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玉米花丝(也称玉米须)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黄酮和多糖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物质,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活性。在玉米加工过程中玉米花丝基本被废弃,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贵州乃至我国玉米花丝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玉米花丝黄酮、多糖类化合物的药理功效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超 《吉林农业》2012,(3):232-233
文章主要对玉米花丝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总结了糖尿病类型及常用临床研究模型,阐述了玉米花丝中主要的降血糖物质所起作用的形式,并初步的揭示了该功效因子降血糖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开发玉米花丝降血糖功能保健食品或药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受高温天气影响,部分玉米品种出现不结实现象严重。本试验主要研究玉米新品种‘浚单518’、‘永优618’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的花丝活力。通过对不同日龄花丝人工授粉,收获后统计2个品种的穗长、穗粗、秃尖、百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随着花丝日龄的增大,两品种穗粒数和穗粒重先上升,在吐丝后2~4天达到最大值后下降;穗粗和百粒重呈下降趋势;两品种均在2天内完成花丝全部抽出苞叶。在对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分析后发现穗粒数与穗粒重相关性最大。‘浚单518’、‘永优618’抽丝快,花丝活力持续时间长,在高温气候下,产量高,是耐高温型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利用玉米花丝(须)资源,探索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开发途径和利用手段,本研究主要分析2001—2018年有关玉米花丝化学成分、药理及保健和美容等功能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玉米花丝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多酚类、植物甾醇类、矿质元素和有机酸等。花丝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重要的药理价值,应用前景广泛。但目前其药理机制尚不清晰,产品开发利用缺乏深度。因此,现阶段的任务在于利用现代作物学与药理学研究手段,探明玉米花丝新型药用价值机理,加大玉米花丝的高附加值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5.
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玉米穗部性状的效应和稳定性,研究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变异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之间的每穗粒数、千粒重、每穗粒重、每穗行数及每行粒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玉米品种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每穗粒重相关极显著.玉米品种产量高稳系数与千粒重高稳系数的相关显著,与每穗粒重的相关不显著,玉米品种产量的稳定性主要与千粒重的稳定性相关.每穗粒重的高稳系数与每穗粒数高稳系数相关显著,而与千粒重的高稳系数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花丝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玉米花丝抽出苞叶1-12 d的活力,可准确掌握授粉时间和玉米制种时父本与母本的错期规律,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系统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玉米产量为目的的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间作体系产量、产量构成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3-2014年连续两年通过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行比分别为2∶3、2∶4、3∶3、3∶4)6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花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净面积上产量随净面积上穗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则呈下降趋势;玉米花生2∶4模式净面积上玉米公顷穗数和产量最高,其间作花生产量最高,是该试验条件下最有利于花生产量提高的一种间作模式;各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玉米花生3∶4模式系统产量最高,2013、2014年分别达到8 367.0、10 432.5 kg/hm2,均高于同年玉米单作对照和其它间作模式系统产量,其间作玉米、花生产量较高,获得最大土地当量比和系统产量,土地利用效率提高15%、21%,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稳粮增油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大田玉米试验,研究不同养分含量的昌鑫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玉米株高、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周长、千粒重等生物量数据,对玉米产量进行理论测定。[结果]大田玉米追肥施加25%颗粒肥后,籽粒饱满,穗粒数、行粒数、穗粒数明显增加,增产率达到27.2%。[结论]施加25%颗粒肥有效地改善玉米的成产因素,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21份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对玉米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采用R型聚类,组间连接Pearson相关计算10个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0个性状可以划分4类,Ⅰ类为穗粒数、行粒数、出籽率;Ⅱ类为单株粒重、小区产量、穗行数;穗粗为Ⅲ类;Ⅳ类为突尖长、穗长、百粒重。通过典型筛选,可以用穗粒数、单株粒重、穗粗、突尖长4个产量指标代替原来的10个产量性状对品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玉米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玉米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穗粒数相关系数最大(r=0.81296^**),穗粒数与穗粗和穗长相关极显著,穗粗和穗长与棒三叶面积,单株叶面积相关显著或极,棒三叶面积与株高、穗粒、叶片数相关极显著,但与生育期相关不显著。据此可能会育出生育期较短而单株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但不易选出株高和穗位均低而单株产量高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以自主选育的128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分析中,产量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中,穗粗、穗长和千粒质量对产量均有显著的正影响,秃尖对产量有显著负影响。综合说明通过适当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千粒质量,减小秃尖,有利于玉米杂交种整体产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不同品种的产量和植株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北方地区引进的40个普通玉米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及回归分析,以评价不同产量水平的品种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差异.玉米品种单株产量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关系显著,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显著性最高,穗长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也达显著水平.高产玉米品种的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高,生育期稍长,植株繁茂性较好,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以引入的优质甜玉米品种亚当系列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青苞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青苞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行粒数>丝前日数>穗行数>穗粗>株高>穗位>穗长>百粒重。行粒数、丝前日数、穗行数是影响青苞产量最高的3个因素,百粒重对青苞产量的影响最小。该结果与前人进行的普通玉米的分析结果不完全一致,出现差异可能与品种、环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运用线性回归Eberhart和Russell模型,对13个夏玉米杂交种的9个数量性状稳定性与产量稳定性进行估计,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玉米杂交种的数量性状表现整体上与环境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产量稳定性与穗粒数、百粒质量、穗粒质量的稳定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百粒质量及穗粒质量的稳定性可作为夏玉米杂交种稳产性育种的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寻夏玉米穗部性状对不同密度的响应程度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揭示果穗各性状间的协调关系,为夏玉米新品种高产创建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弘大216’、‘垦丰10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密度处理,通过对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的监测,研究夏玉米穗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品种产量均随着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相关分析显示,行粒数、穗长均和产量呈极显著相关,秃尖长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紧凑型玉米品种‘弘大216’穗行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半紧凑玉米品种‘垦丰101’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在保证合理密植条件下,通过肥水措施协调好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之间的关系,更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以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的15个杂交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品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株高、穗位高、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秃顶长〉株高〉穗长〉穗位高〉穗粗。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作用;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顶长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间接作用;穗行数和百粒重对玉米产量不但有较强的直接影响,而且还辅助其他性状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的间接作用。[结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效应大小及对产量的相时重要性,为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杂交玉米引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8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10个杂交种的花丝吐丝动态、花丝数与雌穗小花数以及穗粒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花丝数与雌穗小花数以及穗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与自交系花丝吐丝动态相似,但杂交种更集中,平均花丝数杂交种明显多于自交系,且变异幅度小。杂交种和自交系的花丝数与穗粒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杂交种的结实率明显高于自交系,且对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稳产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玉米籽粒产量与穗粒数、干粒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穗粒数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更大 ,育种上可把穗粒数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 ;并探讨了多粒型玉米品种的选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选择铁茬条件下夏玉米的适播品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对20个玉米品种(品系)在小麦收获后铁茬播种条件下的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穗部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202、浚单22、雅玉12、郑单958和矮225在中等肥力土壤下可以达到9000kg/hm2高产水平,穗数>60000穗/hm2、穗粒数420 ̄515粒/穗、公顷粒数>2778万粒、千粒重>280g、生物产量>16300kg/hm2、经济系数>0.54、出米率(88±1.34)%。大穗型品种、特别是平展大穗型品种无高产优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经济系数、收获穗数、公顷粒数、生物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中小穗型品种穗粗、穗行数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对产量影响较大;大穗型品种产量与穗粗为负相关,且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和出米率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寒地高产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径分析表明,在寒地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玉米产量的贡献最大,而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受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表现不同,穗粒数的贡献超过粒重的贡献。限库处理降低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减源处理下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超过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