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 &; 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 ℃,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 甘露醇最佳, 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 ℃,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 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5~2007年调查了国内11省白粉寄生孢(Ampelomyles quisqualis Ces)的自然发生情况。在450余份标样中,共发现23科43属47种感染白粉菌的植物标本中有白粉寄生孢标本89份,这些白粉寄生孢寄生于10属33种白粉菌上,发生率为4.17%~50%,重寄生强度为0.4%~42.0%,主要发生于葫芦科(Cucurbitcueal)、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c)等寄主植物及白粉菌属(Erysiphe)、单囊壳属(Sphaerotheca)等寄主白粉菌上。研究表明白粉寄生孢在我国有较宽的寄主范围和丰富的生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从采自陕西关中西部地区238份白粉病植株标样中分离出白粉菌重寄生真菌17个菌株,通过采用形态学鉴定和r DNA ITS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白粉菌重寄生真菌3种,它们分别是Ampelomyces quisqualis、Ampelomyces humuli和Phoma glomerata。  相似文献   

5.
对L9和L3两个白粉寄生孢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它们的生长适温为10~30℃,其中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和20℃;适宜生长的pH为4~10,其中最适pH均为8.有利于L9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乳糖和牛肉膏;有利于L3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乳糖和蛋白胨;改良查氏培养基有利于两者菌落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7.
国内研究植物锈菌重寄生菌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31-1532
综述了国内有关植物锈菌重寄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昆明地区石楠锈孢锈菌( Aecidium pourthiaea)上的重寄生现象并对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回接验证和鉴定。结果显示:石楠锈孢锈上的重寄生菌在7月底逐渐发生,其自然重寄生率从10月中旬开始快速增长,12月中旬达到高峰。石楠锈孢锈的重寄生菌包括链格孢属( Alternaria spp.)、拟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opsis sp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真菌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等多种,其中重寄生效果及对锈菌寄主植物安全性最好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的SYP22菌株和枝孢属的SYC23菌株。  相似文献   

9.
从感石楠叶锈病病菌的球花石楠叶片上获得的3株重寄生菌SYC4、SYC23和SYC63,为确定其分类地位及在锈菌孢子诱导下菌丝体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序列分析将菌株鉴定到种,并对重寄生效果较好的菌株SYC63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经鉴定SYC4、SYC23为Cladosporium anthropophilum,SYC63为枝状枝孢菌(C.cladosporioides)。对菌株SYC63获得的转录组数据与不同数据库进行比对,在Nr数据库中有11 002个基因被注释到,除其他物种外,枝孢菌SYC63与南极枝孢菌(Rachicladosporium antarcticum)有2 130个基因相似,所占物种匹配最高;在GO数据库中注释到8 088个基因,基因数量最多的是生物学过程,其次是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发现,与重寄生相关的凝集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抗性次级代谢物有关的基因经锈菌孢子诱导后显著上调表达。以上研究为重寄生枝孢菌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应用中提供了菌株来源,并为其重寄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株生防细菌对黄瓜白粉菌生防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防菌H1、H2和H3的拮抗、溶菌和重寄生作用,以生防细菌菌悬液喷施黄瓜叶面,扫描电镜观察白粉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生防菌H1、H2和H3均可在白粉菌丝上繁殖.生防菌H1处理24 h后,白粉菌丝有扭曲变形、破裂和菌丝溶解等现象;生防菌H2处理24 h后,白粉菌丝出现扭曲变形和破裂发生;生防菌H3处理24 h后,白粉菌扭曲变形、菌丝凹陷,未见菌丝溶解.以上观察结果表明,生防菌H1对白粉菌丝具有拮抗和溶菌作用,生防菌H2和H3对白粉菌丝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使君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对使君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纯,并采用波谱和理化分析方法对提取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使君子中共分离得到12种化合物,其分别为单硬脂酸甘油脂(Ⅰ)、单棕榈酸甘油脂(Ⅱ)、赤桐甾醇(Ⅲ)、1-亚油酸-棕榈酸-甘油酯(Ⅳ)、豆甾醇(Ⅴ)、熊果甲酯(Ⅵ)、白桦脂酸(Ⅶ)、没食子酸乙酯(Ⅷ)、没食子酸(Ⅸ)、丁二酸(Ⅹ)、苯甲酸(Ⅺ)和蔗糖(Ⅻ)。其中化合物Ⅳ,Ⅴ,Ⅷ,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2株重寄生菌的分离和对靶标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用选择性培养基和诱捕分离法获得温室番茄叶片上发生的重寄生菌F46,从被条锈菌感染的小麦叶片上分离获得重寄生菌PR。本研究从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对2种重寄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F46属于链霉菌(Streptomtyces sp.)金色类群;PR归属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轮生类群。F46和PR对除禾顶囊壳以外的其他8种供试靶标病原真菌(胶孢炭疽病、灰葡萄孢、大丽轮枝菌、尖孢镰孢萎蔫专化型、褐孢霉、粉红聚端孢、梨状毛霉、扩展青霉)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对梨状毛霉的抑制效果最好;PR对所有致病菌的作用优于F46。40%五氯硝基苯、50%腐霉利和链霉素对2种重寄生主菌均无抑制作用。F46对70%代森锰锌和25%甲霜灵都非常敏感,PR仅对50%多菌灵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ITS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研究果寡糖对奶牛瘤胃真菌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选择泌乳阶段相近、胎次相同、健康状况良好的泌乳期奶牛4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果寡糖,添加量为60 g/(cow·d)。结果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果寡糖并未显著影响奶牛瘤胃真菌的多样性(P>0.05),但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其中接合菌门(Zygomycota)仅存在于对照组,新丽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相对丰度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了628.28%,但差异不显著(P=0.21)。试验组假丝酵母属(Candida)和平革菌属(Phanerochaete)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3),试验组毛壳属(Chaetomidium)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37),试验组瘤胃壶菌属(Piromyces)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增加1 205.71%,但差异不显著(P=0.135)。试验组柄孢壳属(Zopfiella)和德巴利氏酵母属(Debaryomyces)相对丰度比对照组分别降低99.08%和64.14%,但差异不显著(P=0.523、P=0.671)。结论日粮中果寡糖的添加对奶牛瘤胃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优势菌比例发生变化,瘤胃中瘤胃壶菌属、平革菌属等纤维降解菌的相对丰度提高,增强了瘤胃真菌菌群对纤维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的小麦条锈菌夏袍子堆呈桔黄色,但是在温室繁殖小麦条锈菌夏饱子的过程中,春秋两季常可观察到部分发病叶片上夏泡子堆变为深灰色的异常现象,最初仅部分夏抱子堆呈浅灰色.随后灰色夏饱子堆数目逐渐增多,颜色不断加深,最终所有夏抱子堆均成深灰色,并且变色的夏泡子堆一般不再形成新的夏抱子。小麦条锈菌夏抱子堆的变色现象可能与被其它真菌重寄生有关。为此,笔者通过扫描电镜技术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5.
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活体组织法及盆栽法对鳞柄小奥德蘑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鳞柄小奥德蘑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分布于菌丝体提取物中。在供试浓度为0.5 mg/mL(菌丝干重)时,其菌丝体丙酮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sp.)、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r)、苹果炭疽病菌(G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et Sacc.)、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Nisikado.et Miyake)Shoem.)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 Pers.et Tris.)等5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高于80%;在活体组织法测定中,菌丝体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 d的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分别为71.2%和76.2%;在盆栽试验中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Suggs)和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DC.)Speer.f.sp.tritici Marchal)的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青海省民和、大通、湟中、海北4样地燕麦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和土壤成分测定分析表明,燕麦可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不同指标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侵染强度最高在民和,丛枝丰度、泡囊丰度和菌丝丰度在海北最高,地孢子密度最大值在湟中,且最大值均发生在0~10 cm土层,0~30 cm土层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孢子密度与AM真菌各项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侵染强度与有机质和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丛枝丰度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泡囊丰度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2株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sp. ZXH18-6及Diaporthe sp. ZXH63-4接种到灭菌与未灭菌、加糖与不加糖处理的白木香木材上,在室内和恒温箱中分别培育60 d,比较菌纹形成的效果。结果表明:未灭菌样木在培育过程中受杂菌污染,造成块状灰黑色染色;经灭菌样木在接种操作过程中接触到空气中的霉菌,造成样木表面轻度的污染,但添加葡萄糖的样木可以较大概率的形成内部的菌纹,未加葡萄糖的样木内部几乎没有菌纹。葡萄糖的添加可以促进Diaporthe sp. 63-4在木块上的定殖成功率,2株Diaporthe spp.真菌在室温室温6.0~24.7 ℃、湿度76.1%~96.4%下生长并形成菌纹。  相似文献   

18.
木霉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上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真菌病原菌的抑制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该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营养争夺、重寄生、产生抗性物质或溶解酶类抑制许多病原菌;木霉的几丁质酶基因可在细菌、真菌和植物上表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取抗病品种。因此,深入研究、开发和生产优良木霉菌,对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木霉菌形态特征及种类、拮抗机制、培养条件和病原菌防治,分析了在生物防治上的优势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