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3个苏丹草(Sorghum)材料6个农艺性状与产量和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叶长、茎粗对苏丹草干鲜草产量影响最大,且叶长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是影响干鲜草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2)茎粗、叶长、叶宽适当,分蘖数和节数少的苏丹草植株、品系或品种的营养价值较高。在苏丹草育种的过程中,根据具体产量育种或品质育种的目标,选择与苏丹草高产高品质关系密切且表现稳定的农艺性状,明确各性状的主次关系,为苏丹草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以19份BMR基因型高粱(Sorghum bicolor)不育系为母本,以3份BMR基因型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为父本,从7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分析了57个F1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株高、主茎叶片数、中部叶片长度、中部叶片宽度4个农艺性状具有正向中亲优势;株高、中部叶片长度2个性状具有正向超亲优势;主茎叶片数、叶片中部长度、叶片中部宽度3个性状具有正向竞争优势;而单株分蘖数、主茎直径、主茎穗长均表现为负向优势。各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区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合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主茎直径、主茎穗长的遗传受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叶片数、中部叶片长度、中部叶片宽度的遗传受基因的非加性影响较大;主茎穗长宜在早代选择,而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叶片数、主茎直径、中部叶片长度5个指标宜在高代选择。综合得出,BMR基因型高粱不育系以AMP454、AMP19、T98A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筛选出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为AMP19×ZS-102和AMP454×ZS-102。  相似文献   

3.
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荻和南荻为亲本,杂交得到种间杂交种F1群体(232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荻和南荻杂交种茎节数、叶片长、叶宽、主茎长、花茎长、花序长、株高、基部茎径、平均单分蘖干重、最大分蘖干重、分蘖数和单株重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度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1杂交群体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F1分离群体中12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除基部茎径外的其他11个农艺性状都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其中单株重、平均单分蘖干重、花序长、主茎长、株高、最大分蘖干重具有显著的超高亲优势,说明杂种优势可以作为荻和南荻育种的主要方法。混合遗传分析表明,花茎长、最大茎重能检测到1对主基因,叶片宽、主茎长、株高、分蘖数、单茎均重、单株重能检测到2对主基因的存在,主基因遗传率大小顺序为叶片宽(87.76%)>单株重(81.48%)>单茎均重(65.12%)>分蘖数(59.20%)>主茎长(49.87%)>株高(48.01%)>花茎长(47.75%)>分蘖最大茎重(37.19%)。产量相关性状中的单株重、单茎均重和分蘖数具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适合于早期世代选择。这12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单株重与分蘖数、单茎均重、主茎长和株高的相关系数最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利用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芒属植物种间杂交种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征,本文选择了芒属植物中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荻(Micanthus.sacchariflorus)B0134和五节芒(M.floridulus)A0430种间杂交获得F1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1杂交群体的12个重要农艺学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群体中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茎节数、主茎长、株高、分蘖数、单株重5个性状具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中亲优势率30.65%~584.12%,其中分蘖数、单株重达到了极显著的超亲优势;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叶长、叶宽、花序长和单茎重均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茎节数、株高、最大茎重由1对主基因控制;其他5个性状不存在主基因,只有多基因存在。12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单株重与叶宽、分蘖数、单茎均重、最大茎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长和主茎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在荻和五节芒杂交种后代中选择高产单株时应特别注重对分蘖数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种植的高丹草和甜高粱品种,探索优质牧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干草产量关系,本试验以4个高丹草和2个甜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观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差异(P <0.05)。品种FS3501的产量、粗蛋白质、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黑贝的粗脂肪和钙含量最高。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叶片数和叶宽对干草产量有密切关系。综合分析可知,在6个品种中,FS3501和黑贝的综合评价较优,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玉米与大刍草杂交并多代自交选育得到的3个品系,与玉米、高粱、苏丹草在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及生物产量方面,除叶片数外,3个品系均显著高于与其具有相似株型的苏丹草。在营养品质方面,3个品系在含磷量(P)、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四个方面优于大部分的玉米、高粱及苏丹草,但过高的灰分(ASH)含量可能是其过多分蘖附着泥土及刈割时夹带过多土壤导致的。在饲用价值方面,品系1、2的相对饲喂价值(RFV)大于100,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品系3相对饲喂价值略低,为96.6,在可消化养分总量(TDN)、消化能(DE)两个方面要优于部分玉米、高粱及苏丹草,在维持净能(NEm)、增重净能(NEg)、泌乳净能(NEL)三个方面也优于大部分玉米、高粱及苏丹草。 [关键词] 饲草玉米|远缘杂交|农艺性状|饲用营养品质|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培育超低氢氰酸含量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丹草新品种,将抗旱抗寒、抗倒伏性强的高粱雄不育系V4A与氢氰酸含量低、叶量大、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棕壳苏丹草进行人工杂交授粉,从F2代群体选择优良单株,通过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历经9个世代育成超低氢氰酸高丹草新品种蒙农7号。新品种生育期142d,具有发达的根系、较强的再生能力和高大的植株,平均株高414.80cm,鲜草、种子产量高,3次刈割平均鲜草产量15.96万kg/hm~2,种子产量5823.63kg/hm~2;拔节期,茎叶鲜草氢氰酸含量仅7.06mg/kg,粗蛋白质含量14.63%、粗脂肪含量3.58%;开花期粗蛋白质含量8.00%,粗脂肪含量2.27%,且富含各种氨基酸及粗纤维、钙、磷等;花期主茎糖锤度高达11.39%,多汁,茎叶比小(2.92),适口性好,适应性广,推广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种植中影响产草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在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区以免耕露地穴播、翻耕露地穴播、翻耕覆膜穴播3种方式种植光敏型高丹草(包括海牛、大卡、BJM三个品种),并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草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影响产草量(X9)的因子不同,产草量(X9)在免耕露地穴播时与株高(X1)、节数(X3)、叶片数(X4)和分蘖数(X8)呈正相关;翻耕露地穴播时与茎粗(X2)、单株鲜重(X5)和单株茎重(X7)呈正相关,与株高(X1)和节数(X3)呈负相关;翻耕覆膜穴播时与叶片数(X4)和分蘖数(X8)呈正相关,但与株高(X1)的相关性不明确;同时,高产高丹草的主要特征包括茎粗、单株产量高、分蘖少等,BJM较其他两品种更符合该特征。综上所述,在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区种植光敏型高丹草时,以BJM与翻耕覆膜穴播结合为最佳栽培方式,可获得较高的产草量。  相似文献   

9.
选择7份云南分布较为广泛的野生画眉草属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引进种弯叶画眉草和法恩高羊茅为对照,对供试植物的物候期、分蘖性、饲草产量、常规营养成分、再生草株高及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知风草和黑穗画眉草野生资源农艺性状差异较大。4号、5号和6号黑穗画眉草和2号知风草的分蘖性、再生性、产草量、再生草产量、营养价值等几个指标均名列前茅,其粗蛋白含量高于弯叶画眉草,而粗纤维含量低于弯叶画眉草,2号知风草的粗蛋白含量甚至超过了法恩高羊茅。农艺性状综合比较,4号、5号、6号黑穗画眉草和2号知风草具有进一步开展优良牧草品种选育的潜力及生态功能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饲用高粱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个饲用高粱(forage sorghum)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庆阳地区表现较好的饲用高粱品种有BJ0602、大卡(Big Kahuna)。各项指标的排序为分蘖数株高茎粗节数穗宽穗长株高(出苗15d)株高(出苗40d),研究结果可为庆阳市饲用高粱的引种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沧州市的几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干草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分枝数>粗纤维含量>单株产量>株高>茎叶比>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各性状对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株高>分枝数>粗纤维含量>粗脂肪含量>茎叶比>干草产量>单株产量;各性状对粗纤维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干草产量>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粗蛋白>单株产量>粗脂肪.试验结果为优质高产苜蓿品种的引种与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碱化草甸野大麦无性系构件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野大麦无性系构件的数量决定于丛径的大小,无性系中营养蘖构件组分的数量占较大比重,为69.15%,是生殖蘖的2.24倍,但生殖蘖和营养蘖的生长与物质生产相差悬殊,平均生殖蘖重是平均营养蘖重的2.17倍,致使无性系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能量分配大体相等。无性系构件的生物量,以及营养蘖和生殖蘖构件组分的生物量与丛径和总蘖数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平均单蘖重、平均的生殖蘖重均随着无性系构件数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形式下降;无性系的芽数随着丛径和总蘖数的增大而有规律地增加;抽穗率在大小不等的无性系间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克隆植物矮嵩草在放牧选择压力下的风险分散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矮嵩草草甸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构件数量的季节动态、构件数量和生物量的表型变化及死亡概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家畜放牧试验设4个放牧强度处理,于1999-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矮嵩草草甸内进行.研究表明,增加放牧强度会延迟部分分蘖抽秆开花,未影响所测其他性状的季节动态特征;每分株分蘖数、死分蘖数、叶片数和死叶片数均随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提高,秆及死秆数在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秆百分比、每分蘖秆质量及每分蘖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不放牧的对照处理中分蘖和分株死亡的概率大于重度放牧处理,在同一放牧处理中,分蘖死亡概率大于分株死亡概率,而分株死亡概率又大于源株死亡概率;构件较大的表型变化、分蘖的死亡以及贮藏资源共同构成了矮嵩草无性系风险分散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分布于青海、四川的6个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地理种群及其Epichlo?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带Epichlo?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的(E?)种群,比较了其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分蘖、茎粗、叶宽、株高、鲜重和干重)和营养成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叶片含水量),旨在探明内生真菌和寄主基因型对中华羊茅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生真菌对部分地理种群中华羊茅的株高、分蘖、茎粗、鲜重、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叶片含水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不同地理种群中表现不一致。种群84 E+植株株高显著高于E?植株(P<0.05),种群41、57和141 E+植株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种群41、99和141 E+植株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种群99 E+植株叶片含水量显著高于E?植株(P<0.05);种群57 E+植株分蘖数显著低于E?植株(P<0.05),种群99 E+植株茎粗显著低于E?植株(P<0.05),种群57和99 E+植株株高显著低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种群57 E+植株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E?植株(P<0.05)。2)不同地理种群的E+和E?植株分蘖、茎粗、株高、鲜重和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各种群表现不尽相同。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57的分蘖数显著高于种群84和99(P<0.05),种群57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地理种群(P<0.05),种群111的株高显著高于种群84和99(P<0.05),种群11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种群41和99(P<0.05);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111的分蘖数和茎粗均显著高于其他5个种群(P<0.05),种群141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种群41和84(P<0.05),种群111和141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种群41、84和99(P<0.05);综合分析生长和营养指标,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57和111表现最好,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111和141表现最好。综上,内生真菌促进了部分地理种群(84)植株的生长,提高了部分地理种群(41和141)的营养品质,抑制了部分地理种群(99)植株的生长,降低了部分地理种群(57)的营养品质;寄主基因型对中华羊茅共生体的生长和营养品质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单位面积和独立分蘖丛的调查与测定,分析了亚热带中山人工草地鸭茅种群及其分蘖丛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开花至乳熟期,种子田鸭茅种群的分蘖丛密度已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但分蘖密度尚未达到环境容纳量。引种栽培试验地的鸭茅种群丛蘖数、丛生殖蘖数、丛营养蘖数与丛径之间,及其生产量与丛径和丛蘖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丛蘖数的增加,死亡蘖数呈Logistic曲线增长,死亡率呈直线增长。抽穗率随着丛径和丛蘖数的增加均呈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高效利用乌蒙山区丰富的冬闲田资源,对17份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开展了农艺性状与营养成分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平均生育期为194~226 d,出苗-拔节期时长超过生育期50%;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多数高于10%,产量(28.42%)和有效分蘖(30.52%)最高。不同品种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8.33%~10.13%和25.32%~30.15%;中性洗涤纤维(Neur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含量为50.51%~57.58%,品种差异不显著;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 RFV)为106.57~133.83,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永久444’A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爱沃RFV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各指标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穗粒数与产量正相关(P<0.05),生育期与CP正相关(P<0.05);铃铛数、NDF、有效分...  相似文献   

18.
灌水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对新麦草(Psathy rostachys juncea)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次数的小穗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和千粒重间差异显著(P<0.05),生殖枝数和生殖枝小穗数差异不显著;从返青到收获,灌水4次(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生殖枝数和小穗种子数最高,其实际种子产量也最高,达593.3 kg/hm2;不同灌水次数对生殖枝高度和穗长影响显著(P<0.05);不同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不同红三叶品种在兰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岷山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Minshan’)为对照,从物候期、分枝数、株高、草产量、种子产量和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国外引进的6个红三叶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于兰州地区种植的优良红三叶品种,或为红三叶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6个红三叶品种中,除Nzead外,其余均可在兰州地区种植。Sensation的单株鲜草产量、分枝数、单株种子产量优于其他品种;Astred的鲜干比、茎叶比以及粗蛋白含量最高;Cobbity的株高和单株干草产量最高;Colenso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Renegade的单株鲜草产量、分枝数以及粗蛋白含量较低。对各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得出,Sensation的综合性状最优,其次为Colenso, Cobbity 和Astred,而Renegade最差。  相似文献   

20.
以扁穗雀麦的9个新品系和2个国审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方差分析方法,估算了21个数量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并结合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扁穗雀麦育种时的选择效果和育种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达到显著水平的17个性状中14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处于极高水平,依次为单株干重、旗叶叶鞘长、旗叶宽、初级分枝数、倒二叶宽、茎粗、单株种子产量、株高、小穗数等,3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或中高水平,其中倒二叶长最低,其次为第1节间长。株高、倒二叶叶鞘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分蘖数、花序数、小穗数、初级分枝数、单株干重和单株种子产量表现出较高的遗传进度,第1节间长、旗叶叶鞘长和小花数为中等,旗叶长和花序节数较低。此外,新品系在单株产量相关性状上总体优于两个国审品种,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叶片宽,茎秆粗壮,基部第1节间较短,分蘖数多,单株干重和种子产量高等特点。第1组(新品系组)内,BCS1103的株高和单株产草量最高,分蘖数较多;BCS1106的叶片最宽,分蘖数、圆锥花序数和小穗数最多,单株产草量和单株种子产量最高;BCS1109的基部第1节间,叶鞘最长,叶片最窄,茎秆最细,初级分枝数最多。第2组内,黔南比江夏表现出更优异的产草相关性状。综合试验结果认为,在注重产草量对扁穗雀麦进行选择时,株高、旗叶宽、分蘖数、倒二叶宽、茎粗和花序数的可靠性较大,选择效果较好。在注重种子产量进行选择时,分蘖数、花序数、单株生物量和株高的可靠性较大,效果较好。另外,本试验中的新品系与供试品种相比,在产草性状和种子生产性状方面均占有明显优势,具有选育出牧草新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