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V——子代数量的逐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三种赤眼蜂在正常繁殖条件下的逐日子代分配情况,以及雌蜂产卵前补充营养与雌蜂寿命和子代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寄主卵充足的情况下,赤眼蜂的雌蜂主要将卵分配在羽化后的头两天内产完,而其产卵高峰在羽化后的第一日,第二日产卵量仅在10%左右,第三日暗几粒卵甚至不产卵,产完卵后大部分雌蜂随即死亡。赤眼蜂无诊费 以群体形式寄生还是以个体形式寄生,雌蜂的繁殖力和逐日的子代数量分配,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Ⅳ)—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赤眼蜂性控行为研究的基础上〔3〕,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种赤眼蜂在同一种寄主不同分布以及同一蜂种(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种寄主上的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具有根据寄主卵体积大小分配及调整其子代数量和子代性别的能力,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具有明显不同的子代数量安排策略和子代性安排策略。在同一种寄主卵上,不同种的赤眼蜂对子代性分配的安排存在着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在米蛾卵上,松毛虫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一产卵序产出,稻螟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二产卵序产出,拟澳洲赤眼蜂产第一雄卵的位置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前三卵序。松毛虫赤眼蜂大约每产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大约每产5.33和3.37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见表2).寄主卵的体积不同,雌蜂在不同寄主上所分配的子代数量也明显不同。松毛虫赤眼蜂在每粒米蛾卵上只安排1粒蜂卵;在每粒马尾松毛虫卵上平均安排18.64粒蜂卵;在每粒“人造卵”上平均安排33.15粒,在柞蚕卵上平均安排77.43粒蜂卵(见表3)。随着寄主卵体积的增大,雌蜂产第一雄卵的时间后移,在松毛虫卵上,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在产下第一粒雄卵后,大约以每产1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在柞蚕卵上,大约每隔15粒雌卵产1粒雄卵;在“人造卵”上,产雄卵的间隔大约为9粒雌卵。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三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在正常繁殖条件下的逐日子代分配情况,以及雌蜂产卵前补充营养与雌蜂寿命和子代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寄主卵充足的情况下,赤眼蜂的雌蜂主要将卵分配在羽化后的头两天内产完,而其产卵高峰(产卵数约占总卵量的90%以上)在羽化后的第一日,第二日产卵量仅在10%左右,第三日产几粒卵甚至不产卵,产完卵后大部分雌蜂随即死亡。赤眼蜂无论是以群体形式寄生还是以个体形式寄生,雌蜂的繁殖力和逐日的子代数量分配,均没有显著差异。雌蜂产卵前是否补充过营养对雌蜂的产卵量和有效仔蜂数量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某些种类(如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雌蜂,经卵产前补充营养,繁殖力有所增加;而另一些种类(如稻螟赤眼蜂)的雌蜂,经产卵前补充营养。产卵量并无明显增加。三种赤眼蜂的雌蜂在产卵前经补充营养(15%蜜糖液)后,均未发现产卵天数和雌蜂寿命有显著增加,雌蜂是否产完卵可能是决定雌蜂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尚对寄生蜂补充营养的时间和营养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红侧沟茧蜂后代性比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中红侧沟茧蜂雌蜂后代仔蜂比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蜂羽化后的日龄对后代性比没有影响,但不同雌蜂生产出的仔蜂性比间却有显著差异;通过近交试验发现,中红侧沟茧蜂间的近亲交配是导致仔蜂中大量出现雄蜂的重要原因,繁蜂时扩大种蜂种群,可以获得后代仔蜂的性比约1:1,解决了大量繁殖中红侧沟茧蜂中遇到的困难。本试验结果暗示了中红侧沟茧蜂可能属互补的性别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中红侧沟茧蜂亲代经历不同温度及光周期条件对其子代滞育的影响。设置亲代经历的不同环境条件分别为:①在23℃下中红侧沟茧蜂成蜂经历L∶D=0h∶24h、4h∶20h、8h∶16h、12h∶12h、16h∶8h、20h∶4h、24h∶0h七种不同光周期处理;②亲代经历3种不同温度(16℃2、0℃、24℃)和3种不同光周期(L∶D=10h∶14h、12h∶12h、14h∶10h)的组合处理;③不同日龄滞育茧蜂与发育茧蜂的成蜂寄生寄主粘虫。其子代在3种不同温度(16℃、20℃、24℃)和光周期L∶D=10h∶14h、12h∶12h、14h∶10h下饲养,观察子代的滞育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3℃时,成蜂经历不同光周期可显著影响子代的滞育率;亲代经历不同的光周期与温度也可显著影响子代的滞育率;交配后不同日龄的成蜂寄生寄主粘虫对其子代的滞育率影响不显著。在中红侧沟茧蜂的生活史中,温度与光周期的共同作用可影响其子代滞育的产生,亲代经历在子代滞育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但能否进入滞育还是由其子代的环境条件来决定。  相似文献   

6.
寄主龄期和温度对管侧沟茧蜂寄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管侧沟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生殖能力、成蜂寿命及后代性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偏爱寄生粘虫的1~2龄幼虫,3龄以上幼虫很少被寄生。对1、2、3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42、0.54、0.05。管侧沟茧蜂羽化当天就能交配寄生,在19~25℃条件下单雌平均寄生30头幼虫,最多89头;雌蜂平均寿命6d,最长13d;后代雌雄性比为1:1.02~1:1.27。  相似文献   

7.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是新发现的橡副珠蜡蚧成虫内寄生蜂,自然寄生率约为15.68%。实验室内对其形态、发育、繁殖、存活、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26±1℃,RH70%±5%条件下,每头寄主出蜂4.5头,雌性比例80.6%;雌蜂生殖系统解剖发现,未交配雌蜂卵巢内的卵经1d可发育成熟,但同一雌蜂卵巢内卵粒之间发育程度不一致;该蜂完成一个世代需15~19d,但幼虫蜕皮现象不明显;该蜂可营孤雌产雄生殖,孤雌羽化后24h内即可产卵,平均每头寄主可出雄蜂5.3头;雌蜂交配后24h内即可产卵,产卵期1~17d;1头已交配雌蜂可寄生1~10头寄主,一生产卵3~76粒,每日平均产卵量为8.2±4.0粒;雌、雄成蜂平均寿命均不超过3d,补充蜂蜜水可延长雌、雄成蜂的寿命。  相似文献   

8.
嗅觉在天敌昆虫寻找寄主、躲避敌害、交配、转移等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嗅觉受体是昆虫嗅觉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功能蛋白。本文选取从中红侧沟茧蜂触角cDNA文库鉴定一个嗅觉受体基因MmedOr2序列片段,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红侧沟茧蜂嗅觉受体基因MmedOr2的全长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解析了该基因在中红侧沟茧蜂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部位以及交配前后的转录表达谱。结果表明, MmedOr2在触角中特异性表达,且在雌蜂触角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蜂触角。雌、雄蜂羽化后分别在第3 d和第4 d MmedOr2表达量达到最高,该基因转录表达量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另外,交配后雌蜂MmedOr2表达量显著下降。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推测 MmedOr2可能是性信息素受体,在中红侧沟茧蜂寻找配偶等行为中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温度、遗传背景和雌蜂日龄对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和Wolbachia滴度的影响,在22℃和29℃下处理两种遗传背景(彰武、西丰)的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逐日统计子代蜂生殖表型指标(雄性比,间体率)、适合度指标(日产卵量,羽化率)和Wolbachia滴度。结果发现,29℃下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显著高于22℃处理的子代蜂,但29℃下雌蜂体内Wolbachia滴度和日产卵量均显著低于22℃处理的雌蜂。彰武种群雄性比显著高于西丰种群,但其日产卵量显著低于西丰种群。随母代蜂日龄增加,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均上升,但日产卵量和羽化率均下降。结果表明温度、遗传背景和日龄均影响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研究结果将为改善孤雌产雌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和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麦蛾茧蜂是鳞翅目昆虫的一种外寄生蜂,是仓储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提高麦蛾茧蜂的扩繁效率,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其寄主烟草粉螟密度、麦蛾茧蜂密度和性比对其子代出蜂数(雌蜂数、雄蜂数和总蜂数)和雌雄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烟草粉螟密度为5头/盒时,麦蛾茧蜂的子代出蜂雌蜂数、雄蜂数、总蜂数和雌雄性比最高,分别为(90.71±2.01)、(51.70±2.95)、(142.00±3.88)头和(1.79±0.11);当烟草粉螟密度为50头/盒而麦蛾茧蜂密度不同时,4对寄生蜂(蜂与害虫比为1∶12.5)的平均单雌出蜂数最高;此外,增加雌蜂数显著提高子代出蜂数,而增加雄蜂数并未显著影响这些指标。因此,本文推荐在麦蛾茧蜂的大量饲养中,按寄生蜂、害虫比为1∶5~1∶12.5、寄生蜂雌雄性比为1∶1的方式接蜂且可连续使用10 d,这将有利于麦蛾茧蜂的大量饲养。该研究结果可为麦蛾茧蜂的规模化繁育和应用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喀什地区日平均温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喀什地区棉花气候产量指数与日平均温度的相关分析 ,得出影响本地区棉花产量的日平均温度的关键时段为三叶~现蕾生育期和棉花开花盛期内 ,并与相应时段的日平均温度建立了回归模式。然后用巴楚、喀什、莎车、麦盖提、叶城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与当地县市的棉花产量做了相关普查 ,分析得出影响巴楚、喀什、莎车、麦盖提棉花产量的日平均温度的关键时段也在三叶~现蕾和开花盛期期间 ,而叶城的日平均温度与棉花气候产量的相关系数很小 ,表明叶城温度条件较好 ,热量充足可充分满足棉花生长的需求。最后建立了各地棉花气候产量预报模式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光合有效辐射是太阳辐射的一部分,是植被进行光合作用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核心因素,对估算植被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SURFRAD多年观测数据,建立了一个线性回归模型,由上午、下午瞬时光合有效辐射值估算日均值。该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单个观测站的均方误差低于9 W·m^-2,判定系数不低于0.96,并适用于不同经纬度、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下的区域,总的均方误差为8.863 1 W·m^-2,判定系数R2为0.977,表明该模型和方法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动记录装置测试了黑龙江地区6种主要农业害鼠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为昼行性鼠种,中午时段出现明显的活动间歇期以避开强烈的日晒;莫氏田鼠为昼夜活动型鼠种,日夜活动强度差异不显著,与其生活于草滩底部营食草根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大仓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都为夜行性鼠种,其中以小家鼠和黑线姬鼠最为典型,而大仓鼠和褐家鼠在日间都具有相当强度的活动,褐家鼠则是供试鼠种中唯一在各个时段都有活动的夜行鼠种。6种供试鼠种的主要活动特征与前人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但其活动节律与其他研究结果存在活动高峰时间、活动强度等差异,表现出这些鼠种与黑龙江地区特定气候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南干热河谷旱季休闲农田面积扩大的实际,选择旱季初和旱季末2个时段,研究24 h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休闲农田温度曲线和蒸发量累计曲线大致呈现波形函数曲线变化,随着土壤深度和农田覆盖物的增加,曲线依次向后推移,波幅也逐渐变小,表明农田覆盖物对土壤起到一定的稳温和保水作用,可明显降低农田土壤水分散失;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协同函数均呈现正向协同关系,且协同系数普遍较大,随着土壤深度和地表覆盖物逐渐增加,协同关系逐渐减弱,而干旱却有利于协同关系加强,说明在气候干燥区,农田温度升高,农田蒸发量增大,温度与蒸发量的协同关系增强,农田温度仍然是农田蒸发的主要推动因素。故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要开发利用季节性休闲农田,就必须做好旱季农田土壤水分的保蓄,增加地表覆盖物,减少农田水分的无效蒸发,为休闲农田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水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盐生豆科植物骆驼刺与盐敏感植物绿豆在盐胁迫下光合日变化与光合“午休”现象的成因,在网室培养,并用0 mmol•L-1(对照)、50 mmol•L-1、100mmol•L-1、200 mmol•L-1 NaCl处理2周,测定光合作用日变化、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大亚基基因的表达等参数。结果表明:未经盐处理时,骆驼刺和绿豆光合日变化均呈单峰型;经盐处理后,两者光合日变化响应有明显差异。骆驼刺50~200 mmol•L-1NaCl处理后,其净光合速率(Pn)均比未处理(对照)上升速率快,而其他处理峰值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绿豆对照光合速率的上升则比盐处理的快,盐处理光合速率峰值低于对照。骆驼刺50 mmol•L-1、100 mmol•L-1和绿豆50 mmol•L-1处理Pn没有出现“午休”现象,而骆驼刺200 mmol•L-1处理与绿豆100 mmol•L-1处理出现“午休”现象。骆驼刺在重度盐胁迫下,由于气孔导度(Gs)下降而引起轻微的“午休”现象,而盐处理绿豆中Rubisco被抑制,对Pn 午休的贡献比其Gs的贡献更为显著。在绿豆中大亚基基因(rbcL)的表达量随着盐胁迫的提高而下降。骆驼刺中rbcL的表达在50 mmol•L-1和100 mmol•L-1处理下有所增加,而在200 mmol•L-1处理显著降低。绿豆和骆驼刺的总叶绿素含量及其Chl a/b比值的动态变化表明,绿豆PSI复合体下降速率较PSII快;与此相反,骆驼刺盐处理后PSI复合体浓度的增加却比PSII复合体快。  相似文献   

16.
为监测评价影响大豆丰产增收的旱涝灾害,利用1961—2020年辽宁省51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土壤水分数据,通过对前期累积降水与蒸散差值指数(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APEI)序列值进行三参数的log-Logistic概率分布拟合,建立日尺度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APEI),选取辽宁省4个大豆主产区代表站,对SAPEI在辽宁省大豆旱涝监测评估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代表站的log-Logistic概率分布函数与经验概率分布曲线高度拟合,SAPEI曲线能够表征辽宁省大豆的每日农田水分盈亏状况。在2014年8—9月旱涝转变实例分析中,SAPEI旱涝演变特征、旱涝等级与同期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大豆生育期旱涝积指数累年平均值空间分布趋势与辽宁旱涝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日尺度SAPEI及旱涝积指数能够反映降水时间、日雨量大小对农田旱涝的影响,可精准描...  相似文献   

17.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rey stage preference and the daily consumption of each stage of the coccinellid predator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feeding on the two-spotted spider mite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Acari: Tetranychidae). Groups of different life stages of the prey were offered (eggs, larvae, nymphs and adults). The prey preference varied with the stage ofS. punctillum. First larval instars had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among theT. urticae stages offered. Second larval instars consumed significantly more spider mite larvae in comparison with nymphs. In contrast, third larval instars indicated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mite eggs. Significantly fewerT. urticae larvae were consumed by the fourth larval instars ofS. punctillum,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hree other mite stages. Finally, adult predators consumed significantly more mite eggs than the other stages offered. This preferential trend was similar for all adults tested, whether during the pre-oviposition or the oviposition period. http://www.phytoparasitica.org posting Feb. 17, 2004.  相似文献   

18.
南美斑潜蝇成虫活动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黄板法对南美斑潜蝇活动特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在作物顶端层飞翔种群数较高,在此层面黄板诱集成虫数量最大。在干热季南美斑潜蝇的日活动高峰在8∶00~10∶00和18∶00~20∶00,成虫量与日气温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