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额信贷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是我国政策服务"三农"问题同时也是2020年达成建成小康目标进程中的重点工作对象。以孟加拉格莱珉模式为代表的小额信贷也在中国开展,而本土化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立足于格莱珉信托在中国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实际环境与问题,对其发展进程以及相关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潜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国“格莱珉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小额金融的手段进行扶贫并成功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模式。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是我国首家农民互助小额信贷组织,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间小额信贷机构,它所开创的以“农村互助金融”为特点的小额信贷模式被称为“濮阳模式”。它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创建可以同格莱珉银行相媲美的农民银行。本文比较分析了“格莱珉模式”和“濮阳模式”的运营模式、风险防控、融资渠道以及发展速度等,对濮阳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余涛  刘现武 《世界农业》2007,(10):20-22
本文引用了Patrick(1966)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两种金融模式的结论,以格莱珉银行(GB)、苏丹国民伊斯兰银行(SIB)和得克萨斯农业金融局(TAFA)为例具体分析不同的操作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最后提出了其对中国支农金融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扶贫工作的推进,金融扶贫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扶贫过程中。本文从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着手,介绍了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欧美社区银行、印度尼西亚的BRI银行的金融扶贫模式,为完善中国金融扶贫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最后指出,扎根于农村的"草根银行"与农村地区具有天然匹配性,能够实现金融扶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小额贷款公司也称微型金融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主要面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支农扶贫和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金融工具。在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内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新型"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小额贷款在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的货币供求矛盾、拓宽信用资金运用渠道、优化农村金融结构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小额贷款公司立足服务"三农",发挥了一定的农村金融补充形式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2008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指专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国际上目前公认取得成效的小额信贷项目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实施小额信贷的组织机构主要是各类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专门成立的小额信贷扶贫银行和由非政府的小额信贷项目演变成的股份制银行以及非正规金融中介组织。我国的小额信贷服务开展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服务机制正在逐步完善阶段,服务范围正在向城市扩展,但主要还是以服务“三农”为主。目前我国在农村开展的小额信贷又称为小额农贷,根据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至今微山县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现状及需求,指出当前微山专业气象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代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和寓言诗人刘征从小就喜欢文学.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诗体寓言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三次创作高潮时期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刘征寓言诗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都是非常广泛而又深刻的,刘征寓言诗对语文教学教育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集吸收公众存款和发放贷款于一身的金融中介,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始终处于关键地位。既有文献对银行特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在KRS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研究了活期存款、贷款承诺和定期贷款这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认为金融功能的一体化是银行的本质所在,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转型的事实进行了初步实证考察,由此提出银行制度边界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正矢志农业,打造现代农业新模式20世纪90年代,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曾经肥沃的土地出现荒芜。在多数人为能跳出"农门"而庆幸之时,外出务工经商也小有成就的刘正礼却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农村老家,心扑在田野上。从2008年至今,他实现了田园化管理,机械化耕种,由起初拾荒种植粮食面积20余亩发展到2016年的5600余亩。2016年,他向国家交售粮食270多万千克,成了名副其实的粮食生产排头兵、全国种粮大户。  相似文献   

11.
将1960-2000年华南地区(包括南海、广东、广西)40a各站积温、干燥度的数据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10a进行处理,应用Excel求出华南地区各站每10a的积温、干燥度平均值,并使用Arcgis软件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插值分类处理,最终得到变化趋势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均逐渐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和20世纪60年代相当。南亚热带亚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增加,但是还没有达到20世纪60年代的数值。北热带亚干旱在20世纪70年代显著减少,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当,20世纪90年代又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当人类社会即将跨入21世纪之时,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面临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高等农业教育发展需要,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办公室工作,并赋予其新的内涵,真正发挥办公室在“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做好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经济和农业遭受了巨大破坏,经济与农业的恢复需要政府进行支持,所以,在当时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占农业金融理论的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界各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逐渐脱离实际,新的农业金融市场理论逐渐代替农业信贷补贴理论,成为主流。本文以荷兰合作银行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为研究案例,对我国农业信贷发展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61年~2012年天柱县的逐月降水资料,根据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天柱县近52年来的旱涝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天柱县近52年干湿变化的主要特点从特旱到特涝再到特旱,这种极端的旱涝转换共经历了4次,基本上每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干旱和湿润,年均干旱月数为3.5个月,年均湿润月数为4.0个月;干旱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1961年~1963年),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1995年~1999年)以及21世纪初,湿润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4年~1967年),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1991年~1994年);干湿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70年代相对较为湿润,20世纪80年代全县向干旱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全县持续湿润,进入到21世纪后,全县由极端湿润向极端干旱发展。政府部门根据旱涝特征,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旱涝兼治、兴修水利,以降低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唤群 《农业考古》2003,(4):270-27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他是南京市郊晓庄师范的创始人。晓庄师范学校离燕子矶镇只有二三里路,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当校长时,逢上假日,他也到燕子矶镇上的茶馆去喝喝茶,和喝茶的老农聊天。每逢聊得高兴时,老农常给他哼赶牛号子和栽  相似文献   

16.
滴蓬技术是由以色列农业工程师希姆克·伯拉斯(Symcha.Blass)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在英国发明的.20世纪50年代,他将此项技术带回以色列,首先应用于内盖夫(Negv)沙漠地区温室内的灌溉,此后,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平 《农村百事通》2006,(15):79-79
20世纪80年代初,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兰屋村的兰招衍从福建中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县医院当医生,当了几年的主治医生后他再也不愿意墨守成规。他放下手术刀,丢掉铁饭碗,通过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收集致富信息,靠非凡的眼光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在闽西山区农村闯出了一务养殖山鸡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水驱动下白洋淀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水利部、河北省先后开展了近50次生态补水,成为缓解白洋淀水位下降、减少生态空间萎缩和修复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揭示补水措施对淀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基于白洋淀1991、1996、2005年和2015年4期遥感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和市场价值法对白洋淀碳储量、栖息地质量、物质生产和文化4种服务功能进行了时空分布定量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受多重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芦苇草地和水域面积占比下降20%,且深水区面积占比显著减少;研究期内白洋淀栖息地质量平均得分从20世纪90年代的0.63下降到2015年的0.49,下降趋势显著;平均碳密度1991-2005年稳定在32.33 t·hm^-2左右,但2015年下降到30.23 t·hm^-2,与芦苇草地面积减少有关;物质生产和文化功能均随着时间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增加趋势。总生态系统服务平均得分从20世纪90年代的0.80~0.82,逐步增加到2005年的0.93,到2015年降低到0.79。从整体上看,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生态服务的高值区域斑块化更为明显。未来可进一步深化白洋淀生态系统服务对补水策略的动态响应和权衡模式研究,科学支撑湿地生态水利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定远国家气象基本站1957-2011年逐月雷暴日资料,对定远县雷暴日数变化趋势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并进行了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显示:定远县年雷暴日数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1.4d,气候线性倾向率为-1.569d/10a,月平均雷暴日数呈现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平均为11d,20世纪60年代最多,20世纪90年代最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季比秋季多。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雷暴呈现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之后就呈现显著减少,M-K检验显示下降突变时间出现在1968年。  相似文献   

20.
王腾  孙晓光  石磊  李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41-14743
基于1980~2011年昌都地区7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昌都地区夏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昌都地区夏季干旱的发生程度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是较严重的干旱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轻旱和重旱的发生次数急剧减少,中旱的发生次数保持稳定。根据主成分分析,昌都地区夏季干旱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区域性;根据因子分析将昌都地区分为北部、西部和南部3个区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北部干旱多于西部和南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前期西部干旱增加,多于北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