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小豆富硒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小豆的富硒能力,提升红小豆的品质。[方法]对红小豆进行富硒栽培试验,对比红小豆的经济性状、植株免疫力、产量、产品总含硒量等。[结果]随着外源硒肥施用量的增加,红小豆的含硒量升高;硒肥对红小豆经济性状、免疫力无明显影响;随着硒肥用量增加,红小豆产量呈现递减的趋势。[结论]红小豆具有吸收和转化硒元素的功能,适量的硒肥能促进红小豆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邢台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宜种植红小豆。本文通过分析红小豆的潜在社会需求和经济价值,剖析邢台市在发展红小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确立邢台市的名牌红小豆战略计划,把红小豆作为建始小杂粮产业的主导产业,打好红小豆优势品牌;抓住国内外红小豆需求市场,在优化品质、加工技术、产业开发、信息服务等方面促进红小豆产业化发展,实现增收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红小豆常发锈病及根腐病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东北红小豆主要生产省份之一。危害该省红小豆常发病害为红小豆锈病和根腐病。介绍了两种病害的危害症状,及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方法,为红小豆种植户提供病害识别和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红小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害虫种类逐年增多,为确保红小豆高产优质,课题组于2014年进行了黑龙江省红小豆田害虫种类普查。对黑龙江省西部6个市县及东部梧桐河农场的红小豆田害虫种类调查结果表明,红小豆田害虫种类有36种,分别属于5目22科。  相似文献   

5.
红小豆又名赤小豆、赤豆、饭豆。我国的红小豆品种繁多,品质优良,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每年红小豆产量在35万t,尤以粒大、皮薄、色泽鲜艳而闻名,其中被誉为“红珍珠”的天津红小豆质量最好。本文就红小豆的应用价值及加工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红小豆属于豆科植物,它对湿度、温度等自然条件要求较高,所以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红小豆是一种杂粮,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来,红小豆在市场上大受追捧,人们对红小豆的需求量增加直接导致了红小豆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栽培技术的改良,以此来达到使红小豆实现高产的目的。红小豆目前的市场潜力巨大,只要栽培得当就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红小豆的栽培技术措施不仅对农民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也对满足广大需求者的需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正>红小豆又被叫做赤豆、小豆等,是豆科的一种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红小豆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含有淀粉、蛋白质等各种物质,有着极高的药用及食用价值。红小豆在市场上大受追捧,人们对红小豆的需求量增加直接导致了红小豆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栽培技术的改良,以此来达到使红小豆实现高产的目的。红小豆目前的市场潜力巨大,只要栽培得当就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红小豆的栽培技术措施不仅对农民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也对满足广大需求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2011,(5):26-27
红小豆又名赤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杂粮作物之一。随着商品经济和加工业的发展,红小豆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种植面积和栽培品种也不断增加。目前,栽培品种主要有大粒红小豆、小粒红小豆、白小豆、柴小豆等。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是国家重要粮食基地,也是我国和黑龙江省重要的红小豆生产基地。农场对红小豆种植业较为重视,并成立了红小豆协会,积极促进了红小豆种植业发展。近三年全场红小豆种植面积平均2667hm2以上,平均单产1830kg/hm2左右。然而,八五三农场红小豆单产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为还存在一些良种良法不配套的情况,如部分地块的播种、除草剂施用、中耕管理等技术还不标准,红小豆的增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提升八五三农场红小豆单产和总产水平,2012~2013年,八五三农场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共同  相似文献   

10.
如何防治红小豆根腐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小豆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2012年由于受特殊气候条件--春季低温、高湿,夏季多雨的影响,我们地区发生了红小豆根腐病,尤其是小粒红小豆品种对低温、高湿的抗性较差,发病重,特别是种植在地势低洼的地块,一片一片的都死掉了。而大粒红小豆根腐病发病较轻,有的甚至没有发病。红小豆虽然是小杂粮,各地并没有多大的种植面积,但  相似文献   

11.
正近来,红小豆在市场上大受追捧,人们对红小豆的需求量增加直接导致了红小豆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栽培技术的改良,以此来达到使红小豆实现高产的目的。红小豆目前的市场潜力巨大,只要栽培得当就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红小豆的栽培技术措施不仅对农民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也对满足广大需求者的需要意义重大。一、选地、施肥红小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为宜。红小豆不耐涝,较耐瘠薄。应选择前茬种植玉米、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又名赤小豆、红豆、小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我国红小豆种植面积及其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红小豆营养价值高,也是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几年来,由于在生产上栽培技术使用不当,致使产量下降,为此特总结黑龙江省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红小豆生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建始县旱地占耕地90%,适宜种植小杂粮的气候特点,通过分析红小豆等杂粮的潜在社会需求和经济价值,剖析本县在发展红小豆等杂粮产生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确立建始县的名牌红小豆等杂粮战略计划,把红小豆等杂粮作为建始小杂粮产业的主导产业,打好红小豆等杂粮优势品牌。抓住国内外红小豆等杂粮需求市场。在优化品质、加工技术、产业开发、信息服务等方面促进红小豆等杂糖产业发展,实现增多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垦区红小豆综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方式、密度和播期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较大,本文初步研究了佳木斯地区红小豆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双条播种植方式产量较高,适时早播有助于红小豆产量的提高,1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红小豆小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红小豆是一年生喜温作物,生育期间需充分日照。红小豆在国内、外需求量很大。前两年价格降低,种植面积减少,但2003年红小豆价格升至2.00~2.50元斤,给种植户带来很大效益,预计明年价格不会降低。红小豆亩产一般可达100—150公斤,秸杆又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所以发展红小豆生产是我县农民增加收入小  相似文献   

16.
红小豆又叫做赤豆,在国内众多地区都有种植,红小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不挑剔土壤,栽植后很容易成活。红小豆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与众多不同的食物一起食用,且药用价值也非常高,因此被众多人所喜欢。文章对红小豆的无公害种植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为红小豆种植户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红小豆种质资源、优化育种进程,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处理作物种子,使植株性状得到诱变,进而筛选出优良植株,是重要且有效的育种方法之一。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的离子注入剂量对红小豆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2×10~(16)个/cm~2)氮离子注入红小豆种子对红小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变异效果显著,其中,红小豆株高增加11.4%,单株荚数增加5.7%,百粒质量增加17.2%,小区产量增加42.8%。试验筛选出了处理红小豆的适宜剂量,使红小豆的生长潜力得到提升,产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对创制种质资源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栽培因子对红小豆产量及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以红小豆TH37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播种期和钾肥施用量对红小豆产量及籽粒色泽的影响,以确定适宜播种期和钾肥施用量。结果表明:红小豆TH37的适宜播种期为6月25日.钾肥施用量为氯化钾150kg/hm^2。播种期对红小豆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钾肥的作用不显著,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不明显,但钾肥有利于改善红小豆的色泽,在一定范围内,红小豆的亮度值、红度值和黄度值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量施用钾肥反而对小豆的色泽起负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适合于红小豆田的化学除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收乐通作为茎叶处理剂,对红小豆田禾本科杂草防效达100%,且对红小豆安全,另外,高效盖草能、拿捕净、威霸、精稳杀得对红小豆也安全并且防效都在90%以上,是红小豆田安全有效的除草剂。本试验中尚未发现茎叶处理剂中对红小豆安全且对阔叶杂草防效较高的除草剂。在除草剂的土壤处理中,禾耐斯(1 500 mL)+赛克(750 g)+水(750 g)是一种理想配方,对红小豆安全,且对阔叶杂草的防效也好(>80%);对红小豆安全且对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好(>77%)的处理为90%禾耐斯。  相似文献   

20.
红小豆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近些年来在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红小豆在其生育期内会发生多种病虫害,严重影响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然而现今许多农民种植户缺乏对红小豆病虫害的认知,导致病虫害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治,进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笔者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就黑龙江省红小豆主要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论述,旨在为生产上科学认识和防治红小豆病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