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理进行营养调控 缓解养殖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性物质,使藻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氧量下降,水质逐渐恶化,水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阻碍和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需要具备3个条件:1)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含量过高;2)水体的流动性较差;3)温度条件适宜。养殖水体多是静水或半静水水体,而且温度适宜,水产动物的排泄物和残饵造成水体中氮、磷元素大量积累,很容易发生富营养化。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
根据鱼鳖的生理特点,对养殖鱼鳖池水体的要求,从氧气,水体的PH值、防止有毒物对水体的污染和利用指示生物。鉴别水体污污四个部分,概论养殖鱼鳖水体的要求,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把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放养在不同水体中(开放型水体、封闭型水体),观察其生长状况、食性状况,结果得出两种蚌食性相似,三角帆蚌在两种水体中生长速度相近;褶纹冠蚌在两种水体中生长速度相差较大,在封闭型水体中养殖1年后体重达到初放体重的5.5倍,而在开放型水体中只有1,9倍。这与封闭型水体中水质肥,浮游生物的密度大,褶纹冠蚌日滤水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温季节渔业生产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高水位,增加水体,保证水中溶解氧。由于连续高温,水体表面蒸发量加大,再加上部分塘埂的渗漏,水位下降,水体减少,而养殖品种进入旺食旺长期,单位水体的载鱼量迅速增长。为此,请各单位及渔农民利用上午时间加注新水,提高水位,增加水体,甚至达到满塘水。日后,随时检查水体,以防水位下降,影响生产。二、加强水质管理,确保水中溶解氧。由于温度高、肥度大,水中溶解氧随之下降,这样给水产生产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养殖青虾、罗氏沼虾、河蟹、南美白对虾的水体,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其它养殖品种水体的透明度可略…  相似文献   

5.
池塘是一个封闭的养殖水体,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鱼、养虾先要养水。优化池塘的养殖环境,必须从培水期做起,对水质进行综合调控,定向培育天然饵料,活化水体底质,提高水体的载氧量,充分利用池塘的条件,使水体不间断流动运转,消除溶解氧、温度分层,均匀混合水体,为鱼虾苗早期生长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网箱养殖中,影响水体水质的因素主要是未食的饵料、养殖对象的排泄物以及化学药品等。未食的饵料散落在水体中,增加了营养盐和有机物,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排入水体造成网箱内氮、  相似文献   

7.
1998年11月至1999年3月,我们利用人工配制海水进行河蟹人工繁殖与育苗生产试验,110立方米育苗水体生产一茬蟹苗32.6kg,平均每立方水体生产蟹苗O.296kg,试验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l材料与方法1.1育苗设施育苗试验地点在江苏省锡山市长安乡,育苗扬共600立方米育苗水体,实用育苗水体110立方米,共7个池,其中3个10立方米水体,4个月立方米水体。立体配水池2个,共13o立方米水体。2个地下室抱卵蟹保种暂养他,共120平方米。以及供电、供热、供气等配套设施。1.2育苗用水育苗用淡水为育苗场附近的天然河水,水质较好,氨…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化肥和含磷洗涤剂大量使用,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流入湖泊和江河中,使湖泊、水库、江河中的氮、磷等营养盐不断积累,促使部分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大量繁殖,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产生异味,水体功能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可导致合理水生生态结构的破坏,加快湖泊等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技情报》1977,(10):17-17
在渔业研究和管理中,通常需要了解水体的体积,美国一科学工作者威廉姆用测定水体化学盐的方法测量水体的体积,这种方法测量水体快而准确。  相似文献   

10.
生物调控防治池塘蓝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蓝藻对水体的危害 1.蓝藻“水华”中以微囊藻占绝对优势,微囊藻的大量繁殖抑制了其他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对鱼类有利的浮游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就受到很大的影响。2。池塘中出现蓝藻“水华”时,水体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水体的水质开始恶化,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增加浊度,水面被藻类遮盖,  相似文献   

11.
浅谈生态学预防鱼病鱼病的生态预防是依照鱼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鱼池水体环境的生态特点。来减少致病生物对鱼体侵袭机率,达到消除鱼病发生之目的。一、改善水体环境,消灭和抑制病原。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水体环境发生...  相似文献   

12.
姜祝飞 《内陆水产》2002,27(2):23-23
循环注水把2个或几个靠近的鱼塘,在一角用水泥管或塑料、铁管连接,在另一角用机械将一池水抽向另一池,形成几个鱼塘水体循环。由于水体流动,与空气接触而增多,有利于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体中,从而提高水体溶氧量。施有机肥越冬鱼塘每667米2可施有机肥150~200千克。这样可促进水体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提高水体光合能力和塘水温度,同时也有益于增加水体氧气含量。注入肥水将其它鱼塘水质较肥的水,注入越冬鱼塘,由于肥水浮游植物多,可通过增加光合作用提高搅动塘底在严冬季节,可打破鱼塘表层的结冰,通过搅动塘底,让下…  相似文献   

13.
不良养殖水体主要指养殖池塘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含量超标,对鱼类产生了严重危害的水体。若不及时对不良水体加以调节处理,鱼类受其影响不仅不能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大量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加大了人工饵料的需求量,大量残饵、渔用肥料、养殖动物粪便等排泄物和生物残骸等所含的营养物质氮、磷以及悬浮物和耗氧有机物等直接进入水体,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污染源。研究表明,人工配合饵料每生产1kg鱼约有800g有机物、70g氮和14g磷通过各种形式进入水体,为富营养化提供了便利。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因此减少水体中磷含量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举措。生物修复技术以其低投资、高效益、没有二次污染的特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微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分解者,其对环境中污染物的代谢作用是生物修复的技术基础。本文以微生物修复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聚磷菌群处理水产养殖水体磷污染的效果,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微生物群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7月12日至2003年6月9日,测定了绍兴县灵芝镇的三角帆蚌养殖池水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活菌数,并同步进行各采样点的水质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温度、BOD、COD和pH等因子。结果发现:在养蚌水体中,细菌最多,放线菌最少,细菌分布均匀,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分布不均匀;温度、BOD和养蚌水体细菌的生长有相关性,COD和水体细菌的生长没有相关性;而养蚌水体细菌能影响河蚌肠道的菌群组成,养蚌水体好氧菌总数增加,河蚌肠道好氧菌总数增加,厌氧菌和双歧杆菌则减少。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在地球表面分布广泛,可以直接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在江河湖海各类水体里,如果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或水产品质量时,这一水体就可以认为是被重金属元素所污染。  相似文献   

17.
底泥生物氧化与城市黑臭河涌治理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冯奇秀  谢骏  刘军 《水利渔业》2003,23(6):42-44
底泥是城市河涌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底泥生物群落、化学组成、化学状态,特别是氧化还原状态等直接影响河涌自净能力和上覆水体水质。将底泥生物氧化配方和方法应用于黑臭河涌治理,水体自净能力增强,水色好转,水体透明度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浮游动物是鱼类良好的开口饵料和天然饵料,它在水体中的组成和数量,生物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水体的渔产力大小,通过对它的也可反映出水体的水质状况,起到水质监测的作用,从而为水体的合力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池塘肥料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勇波 《水利渔业》2007,27(4):47-47
1 为什么要保持水体具有一定的肥度 水体肥度直接反映了水体内浮游植物数量的多少,而池塘内的氧气90%以上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它增氧方法能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适当的肥度是维持水体中充足氧气所必须的。同时,浮游生物还是花、白鲢等鱼的饵料,水体肥度直接关系到花、白鲢的生长速度。但如何判定水体是否具有适当的肥度,通常我们采取“透明度”来衡量。一般“透明度”在20~40cm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0.
一、黄颡鱼养殖的发展前景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在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均能栖息,是一种自然水体中的经济型鱼类。以前黄颡鱼没有进行人工饲养,市场所销售的商品鱼主要从天然水体中捕获。近年来,黄颡鱼的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其在自然水体中的资源不断减退,而其人工养殖又主要以池塘套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