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野葛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近10 a的研究,揭示了野葛的根、蔓、叶、花、果、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长周期,及其对温、光、水、土外界环境要求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白牛大茶树 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的植物学特征,结果发现其花柱类型十分罕见,在同一株茶树上包含3种类型的花柱.研究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开发短柄五加的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其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方法]在短柄五加主要分布区域内通过调查走访、现地调查,同时结合对2个居群的定点观测,研究其植物的形态特征、营养生长特性、生殖生物学特性等。[结果]短柄五加仅分布于陕甘宁交界处的狭小区域内;营养生长缓慢,生物量有限;结实率低,种子质量差,后熟时间长,有性繁殖困难,为促使其种子顺利萌发必须培育优质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变温处理;其资源量极为有限,是我国面临濒危的特产植物。[结论]该研究可为保护这一珍贵药用植物资源、野生抚育和规范化栽培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良豆科牧草,更适于黄土高原地区种植.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能力强,适口性好,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当家牧草,在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紫花苜蓿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发展前景广阔。紫花苜蓿的生态适应能力特强,在很多地区均可种植。为了拓宽紫花苜蓿的发展区域,作者对紫花苜蓿的特性作以总结,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树持续丰产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栽植方式增产效应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一茶树是多年生叶用植物,。它一生中既有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发育阶段,又有历时较短多次循环的春、一夏、_秋>冬四季的年发育阶段。现已研究表明,”茶...  相似文献   

6.
从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探春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探春是一种适合北方栽种的很好的夏季开花植物。通过对探春植物学及生物学特征的调查分析,为探春的栽培、繁殖及其在黄河古道地区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树番茄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树番茄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以及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前景,为树番茄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10个茶树入选株系进行系统的生物学特性调查及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五通4号、龙脊37号、龙脊42号和龙脊61号的综合表现较好,主要表现为长势旺盛、开采期早、内含物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肯塔基早熟禾植物学特征观察与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肯塔基草地早熟禾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的观测和施肥效应试验,表明该草具有显著而稳定的品种特性:根茎短、分蘖强、能形成弹性较强的草皮;植株低矮、株形整齐、颜色墨绿,适宜作运动场草坪、观赏草坪及放牧草地利用;抗寒性和耐盐碱力强,属寒地型草种;该草种子生产对氮、磷、羊粪的施用有良好反应,这些肥料不论单施或组合混施,对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荥经枇杷茶种质资源生长情况,在四川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自然分布范围内选出具有代表性的5个枇杷茶类型(依次编号Ⅰ、Ⅱ、Ⅲ、Ⅳ、Ⅴ类)为研究对象,以当地主栽品种荥经大黑茶为对照,对Ⅰ~Ⅴ类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生物学性状、新梢生育期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树型以乔木型为主,树姿多高大直立;Ⅱ、Ⅲ和Ⅴ类茶树属于早生种,而Ⅰ和Ⅳ类茶树则相对较晚;各类型茶树春梢长度和重量变化综合以Ⅲ和Ⅴ类新梢生长势较好,具有良好的生产潜力;叶片多为大叶,叶尖为急尖向渐尖进化。花大,花柱开裂数为3~4裂,果实多为三角形,种籽多为似肾形。  相似文献   

11.
茶树喷施生物叶面肥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叶面肥喷施茶树,研究生物叶面肥对茶树产量因子与品质因子及其鲜叶加工成名忧绿茶的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生物叶面肥能够缩短萌发时间,增加芽头密度,提高百芽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内含成分含量,提高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其中以活性氨基酸叶面肥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老树茶与台地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勐腊县易武和思茅市澜沧县景迈3地的古老茶园和台地茶园的蒸青茶、晒青茶为样品,从感官审评、内含品质化学成分和矿物质元素检测分析展开对比研究,得出:(1)老树茶口感要优于台地茶,主要表现在滋味协调、味厚回甘好;而就不同产地来讲,各地的老树茶品质风格又有异,诸如南糯茶山的茶味较浓强、易武的鲜活度高、景迈的醇厚度好等,这均与品质化学成分有关联。(2)从理化成分与矿物质含量来看,老树茶与台地茶各有千秋,不能简单、武断地讲谁优谁劣、谁好谁差。老树茶中的灰分、水浸出物、钙含量显著低于台地茶,差异分别达5%,1%,1%水平;从平均含量上看老树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糖、寡糖和铁、铜、锰微量元素含量较台地茶的高,而台地茶在灰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多糖、黄酮及硼、锌、硫、磷、钾、钙、镁的含量上则高于老树茶。  相似文献   

13.
茶树对铜的吸收与累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壤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铜对茶树生长的影响,铜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铜对水培茶树有较强的毒性,铜处理浓度≥3 mg/L时,茶树不仅出现严重的毒害症状,甚至死亡;而土壤铜污染对茶树的生长和光合速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树吸收的铜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根部对阻止土壤中的铜向新梢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盆栽茶树各部位的铜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吸收根>主根>枝条>主茎>新梢(1芽2叶)>叶片,且各部位的铜含量与土壤外源铜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水培茶树的根和叶片的铜含量与铜处理浓度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九安古茶树资源香气特性并进一步开发其资源生产特色古茶树红茶产品,依据叶部形态的差异,将久安古茶树资源分为长叶类、大叶类、圆叶类、小叶类、紫叶类5类,统一制备红茶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5类久安古树红茶检测出8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长叶类60种,大叶类36种,小叶类55种,圆叶类57种,紫叶类39种。共有香气成分21种,占总挥发性物质的56.48%(小叶类)~85.62%(紫叶类)。醇类、醛类和碳氢化合物是久安古树红茶中含量较丰富的挥发性物质类型,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0.99%(紫叶类)~97.58%(大叶类)。芳樟醇、香叶醇、顺式-氧化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金合欢烯、己醛、壬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和异丁醛是久安古树红茶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8.47%(小叶类)~66.75%(大叶类),挥发性物质在茶叶中的差异性分布形成5类红茶各异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验证水培枝条法取样在茶树芽叶转录组测序中的可行性,将水培枝条取样法与干冰取样法所取样本提取的茶树芽叶总RNA完整性、纯度、浓度、转录组测序文库以及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培枝条取样法与干冰取样法所取样本提取的茶树芽叶总RNA完整性均良好,纯度均较高,浓度无显著差异;2种取样方法所取样本提取的总RNA品质均符合转录组测序要求,均能成功获取效果相当的转录组测序文库以及转录组测序结果。试验表明水培枝条取样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更适合野外取样。  相似文献   

16.
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茶树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36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14个属,其中根部36株涉及11个属,茎部32株涉及9个属,叶部26株涉及6个属.结果表明,荼树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茶树AFLP--银染技术体系与品种指纹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影响茶树AFLP—银染技术体系的关键因素作对比研究,建立了一套优化的茶树AFLP分子标记体系.应用该体系研究不同茶树品种的AFLP指纹,结果同一引物对不同品种扩增及不同引物对同一品种扩增都呈现出十分丰富的多态性,图谱清晰,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18.
三唑酮对茶树离体叶片衰老进程的延缓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三唑酮对茶树离体叶片衰老的作用效果,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三唑酮处理茶树离体叶片.结果表明,三唑酮处理可以减续茶树离体叶片叶绿素的降解破坏;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配(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用50mg/L三唑酮处理可减缓SOD,CAT活性的降低,抑制POD活性及MDA含量的上升,表明三唑酮可以减轻茶树离体叶片脂质过氧化程度,减小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损伤,延续叶片衰老.  相似文献   

19.
茶树离体培养类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离体培养在茶树育种、种质创新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茶树腋芽、茎段、茶籽、花药、叶片和愈伤组织等离体培养类型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茶树离体培养在离体快繁、胚状体诱导、种质离体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生成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茶树离体培养未来的发展前景,为茶树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从浙江茶区引入川西茶区的5个茶树良种进行了营养芽物候期、芽叶性状、春季名优茶产量、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名优茶品质等的研究和鉴定.结果表明:5个引进品种具有萌芽早和新梢芽叶性状较优的特性,所制名优茶的氨基酸总量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茶氨酸、谷氨酸等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四川主栽品种“福选9号”(CK2),且各品种的儿茶素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