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云南非洲菊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非洲菊主产区表现根腐症状的非洲菊病株上分离到13个镰刀菌菌株及18个疫霉菌菌株,经形态学鉴定、鉴别寄主测定及分子鉴定,分别确定为茄病镰刀菌Fuaarium solani(Mart.)Sacc.和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 Pethybridge&Lafferty.将茄病镰刀菌和隐地疫霉回接到健康非洲菊根部,隐地疫霉可以单独引起根腐,而茄病镰刀菌不能单独使植株表现明显发病症状.将茄病镰刀菌和隐地疫霉混合接种后,发现非洲菊根腐症状加重,且发病时间缩短.表明隐地疫霉是引起云南非洲菊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茄病镰刀菌对非洲菊根腐病的发生起到加速发病时间和加重发病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易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哲学著作,以其神秘的“占筮”外衣焕发出丰富的象征哲学思想,从思想上不断启迪后人思考生产、生活,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从农业生产来看,《易经》包含了丰富的农学思想,其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季节变化与农时观、农业灾害观、丰富的农业技术思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省长丰县随机采集的20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2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2~3周后植株表现出与田间发病相似的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最终确定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4.
文山三七根腐病病原真菌的鉴定与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文山三七药材基地感染根腐病的三七组织获得分离物,并对其进行培养和纯化,并运用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进行病原菌回接感染,得3株致病明显的菌株,后对此菌株进行生物学和18S-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及室内药效防治。结果表明,此3株菌分别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甲基硫菌灵、根康、多菌灵对茄孢镰孢菌、尖镰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对链格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该研究可为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链格孢菌引起的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葫芦巴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系统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对葫芦巴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宁夏葫芦巴根腐病由茄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等复合病原真菌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6.
云南灯盏花根腐病病原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腐病是云南省灯盏花人工驯化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病害,是限制灯盏花人工栽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确定引起灯盏花根腐病的病原物,可以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人工栽培田间的灯盏花根腐病进行调查、采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结果】观察发现感病后植株地上部先萎蔫,然后整株枯死。根部和茎基部变为黑褐色,将根切开,可以明显看到维管束组织完全变为黑色。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在标准培养基上初生菌落为白色,后为红色和红褐色。无性繁殖产生大、小两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较少,镰刀状;小型分生孢子产生量很大,卵形至棍棒形。在弱培养基(2%的水琼脂)上产生厚垣孢子。【结论】这种新发现病害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孢菌属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引起,本文是国内外对该病害的首次报道,而且灯盏花是拟枝孢镰刀菌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7,(3)
对造成西葫芦根腐病严重危害的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化学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药剂质量浓度为10 mg/L时,精甲霜·锰锌的抑菌率就达到了78.4%,其次为烯酰吗啉和多菌灵,抑菌率分别为62.4%和15.0%,其他药剂的抑菌率低于10%;当药剂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多菌灵的抑菌率达到100.0%,其次为精甲霜·锰锌和烯酰吗啉,抑菌率分别达84.7%和81.5%,其他药剂的抑菌率低于50%。EC50值最小的为68%精甲霜·锰锌,其次为50%烯酰吗啉和60%硫磺·敌磺钠。从用药量、药效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衡量,68%精甲霜·锰锌效果最好,50%烯酰吗啉次之。 相似文献
8.
选取孜根腐病病株根系分离、鉴定出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Rhizoctonia sp.和未知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种属待定)4种主要致病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未知真菌单独接种发病率为70.0%,致病性强,是孜然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F.oxysporum和F.solani,发病率分别为50.9%和43.2%;Rhizoctonia sp.的发病率较低,为11.0%.用未知真菌、F.oxysporum、F.solan和Rhizoctonia sp.进行混和接种,其发病率为97.4%,症状典型,说明孜然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北苍术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病严重影响北苍术生产,育苗期至成株期均有发生。为明确引起河北省秦皇岛地区北苍术根腐病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致病菌菌株,并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同时分析温度、氮源、碳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丝的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引起秦皇岛地区北苍术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MK849925),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近圆形,呈辐射状生长,似绒毛,粉紫色,较干燥。菌丝侧生分支,有隔膜;分生孢子均无色,大型分生孢子呈渐尖型镰刀状,有1~5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多为卵形,具1~2个分隔,厚垣孢子圆形、无色。其致病力较强,接种后10 d病部呈深褐色、失水干枯。该病原菌较适宜的生长条件为25 ℃、以酵母浸粉为基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5 d,菌落直径可达7.17 cm;在不同碳源中,对葡萄糖和蔗糖的利用率较高,而对于可溶性淀粉的利用率较低。菌丝在75 ℃恒温条件下处理10 min后失去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吉木萨尔地区大蒜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农业科学》2017,(4)
【目的】研究新疆吉木萨尔大蒜种植区大蒜根腐病的病原菌。【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用原位伤根法进行回接,对照科赫法则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力。【结果】在采集的3批次典型病害植株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64株分离物,其中61株分属于镰刀菌,分属于尖孢镰刀菌、层生镰刀菌、芳香镰刀菌、三线镰刀菌、轮状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层生镰刀菌分离频率累计达到76.6%,且在采集的各个时期都有分离出现。选取典型的5株菌株进行回接测定,回接的5个镰刀菌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是大蒜根腐病分离频率最高、且致病性最强的致病菌,其次为层生镰刀菌。【结论】新疆吉木萨尔地区大蒜根腐病是由镰刀菌属的真菌引起的,其中尖孢镰刀菌是致病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田间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西葫芦根腐病一般在初花期开始显症,造成根部腐烂,整株死亡。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有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高峰在12月中下旬,第二次高峰在4月中旬前后。黏土、地膜覆盖、低洼潮湿、多年连茬、根茎部伤口有利于根腐病的侵染与发生。品种早青一代比冬玉抗病,主栽的几个国外品种田间抗性差异不明显。病残体、土壤可以带菌,土壤中的病菌主要分布在0~15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西葫芦蔓枯病、黑星病、灰霉病、褐腐病、曲霉病和镰刀菌果腐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提出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辅以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方法。为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4种除草剂对大豆根腐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90%乙草胺,25%氟磺氨草醚,70%嗪草酮,48%异噁草松4种除草剂对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echt.)的室内毒力、菌丝体干重和田间药效进行了测定。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高的是乙草胺、最低的是氟磺胺草醚,EC50分别为251.36 mg.L^-1和2 468.88 mg.L^-1。菌丝体干重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对大豆根腐病菌的菌丝体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升高而升高,除氟磺胺草醚外其他三种药剂在400 mg.L^-1时抑制率均在50%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剂量为600 g.hm^-2的嗪草酮对大豆根腐病有抑制作用;各剂量的氟磺胺草醚在二叶期对大豆根腐病均有抑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西葫芦绵腐病、绵疫病、枯萎病、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花叶病和根霉腐烂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提出防治这些病害应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贵州多花黄精根腐病病原菌,并筛选出对该病原菌有生防活性的生防菌,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诊断及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贵州省台江县的感病多花黄精块茎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验证,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病原菌鉴定。利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抑菌活性高的生防菌株,综合培养形状、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其分类学地位,并测定其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从感病多花黄精样品中分离出 28 株真菌,其中 12 株可导致明显的根腐病症状,2GF1 导致的根腐病病状最为明显。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出的 12 株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真菌中生防效果较好的为菌株 WHD01、抑制率 95.21%;细菌中生防效果较好的为菌株 WHD04、抑制率 78.99%。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 WHD01、WHD02、WHD03、WHD04分 别 鉴 定 为 绿 木 霉(Trichoderma virens)、 大 伏 革 菌(Phlebiopsis gigantea)、 解 淀 粉 芽 孢 杆 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发酵液浓度为 200 mL/L 时,WHD01、WHD02、WHD03、WHD04 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分别为 32.70%、26.72%、33.05% 和 33.52%。【结论】明确了贵州省台江县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并筛选到具有生防作用的 4 株生防菌株,可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绿色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