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番茄是本地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近几年,由于番茄早疫病病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1984~1989年,因早疫病为害,番茄产量损失20~30%,个别田块达70%。番茄受害后,果实个小、色暗、味差,经济价值随之下降。在防治上,近几年常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波尔多液等农药,效果较差。自国内市场出现代森锰锌农药后,我们就其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11.
12.
13.
棉花烂铃的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烂铃是棉花结铃期到吐絮阶段的主要灾害之一,在我国主要棉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减少棉花烂铃对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以及降低棉农的用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冀优01为试材,比较了在棉花烂铃发病初期喷施9种杀菌剂(20%乙酸铜WP 500倍液、75%百菌清WP 800倍液、20%噻森铜WP 400倍液、12.5%烯唑醇WP 1 000倍液、80%代森锰锌WP 500倍液、40%甲硫.30%福美双WP 500倍液、20%松脂酸铜EC 500倍液、25%腈菌唑EC 400倍液、50%多菌灵WP 600倍液)以及在棉花管理中运用5种常用农艺措施(化控、推株并拢、整枝、浅锄松土、去除苞叶)对棉花烂铃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防治或降低棉花烂铃的杀菌剂种类和农艺措施。结果表明:试验的9种杀菌剂中,80%代森锰锌WP 500倍液对棉花烂铃防治效果最好,有机铜类杀菌剂也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试验的5种常用农艺措施中,推株并拢对棉花烂铃防治效果最好,浅锄松土和去除苞叶对减少烂铃也有一定效果。今后对棉花烂铃防治的研究重点应在高效杀菌剂的开发和筛选,以及抗烂铃棉花品种的选育上。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棉花烂铃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棉花烂铃是由多种病菌共同作用而引发的复合性病害。烂铃可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15%~20%。重发生年份产量损失达50%以上。 近年,有关单位通过对烂铃病原菌鉴定,明确了烂铃是以苎麻疫霉菌为主的多种病原菌综合引起的一种棉铃病害。病菌以卵孢子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且不受土壤环境的影响,萌发的孢子可侵染棉苗,引起棉苗发病。在棉花蕾铃期,病原菌形成的孢子囊释放的孢子借助于风雨和昆虫等传播侵染棉株,引起棉铃发病。棉花发育期间低温(24~27℃)、多雨(雨日3~5 d)及虫害重则是诱发烂铃发生流行的外部生态环境条件。棉花烂铃的发生与花序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近几年桃溪镇番茄早疫病为害逐年加重,个别田块受害产量损失达70%左右。50%代森锰锌可溶性粉剂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初步认为代森锰锌在桃溪地区是防治番茄早疫病较好药剂,防效高达86.44%,而且对番茄无不良影响,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