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试论农业害虫的自然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根据水稻、棉花、玉米、小麦、油菜、果树和蔬菜等的重要害虫几十年的防治经验,论述了农业害虫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和自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作物耐抗性的利用、植物性杀虫剂的利用、昆虫行为和习性的利用、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农业措施的利用以及农业害虫的综合自控技术。依据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要求,讨论了在农业害虫的治理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一切自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全新世暖期农业考古文化分区及人地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首先讨论中国全新世时期农业考古文化区划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全新世暖期的农业考古文化总体可以分出四个文化区:1)北方粟黍旱作农业文化区;2)旱作北界以北以西的渔猎采集或游牧文化区;3)南方稻作文化区;4)东南沿海的渔猎文化区。最后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讨论了全新世暖期的农业考古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疆同一地貌区域形态成因,水热及农业发展方向和改造利用条件的相似性或不同地貌区间的差异性原则,建立起构造、新构造运动、外力作用,地貌形态等农业区划樗,以及农业地貌各级区域标志。 相似文献
4.
干旱半干旱区县级土地类型划分与土地评价中的遥感应用——以陕西省神木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桂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3,(Z1)
<正> 1.研究背景县级土地类型划分及以此为基础的土地评价是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决策不可缺少的基础。依据区域自然地理条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土地分类和土地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土地结构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和变迁状况,并获取有关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等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5.
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分区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市土地利用分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土地分区时,必须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本文在充分分析干旱绿洲区的土地利用条件特殊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干旱绿洲区的土地利用分区原则,依据和方法,并将之实证于吐鲁番市。 相似文献
6.
河西地区绿洲“自然—农业经济”系统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将自然要素与经济要素相结会,对甘肃河西绿洲“自然——农业经济”系统的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系统优化的途径,即控制系统的输入、调整系统的结构和控制系统的输出。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韩城市的特色农业——花椒种植为例,依据特色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光、热、地资源,选取年均太阳辐射量、日照时间、多年平均日气温、≥10℃活动积温、坡度、坡向作为适宜性区划评价指标,借助韩城及周边共计10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空间插值、地形因子修正、指标量化分级等方法,构建了光热地资源的各区划指标空间分布精细化模型,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通过熵权法建立了县域特色农业精细区划指数模型,提出了韩城花椒种植适宜性区划图并进行了分区评价。模型应用结果表明:韩城市花椒种植的最佳区域位于地势平坦且光热充足的东部黄河沿岸河谷川塬,但特色农业区划应与城镇规划协调发展;适宜区位于已有较好特色农业基础的西部浅山丘陵,可结合立体种植布局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不适宜区分布于光热及地形条件较差的深山高岭,建议在该区发展林业和观光农业以追求资源均衡利用及发挥生态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希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2):190-195
从土地类型数量结构、土地质量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入手,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土地结构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类型以梁峁坡地、沟坡地和沟谷底为主,三者占总土地面积的75.16%;土地总体质量不高.宜草地、宜农地、宜林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4.45%、23.47%和18.51%.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层状、镶嵌状和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农林牧用地结构为1.5:1:2.农地后备资源不足,出现林地退化,草地沙化等现象,土地结构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应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等措施,以保证土地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分区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市土地利用分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土地利用分区时,必须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本文在充分分析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条件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干旱绿洲区的土地利用分区原则、依据和方法,并将之实证于吐鲁番市。 相似文献
10.
用耗水系数作为旱区农业生产力水平区划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以耗水系数作为旱区农业生产力水平区划的重要指标。经分析表明,耗水系数与产量,地力和农业技术水平关系密切,趋势一致,用于旱区农业生产力水平区划方法简便,有助于地区间旱作技术的相互借鉴,开发旱区降资源,提高旱区农业生产整体水平,针对耗水系数的特点,建议在应用时须考虑其水资源的生产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西藏沙漠化程度及其分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区域沙漠化程度概念出发,本文依据西藏沙漠化普查和荒漠化监测所得的1991年与1997年两期土地沙漠化数据,选择沙漠化土地占地率、重度沙漠化土地占地率、沙漠化土地年增率、沙漠化土地年扩大面积占地率四个指标,采用多指标加权综合指数法,对西藏各个沙漠化县(市、区)的沙漠化现状程度等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兼有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西藏沙漠化程度进行了区域概括与分区。评价结果,西藏65个沙漠化县(市、区)中有16个属于中度沙漠化程度,其余全部属于轻度,全区可划分出9个沙漠化程度区,其中轻度区4个、中度区5个,总体而言西藏土地沙漠化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2.
13.
灾害综合区划研究中,定量方法高级单位跨区现象往往不可避免,而定性区划低级单位界线难以确定。针对这一问题,从灾害系统观点出发,在充分分析灾害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认为以长时间系列灾害资料为基础,自然致灾因子可反映孕灾环境稳定性信息。通过借鉴多维相似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利用Ward聚类得到山东省114个县级统计单元的聚类图谱。然后,根据自然灾害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设计了各灾种的综合指标,并再次进行聚类分析。经过检验后发现,第一次聚类可以很好地反映灾害系统的中宏观分异,第二次聚类则在微观方面非常理想。因此,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别截取了二者合理的部分,组成了完整的区划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生危害现状、传播规律和枯死松树分布等,按照合理区划、分类施策的原则,将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区域划分为发生除治区、重点防控区和一般预防区,并针对各防控类型区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生态经济区划与产业空间重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论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及方法的指导下,借助27个气象测站的多年观测资料和103个县域2003年的主要经济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学和GIS方法,并结合陕西省生态经济特征,将陕西省初步划分为4个大的生态经济类型区.该分区方案以生态背景和人类综合作用强度作为链接"生态-经济"2大系统的指标体系,显示出各生态经济类型区不同程度的生态脆弱特征和不同强度人类活动的鲜明对比,为其实行相应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在区划方案基础上,依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运用生态占用思想和区域开发理论,从全球、国内、省内3个尺度全方位分析了各生态经济类型区间的产业空间耦合关系,提出了各生态经济类型区的产业空间重构战略. 相似文献
17.
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1950年~1999年50年的年平均和季平均气温格点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中国气温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结果表明,中国气温分布在空间上存在两个低温集聚区和一个高温集聚区,分别为东北低温集聚区、青藏高原低温集聚区和东南部近海高温集聚区,其余地区为介于高温集聚和低温集聚区之间的过渡区;而在春夏两季,塔里木盆地也形成一个高温集聚区。最后,本文对形成这种气温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期望本研究对气候区划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遥感制图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论述了利用遥感信息和非遥感信息结合 ,编制生态功能区划图的方法。介绍了遥感信息增强处理方法 ,自动监督分类与目视纠正结合的景观解译方法 ,地学相关分析的区划信息提取方法 ,遥感信息和非遥感信息迭加复合方法。介绍了生态功能区划图的制图原则、方法 ,以及制图分类系统。文中所介绍的方法 ,对于全国正在开展的区域生态功能区划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宁夏风沙区盐池县马儿庄村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和月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中层(30~70 cm)与深层(70~100 cm)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均较高,但相似程度柠条>天然草场>甘草>苜蓿,表层(0~30 cm)与深层(70~100cm)的灰色关联度最小,土壤水分变化态势差异最大;从各月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度来看,甘草8~10月份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度较大,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较高,7月份的差异明显;柠条在9月份的灰色关联度达到了最小,其他各月相似度逐渐增大;而苜蓿和天然草场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度波动很大,变化趋势为大-小-大-小.灰色关联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