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贵南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计算气温的年、季、月平均值以及气候倾向率,分析了近55年来贵南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点及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55年贵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温,且上升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各月气温也均呈增温趋势。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低云量对气温影响最大,其次为空气水汽压和相对湿度。Mann-Kendall检验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在1990、1993、1970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封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65-1967,1970
在野外调查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青海共和盆地沙漠化土地遥感分类分级的指标系统,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该区1990和2005年的TM影像进行了目视解译,分析了该区近15年来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共和盆地共有各类沙漠化土地7419.6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84%,其中严重沙漠化、重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和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2.17%、7.42%、17.65%、62.76%。与1990年相比,2005年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145.55km2,年均减少9.7km2,年递减率为0.083%。从土地沙漠化的动态演变来看,沙漠化土地发展和逆转的面积和斑块数量相近,这表明研究区土地沙漠化趋势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土地沙漠化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植被生物量、叶面积指数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方法]沿海拔梯度在共和盆地选取样地43块(明显退化草地13块,未明显退化草地30块),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以收获法测定主要草地类型的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结果]叶面积指数与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具有幂函数关系(y=axb,R^2=0.44-0.80,P〈0.01-0.001)。随海拔增加,退化草地叶面积指数、地下生物量具有线性增加趋势(R^2=0.40-0.45,P〈0.02-0.01),而地上生物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未明显退化草地叶面积指数、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线性增加趋势(R2=0.19-0.43,P〈0.08-0.01),当海拔高于3500m,叶面积指数(约1.2)及地上生物量(约100g/m^2)波动不大,而地下生物量在山顶附近显著增加。[结论]叶面积指数、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与海拔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共和盆地防沙治沙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和盆地是青藏高原土地严重沙漠化地区之一,尤其以塔拉滩、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木格滩以及沙珠玉地区风沙危害和土地沙漠化最为严重,直接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和龙羊峡库区的安全运行。加快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特别是研究遏制该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方法和途径,是实现共和盆地沙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之所在。对共和盆地防沙治沙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高寒干旱沙区防沙治沙的方法和策略,以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7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绝对变率、保证率等分析方法,对共和地区≤0℃霜冻初日、终日、无霜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有效利用共和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起到积极有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青海省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即年降水量、≥0℃年积温、年平均温度、年日照时数、3~8月≥0℃积温、3~8月日照时数、3~8月均温、3~8月降水量等22年资料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0℃年积温、3~8月≥0℃积温、3~8月平均温度的影响,贡献率是59.167 98%;第二主成分中的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和3~8月均温的作用,贡献率为25.51548%;第三主成分中的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3~8月降水量、3~8月日照时数因素,贡献率为9.301 132%。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形成是众多自然因子综合作用下相协调的产物,其中热量因子是牧草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分析共和地区近50年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为该地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台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对共和地区霜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共和地区终霜日呈显著提前趋势,以每10年4.5d的速度提前,50年来终霜日提前了23d;初霜日呈显著推后趋势,以每10年7.1d的速度推后,50年来初霜日推后了35d;无霜期呈显著延长趋势,以每10年11.9d的速度延长,50年来延长了60d。共和地区初(终)霜提前(推迟)的概率为42%(52%),说明共和地区终霜的危害大于初霜。温度对初、终霜日的出现及无霜期的长短有较大影响。随着温度的显著增加,导致初(终)霜日逐渐推迟(提前)以及无霜期的延长;最低气温对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影响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共和地区初霜日和无霜期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终霜日则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在年际尺度上呈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9.
魏占雄  舒贵清  王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11-18813,18823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木格滩荒漠区气象站1971~2010年日照观测资料,对木格滩荒漠区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木格滩荒漠区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减少变化趋势,春、夏、冬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日照时数则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各月来看,12月负趋势最明显,8月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M-K突变检验表明,春季日照时数在1999年且夏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在2002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秋季日照时数未发生突变。平均低云量的显著增加、沙尘暴日数的增加以及降水量的波动变化是造成木格滩荒漠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青海省共和盆地的蝶类多样性,分别于2016—2018年5—8月对共和盆地5种不同生境(农田、干旱草原、干旱灌丛、高山草原、高寒灌丛)的蝶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蝴蝶个体数2 411头,鉴定出36种,隶属于7科26属。其中凤蝶科和绢蝶科物种数最少,均只有1属1种;粉蝶科物种数最多,为6属11种。研究区域内牧女珍眼蝶(Coenonympha amaryllis)、仁眼蝶(Eumenis autonoe)、青海红珠灰蝶(Lycaeides qinghaiensis)、菜粉蝶(Pieris rapae)为优势种类。分析了5种生境中分布的蝴蝶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J)和相似性系数(I)。高山草原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干旱草原生境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丰富度指数最低的是干旱灌丛生境。结果表明,蝶类多样性与生境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境越复杂,蝶类多样性越丰富。  相似文献   

11.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2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对近47年共和盆地气候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和盆地近47年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38℃/10年;年降水量以1.9mm/10年的趋势微弱上升;对降水量、气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春季气温与秋季降水量、年降水量显著负相关。年平均气温与四季气温的偏相关均通过了a=0.01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与春季、夏季降水量的偏相关通过了a=0.01显著性检验,而与秋季、冬季降水量的偏相关只通过了a=0.05的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但年降水量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2.
13.
在介绍趋势影响分析(TIA)一般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缺乏历史数据情况下TIA的改进方法和步骤,还将其用于分析影响杭州市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枫杨种源苗期高生长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项式趋势面和傅里叶趋势面分析方法,对枫杨15个省(区)55个种源1年生苗高生长进行地理变异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枫杨苗高的最佳趋势面能解释70%以上的地理变异趋势信息量,并且拟合精度比传统的线性回归和线性相关分析有所提高;与多项式趋势面相比,傅里叶趋势面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和更好的拟合效果;多项式趋势面一般能反映出大范围的地理变异趋势,而傅里叶趋势面能够表现出样本种源点的细节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基于2000-2010年间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利用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模型模拟银川盆地NPP,分别从逐月、逐年对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进行预测分析,阐述11年期间银川盆地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探讨NPP与植被健康指数(VHI)之间的耦合关系。【方法】选取2000-2010年间的SPOT VEGETATION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数据、考虑了研究地区内及其周边气象站点数据等,利用CASA 模型,一元线性回归、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对银川盆地NPP空间分布进行估算与分析。【结果】2000-2010年,银川盆地逐月NPP平均值呈现小幅度增长,月均增加0.51 gC·m-2,以7月、10月NPP值增长最为显著;2000-2010年,银川盆地逐年NPP平均值也呈小幅度增长,年均增加0.24 gC·m-2,NPP 年平均值总体呈波动趋势,以2007、2009年NPP增长最为显著,降水直接导致了2005、2006年的NPP值出现低值;2000-2010年,从银川盆地NPP空间变化来看,行政区域年平均NPP物质量大小依次为:大武口区>永宁县>灵武市>西夏区>青铜峡市>利通区>平罗县>贺兰县>惠农区>兴庆区>金凤区。银川盆地NPP 平均值表现出“南北高中间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其中NPP低值集中在西夏区、兴庆区、金凤区等区域;NPP趋势的好坏与村镇点数量大小、人口数量呈异步变化关系;银川盆地的VHI变高(低)时,NPP随之变低(高),第一模态左右场的相关系数为-0.69,呈现异步耦合关系。【结论】采用光能利用模型对银川盆地的NPP进行估算模拟和实测验证,发现其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接近,该模型测算银川盆地的NPP较为合理;银川盆地NPP总体趋于良好,但局部区域出现恶化情况;银川盆地NPP波动明显,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因此NPP对干旱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趋势影响分析(TIA)一般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缺乏历史数据情况下TIA的改进方法和步骤,还将其用于分析影响杭州市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西藏自治区牦牛产业格局和发展趋势,该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牦牛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历年存栏量、出栏量、牛肉消费需求量及养殖经济效益等数据的变化,给出了西藏自治区肉牛产业发展的趋势预测与建议,为西藏自治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区域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黑龙江省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研究成果 ,选用趋势面分析方法 ,对黑龙江省农用地生产潜力进行数学曲面拟合 ,建立了区域内以经纬度为参数变量的耕地、林地和牧草地的生产潜力模型 ,并用图形准确地描绘了农用地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 ,为黑龙江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及实施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已十分严重,通过对其近十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中,COD(化学需氧量)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TN(总氮)和TP(总磷)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和农田化肥;近十年中COD流失量由34 093.2 t/a增至53 414.3 t/a,增长56.7%;TN流失量由30 095.2 t/a增至40 738.7t/a,增长35.4%;TP流失量由2 504.3t/a增至4 606.0t/a,增长8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