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夏秋之交徐州市各奶牛场暴发牛流行热。为确诊该病,采集了发病高热期抗凝血,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病料经处理后,直接接种于BHK_21细胞,传至第二代可见典型的CPE。电镜下观察到80—150nm弹状病毒颗粒。分离毒的理化特性、核酸类型及中和试验结果均与标准BEFV相一致,证实该分离病毒为牛流行热病毒。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新疆某奶牛场犊牛腹泻粪便和流产胎儿中各分离出1株能使犊牛肾细胞产生明显病变的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病变细胞超薄切片,电镜下在内质网内可看到病毒颗粒。通过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中和试验证明这2株分离毒可被美国BVD Oregon C24V标准毒抗血清所中和,与BVD毒具有共同的抗原性。这2株分离毒是同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该毒能使犊牛和家兔出现类似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地区某奶牛养殖场犊牛出现腹泻致死的现象,为分离本病病原,确定疾病的类型进行了以下研究。将2例齐齐哈尔地区某奶牛养殖场中腹泻严重的犊牛粪便经过滤、除菌等处理后接种于牛肾细胞(MDBK)中,进行病毒传代分离。同时提取粪便中的RNA(反转率为cDNA),对5’UTR片段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处理后的2例样本接种于MDBK后第7代可以出现稳定的病变,两例样本的5’UTR均扩增得到大小为293bp的特异性片段,经进行序列对比显示与SD-1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同源性分别为93.51%、95.56%,命名为QH-1、QH-2,属于BVDV1型病毒。本试验为齐齐哈尔地区牛病毒性腹泻进行更好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黑龙江省某牛场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牛鼻汁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该病毒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的合胞体形态的细胞病变;病毒对5-碘脱氧尿核苷不敏感,对酸、氯仿、乙醚均敏感,不耐热,56℃加热30 min可被灭活,且无血凝性和血吸附特性;该病毒能被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应用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从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BRSV N基因中596 bp的特异性片段,并且分离株与GenBank中BRSV毒株N基因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99.3%.以上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命名为BRSV HJ株.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JY株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疑似含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种公牛精液进行检测并分离病毒,本研究采用细胞培养、免疫荧光及纳米PCR技术,对采自吉林省某牛病毒性腹泻(BVD)发病牛场中使用的种公牛精液进行检测与病毒分离。共采公牛精液8份,接种牛肾细胞系(MDBK)进行分离培养。分离得到阳性毒株为非致细胞病变(NCP)型,测得第4代病毒效价为106.25TCID50/mL。纳米PCR检测5′-UTR和E2基因,测序后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BVDV流行毒株核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属于BVDV-1型,与BVDVJL株亲缘关系最近,5′-UTR核苷酸同源性为100%,E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3%,命名为BVDVJY株。研究显示,本次采集的种公牛精液携带BVDV-1型毒株。该牛场BVD的发生疑似与种公牛精液带毒有关,对牛场BVD的防治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疫病毒属 (Pestivirus) [2 ] ,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病毒。它不仅是牛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也是青海、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羔羊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自 80年代初在国内发现该病并分离到病原以来 ,已有 15个省、市、自治区陆续查出该病的抗体和分离到病原。王治才等[3] 对新疆 7个地区的羔羊腹泻作了BVDV感染调查 ,平均阳性率为 73.6%。笔者在从事BVDV单克隆抗体研制过程中 ,先后分离到 2株BVDV野毒株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MDBK细胞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部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采集自内蒙古某屠宰场的32份牛肺脏样品中检测出两株BVDV,命名为BVDV-HT1704、BVDV-HT1723株。通过在MDBK细胞上传代、免疫荧光试验、5’-UTR基因序列测定及分子进化分析对检测出BVDV阳性的肺脏组织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MDBK细胞中盲传10代后没有病变产生;经IFA检测,在病毒感染的细胞浆内产生特异性荧光;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毒株属于BVDV-Ⅱa型,且两株分离株属于单一的分支。本研究首次在我国正常牛肺脏组织中分离到BVDV,为了解BVDV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流行情况及地理分布提供依据,并为相关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八三年从四川某地区一牦牛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病毒,定名为牦牛Ⅰ号毒株。该病毒可在牛肾或牛睾丸原代细胞上繁殖继代,但均不产生可见病变(CPE),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可见到BVD/MD特异性荧光,其滴度在1O ̄(-3)-10 ̄(-5)之间。用细胞培养第15代病毒做系列试验表明,该病毒为RNA病毒,对乙醚敏感,不耐酸,对胰蛋白酶有一定抗力;回归黄牛,血清中和抗体呈BVD/MD阳性。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4月中旬,黑龙江某牧场大规模暴发了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症状的疾病,主要见于奶牛流泪、流鼻汁,鼻黏膜高度充血呈红色,外阴和阴道黏膜充血肿胀并伴有出血,部分牛高烧达41.5℃,有少数牛流产。我们对病牛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无菌采集病牛阴  相似文献   

11.
猪细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病毒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JL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吉林某牛场表现严重腹泻症状濒死牛的胸腺病料样品中分离一株病毒,该病毒在MDBK细胞中盲传4代无细胞病变产生,而通过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表明该分离病毒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并命名为BVDV-JL.将BVDV-JL株F4代细胞培养液(10<'7.13>TCID<,50>/...  相似文献   

14.
犊牛腹泻粪样中牛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胰蛋白酶的方法,用MA104细胞从犊牛腹泻粪样中分离并鉴定了1株能稳定产生细胞病变(CPE)的牛呼肠孤病毒,命名为B-19株.RNA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可见呼肠孤病毒典型的10条核酸节段,呈3:3:4排列.电镜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粒子呈典型呼肠孤病毒粒子形态,直径约70 nm;病毒L1基因保守区段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表明,扩增出的440 bp 目的片段符合预期大小,而且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参考毒株L1基因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S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B-19株属于呼肠孤病毒血清1型(ST1).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石河子株的分离与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不同的基因型在抗原性方面存在差异,使疫苗免疫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本试验对分离到的BVDV石河子株和其他石河子分离株进行基因型鉴定,通过对病毒的遗传分类研究,为该病的防治和开发新的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免疫学试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测定以及PCR技术、同源性比较等方法分离、鉴定1株BVDV石河子分离株,命名为BVDV shz132株,并应用系统发生分析方法鉴定该株与其他石河子分离株Manasis、hihezi148和Letuyi株的基因型。将免疫学鉴定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电镜观察分离的BVDV shz132株病毒直径为40~60 nm,为有囊膜的球形颗粒。理化鉴定结果与参考株BVDV Oregon C24V一致。根据BVDV基因组5-′UTR基因设计引物在发病牛淋巴结、肠道分泌物制备的悬液及其分离的病毒细胞培养物中均扩增得到了大小为267 bp的片段。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BVDV shz132株与BVDV Osloss株的同源性最高(97.5%),BVDV Manasi株等与BVDV NADL株的同源性最高(97.8%);系统发生分析表明上述所有石河子分离株均属于BVDV-Ⅰ型。  相似文献   

16.
1株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BVDV阳性仔猪病料中分离病毒,为开展猪源BVDV病原学研究奠定基础。将处理后BVDV阳性仔猪组织样品接种MDBK细胞,分离到1株猪源BVDV,命名为SD0803株。通过细胞培养、直接免疫荧光、5′-UTR与Npro PCR扩增、电镜观察、TCID50测定及对其分子进化特征加以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在MDBK细胞上盲传至13代未出现细胞病变。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呈阳性荧光信号。PCR扩增分别获得5′-UTR与Npro预期大小DNA片段。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略呈圆形,有囊膜,直径约50nm。病毒滴度为10-6.5 TCID50.0.2 mL-1。SD0803 5′-UTR、Npro序列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株属于BVDV-1,与已知BVDV-1各亚型之间同源性较低,单独成一分支。结果表明,成功分离鉴定1株猪源BVDV SD0803,该毒株为非致病变型BVDV-1,极有可能为BVDV-1新的亚型。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为了解宁夏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现状及其Npro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从宁夏某牛场疑似感染BVDV的9份牛血清中分离到1株可导致细胞发生病变的BVDV毒株,命名为BVDV NX-01,通过测定病毒滴度、电镜观察、病毒Npro基因扩增及测序、绘制进化树、序列一致性比对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该分离株接种MDBK细胞培养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培养48 h病毒滴度达107.0 TCID50/0.1 mL,病毒粒子呈有囊膜的球形,直径40~60 nm;进化分析结果表明,BVDV NX-01与GS2018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属于BVDV-2a基因亚型;序列一致性比对发现,BVDV NX-01与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的GS2018株Npro基因一致性高达98.9%,进一步说明分离株BVDV NX-01属于BVDV-2a亚型。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宁夏地区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也为从分子水平研究BVDV的致病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