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明确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利用该昆虫对八角高产栽培提供基础。[方法]在10、15、20、25、30、35℃以及相对湿度60%、70%、80%、90%和100%条件下,测定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各虫态发育历期。[结果]温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影响较大,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25℃时最高,分别为96.67%和93.67%,在10℃时最低,分别为75.63%和70.12%;不同温度下八角黄瘿蚊各虫态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发育历期在35℃条件下最短,在10℃条件下最长。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相对湿度90%条件下最高,分别为96.61%和95.49%,相对湿度60%时最低,分别为79.17%和76.90%;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对幼虫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湿度为90%时,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为7.50 d。[结论]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25~30℃、相对湿度90%是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
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8、21、24、27、30℃5个温度对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尤以24~27℃条件下最适宜于菜蛾的生长发育,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四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07、9.49、9.96、10.20、9.96、8.96℃,有效积温分别为47.10、36.90、34.03、33.62、34.03、72.83日.度。在宁夏菜蛾一年可发生6~7代,在沙芥生长期发生3~4代。  相似文献   

3.
大灰食蚜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恒温条件下用甘蓝蚜饲养大灰食蚜蝇,得到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用直线回归法求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69 ℃,12.39 ℃,6.97 ℃,2.03 ℃和2.35 ℃,对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0.17 d·℃,27.85 d·℃,30.98 d·℃,78.55 d·℃和149.54 d·℃.  相似文献   

4.
在15~30℃范围内的6个温度下测定了温度对小猿叶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猿叶虫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卵至成虫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幼虫、蛹及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66℃,7.24℃,7.33℃,7.21℃;各虫态的有效积温分别为80.78,188.61,68.29,342.81日度.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小猿叶虫3龄幼虫和蛹期的存活率在20~25℃下较高,在15℃和30℃下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刺桐姬小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21、24、27、30、33℃ 6个恒温条件下观察刺桐姬小蜂(Quadrastihus erythrinae Kim)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蛹以及卵-蛹的发育历期,计算剌桐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40、13.93、15.11、14.4...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桔小实蝇以蛹越冬,成虫发生高峰期为9~10月份。研究表明:桔小实蝇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30±2.83℃、11.96±0.84℃和102.38±21.26日度、153.57±9.75日度。9月中旬~翌年1月,室温下成虫饲养结果表明,成虫产卵较少或几乎不产卵。  相似文献   

7.
为给梨小食心虫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提供必要的依据,对梨小食心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在17~29℃、相对湿度(70±7)%和光周期15h∶9h(光照∶黑暗)的条件下,测定了梨小食心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梨小食心虫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梨小食心虫卵、幼虫、蛹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10.39℃和59.84℃.d、9.95℃和200.43℃.d、10.97℃和140.82℃.d、9.80℃和448.08℃.d。  相似文献   

8.
1992~1993年,通过室内、外人工饲养,明确了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在辽宁省单季稻地区不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历期及发育速度、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一代卵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8±3.6日度和11.6±1.9℃;一代幼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90.0日度和12.9±3.3℃;一代蛹分别为96.9±1.3日度和12.7℃。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花蓟马为进境地植物检疫潜在性害虫。为了防治该入侵害虫的危害,在19℃、22℃、25℃、28℃和31℃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取食四季豆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并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历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直线关系;19~28℃各虫态的存活率均为100%,在31℃时存活率只有60%;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预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14.8℃、5.3℃、12.7℃、6.7℃,其有效积温分别为28.5、23.5、77.7、14.6、40.7日度;未成熟期的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7℃,有效积温为177.4日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黑点切叶野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空心莲子草为食料,测定不同温度(17、22、27、32℃)下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温度参数;测定该虫卵、1~5龄幼虫、蛹发育及成虫产卵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该虫除卵期以外其他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卵、1~5龄幼虫、蛹及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80、11.19、13.28、13.20、12.31、15.28、12.10、0℃,有效积温分别为77.67、70.78、46.24、35.65、40.15、27.39、101.70、267.17 d·℃.1~5龄幼虫和蛹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5.57±3.14、-15.74±3.58、-12.72±4.30、-7.68±3.57、-6.75±3.69、-14.67±3.70℃,体液结冰点分别为-13.80±3.09、-11.75±4.95、-4.28±1.95、-2.03±1.20、-1.62±1.17、-5.47±2.60℃.[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黑点切叶野螟防治空心莲子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丽轮枝菌Nit突变体产生及其营养亲和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DNA限制性酶切多态性(RFLPs)的A组和B组中选用了具代表性的7个大丽轮枝菌菌系作营养亲和性测定.病菌分别接种在含氯酸钾15~25g/l的基本培养基(MM)、梅干培养基(PLA)、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上,从中获得了41个不能还原利用硝酸钠作为唯一氮源正常生长的突变体(Nit).Nit突变体以PDA和PLA含氯酸钾20~25g/l的两种培养基上发生频率较高.根据对不同氮源利用生长情况,获得了Nit突变体5种生理表现型.以Nit1居多(50%~100%),其次为NitM(0~50%).表现型互补的Nit1与NitM突变体营养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测试菌系可划分为VCG01和VCG02两个营养亲和群,分别含RFLPsA组的4个菌系和B组的3个菌系.  相似文献   

12.
对Olpitrichum africanum (Saccas)Zhang et Li com. nov.的寄生性研究结果表明:(1)O.africamm是一种接触性活体营养菌生真菌,它产生球形或指形的吸收细胞从寄主真菌上取得营养;(2)O.africanum的寄主范围较广,能在镰刀菌属、链格孢属和芽枝霉属的17种真菌上寄生;(3)O.africaunm不能生长在缺乏寄主的GYA培养基上,当在GYA培养基上加寄生菌的菌丝提取液时,可以在GYA培养基上获得它的纯培养;(4)O.africanum对营养的要求较特殊,它仅在酵母浸汁和葡萄糖或果糖为氮源和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  相似文献   

13.
陕西辣椒疫病菌种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3个辣椒疫病病原分离物鉴定结果表明,陕西辣椒疫病致病菌为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病原菌的抱子囊有卵形、近球形、长椭园形、梨形和不规则形,长宽比1.5-1.6,乳突明显,没有层出现象,会脱落,带有长柄,对浓度为1:8×106的孔雀绿不敏感,寄主范围广泛.此外,确认ph1的致病性较强,可用于杭性筛选.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广西大化县的石韦叶斑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Penz.)Sacc.].病害叶部症状初为凹陷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部褐色.病斑外缘可见黄色晕圈.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5~35℃,最适温度为30℃,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最适pH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min.光照处理对该菌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在相对湿度低于90%时不能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G-果糖、葡萄糖、甘露醇和硝酸钾,分生孢子形成最适碳、氮源分别是甘露醇、可溶性淀粉和大豆粉.  相似文献   

15.
苹果园李始叶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格局纹理分析,对李始叶螨活动螨(幼、若、成蟥)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各种密度水平下,该害螨在苹果树内的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型,聚集度在低密度下最高,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个体群大小约4~6片叶.  相似文献   

16.
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对沙漠绿洲边缘流动沙丘上分布的沙蒿和油蒿光合速率进行了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测试.结果表明:沙蒿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第一峰值出现在9:00为19.096 μmol·m-2·s-1,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5:00为14.646 μmol·m-2·s-1;油蒿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00为23.03 μmol·m-2·s-1.沙蒿Pn平均高峰值在6月份为11.9848 μmol·m-2·s-1,油蒿Pn高峰值出现在7月份为11.394 μmol·m-2·s-1.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沙蒿和油蒿的平均WUE分别为0.8367和0.4405.相关分析表明,沙蒿Pn与其影响因子I、Cs、 Gs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i、Rs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油蒿Pn与I、RH、Gs、Cs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并得出了沙蒿与油蒿I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对70%TM435 WG防治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TM435WG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各供试剂量对婆婆纳和猪殃殃的株防效分别达86.6%和76.5%以上,鲜重防效分别达97.93%和88.54%以上,均显著优于20%使它隆EC600 mL/hm2处理.综合成本、安全性及除草效果,建议70%TM435 WG在关中地区冬麦田的适宜用药剂量为30~45 g/hm2或15~30 g 助剂150 g/hm2.  相似文献   

18.
以白菜、萝卜、莴苣为受体,以华南地区含羞草科入侵植物含羞草和金合欢的水浸液为供体,应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供体植物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羞草和金合欢水浸液对白菜、萝卜和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水浸液浓度为0.20g·mL-1时,各项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比较两种供体植物对3种作物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金合欢明显高于含羞草;对两种供体植物水浸液的定性鉴定显示,均含有酚类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9.
紫苏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热水提取法、碱性水溶液法、乙醇浸提法、丙酮提取法和甲醇提取法,对紫苏茎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并筛选出一种可行的方法。乙醇提取物的定性鉴定表明紫苏茎中含有黄酮类、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和二氢黄酮醇类等多种黄酮化合物,且茎和叶的黄酮成分相似。  相似文献   

20.
在23℃下,分别用2、5、10、20、40、80和160 mg单宁酸与食物(5 g)充分混合,饲喂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 menyuanenis)幼虫,观察幼虫死亡数量,蛹的质量、总食量和幼虫期发育历期的变化,以了解单宁酸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宁酸剂量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单宁酸剂量的增加幼虫的取食效率、生长率、体质量及存活率随之降低.单宁酸抑制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的效应与其摄取的单宁酸的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