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研究了紫外线辐射对早熟禾的伤害机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线辐射下,丙二醛(MDA)活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随着紫外线辐射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显著升高,而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和气孔导度降低,说明紫外线胁迫能使植物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宁夏长期种植葡萄后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方法】本试验以宁夏种植20 a的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物候期(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成熟期及落叶期)和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 cm和40~60 cm)采集葡萄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测试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结果】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量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量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量磷在根际土壤中随土层加深其质量浓度逐渐升高,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磷随着土层加深其质量浓度降低。根际在0~20 cm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富集率最高,分别为30.50%和45.26%;而土壤微生物量磷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高,富集率为59.29%。根际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其活性逐渐降低;而非根际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其活性逐渐升高。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着物候期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对土壤的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相关分析可知,土壤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与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磷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期种植葡萄后,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和氮有明显的富集效应。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四种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可能与葡萄根际分泌物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温度与土壤水分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合理、有效地进行玉米苗期田间管理,以玉米种子先玉335、良玉99为试验材料,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25℃)和土壤质量含水率(20%、25%、30%、35%)对玉米幼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湿度相同时,随温度的下降,根系活力、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当温度相同时,随土壤湿度升高丙二醛质量摩尔分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余指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持续低温、高土壤水分条件抑制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夕阳红’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a生红花槭‘夕阳红’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夕阳红’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夕阳红’苗生长受到抑制,植株高度和茎基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几乎停止生长;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其叶片相对含水率(RWC)和叶绿素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干旱胁迫40d时活性升高到最大,在干旱胁迫50d后开始下降。可见,‘夕阳红’能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强保护酶活性及脯氨酸来缓解和修复土壤干旱胁迫所带来的伤害,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干旱特性。  相似文献   

5.
以西伯利亚鸢尾为实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悬浮物浓度对鸢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悬浮物浓度增加,鸢尾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POD活性却先下降后上升,在悬浮物浓度0.8g/L时,鸢尾各生理指标均出现临界点;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试验组鸢尾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POD活性持续升高,而对照组各生理指标不断降低。因此,悬浮物对鸢尾生长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低悬浮物浓度短期处理会促进鸢尾的生长,而高悬浮物浓度长期处理会抑制鸢尾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消毒器辐射剂量的CFD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紫外线消毒器的杀菌效果和杀菌均匀性,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紫外线消毒器内的流线和辐射剂量分布,并由此设计了湍流式紫外线消毒器.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湍流式紫外线辐射剂量最小值从41.57J/m2增大到262.36J/m2,最大值从2071.09J/m2减小到1094.36J/m2;紫外线辐射剂量比改进前集中,有助于改善杀菌均匀性,提高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外施多胺与减缓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关系并阐明其生理机制。【方法】于2018年3—7月春小麦生长期间,选用新春6号和新春31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增温棚中进行花后8~12 d的高温胁迫处理,比较了常温对照(CK)、高温处理(HT)、高温处理下外施精胺(HT+Spm)和高温处理下外施亚精胺(HT+Spd)4种处理下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差异。【结果】HT处理2个品种穗下1节花前贮藏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显著升高,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显著降低,外源喷施Spm和Spd能显著提高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HT处理导致籽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量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量降低,外源Spm和Spd使HT处理下MDA和可溶性糖量降低、SOD、POD和CAT活性和脯氨酸量升高。【结论】新春6号和新春31号结果基本一致。外源Spm缓解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效果优于Spd。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培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浓度铅胁迫下金盏银盘生物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铅对金盏银盘生长有促进、高浓度有抑制作用;低浓度铅处理(Pb2+≤20 mg/L)对叶绿素合成有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而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浓度最终均引起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在铅胁迫处理2~8 d内,各浓度处理脯氨酸含量都高于对照,在处理10~12 d内,低浓度铅处理(Pb2+≤10 mg/L)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不规律;在铅胁迫12 d内,丙二醛含量基本均随着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均高于对照,随时间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铅处理8 d内,POD活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基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在处理8 d后,基本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铅胁迫对SOD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各铅浓度处理在相同处理时间对SOD活性的抑制无明显的规律。POD活性波动较大,而SOD活性最终都会增加。  相似文献   

9.
施用沼液对设施番茄生长与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番茄全生育期施用沼液对其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系统研究了沼液配比及灌溉量对番茄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土壤理化环境和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沼液配比1∶4,作物-皿系数(Kc)为1. 0)番茄的株高、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均为各处理最大,分别比纯水处理(C0)高24. 11%、15. 59%和33. 92%。与C0处理相比,灌施沼液可以增加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和口味,T2处理(沼液配比1∶4,Kc为0. 8)能够获得最高产量、最高的维生素C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灌施沼液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p H值,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灌施沼液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灌施沼液还可以增加各生育期内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其中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均表现出自苗期到果实膨大期呈增加趋势,阈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而后逐渐降低,放线菌数量自苗期到果实成熟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阈值出现在果实成熟期。施用沼液各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的活性在番茄生育期内分别表现为持续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和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规律,阈值分别出现在果实成熟期和果实膨大期、开花结果期。综合分析试验结果,T2处理更有利于番茄的生长、产量品质的形成以及土壤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安全合理利用,通过盆栽试验,设4种不同比例再生水与微咸水(5 g/L)混灌处理,即再生水灌溉(T1)、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T2)、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T3)、微咸水灌溉(T4),并以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了作物生长生理特性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的响应.结果表明,较T1相比,混灌显著降低地上部生物量,对SOD活性具有一定提升作用,尤以T2最为显著,但对地下部生物量和其他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随着灌溉水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丙二醛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综合考虑各因素,可考虑再生水替代清水与微咸水配合使用,微咸水-再生水混灌比例以1: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