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调查和分析棉铃虫大暴发成灾的原因,研究提出:清理棉田,秋耕冬灌;调控长势,减少危害;多种方法,诱蛾捕杀;千方百计,保护天敌;结合农事,人工除虫;合理用药,提高效果;筛选、使用抗虫棉品种;防治虫害,讲究策略等8项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对棉铃虫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已有20多年,对棉铃虫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危害损失和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先后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多项科技成果。近年来,通过进一步改进完善,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高压汞灯诱杀为突破,以化学药物防治做保证,辅之以生物防治及其他技术措施为配合的系统防治技术。”在生产中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1992年棉铃虫在河北暴发成灾,棉花受害严重。原因主要是农业生态环境变动引起的生态效应。防治对策要从农业生态结构考虑,注重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以化学防治为重点,提倡科学用药、采用多种手段,互相配合,综合防治才能提高防治效果,控制危害。 一、农业防治 1.种植诱集带。利用棉铃虫有趋玉米心叶的习性,在棉田种玉米诱集带。高产田亩种300株,中产田亩种100株,可使棉田卵量下降30%左右。一般玉米比棉苗早见卵3~5天,  相似文献   

5.
<正> 1992年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几年大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棉铃虫的防治工作。棉铃虫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运用农业防治、诱杀防治、保护利用天敌、药剂防治等手段压低两头,狠治中间,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以控制为害。 1.农业防治 ①冬耕冬灌。无论单作、间(套)作棉田,拔秆后必须深耕细耙,有条件的尽量做到耕灌结合,  相似文献   

6.
7.
8.
9.
<正>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棉铃虫的幼虫取食棉花的嫩茎、幼叶、蕾、花和铃。受害蕾的症状:蛀孔多在蕾的基部,蕾内无虫,苞叶变黄而张开,不久脱落;受害花的症状:受害花的花瓣上有较大的不规则的孔,留有花柱,幼虫常从子房基部蛀入;受害铃的症状:铃外蛀孔较大,棉铃或被吃空或成烂铃。1只幼虫可食蕾、花铃10~20个,并造成大量蕾铃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棉铃虫的成虫是中型黄褐色或灰褐色的蛾子,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同时,产卵具有选择性。喜欢长势好、现蕾早  相似文献   

10.
11.
12.
棉铃虫是威胁棉花和花生等作物的主要害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掌握该类害虫的发生规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来尽可能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农户也可以通过众多防治措施来选择出最适合自家农作物的防治方法来减少经济损失。笔者主要讲述了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棉铃虫的发生世代及发生条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期让更多的农户受益。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是我国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近年来在我区普遍发生,给广大棉农造成一定损失,据统计,1996年喀什、阿克苏两地棉铃虫发生面积10万hm,严重发生面积2.2万hm,估计损失皮棉1.25万吨,为害之重实属罕见。本文就棉铃虫发生因素及防治对策提出讨论意见1棉铃虫发生的因素分析1.1气候条件的影响棉铃虫适于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28℃,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以上。温度影响棉铃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导致影响其发生为害期。4月上旬-6月上旬的平均温度与第二代卵高峰期呈正相关(《农业昆虫学》刘绍友.天则出版社),如喀什地区,一般年份6月2…  相似文献   

14.
15.
棉铃虫是我区制约棉花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棉田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在棉花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棉铃虫危害保证棉花丰收,多年来,我们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本文结合棉铃虫危害特点,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选育抗虫棉等方面分析了棉铃虫,提出了适合我区的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对我区棉铃虫防治,减少其对棉花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棉铃虫为杂食性害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豌豆、苜蓿、芝麻、番茄、向日葵等作物。一、形态识别1.成虫体长15~20厘米,雌蛾赤褐色,雄蛾灰绿色,翅处缘有一黑褐色宽带,宽带中有两个灰白色斑纹,后翅前缘中部有一褐色月牙形斑纹。2.卵半球形,高0.52毫米,宽0.44毫米,初产时乳白色,慢慢变  相似文献   

18.
农七师124团通过虫情动态调查和防效对比调查,结合多年的综合防治实践,总结出以下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
在我县,棉铃虫1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第1代在麦子、紫云英、豌豆等作物上繁殖危害,第2代起危害棉花,我县以第3、第4代危害最严重。近几年,棉铃虫在我县大发生,棉农若疏忽防治或单纯依靠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很难控制其危害,只有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等措施的有机结合、协调使用,才能达到经济、安全和高效地控制棉铃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