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所梁贤威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奶水牛遗传改良关键技术的合作研究与应用"通过验收。该研究标志我国奶水牛选育初步进入了现代分子育种新时代,开启了奶水牛基因组选择育种研究的"大门",对我国奶水牛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进一步加强奶水牛基础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所研究员梁贤威主持完成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奶水牛遗传改良关键技术的合作研究与应用"通过验收,这表明我国奶水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是水牛研究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又一项代表性成果。该项目围绕我国奶水牛产业育种领域共性的关键问题,与意大利农业经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所梁贤威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奶水牛遗传改良关键技术的合作研究与应用"通过验收,这表明我国奶水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是水牛研究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又一项代表性成果。该项目围绕我国奶水牛产业育种领域共性的关键问题,与意大利农业经济委员会联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所梁贤威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奶水牛遗传改良关键技术的合作研究与应用"通过验收,这表明我国奶水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是水牛研究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又一项代表性成果。该项目围绕我国奶水牛产业育种领域共性的关键问题,与意大利农业经济委员会联合开展研究,通过引进意大利水牛SNP90K芯片技术和评估、沼泽型水牛高通量测序、中国奶水牛  相似文献   

5.
育种值的估计是品种选育核心,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基因组选择通过估计全基因组所有标记或单倍型的效应,从而得到基因组估计的育种值,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一种新方法。随着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及高密度全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应用,全基因组选择已成为动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热点。对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计算方法、影响准确性的因素及植物育种中的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并对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育种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奶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就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一类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奶牛个体进行遗传评估,进而进行选种选育的育种方法。该文对呼和浩特市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基因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在牧场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20-11期目录     
随着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促进优良基因型精准高效选育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因组选择在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其在林木改良驯化中的应用 也逐渐被报道。本文通过综述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概况、主要模型方法及其在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了基因组选择在林木育种研究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对预测模型优化与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与方法创新,提出了联合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优化育种方案,为加快林木优良品种的精准选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我校进行了一系列育种工作。目前有17名教授、副教授,42名讲师和16名其他教师承担农业部下达的稻、麦、棉、果、蚕和猪的种质、遗传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等课题9个;轻工部桃、柑桔、番茄、蘑菇罐藏品种及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课题5个;中国农科院水稻辐射育种等课题2个;浙江省科委和有关厅局的水稻、大麦、小麦、棉花、油菜、大豆、茶叶、柑桔、家蚕、猪、牛、羊等良种选育课题22个。我校列入国家计划的育种课题共计38个。  相似文献   

9.
【背景】基因组选择育种自2001年被MEUWISSEN等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在奶牛、猪等重要家畜的育种中,并显著加快了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速度。2017年,在全国畜牧总站的组织协调下,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框架内,猪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项目正式启动。【目的】尽管基因组选择在种猪选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因分型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带来了成本的持续下降,但对于我国多数核心育种场依然面临着基因芯片分型个体数量不足、基因组选择实施流程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结合我国生猪育种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一种“终测选择-早期选择”的“两步走”基因组选择策略。“终测选择”指在终测结束后利用一步法基因组BLUP对后备猪进行遗传评估,当群体中芯片分型个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进行“早期选择”。【方法】以杜洛克、长白和大白三个种猪品种真实的50K基因芯片数据作为基础群体对不同品种分别进行大群模拟,共模拟4个世代,前3个世代作为基础群体,第4个世代作为测试群体,每个个体模拟两个性状(中等遗传力性状和低遗传力性状),利用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基于HIBLUP软件计算不同品种、不同性状的育种值,比较一步法基因组BLUP和常规BLUP两种方法的预测准确性。根据测试群个体有无终测成绩对其基因组育种值影响大小来评估早期选择效果。【结果】分析表明在3个品种内中等遗传力性状的终测选择效果和早期选择效果均好于低遗传力性状。一步法基因组BLUP的选择准确性均优于常规BLUP的选择准确性,并且随着测试群中芯片分型个体数量的增加、群体规模的扩大,预测准确性越来越高。一步法基因组BLUP的早期选择效果好于常规BLUP,当群体中芯片数量达到2 000张时就可以开展早期选择,阉割排名后30%的个体,可以保证前1%的优秀个体不会被错误淘汰,并且随着芯片数量的增加、早期选择的效果会越来越好。【结论】基因组选择“两步走”的策略符合我国国情、容易在生猪育种中推广实施。当芯片数量较少时,可以开展“终测选择”,一定程度上提高选择的准确性,提高育种效率;当芯片数量较多时,可以开展“早期选择”,对排名靠后的猪只个体进行早期阉割,增加优秀个体的测定量,增大选择强度、加快遗传进展。“两步走”策略符合我国生猪产业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实际需求,该策略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猪基因组选择的应用、加快种猪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团队,在对中外鸡种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基础上,整合对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显著位点,开展了自主芯片设计,研制出我国首款鸡55KSNP芯片。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分子育种进入了全基因组选择时代。相对于传统育种手段,全基因组选择具有育种值估计准确率高、有效提高育种工作效率等优点,已应用于奶牛、生猪的品系选育中。而与牛和猪比较,全基  相似文献   

11.
绵羊遗传连锁图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DNA分子标记不断增加和各国对畜禽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开展,一些重要的畜禽(如牛、猪、绵羊、鸡等)的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对绵羊的主要参考家系、构建遗传连锁图的分子标记的选择、绵羊的遗传连锁图的研究现状以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鸡的经济性状遗传标记挖掘与基因组选择是近年来禽畜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对鸡经济性状遗传标记挖掘和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包括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 DNA分子标记在鸡经济性状上的应用、基因组选择概述、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提升鸡经济性状上的应用以及利用遗传标记与基因组选择应用的挑战和展望。该研究通过深入阐述鸡经济性状遗传标记的挖掘与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农业产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在基因组水平研究西藏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选择信号分析发掘重要种质特性基因,利用RAD-seq简化基因组测序鉴定拉萨黄牛、阿沛甲咂牛、日喀则驼峰牛和樟木黄牛的SNP标记,计算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进化,鉴定基因组受选择区域和受选择基因.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355274个SNP标记.阿沛甲咂牛和樟木黄牛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1856、0.1644,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2022、0.2026,拉萨黄牛和日喀则驼峰牛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低些.近交系数最高的为阿沛甲咂牛,而日喀则驼峰牛的近交系数最低.拉萨黄牛与日喀则驼峰牛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0.0927),而樟木黄牛和阿沛甲咂牛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低(-0.001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日喀则驼峰牛和阿沛甲咂牛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樟木黄牛的亲缘关系最远.通过选择信号分析,在西藏黄牛群体中检测出22个基因组区域受到选择,包含96个受选择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受选择基因显著富集在心血管系统发育、炎症反应、细胞间连接、染色质结合等生物学通路.本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揭示西藏黄牛的种质特性,为进一步开展西藏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22日,"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海水养殖种子工程"重大项目的"海洋生物细胞分子育种关键技术"和"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贝类遗传选育"两个课题年度工作交流会在青岛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5.
基因组选择一步法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是一种新兴的畜禽遗传评定方法,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近十几年来成为畜禽遗传评定研究热点。但基因分型成本较高,实际育种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致使某些经济价值较小物种实施GS受限。一步法(Single step procedure)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步法既能将全基因组遗传标记用于畜禽遗传评定,又能将未经基因分型的个体全部纳入遗传评定模型,在猪、鸡等群体的基因组选择中应用备受关注。介绍了基因组选择一步法的原理,综述了其应用效果及相关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选择及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实际上是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基因组选择能大大提高畜禽育种的遗传进展,同时还能降低群体的近交量,是近年畜禽育种界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家畜血型是一种遗传性状,而且是终生不变的。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血型在研究遗传、亲缘关系、抗病力以及经济性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家畜血型研究工作开展较晚。1973年全国猪育种协作计划修正草案中提出了研究我国猪种血型分类系统与主要经济性状关系的课题。并提出了开展猪的生化遗传、血型遗传方面的研究作为今后重点研究项目。1979年5月举行了全国《血型、血液生化测定在猪育种中应用》专题研究协作单位会。笔者结合湖南省地方良种猪选育工作,对宁乡猪、大围子猪进行了血型分类研究。从1979年秋季开始,先后采集了76头宁乡猪、大围子猪血液进行了2,629次交叉凝集反应试验,采用数学方法分类,初步摸索出两个猪种的不同血型,确定了“使用单价”血清、亚型、多价血清,最后通过两个猪种血型分布频率分析(表11),初步确定两个猪种有一定亲缘关系,但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娟姗牛是世界上存栏量仅次于荷斯坦牛的优质高产奶牛品种,适应性强、原乳品质优异,被各国广泛引进。该文回顾近几年我国娟姗牛的引进、分布和养殖现状;系统阐述了娟姗牛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测定结果;展示了基于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娟姗牛本土化选育进展,为娟姗牛种质资源创新利和系统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猪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了微生卫星标记在猪的遗传育种工作中,如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标记辅助选择,定位数量性状座位,等方面的应用,微卫星标记具有数量多,在基因组中分布广,多态性丰富,等优点,在猪的遗传研究和育种荼中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2010年6月,北京市科委组织专家对由养猪中心华都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优质瘦肉型猪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由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立贤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陈福勇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