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活疫苗是一种中等毒力的疫苗。这种疫苗具有毒力强、对家禽的侵害程度较大以及安全性差等缺点,在临床免疫时常常诱发家禽多种不良反应,如:呼吸道症状、肠炎、新城疫等,有的还直接引起家禽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于多数养殖户兽医知识基础较差,对疫苗诱发疾病的机理不清楚,导致临床中对各种疫苗反应的预防和治疗都存在一定的误解。本文就鸡IBD活疫苗免疫后常引起的几种反应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对各种疫苗反应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已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但经弱毒疫苗接种的雏鸡很难迅速形成坚强的免疫力。我们以1986年分离和鉴定为IBD病毒的Q株,使之适应鸡胚细胞培养。本文报告以Q株用AEI灭活加入油佐剂研制的灭活疫苗和应用这种灭活苗对种鸡进行的免疫力试验和安全性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只有对感染上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鸡群的发病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并实行具体的疫苗防疫措施,才能对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鸡群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1962年报道以来,世界上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目前,IBD防控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疫苗接种,使易感雏鸡获得主动或被动免疫保护,因此疫苗的质量对临床上IBD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国均有较好的商品化疫苗,但随着IBDV毒株的不断变异,商品化疫苗的抗原性与流行毒株不能完全匹配,临床上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与临床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用于IBD的防控。对近期IBD的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此为IBD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如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许多鸡场都普遍存在。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不好走动,拥挤成堆,排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绒毛常有白色粪污,病鸡喜欢啄肛。剖检可见腿肌、胸肌有出血点,法氏囊高度水肿,明显肿大,浆膜面覆盖一层黄色胶状物。切开法氏囊可见充血或出血,内有较多的浆液、粘液或干酪状物。感染后期的病、死鸡,法氏囊则明显萎缩。腺胃、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肾肿大,  相似文献   

8.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使用调查及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同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不同疫苗(A组:IBDB87株疫苗常规免疫;B组:IBD组织灭活苗;C组:IBD双价苗,D线:IBD三价油苗;E组:IBD中间型毒株疫苗;F组:非免疫对照)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各免疫组的免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以B组免疫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E组免疫效果较好,但法氏囊损害严重,C,D两组免疫效果相近,C组成本低,D组抗体持续时间较长,A组的免疫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选择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接触性传染病。病鸡主要症状是:畏寒、缩头缩颈,精神沉郁,排很臭的白色或黄白色稀粪。特征病变:胸肌、腿肌出血,肌胃、腺胃交界处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等。生产实践中,只有采取综合性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主要症状为下痢、寒颤和极度虚弱,主要病变为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及肌肉出血等。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法氏囊疫苗有弱毒疫苗和灭活苗两大类。弱毒疫苗又包括有中等毒力的疫苗和低毒力的疫苗两种。不同类型的疫苗适用对象一般不同。  相似文献   

16.
17.
近几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启东市广泛流行,虽然引进了各种各样的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但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鸡群一旦感染IBD后,应用各种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而给感染鸡群注射IBD抗血清治疗具有特效。目前IBD抗血清大多用...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是危害中国乃至世界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原,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流行给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综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目前的流行特点及防制现状,并对今后的防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襄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达80%-100%,病程短,为“一过型”,典型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主要危害是降低机体免疫力,常诱发或继发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近年来,虽然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制措施也有所加强,但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将该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B87对SPF鸡289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日龄SPF鸡经点鼻途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1BDV)的中等毒力疫苗B87株免疫后14d,再以200个ELD50超强毒IBDV株GX8/99点鼻人工攻毒,所有鸡都没有发病死亡。而对照鸡有10/10发病和6/10死亡,并有典型的病理变化。这表明,对SPF鸡用中等毒力的IBDV疫苗免疫可诱发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能完全抵抗超强毒IBDV的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