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连栋塑料大棚冬春季小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11月~1998年4月的冬春季,对三宫栋塑料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小气候环境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三连栋塑料大棚在提高棚内气温和土温方面作用明显,棚内湿度偏高,光照欠足。提出采取大棚内套置双层覆盖的小拱棚作为夜间保温措施能有效地防止蔬菜作物遭受低温冷害,有利于果菜提早定植,对三连栋大棚冬春季蔬菜栽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塑料温室和玻璃温室在荆州市夏季的小气候性能。结果表明,温室内的气温、地温和空气湿度日变化均明显比温室外的高,但光照强度低于温室外的,玻璃温室的气温、地温、空气湿度和光照强度日变化均高于塑料温室的。塑料温室内外温差可达0.2~2.1℃,玻璃温室内外温差可达0.4~2.7℃;塑料温室内外地温差达0.4~2.7℃,玻璃温室内外地温差可达0.6~2.4℃;塑料温室内外空气湿度差达0.8%~2.3%,玻璃温室内外空气湿度差达1.6%~6.0%;塑料温室的光照强度为温室外的34%~46%,玻璃温室的光照强度为温室外的45%~80%。 相似文献
3.
塑料大棚茶园微气象特征与龙井茶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塑料大棚茶园内微气象参数的特征以及微气象参数对高档龙井茶春季开采期、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研究表明表明,塑料棚茶园与对照的茶园比较,其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最小相对湿度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黑龙江省4~7月日光温室的小气候变化规律,于黑龙江省双城市公正乡的日光温室内进行小气候观测试验,以棚内外气温、地温及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及月变化为研究重点,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7月日光温室的总体增温效果显著,但增温效果在逐月减弱,4月下旬平均7.2℃,5月份平均6.7℃、6月份平均2.0℃,7月份平均1.9℃.4~7月棚内气温日最低值出现在5∶00~6∶00,12∶00~13∶00达最大值,16∶00后开始下降.4月下旬10cm地温平均增温9.5℃,5月份平均5.9℃,6月份平均-3.5℃,7月份平均-2.4℃.与棚内外气温日变化趋势相比,棚内外的10cm地温的日变化幅度小,速度慢.4~7月份棚内10cm地温日最低值出现在8∶00~10∶00,最高值在16∶00~22∶00,22∶00开始缓慢下降.4~7月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也比较显著,但湿度增加效果在逐月减弱. 相似文献
6.
秋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日光温室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日光温室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温室内空气湿度、地面温度最大值都出现在14: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6:00前后。秋季温室内外地面温度存在6.8℃温差。光照南侧比北侧高960 lx;中间比东、西侧的高2230 lx、1560 lx;上层比中层、下层分别高73、720 lx。夜间空气湿度在90%以上,午后在80%以上。[结论]温室内空气湿度、地面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曲线;地面温度水平分布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规律;温室内光照度日变化曲线类型是倒"V"型,而空间分布为南强北弱,上强下弱的规律。温室内空气湿度比较高,尤其是在夜间空气湿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春季晴天塑料大棚内不同位置小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省荆州市对春季晴天塑料大棚内不同位置的小气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棚内的光照强度从10:00到16:00均显著低于露地对照,早上8:00棚内除北点显著低于对照外,包括晚上18:00,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棚内南北中3点从早到晚光照强度差异不显著;从10:00到18:00,大棚内的温度显著高于露地对照;从早到晚,除10:00、12:00大棚内中点和南点的温度差异显著外,其他时间点大棚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无显著差异。大棚内的湿度从北到南逐渐降低,且差异显著。从早到晚,塑料大棚内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再降低,而大棚内湿度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8.
9.
10.
2013年在辽宁省彰武县选取4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对改良小气候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小气候的改良效果中,模式大扁杏-花生-玉米>大扁杏-麻黄草>樟子松-花生>原始荒地,3种模式能不同程度缓和辽西北荒漠化地区的缺水状况,减少水分蒸发散失,对于改善辽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月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方地区整个春季温室大棚内的小气候特征。[方法]选择佳木斯城郊的一农户家为观测地点,于2009年3月10日-5月30日观测棚内气温、湿度和光照强度,进而研究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的月变化。[结果]3-5月,与棚外最低气温相比,在夜间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最低气温升高了7℃多。3-5月,大棚内的湿度明显高于外界,其中,3月,从17:00开始至次日6:00,棚内相对湿度基本都维持在100%;4-5月,棚内湿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外界。3-5月塑料大棚的平均光强透过率达50%以上,棚内光强高于喜温蔬菜的光补偿点和喜凉蔬菜的光饱和点的时间为6-8 h。[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农民合理安排春季塑料大棚农事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天气背景下春季大棚小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佳木斯地区塑料大棚的内外小气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典型天气下,晴天中午大棚内外最高气温差异达20.8℃,棚内最高气温为36.5℃,超过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范围;雨夹雪天内外温差最小,最高温度差异6.4℃。夜间大棚内外最低气温差异在0.65℃~1.75℃之间,其中,晴天和多云天傍晚(18:00~20:00)棚内温度低于棚外。三种典型天气下大棚内均维持较高的湿度(80%~99%),远高于棚外的湿度(50%~80%)。大棚内的光强随着外界光强的增加而增加,雨夹雪天气的透光率最高可达74%,晴天最小为69%。 相似文献
13.
14.
广西塑料大棚基质栽培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塑料大棚栽培面积的逐年增长和基质栽培年代的推移,导致次生盐渍化日趋严重,妨碍了作物生长,使产量降低。预防塑料大棚基质栽培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及其危害,已成为塑料温室大棚基质栽培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简述了塑料温室大棚基质栽培的发展历史,对次生盐渍化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轮作、科学施肥、淹水排盐、调节基质酸碱度和更换基质等对策,探讨了塑料温室大棚基质栽培次生盐渍化的防治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日光温室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青州蔬菜种植区内栽培年限分别为1、3、5、7、9年和已废弃1、3年的日光温室及农田中土壤动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日光温室长期应用有使动物类群数减少、密度降低、多样性指数变小的趋势,温室废弃3年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可自行调整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宜于沿江地区早春大棚栽培用的瓠瓜品种.[方法]比较分析2种类型6个瓠瓜供试品种在安徽省沿江地区早春大棚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产量性状指标.[结果]供试的6个品种中,中短棒形瓠瓜南秀公主的熟性早、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可作为沿江地区大棚早春栽培中短棒形瓠瓜类型的首选品种;长棒形瓠瓜台湾巨龙F1的抗病性强,果实外观性状优良,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表现突出,可作为沿江地区大棚早春栽培长棒形瓠瓜类型的首选品种.[结论]该研究为沿江地区瓠瓜种植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究聚马来酸(PMA)对甜瓜品质的影响。[方法]设4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测定不同处理对棚室甜瓜的Vc、总可溶性糖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③(260 g/m2PMA)对甜瓜的Vc含量有较大影响,该组的Vc含量最高,达131.195μg/g,其次为处理②(130 g/m2PMA),Vc含量为114.565μg/g;处理③的硝酸盐含量最高,达319.416 mg/kg,其次为处理④(B、Zn、Fe复合微肥1 g/m2),为292.942 mg/kg;处理④的可溶性糖含量最大,达9.66%,其次为处理②,为9.44%。[结论]PMA对甜瓜Vc、总可溶性糖及硝酸盐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提高甜瓜的Vc和总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