782)>对照I(0.333),措施I(0.923)>措施II(0.801)>对照I(0.333),表明果园覆草措施是改良侵蚀退化赤红壤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退化红壤肥力恢复性能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自然封禁条件下亚热带地区因水土流失导致的退化红壤肥力恢复性能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退化红壤肥力恢复主要有水分因素和养分因素,其中水分因素决定了土壤肥力能否自然恢复,对于土层浅薄、砂化严重的土壤,由于蓄水能力极低,季节性干旱使植被和土壤肥力难以自然恢复。土壤肥力的恢复还与土壤本身的养分状况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养分较高的土壤,料易恢复植被,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种不同牧草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种6种牧草,对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发现,果园间种牧草可明显增大地面覆盖,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然而,由于有些牧草生长旺盛、生物量大,高度和覆盖度大,不可避免地与果树争肥、争水、争光,特别是在贫瘠的坡地上或在干旱季节里。文章指出,幼龄果园间种牧草是一种较好的坡地可持续利用模式,但在牧草品种的适应性选择应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