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utsumura)是大豆的一种主要害虫,不同品种被害程度不同。为了探讨大豆植株抗蚜的生化机制,我们对大豆蚜具有不同抗性的5个大豆品种叶片的氮素、糖分及木质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大豆抗蚜性研究提供生化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豆抗虫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冉  王彩洁  李伟  张礼凤  邢邯 《大豆科学》2007,26(5):771-774
虫害是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抗虫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虫害防治措施.准确的抗虫性鉴定则是抗虫育种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大豆对11种叶部害虫、籽粒害虫和茎秆害虫的抗性鉴定方法和分级标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13,(2):100-105
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较严重的病毒之一。PVA已知的寄主为茄科植物,在马铃薯上引起的症状与气候条件、马铃薯品种和PVA的株系有关。PVA基因组与其他PVY属已知序列的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53%58%之间,编码的11种蛋白在基因组复制、蛋白加工、蚜虫传毒、系统移动以及与寄主组分互作等方面具有各自的功能。马铃薯对PVA的抗性分为过敏抗性(HR)和极端抗性(ER)两类,植物对PVA的抗性机制主要分为显性基因介导的抗性、隐性基因介导的抗性、RNA介导的抗性。PVA的致病机理、PVA抗性基因挖掘和抗PVA转基因新策略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往棉花育种工作,对主要害虫棉蚜、棉铃虫、棉红铃虫和棉叶螨的抗性重点选择,对棉花非主要害虫棉叶蝉的抗性不加选择,导致大部分棉花品种不抗棉叶蝉.而在抗棉铃虫品种问世之后,棉叶蝉成为华南棉区最主要的害虫.因此,在华南棉区,选择、选育抗棉叶蝉品种,显得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5.
慢锈性(Slow—rustng resistance)是植物对锈病的一种抗性,对此,1970年已有报道和描述。燕麦、大麦、普通小麦、玉米、黍、饲用黑麦草和鸡脚草对叶锈、秆锈菌的抗性即属此类。小麦的慢叶锈抗性限制着病原菌的变异。在病害发展过程中,不表现褪绿或过敏性反应。具有这类抗性的植株因抑制着病原菌的扩展,因而病害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易感品种植株。慢锈型抗性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的表现。例如,对抗病品种,病原菌很少穿透寄主植株组织,病害潜伏期延长,病斑小而少,夏  相似文献   

6.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稻的一种主要害虫。稻飞虱的防治措施,过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但由此造成残毒、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和增加成本等问题。因此,国际水稻所提出防治的战略是开发具有抗虫害基因的种质。目前该所种质库已筛选出抗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400多个,并于1976年率先开展水稻栽培品种抗白背飞虱的遗传研究。迄今已发现4个抗性基因,其中有3个为显国基性,命名为Wbphl, Wbph2和Wbph3;第4个为隐性基因,命名为Wbph4。最近又鉴定出一个新的抗白背飞虱的显性基因,被命名为Wbph5。 自背飞…  相似文献   

7.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比色法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入侵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抗逆生理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菌入侵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体内抗性因子的活性或含量均发生变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加,感病品种酶活提高率较高,而中抗和高抗病品种酶活提高率较低;丙二醛(MDA)含量感病品种降低,而中抗和高抗病品种MDA含量升高;脯氨酸(Pro)含量增加,增加的幅度和提高率与寄主的抗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化学生态学构建茶园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介绍了茶树害虫性信息素、虫害诱导茶树挥发物的生态功能、外源诱导茶树抗虫性以及非寄主次生代谢产物对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的行为调控效果四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茶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体系进行了构建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病原菌侵染引发植株防卫基因表达的信号传导途径水杨酸途径(SA)与虫害(机械损伤)诱发的植物防御信号传导途径茉莉酸途径(JA)会同时存在,且两种信号途径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拮抗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受到纹枯病菌侵染之后,褐飞虱在RH的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中明显倾向于选择感染纹枯病菌的RH水稻植株;但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取食行为以及蜜露排泄量及蜜露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均未发现褐飞虱对于感染纹枯病的抗、感水稻品种有显著的取食趋性。说明抗、感褐飞虱的水稻品种感染纹枯病之后并未显现出更易感虫的性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寄主抗性是防治害虫的长远措施。抗性材料鉴定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量种质资源鉴定和基因型改良的能力。利用害虫自然发生的条件进行品种抗虫筛选,通常由于害虫种群消长和分布的不均匀带来许多困难,也影响其可靠性。因此,发展和利用快速的人工接虫技术是成功地筛选抗虫品种的先决条件。在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建立了用田间人工接种1龄茎螟(Chilo partellus)幼虫的方法筛选抗虫品  相似文献   

11.
以对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Kühn)有良好抗性的水稻品种ZH5为母本,与对纹枯病抗性较差的泸恢17、多系1号和GR83个恢复系进行杂交,获得杂交F1、F2代,于2005—2006年在杭州田间对亲本和杂交后代进行了纹枯病抗性人工接种鉴定及植株生物学性状考查。结果表明,杂交F1代植株对纹枯病的抗性水平介于双亲之间,大多数农艺性状表现出超亲优势或介于双亲之间;同一杂交组合F2代群体内纹枯病抗性分离较大;不同杂交组合间群体内抗、感纹枯病植株分布差异较大。植株对纹枯病的抗性与株型性状相关不显著,主要决定于品种自身的抗性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2.
大豆花叶病(SMV)若干抗性鉴定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40个大豆品种的抗大豆花叶病鉴定,阐述了种传率、褐斑率和成株抗性三个抗性鉴定指标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种传率、褐斑率、成株抗性分别受不同基因控制。植株感染病后,任一指标为抗性,三项指标间不存在相关性。病株种子出苗率(种子活力)下降主要受种传率影响,与褐斑率、病情指数关系不大。在田间自然传毒情况下,褐斑率、种传率均随成熟期的推迟而加重。这是原始病株(带毒种子产生的病苗)、蚜虫消长及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熟期品种生长发育期不同所致,不能反映品种本身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光照因素对水稻品种苗期褐稻虱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人工气候箱及温室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对品种抗性、植株生势及耐害性和褐稻虱生存、发育的影响。光照不足造成品种苗期抗性减弱甚至丧失,其原因是由于植株的生势减弱导致受飞虱为害后的补偿能力下降。中抗品种耐害性丧失和抗级品种的拒虫性减弱。在短光照生长条件下和长光照条件下,飞虱取食高抗品种的植株,其吸食量若虫生存率和发育进度,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高抗品种的抗生性在短光照条件下仍能保持。短光照条件下.如果接虫前或后予以充足的光照条件,或将接虫秧龄提高到4片叶,品种的抗性水平则可保持。  相似文献   

14.
甘蔗对螟虫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主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螟虫是甘蔗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使甘蔗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尽管目前普遍采用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方法,但因甘蔗的特殊性使防治效果甚微。利用品种的抗虫性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从抗性方式来看,甘蔗抗螟虫性机制主要是幼虫的排趋性和抗生性。本文从甘蔗对螟虫的田间抗性鉴定、室内抗性鉴定讨论了抗性鉴定方法,以及茎表皮硬度、纤维素含量、硅含量等物理结构特性和类黄酮、氮素和必需氨基酸等化学因子与抗性的关系,阐述了物理结构和化学因子在甘蔗对螟虫抗性机制中的作用,最后从抗性来源等方面探讨抗性机制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玉米抗禾螟性状的选择S.O.Ajaia等玉米禾螟(Chilopartellus鳞翅目,螟蛾科)是亚洲和东非玉来的主要害虫,它们通过在叶面和茎秆内取食活动为害玉米植株。在寻找抗性资源中已获得一些具有不同水平抗为害参数的自交系和自由授粉品种(Omolo,...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混栽和单一栽培与稻瘟病的分布(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稻瘟病害在寄主单一和混合栽培条件下的发生规律。研究表明,病害在各供试品种上的严重度与寄主的群体结构密切相关。在单一栽培的条件下,同一抗性遗传性的捕孢植株上的病害往往最重,而在不同抗性遗传特性的植株上的病害则明显下降。在混栽条件下相应的捕孢值株则明显减轻。这种现象说明,相同的垂直抗性基因能使亲和性病原菌小种群体得以增加,从而导致病害的严重流行。而在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上,非亲和性的病原菌小种受到抑制,使病害趋于明显减轻。v  相似文献   

17.
一个普通野生稻资源SB1对三化螟、褐稻虱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Scirphaga incertulas是亚洲稻区的主要害虫,具有多发性、钻蛀性为害特点,药剂防治技术难度大,造成损失重。寻找抗源、培育抗螟品种是最理想的防治方法。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搜寻抗源活动,在数万份地方稻种资源或野生稻中,仅找到极少对三化螟抗性1~3级的材料。我们从80年代初开始先后筛选了2200多份品种资源,发现引自澄海县的一份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 L.f.spontanea Roschev(代号SB1)对三化螟褐稻虱Nilaparvata lugéns有明显抗性,1990~1991年参照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方法及抗性评级标准,采用笼罩等量接虫,抗感对比法,对SB1抗性机制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CPB)是马铃薯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虫害。培育高抗晚疫病和甲虫的马铃薯品种是加拿大马铃薯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实验室在二倍体1EBN墨西哥野生种中已鉴定出抗马铃薯晚疫病和甲虫的新基因,并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成功的将其转移到栽培品种中。但是,培育出抗晚疫病和抗甲虫的马铃薯新品种仍然是一项艰难而繁杂的工作。为了加快分离抗性基因,建立与抗性基因紧密关联的DNA分子标记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感病的二倍体马铃薯品种S.cardiophyllum作为父本,与带有抗性基因的墨西哥野生种S.pinnatisectum杂交。用叶片离体鉴定的方法测试F1和BC1代群体的抗病性,从而筛选抗晚疫病和抗甲虫的植株。US-8/A2交配型病菌测试显示所有的F1代植株都表现出抗晚疫病,而在BC1群体中抗病与感病植株的比例为1:1。这个结果证明,在墨西哥野生种S.pinnatisectum中存在一个抗晚疫病的单显性基因Rpi1。马铃薯甲虫抗性检测中,BC1群体的抗虫性分离比例为1:3.这表明其对甲虫的抗性是由多基因遗传控制的。在F1和BC1群体中利用分子标记结合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对S.pinnatisectum中的晚疫病抗性基因Rpi1进行精细作图。根据马铃薯第7条染色体上RFLP标记TG20A和CP56之间的EST和STS标记的序列信息,合成了27对特异性PCR引物。获得一些与抗晚疫病基因Rpi1相关联的新的DNA标记。对BC1群体中大量的个体植株进行的分析表明,在马铃薯第7条染色体上位于抗晚疫病基因Rpi1两侧的两个标记S1c9和GP127-300,它们与Rpi1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7cM和3.89cM。这些标记被用来筛选两个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并分离出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90-125kb的BAC克隆,这些克隆将在后续的工作中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而用于分离晚疫病抗性基因。同时分离与甲虫抗性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9.
用枯斑寄主菜豆品种Top Crop测定了大豆花叶病毒(SMV)一强株系在3个抗性基因不同的大豆品种内的病毒浓度。结果表明:SMV在感病品种合丰25(r_1r_2r_3),中抗品种铁丰18(R_1r_2r_3)内的病毒浓度相同(P>0.05),高抗品种诱变30(R_1R_2r_3)内的病毒浓度显著低于感病品种合丰25(P<0.05)。中抗品种铁丰18与高抗品种诱变30内的病毒浓度无差异(P>0.05)。症状调查结果表明:SMV侵染大豆不同品种产生的症状,与大豆体内的病毒浓度无关。试验结果揭示:大豆花叶病毒与大豆品种的相互作用中,症状反应是SMV株系与大豆品种的特异组合,大豆品种对某一小种抗性并不一定代表其田间抗性。  相似文献   

20.
王仕伟  李晓鹏  陈甲法  吴建宇 《玉米科学》2018,26(2):156-160,165
蚜虫是玉米主要虫害之一,抗蚜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是有效防治蚜虫的主要途径。试验在重虫区三亚乐东试验基地,连续两年对222份玉米自交系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进行蚜虫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确定危害度为抗性评价指标,同时筛选出15份高抗蚜虫自交系。结合血缘追踪发现,抗性材料主要来源于Reid、lancaster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